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应用超微电极技术在体测定骨骼肌细胞膜电位(Skeletal Muscle Cellular Membrane Potential 简称SMCMP)可以直接反映和监测休克状态下细胞膜和细胞功能的改变,但是有关休克时SMCMP下降的机制尚有争议。本实验应用“半浮置”式玻璃超微电极技术在体测定SMCMP的实验方法,同时观测家兔失血性休克不同时相中SMCMP和血乳酸、SMCMP和骨骼肌组织ATP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探讨休克时SMCMP的变化及其可能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通道无法建立的情况下,单纯腹腔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否有效.方法:4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休克不复苏组,出血+急救期不接受任何治疗)、C组(腹腔复苏组,出血+急救期给予腹腔注射平衡液10ml/100g体重)、D组(静脉输液组,出血+急救期静脉输入平衡液并保持大鼠MAP在60+5mmHg),B、C、D三组大鼠均制备为未控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记录各组大鼠的生存时间,比较各组大鼠的生存率,在0、30、90和120 min时相点观察比较各组大鼠临床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和血清TNF-α.结果:C组大鼠的存活时间较B组明显延长(P<0.05);C组大鼠72 h存活率明显高于B组,但低于D组(P<0.05).C组大鼠的临床复苏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B组,但较D组差;C组大鼠血清TNF-α低于B组,高于D组.C组大鼠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低于D组.结论:腹腔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是有效的但效果比静脉复苏差.  相似文献   

3.
He F  Deng FM  Zhong H  Chu CJ  Sun ZP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4,20(3):235-237,F005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血浆和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种兔24只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动物模型.连续观察休克前、休克1.5 h、复苏后1 h、2 h、3 h血浆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NO-3)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动态变化.测定复苏后3 h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NO-3)含量的变化,并常规留取心肌标本观察形态学改变.结果:①休克组复苏后各时限血浆NOS活性、NO-2/NO-3含量、LDH活性显著高于休克前及休克1.5 h;②休克组复苏后3 h心肌NOS活性、NO-2/NO-3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肌出现明显水肿和脂肪变性;③牛磺酸(40 mg·kg-1 iv)可显著缓解上述变化.结论:失血性休克复苏后NOS的激活和NO的大量释放,可能介导了休克复苏所致心肌损伤,牛磺酸可减少NO的生成使心肌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肺损伤与一氧化氮的关系及牛磺酸对其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24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单纯休克组、牛磺酸治疗组.采用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肺损伤模型.测定肺组织及血浆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NO3-)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肺湿重/肺干重、肺水含量、肺通透指数(LPI)、肺泡灌洗液(PALF)中蛋白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并常规留取肺标本进行病理形态观察.结果:①再灌注3 h时肺组织及血浆中SOD活性显著下降,而上述其它指标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②血浆、肺组织中NO2-/NO3-含量与MDA含量均呈正相关,且肺组织中NO2-/NO3-含量和肺损伤指标呈显著正相关.③牛磺酸(40 mg*kg-1,iv)可减轻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NO在休克再灌注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牛磺酸可减少NO的生成、增强自由基的清除从而使肺组织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家兔模型,研究两种不同复苏方案对家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4只家兔复制成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随即分成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休克未治疗组(SWT组)、积极性复苏组(PT组)、限制性复苏组(LT组).在实验设定的时间段内,采用两种复苏方案输入的液体有:7.5%高渗氯化钠溶液(7.5%Hypertonie saline,HTS).乳酸林格氏液(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LRS),羟乙基淀粉溶液(Hydroxyethyl Starch 130/0.4,HES).在实验的Omin、30min、60min、90min,监测家兔的左心室压力上升或下降的最大速率(themaximal change rateofleftintraventricularpressure.±dp/dtrnax)以及左心室收缩压(left intra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并在90min实验结束时,处死家免,统计出血量,补液量.结果:在监测指标±dp/dtmax和LVSP上,PT组和LT组分别与SWT组比较时,60min、90min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min时,PT组与LT组相比较,各指标数值虽略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min时,PT组与LT组相比较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体量上,30-60min、60-90min两个阶段,PT组与LT组比较所用LRS、HES的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血量上,PT组分别与LT组、SWT组比较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T组与SWT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中,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较积极性液体复苏,补液量少,并且对家兔心功能的维持作用效果比较明显;尤其在控制活动性失血上,与积极性复苏相比,限制性复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休克组、乳酸林格液(RL)复苏组、羟乙基淀粉(HES)复苏组、自身血液(BL)复苏组,每组8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1h给予对应液体复苏2h。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和心率(HR)。结果:三组液体复苏组休克时的SBP、DBP、MAP均较休克前低,HR、RR较休克前明显加快(P<0.05)。RL复苏组各时间点SBP、DBP、MAP明显低于休克前(P<0.05)。HES组、BL组复苏各时间点SBP、DBP、MAP与休克前相近(P>0.05),但明显高于RL组。RL组各时间点RR明显快于休克前(P<0.05),HES组、BL组复苏各时间点RR与休克前相近(P>0.05),但明显低于RL组。RL组复苏60min、90min、120min的HR明显快于休克前(P<0.05),HES组、BL组苏各时间点HR同休克前相近(P>0.05),但60min、90min、120min的HR明显低于R...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后小鼠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ACE2平衡的变化及肠淋巴液引流(PHSML)的作用。方法:BALB/c雄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休克组、休克+引流组(n=6)。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行液体复苏;休克+引流组液体复苏后,引流肠淋巴液。在液体复苏后6 h或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对照组于麻醉后,留取心肌组织,qRT-PCR法检测ACE、ACE2、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1型受体(AT1R)、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Mas1R)的mRNA表达,ELISA方法检测Ang Ⅱ和Ang (1-7)含量。结果:休克组小鼠心肌组织ACE与AT1R mRNA表达、Ang 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ACE2与Mas1R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Ang (1-7)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ACE/ACE2、Ang Ⅱ/Ang (1-7)、AT1R/Mas1R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PHSML引流显著抑制了失血性休克对这些指标的作用。结论:失血性休克上调心肌ACE-Ang Ⅱ-AT1R轴、下调ACE2-Ang (1-7)-Mas1R轴表达,引起ACE/ACE2失衡;PHSML引流下调ACE-Ang Ⅱ-AT1R轴、上调ACE2-Ang (1-7)-Mas1R轴表达,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ACE/ACE2平衡。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对25例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浆儿茶酚胺系统(酪氨酸、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井分别观察休克后输血组和非输血组家兔的儿茶酚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失血性休克家兔血浆儿茶酚胺及其前身物酪氨酸含量均增高,其中非输血组更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失血性休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儿茶酚胺含量的适度增高是休克时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豚鼠耳蜗中ATP对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途径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o LD  Li YL  Li N  Li XQ 《生理学报》2003,55(6):658-662
实验研究了豚鼠耳蜗中ATP和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途径(nitric oxide/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NO/cGMP pathway)的关系。将40只耳廓反射灵敏的健康白色豚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对其离体的耳蜗即刻灌流人工外淋巴基础液(artificial perilymph basic solution,APBS)以及溶于人工外淋巴基础液的ATP、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N^G-硝基精氨酸(L-N^G-nitroarginine,L-NNA) ATP、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1H-[1,2,4]草酸重氮[4,3-a]喹恶啉(1H-[1,2,4]oxadiazolo[4,3-a]quinoxalin-1-one,ODQ) ATP和A-23187(Ca^2 载体),收集耳蜗组织标本,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耳蜗组织中的cGMP的平均含量,比较各组之间耳蜗组织cGMF平均含量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向刚离体的耳蜗中灌流ATP和A-23187可以引起耳蜗组织中的cGMP含量升高,而灌流L-NNA和ODQ则可以抑制ATP所引起的耳蜗组织中cGMP含量的升高,提示在耳蜗组织中ATP可以通过升高细胞内Ca^2 浓度的作用而激活NO/cGMF途径。从本实验结果可以提出假说:耳蜗中ATP从神经末梢释放,通过提高细胞内Ca^2 的浓度,有激活NO/cGMP途径的作用,而NO/cGMP又能对ATP进行负反馈调节,两者共同调节耳蜗的生理功能,在耳蜗中存在ATP/Ca^2 -NO/cGMP通路。  相似文献   

10.
为测定肝纤维化时肝组织RNA和HYP含量的动态改变,72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病理组。于感染血吸虫尾蚴后第70、100、130、160、190、220天,每组随机选6只作肝组织RNA和HYP含量测定。结果正常组各阶段间RNA和HYP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组肝RNA含量随着病程延长而减少,肝HYP和肝胶原纤维分布面积佰分比随着病程延长而增加,肝RNA含量与肝HYP含量、肝胶原纤维分布面积百分比均呈反比。结果提示肝纤维化时肝组织RNA含量随着肝维化加重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肌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在酒精性心肌病(alcoholic cardiomyopathy,ACM)时表达变化及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三组,酒精组(A组,10只)、少量饮酒组(B组,7只)和对照组(C组,7只),三组给予相同饮食,酒精组通过采取逐渐增加饮用酒精浓度并长期定量摄入的方法建立ACM模型,少量饮酒组长期饮用少量低浓度酒精,对照组以水代酒.6个月后心脏彩超测定心功能;计算左室/体重指数;RT-PCR法测定心肌组织UCP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UCP2蛋白表达;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心肌三磷酸腺苷酸(ATP)、二磷酸腺苷酸(ADP)、单磷酸腺苷酸(AMP)和磷酸肌酸(PCr)含量.结果:酒精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低于对照组和少量饮酒组(P均<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则高于对照组和少量饮酒组(P<0.01),左室/体重指数明显增加(P<0.01);酒精组UCP2 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和少量饮酒组(P均<0.01);酒精组ATP、ADP、AMP和PCr较对照组和少量饮酒组明显减少(P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肌组织ATP水平与UCP2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96,P<0.01).结论:ACM时心肌UCP2表达明显增加,导致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恶化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梁璇  高巍  芦睿  刘冰  汪伟  张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1):2049-2052
目的:采用季铵盐阳离子淀粉为囊材包裹牛血红蛋白,制备成纳米级的新型季铵盐阳离子淀粉人工红细胞(Nanosized Cationic Amylose-encapsulated Hemoglobins,NCAHbs)并评价此新型人工红细胞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将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5组:休克对照组(Control组,n=10)、淀粉纳米囊人工红细胞组(NCAHbs组,n=10)、Ringer乳酸盐溶液组(Ringer's组,n=10)、羟乙基淀粉组(HES组,n=10)和全血组(Blood组,n=10);动态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AP),于休克前(T0)、休克末(T1)及复苏后1 h(T2)测定动脉血气指标,并记录24h内大鼠的存活情况.结果:Ringer's组、HES组复苏后大鼠MAP仍较低,NCAHbs组复苏后MAP接近Blood组,并能有效维持;复苏后1h,Blood组和NCAHbs组PCO2、PO2均得到改善,接近休克前基础水平;仅NCAHbs组及Blood组术后24h生存率为100%.结论:新型淀粉纳米囊人工红细胞能够有效的扩容、携氧,明显改善重度失血性休克时机体和组织的氧供,是较为理想的人工氧载体.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比冷自体血心脏停搏液、康斯特(HTK)液与改良托马斯停搏液对离体兔心室肌ATP、ADP、AMP含量及线粒体损伤程度的影响,探讨冷自体血心脏停博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选择健康新西兰白兔60只,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20只,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分别灌以冷自体血停搏液、HTK液及St.Thomas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ATP、ADP、AMP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线粒体损伤程度并评分。停跳前、复灌后3组之间冠状动脉流出液(CF)、心率(HR)及恢复百分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心肌含水量明显低于C组(p0.05);A组、B组心肌ATP、ADP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1),3组间AM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心肌线粒体损伤程度及Flameng评分均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自体血停搏液可提高离体兔心肌细胞ATP、ADP含量,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对离体兔心肌细胞线粒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HTS),生理盐水组(NS),NaHS处理组(NaHS),采用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Sham组完成所有手术操作,但不放血和复苏,HTS组完成所有手术操作放血后给予Ringer’s液复苏,NS组放血后在Ringer’s液复苏前腹腔注射与NaHS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NaHS组在复苏前给与NaHS28μmol/kg(生理盐水稀释至0.5ml)腹腔注射。持续监测各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律(HR),并通过测定血浆中TNF-α、IL-1β、IL-6和IL-10浓度的变化,观察外源性硫化氢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①与HTS组及NS组比较,NaHS组复苏后MAP明显改善(P<0.05)。②与HTS组及NS组比较,复苏后1小时NaHS组血浆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而IL-10浓度四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外源性硫化氢可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平均动脉压及抑制复苏后早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非控制性脾大部损伤出血性休克模型,比较低压复苏与常压复苏抢救的效果。方法脾部分切除模拟人失血低压状态下,建立类似人休克的模型后,将动物随机分成4组。1组,假手术组;2组,休克未处理组;3组,正常血压复苏组;4组,低压复苏组。观察其成活率及对内脏的损伤程度。结果动物失血低压抢救比常压抢救存活时间长。结论低压可改善组织代谢,提高生存时间,是更为理想的复苏方法。低压复苏非控制性脾大部损伤出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为临床急性大出血提供新的抢救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内毒素休克时内源性一氧化碳(CO)对肺组织和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的方法建立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光镜下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的测定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肺组织和肾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炎症反应及脂质过氧化程度减轻;结论:内毒素休克时内源性CO对肺组织和肾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且此保护作用与其抑制炎症反应和抗氧化作用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改进及胃黏膜血流量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胃黏膜血流量的测定。方法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失血性休克组(n=8)。失血性休克组使用颈动脉失血-颈静脉失血回输的方式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维持平均动脉压40mmHg 1h后复苏,复苏后2h动物模型制作成功。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大鼠胃黏膜血流量;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损伤情况。结果失血性休克组胃黏膜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胃黏膜细胞坏死、脱落、溶解,局部溃疡形成。结论失血性休克大鼠胃黏膜血流量明显降低,存在广泛的胃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Ⅰ型胶原(ColⅠ)/聚己内酯(PCL)/凹凸棒石(ATP)复合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外骨诱导性。方法:采用溶液浇铸-粒子滤沥法制备三种不同ATP含量(0% wt、10% wt、30% wt)的ColⅠ/PCL/ATP复合支架材料;将D1细胞与三种支架材料共培养,扫描电镜、鬼笔环肽和H&E染色、CCK-8法评价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D1细胞复合三种支架材料培养7天、14天、21天后RT-qPCR检测其成骨相关基因(Runx-2、Osterix、ALP、Col I、OPN、OC)的相对表达量,分别评价比较三种支架材料的成骨诱导效应。结果:SEM、鬼笔环肽和H&E染色显示D1细胞在三种支架材料表面均呈现良好的黏附;CCK-8结果显示,细胞在ATP含量30% wt的支架材料上增殖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0% wt、10% wt ATP相比,30% wt ATP组的Runx-2相对表达量在7天时显著升高, 14天、21天降低;ALP相对表达量在14天时显著升高,21天时显著降低;Osterix、Col I、OPN、OC的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和ATP剂量的增加显著上调(P<0.05)。结论:ColⅠ/PCL/ATP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诱导性,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外源性硫化氢钠(NaHS)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n=24),模型组(HTS组,n=24),NaHS处理组(NaHS组,n=24)。大鼠建立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Sham组完成所有手术操作,但不放血和复苏,HTS组完成所有手术操作放血后给予Ringer's液复苏,NaHS组在复苏前给与NaHS 28μmol/kg(生理盐水稀释至0.5 mL)腹腔注射,完成所有手术操作。持续监测各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并通过监测肺系数、肺湿/干重比观察肺水肿的情况,通过Westem Blot监测SDF-1、CXCR4蛋白水平的变化,通过ELISA测定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IL-10浓度的变化。结果:①与Sham组比较,HTS组复苏后,肺系数、肺湿/干重明显增加,SDF-1、CXCR4蛋白表达增多,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IL-10浓度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②与HTS组比较,复苏后1小时NaHS组肺系数、肺湿/干重减轻,SDF-1、CXCR4蛋白表达增多,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浓度降低(P0.05);而IL-10浓度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外源性硫化氢可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肺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SDF-1/CXCR4通路及抑制复苏后早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细胞氧自由基的改变及卡尼汀的干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停跳液致大鼠心跳骤停5min后开始心肺复苏的动物模型,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11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复苏后3、12、24、48、72h组(每组8只),复苏后卡尼汀干预3、12、24、48、72h组(每组8只)。各组抽静脉血测定血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各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使用卡尼汀干预后,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力基本正常(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大鼠氧自由基产生增多,清除减少;卡尼汀干预后,氧自由基产生减少。卡尼汀对心肺复苏后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