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内源激素对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含量极少,对其进行超微量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种检测方法中,质谱法因具有高效、快速、灵敏的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本文综述近年来质谱技术在植物内源激素检测中的应用,包括样品前处理方法、有机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和生物质谱等,并探讨其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做一些探讨。目前对饲料中的三聚氰胺的检测,主要有酶免疫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本文就这些检测方法进行探讨,对其优缺点进行研究。在这些检测方法中,目前比较实用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相似文献   

3.
比色生物传感技术由于具有灵敏度高、方法简单并且容易操作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生物环境中污染物检测、生物体内重要标志物的检测以及癌症筛查等多个领域。基于纳米酶的比色生物传感器主要是借助纳米酶自身所具有的催化能力,模拟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将显色剂氧化生成有色溶液,从而实现可视化检测,并通过对有色溶液吸光度的检测得到相关物质的含量。与无纳米酶的比色生物传感器相比,基于纳米酶的比色生物传感器具有选择性更高、检测更快以及灵敏度更高等优点。纳米酶在具有天然酶活性的同时还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好的、易于合成等优点,其相关研究越来越广泛。目前,基于纳米酶的比色生物传感器已成为辅助相关医学检测的重要方法,同时也广泛应用于便携和实时性相关检测当中,为医学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为了提高比色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以及应用范围,研究人员也在致力于增加可检测物质的种类以及纳米酶种类的多样化等。本文主要介绍基于纳米酶的比色生物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几类典型的纳米酶,以及基于纳米酶的比色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多胺是一类带有正电荷的有机小分子,参与机体生长发育、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凋亡等重要的生理过程。研究发现,多胺代谢紊乱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由此多胺代谢也成为疾病治疗的重要新靶点。近年来,多种分析技术被应用于生物样品中多胺及其代谢衍生物的检测与分析,包括色谱层析、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波谱和抗体依赖的分析等。这些技术的应用结果提示,多胺检测在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文章就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与能源的可持续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薇  李鱼  黄国和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9):1472-1478
微生物技术在新能源开发领域中有广阔的应用潜力,对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简要叙述了生物柴油、燃料酒精、生物制沼气、生物制氢和微生物电池等新能源的原理、优缺点和开发现状,概述了微生物资源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指出发掘新的微生物资源或构建工程菌株、明确微生物作用机理、开发新工艺将会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代谢组学是以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为手段,对细胞、体液、组织中所有代谢物进行无偏向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一门学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鉴定准确度,通过标准谱图库的比对可对代谢物进行快速的鉴定,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样品的代谢产物的检测中。文中对近年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代谢组学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分类和常用的样品衍生化方法;继而从样品预处理、定性与定量分析、数据分析三方面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代谢物的方法,并系统地对该技术在微生物、植物、疾病诊断领域的应用实例进行了评述;最后提出了当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代谢组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前,表面展示工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极具应用潜力的技术手段,在组合文库的筛选、蛋白质工程、燃料乙醇的生产和生物修复等技术中已经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介绍了表面展示工程在酒精发酵方面的应用,重点阐述酒精发酵过程中酶类展示原理和全细胞催化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β-N-草酰-L-α,β-二氨基丙酸(β-N-oxalyl-L-α,β-diaminopropionic acid,β-ODAP)是山黧豆中的一种重要非蛋白氨基酸,与三七中的三七素为同一种次生代谢物,具有止血、兴奋神经、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自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在山黧豆等豆类和三七等植物中分别发现β-ODAP以来,科研工作者建立了多种检测方法。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检测β-ODAP的传统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质谱法(GC/LC-MS)、毛细管电泳法及酶学分析法等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这些检测方法各有所长,具体选择依实验条件和实验目的而定。其中,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高成本同位素内标的LC-MS则被誉为“金标准”。但特异、快速和低成本的检测方法一直是人们的追求目标,因而进一步完善酶传感器技术是β-ODAP检测领域在将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生物标志物在微生物鉴定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化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分析微生物学的发展,开辟了微生物鉴定和检测的新途径。检测微生物中的某些生物标志物往往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和检测微生物,在临床检验、环境监测、食品卫生和防生物恐怖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生物标志物的种类繁多,分析技术和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就其种类、应用和发展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杜波  迟德富 《昆虫知识》2007,44(3):333-336
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是一种简便、灵敏的突变检测方法。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近年来该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涉及了: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昆虫分类鉴定、多样性分析及连锁图谱的构建等多个领域。文章综述PCR-SSCP技术的发现、原理、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不仅可阐明细胞生物学事件,而且为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发现提供基础。MST技术是一种基于检测在温度梯度中的生物分子电泳迁移率的变化而检测生物分子间结合、解离过程,获取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模式和动力学常数等方面信息的新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强有力工具,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本文综述了MST的技术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血清多肽组谱图(简称血肽图,serum peptidome profiling)是指通过质谱分析技术获得的血清中多肽组的精确质量数的谱图,是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在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疾病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在这些应用中,生物信息学分析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为了给有关的生物医学工作者提供较好的支持,文章就与血肽图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综述,内容涉及基线删除、标准化、峰检测、峰比对和模型建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物的存在给海洋环境和生态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监测这些污染物并对其毒性进行科学的评价,成为当今环境科学关心的热点问题。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是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它能对污染事件进行早期预警,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生态风险。对近十多年来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回顾,总结了不同水平(分子、细胞、个体、系统)生物标志物的种类、特征、检测方法和应用特点,并对现存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向进行了展望,旨在系统的认识生物标志物,并为其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董大鹏  金政  赵凯 《生物技术》2022,(6):787-795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表面修饰性、机械性和电学特性,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材料领域应用广泛,在病原微生物检测、环境保护、农业以及食品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碳纳米管在生物检测技术中的应用进展,以病毒检测为主分析了碳纳米管在检测技术方面的应用进展和优缺点,展望了碳纳米管在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肿瘤生物标志物可以实现对癌症的早期诊断,监测肿瘤的发展和预后.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核酸被发现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核酸肿瘤标志物,而且它们对癌症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核酸大都具有不稳定性、表达的动态性和低丰度等特点,因此快速灵敏并特异地检测该类肿瘤标志物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类快速发展的检测方法能够满足这些需求.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电化学分析法彰显高效、灵敏、简便等优点,而且电化学检测设备装置轻便、廉价且易于微型化和集成化.近年来,用于检测核酸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在精准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各种类型的核酸肿瘤标志物入手,介绍检测核酸标志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在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对电化学传感器体系中的探针设计和信号放大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6.
随着质谱技术的进步以及生物信息学与统计学算法的发展,以疾病研究为主要目的之一的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正快速推进。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在疾病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发现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热点领域。特征选择与机器学习对于解决蛋白质组数据"高维度"及"稀疏性"问题有较好的效果,因而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于发现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中。文中主要阐述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的发现策略以及其中特征选择与机器学习方法的原理、应用实例和适用范围,并讨论深度学习方法在本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局限性,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钰  刘仲明  王捷 《生物磁学》2009,(16):3166-3168,3197
联合检测几种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随着纳米技术、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微流控技术以及丝网印刷术的迅猛发展,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可以在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肿瘤蛋白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并介绍了纳米材料、流动注射分析、微流控等技术在肿瘤标志物免疫传感器中的运用,展望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肺癌早期诊断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肺癌发生发展进程伴随机体代谢物变化,因此通过对体内代谢通路的全面检测,进而结合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代谢应答变化,可高效筛选肺癌相关代谢标志物,有助肺癌早期发现。近年来已开发多种代谢检测技术用于肺癌代谢标志物筛选,其中质谱技术在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分析速度、多指标平行检测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因此在癌症诊断、疾病监测和治疗等领域有重要地位。该文概述了质谱技术方法在肺癌临床诊疗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应用质谱方法学研究生物标志物的前景进行了系统性展望。通过对近期研究的深入了解,预期将进一步理解肺癌代谢特征,为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精准评估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9.
陈仁兴 《蛇志》2011,23(4):375-377,396
近年,随着各国学者对分离纯化技术的不断探索,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在医药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以及其在中药各个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具有超声定位的高空间分辨率和光学检测的高灵敏度的超声调制光学成像技术是一种有前途的无损的生物组织成像技术。文章阐述了该技术的成像原理,评述了前人在散射介质中声光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介绍了该领域在技术路线上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超声调制光学成像技术的优点并展望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