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正在进行环保部生物多样性监测示范项目的鸟类野外调查期间,曾分别于2016年4月14日和27日在山西省夏县太宽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王家河管护站附近林区(35°6′20.48″N,111°29′59.14″E,海拔1 163 m),4月15日、25日和26日以及5月25日在山西省沁水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川保护站附近林区(35°26′31.28″N,112°1′46.25″E,海拔1 633 m)多次观察并拍摄到银脸长尾山雀(Aegithalos fuliginosus),经查阅相关文献(郑作  相似文献   

2.
正在开展西藏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过程中,于2015年6月18日在西藏自治区札达县底雅乡底雅村(31°46′55.5″N,78°52′5.1″E,海拔2 977 m)观察并拍摄到1只雄性噪鹃(Eudynamys scolopaceus)。另一组调查人员曾于2015年5月1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羌纳乡岗嘎村遮磨岗(29°18′28.15″N,94°21′44.23″E,3 000 m)听到过噪鹃的叫声。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河南省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用红外相机监测野生动物,其中1台红外相机(位置信息:114°14′54″E,31°56′10″N,海拔268m)于2019年3月19日拍摄的一段视频中记录到1只鸫科(Turdidae)鸟类。该鸟头和颈部灰色,背部及腹部栗红色,飞羽及尾羽黑色,喙黄色。经查阅《中国鸟类图鉴》(赵欣如等2019)、《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等文献,确定其为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雄鸟。因从视频中未观察到更多该鸟的形态特征,不能确定其所属亚种。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4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流下段的派镇段(29°31′9″N,94°52′12″E,海拔2 897 m),6月在米林段(29°12′1″N,94°5′16″E,海拔2 947 m),2017年7月在里龙段(29°8′32″N,93°54′34″E,海拔2 960 m),使用定置刺网共捕获到15尾疑似黄斑褶(Pseudecheneis sulcatus)的鱼类标本(图1a,b)。2017年4月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段(29°18′10″N,95°16′52″E,海拔682 m)采集到一批黄斑褶标本(图1c,d),并与中游的黄斑褶进行了形态学比较鉴定。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5月30日,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南风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6°18′05″N,114°02′34″E,海拔1 483 m)拍摄到1只正在鸣叫体形像乌鸫(Turdus merula)的鸟类在一枯死的松树枝头上,经查阅相关文献(约翰·马敬能等2000,邵明勤等2010),本次发现的鸟类是灰翅鸫(T.boulboul)(图1),属江西省鸟类新纪录。此次发现的灰翅鸫体型略大,体长约28 cm,嘴橘黄色,眼圈黄色,腹部黑色有灰色鳞状纹,覆羽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正在对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科学考察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红外相机(Ltl-6210MC,Ltl Acorn,珠海市猎科电子有限公司)陷阱法。其中,安放在天平山保护站的第676号相机(位点坐标:29°46′46.11″N,110°5′44.63″E,海拔1 463 m)分别于2015年11月26日、11月28日和12月19日拍摄到1种鸫科鸟类(图1)。其主要形态特征为:上体呈单一  相似文献   

7.
柳鹏飞 《动物学杂志》2021,56(2):213-213
正2011年5月6日,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柳湖公园(35°32′46″N,106°40′10″E,海拔1 294 m)内发现乌鸫(Turdusmerula)繁殖巢一个,巢营于一高大柳树上,巢距地面高4.2m,巢中4只雏鸟即将出飞。2016年5月15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十八里铺村(35°61′02″N,106°06′91″E,海拔1 987 m)发现并记录到乌鸫雄性个体1只,生活环境为村庄。2018年5月25日,在该县黄家峡村(35°63′48″N,106°19′86″E,海拔223 0 m),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2月27日,在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的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猎科Ltl-6210MC)监测到了灰头鸫(Turdus rubrocanus),经作者查阅文献(黄族豪等2010,邵明勤等2010,郑光美2011,黄慧琴等2016,涂飞云等2016),确定这是江西首次记录到该鸟种。发现地坐标为115°16′37.89″N,29°0′23.91″E,海拔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4月1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西安世博园(109°02′57″E,34°19′23″N,海拔389 m)观察和拍摄到1种鸟类,根据野外观察外部形态特征并结合所拍摄照片(图1),后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确定为乌灰鸫Turdus cardis。查阅《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以及相关文献,其在陕西省尚未记述,为陕西省鸟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10.
宋要强  刘平 《动物学杂志》2016,51(2):260-260
正2015年12月30日,在镇坪县境内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浪河口(32°04′38″N,109°29′35″E,海拔813 m)发现并拍摄到2只灰背燕尾(Enicurus schistaceus,图1)正在河道乱石滩上觅食。经查阅《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及保护》(于晓平等2013)、《中国陕西鸟类图志》(孙承骞2007)、《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郑光美2011)和相关文献资料(巩会生等  相似文献   

11.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1892,1(1633):829-830
  相似文献   

12.
13.
14.
Mountain rescue     
《Current biology : CB》2008,18(24):R1114-R1115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有人把北纬43-50度的地带视为地球的脉博。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请教了专家。专家告诉我:这个地带正是暖温带向中温带的过渡区域,过渡的特性决定了这里同时具有暖温带和中温带的气候特点及其生物物种。生态学家把这一地带称为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或敏感地区。如果大的气候发生变化,这一区域就会有较为敏感的反映。被誉为“塞外绿色明珠”的罕山(赛罕乌拉保护区的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