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台地维管束植物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台地维管束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台地共有维管束植物35科66属82种,9个优势科含有的属、种数分别占总属、种数的51.52%和57.32%;该研究区熔岩台地种子植物有30科、61属和75种的分布区类型,温带成分占主体;植物资源按其性质和用途分为药用、观赏和蜜源等12类。(2)根据Raunkiaer生活型分类,以地面芽植物的草本植物最占优势,其次为高位芽植物的乔木和灌木。(3)在水分生态类型中,中生植物是主要生态类型,旱生植物占较高的比例。研究认为,五大连池新期火山熔岩台地熔岩新、风化弱、降水大部分渗流、蒸发强等极不利生态条件形成了火山熔岩石生植物的特有种群。  相似文献   

2.
新疆巩乃斯沟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量、生活型、药用部位等方面对巩乃斯沟药用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巩乃斯沟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共有野生药用植物54科260多种,分别占伊犁河谷地区药用植物科、种数的54.54%和46.34%。其中珍稀濒危药用种子植物21种,新疆道地药材8种,蒙医药地道药材38种;多年生草本类型占该区药用种子植物总数的70%以上;全草类和根类药用植物最多,分别占该区药用种子植物总数的50.84%和21.40%,大多数种类属于北温带分布区类型;优势科主要有菊科、蔷薇科、毛茛科和豆科,优势属主要有蒿属,毛茛属和委陵菜属。本文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汾河河漫滩草地种子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 也是注入黄河的第二大支流, 全长695km, 河漫滩草地面积约770km2。河漫滩有维管植物614 种, 其中种子植物605 种, 隶属于69 科279 属。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在属和种的水平上均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 种的地理成分构成上中国特有分布比在属水平上显著的多, 既反映出植物区系具有的温带性质, 又反映出该植物区系组成的隐域性特点。Raunkiaer's 生活型组成依次为隐芽植物(51.07%) > 一年生植物(33.06%) > 地面芽植物(9.42%) > 高位芽植物(4.79%) > 地上芽植物(1.65%);Drude's 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92.56%。在水分生态类型中, 中生植物占总种数的70.52%, 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占总种数的21.66%, 旱生植物占总种数的7.82%。按照不同的经济用途, 把植物资源的分为11 类。研究结果客观地反映了汾河河漫滩种子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并提出了保护河漫滩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恢复的4 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查阅文献和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进行调查、统计、排序,并对该区系种子植物的种类组成、水分生态类型、生活型及种的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856种,分别隶属于87科,345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11种;被子植物84科,340属,845种。植物水分生态类型以中生植物为主,共559种,占区系总种数的65.30%;旱生植物213种,占区系总种数的24.88%。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区系总种数的88.67%。区系中种的地理成分较为复杂,既反映出保护区植物地域性强的特征,也反映出该区域生境类型多样、植物丰富度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焉耆盆地位于新疆天山中段南麓,在植被地理区划上属于新疆暖温带灌木、半灌木荒漠区,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孕育了较为丰富的植物资源,研究其种子植物区系多样性分布特点对该区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新疆焉耆盆地的种子植物区系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该区种子植物约有1035种,隶属于80科373属,其中新疆特有种有38种,占新疆特有种总种数的14.18%。区系地理成分中,在科级水平上,焉耆盆地种子植物80科可划分为6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变型,并以温带地理成分为主(共有22个科),占该区非世界分布科总科数的57.89%;在属级水平上,焉耆盆地种子植物373属可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和17个变型,并以温带地理成分为主(共197属),占非世界分布属总属数的62.54%。焉耆盆地种子植物生活型中,草本植物占优势,共有901种,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87.05%;灌木有110种(占10.63%),乔木17种(占1.64%),藤本7种(占0.68%)。焉耆盆地种子植物生态类型中,中生类型676种,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65.31%;旱生类型有191种(占18.45%),湿生类型123种(占11.88%),水生类型45种(占4.35%)。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西藏察隅河流域药用种子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及保护现状,采用线路和典型样地、样方套、野外标本采集等方法对该区药用种子植物进行了深入调查,对植物生活型、药用部位、药性、药味、药用功效、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区系成分等进行系统分析,为研究区药用种子植物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结果表明,(1)察隅河流域药用种子植物共有114科427属846种(含变种),包含裸子植物4科8属14种,被子植物110科419属832种,单种科、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属是研究区药用种子植物科和属水平上的主要构成部分。(2)生活型以草本类药用植物为主。(3)药用部位以全草、根及根茎类入药较多,分别占总种数的45.51%和44.21%。(4)温性药用植物占总种数的27.66%,居药性植物资源之首。(5)苦味类药用植物占总种数的61.94%,在药用植物药味中占比最高。(6)清热是察隅河流域药用种子植物的主要功效,占总种数的29.43%。(7)药用植物区系呈现热带成分向温带成分过渡的性质,分布类型复杂多样。研究表明,为提高对察隅河流域药用种子植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将草本类药用种子植物作为高原特色产业原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近几年,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日趋增长,对当地物种和环境的危害逐渐加大,相关研究相对薄弱。为了解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组成,本研究分析其生活型、原产地、引进途径,以期为今后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的管理与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查阅相关文献与数据库,对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共有94种,隶属于24科65属,其中,种数超过10种的有3科,分别为菊科(22种,占总种数的23.4%)、苋科(11种,占总种数的11.7%)和禾本科(11种,占总种数的11.7%);生活型分析发现,一年生草本最多(68种),占总种数的72.3%,二年生草本(25种)与多年生草本(18种)分别占总种数的26.6%和19.1%,乔木、灌木较少;原产地来源最多的是北美洲(44种),占总种数的46.8%,最少的是非洲(8种),仅占总种数的8.5%;引进途径中,有意引进和无意引进分别占总种数的48.9%和51.1%。[结论] 内蒙古外来入侵植物种类较多、涵盖科广泛,以菊科、苋科和禾本科为主;来源广、无意引进趋势增强。为了防止外来入侵植物对内蒙古生态、经济、人畜健康等方面的危害,应及时开展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有效防除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基于野外调查和文献查询,统计重庆地区特有种子植物数量,分析论述了重庆特有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特有种子植物共有153种,隶属于40科97属;这些特有植物中,草本最多,有103种,灌木、乔木次之。(2)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种子植物科包含6个分布类型及1个变型;属包含8个分布类型及10个变型;种则依据重庆市生态功能区划分为11个类型。(3)科级水平上,热带-亚热带性质占57.14%,温带性质占42.86%;属级水平上,热带-亚热带性质占23.53%,温带性质占64.71%;体现了该区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4)重庆特有种子植物具有明显分布中心,其分布多度序列为:金佛山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市郊水源水质保护生态功能区消落带人工湿地水质保护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9.
初步调查统计秦岭南坡中段有种子植物 1 55科 ,81 5属 ,约 2 1 84种 ,分别占秦岭总科数的 96.2 7% ,总属数的 80 .69% ,总种数的 63.32 %。其中有国家保护植物 31种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 34属。属的地理分布类型多 ,有 1 5个分布型及 2 1个变型 ,其中温带成分和热带成分分别占该区总属数的 30 .66%和 64.79%。科的组成中含 1 0 0种以上的有 3科 ,50~ 1 0 0种的有 7科 ,5~ 2种的有 4 4科 ,含 1种的有 34科。秦岭南坡中段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之一。论述了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 ,生活型多样性和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多样性等。同时对该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根据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及查阅文献,对新疆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植物组成、地理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62科236属448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3种,裸子植物1科1属4种,被子植物59科233属441种。藜科、菊科、禾本科、十字花科、豆科为优势科,所含属、种数占该保护区总数的49.15%和51.12%;属内种数的变化范围为1~13种,仅含1种的属最多,有144个,占总属数的61.02%。植物生活型组成多样,草本375种、灌木65种、乔木5种、藤本3种,分别占保护区总种数的83.71%、14.51%、1.12%和0.67%。植物群落组成简单,以梭梭群落(Form.Haloxylon ammodendron)、白梭梭群落(Form.Haloxylon persicum)为主,它们与超旱生、旱生灌木、小灌木、草本等组成荒漠植被。保护区种子植物60科可划分为4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变型,以温带地理成分为主(14科),占保护区非世界分布的56.00%;234个属可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和12个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73属,占保护区非世界分布的37.44%,地中海、中亚、东亚分布在此地交流融合,缺乏热带成分,具强烈的温带荒漠性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维管植物资源及多样性特征,该研究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统计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维管植物种类构成及其科、属、种层面的具体组成,并分析其分布区类型、濒危物种、药用植物和水生植物状况。结果表明:(1)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共有维管植物169科650属1 061种,其中被子植物种类最丰富,有145科613属1 002种,科、属、种数分别占总数的85.80%、94.30%、94.44%;裸子植物9科20属36种,科、属、种数分别占总数的5.33%、3.10%、3.39%;蕨类植物15科17属23种,科、属和种数分别占总数的8.88%、2.60%、2.17%。(2)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植物资源的优势科明显,含10种及以上的科有29科653种,占总种数的61.55%,其中菊科最多(有63种),禾本科次之(有60种);研究区有单属、种的植物442种,表明单种或少数种的科在研究区维管植物中占大多数。(3)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有种子植物154科,分属13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泛热带分布区类型有60科,所占的比例最高(55.56%),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特性,其种子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为主。(4)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有珍稀濒危植物29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26种),药用植物702种,水生植物150种。研究表明,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维管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多样性程度高,应特别加强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生态景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据统计,种子植物950种,隶属105科433属,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属9种,被子植物101科425属941种;木本植物372种,草本植物578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7种,资源植物丰富,分为药用,观赏,食用等10大类型,生态系统多样,按大的类型可划分为森林,灌丛,草甸,裸岩和农田,其中森林面积15055hm^2,占总面积的91.7%。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保护植物多样性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马边县境内。在野外考察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保护区内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120科,446属,1240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1属,27种;被子植物115科,435属,1213种。保护区区系成分较复杂,古老区系成分和滇藏高原成分较多。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有11个,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泛热带(热带广布,Pantropic)型34科,占总科数的40.96%,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5个,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共264属,占总数属的64.71%。相似性系数计算结果显示,其与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亲缘关系十分密切,区系组成相当一致,应该属于同一古老区系演化而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阴山山脉乌拉山段种子植物区系进行调查、统计、排序,从科、属、种3个分类等级上对植物的地理分布类型、生活型、水分生态类型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内蒙古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乌拉山有野生种子植物67科,227属,426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7种;双子叶植物58科,187属,345种;单子叶植物6科,35属,74种;(2)从地理成分来看,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生活型以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从水分生态类型看,中生植物是该区的主要成分,旱生植物在本区系也占有相当比重,说明该地区水分条件较差,在气候区上属于半干旱地区;(3)与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的相似性分析表明,乌拉山植物区系与九峰山、大青山种子植物区系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与狼山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5.
为摸清四川茂县药用种子植物资源状况,在茂县第3次和第4次中药资源普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茂县药用种子植物区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茂县县域内药用种子植物共130科582属1 342种,包括裸子植物7科14属18种,被子植物123科568属1 32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科37属57种。15个大型科(科内种数大于20)分别占总属、种数的48.45%、56.56%,处于主导地位;小型属(含2~4种)共507属783种,分别占总属、种数的87.11%、58.35%。茂县药用种子植物科以热带成分占明显优势(56.52%),而属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地位(68.11%);茂县的药用种子植物区系比剑阁县和盐边县呈现更为明显的温带性,而较澜沧江源区与错那县的热带成分更为活跃,揭示纬度和海拔可能是决定茂县药用种子植物区系性质的关键因素。因此,茂县药用种子植物区系不仅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温带性质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亦呈现较为明显的过渡性质,因此茂县可视作研究横断山脉地区南北植物交流的关键地区之一,在药用种子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6.
云南地区种子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和多样性分化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尺度的植物分布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数理统计分析,探讨了云南种子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和多样性分化特点。结果表明,从科到属和种,植物多样性和区系分化强度的数据集离散程度均呈递增趋势。相对属和种而言,科的多样性的空间分异和高值区域并不明显,这可能与科、属、种所代表的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有关;南部地区属和种的多样性明显高于除滇西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种的多样性分布中心主要集中在滇西北地区、云南南部地区、哀牢山、无量山地区和昆明地区,这可能与生境异质性和热量条件有关。相对科而言,属的区系分化强度的空间分异更为明显,并与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比较接近,暗示着植物多样性与区系分化之间的密切联系。相对科而言,属的区系分化中心高值区域更为明显。总体上,云南地区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分化可能与其生境、热量条件和地质历史有关。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在对德夯风景名胜区种子植物进行多次野外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的基础上,从科、属、种层面、不同特殊生境类型,并与邻近地区进行比较,综合分析探讨德夯的植物区系特征,深入揭示该区植物区系的性质和地位,为该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及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德夯种子植物类群丰富,该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54科710属1 626种,分别占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94.48%、83.43%、54.00%,分别占湖南省种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73.33%、54.20%、33.46%。(2)该区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科含12个分布区类型,属含14个,种含15个,科和属的地理成分均以泛热带分布型所占比例最高,种的地理成分以中国特有分布型所占比例最高;特有现象明显,该区含7个东亚特有科、2个中国特有科,27个中国特有属,588个中国特有种,其中含39个华中特有种,29个武陵山地区特有种和6个德夯特有种。(3)该区植物区系成分随生境不同出现分化,台地、悬崖、谷地3种代表性生境区系成分差异明显,和邻近的壶瓶山、小溪、乌龙山3个地区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总体上,德夯风景名胜区植物区系具有东亚植物区系特征,在武陵山地区植物区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