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韩影 《人与生物圈》2007,(2):94-107
当我们结束20来天的马倌寻访时,发现今天的草原上似乎除了矛盾还是矛盾.除了困惑还是困惑——留恋着马却又在自己手中淘汰着马;抱怨人口多了却又都在从外地雇工:知道放牧过度了却不得不多养牲畜才能维持生计,已经看到围栏的问题却又在大力围建,早就懂得草原开垦的危害却又掀起新一轮开垦.旨在恢复生态的项目却常常适得其反,生活改善了生态却恶化了……茫茫草原或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人感到茫然无措,而这其中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呢?难道草原真的遇到了一道无解的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 ,生理学与人类一起进入了新世纪——— 2 1世纪 。具有悠久历史的生理学在刚逝去的 2 0世纪中突飞猛进。生理学家们运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所提供的有力工具 ,使生理学研究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对机体功能的生理机制的了解从来没有象今天那么深入 ;接踵而至的新发现从来也没有象今天这样令人鼓舞。在这世纪之交 ,生理学洋溢着蓬勃生机。在迈入新世纪之际 ,中国生理学家肩负重任。在细胞学和分子水平对生理机制的研究历来是中国生理学研究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 ,尽管情况已有了显著的改善 ,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意识到 ,在…  相似文献   

3.
吴欧 《生命世界》2005,(12):54-59
利用疫苗,人类对付过很多强人的敌手,天花、脊髓灰质炎、肺结核,这些原来人们谈之色变的疾病,列今天已经基本上不能给人类整体带来大的危害。然而,艾滋病无疑是人类遇到过的最强大的敌手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艾滋病侵袭的人数多、引发的社会后果严重,更为重要的是,从没有一种致病微生物像艾滋病病毒这样让科学家们觉  相似文献   

4.
踏上寻访马倌的旅程之前,我们曾经在电话里与一位有过内蒙牧区经历的作家交流对蒙古马命运的看法。他说:“马的消亡是必然的,因为马本身就有破坏草场的一面,现在草场不多了牧民不愿意养马了,叫他们养也不养了。”这是与我们遇到的大多数人一样的说法。尽管当时我们难以完全认可这样的判断,我们还是在本期蒙古马专辑的策划脚本上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蒙古马彻底被机器取代之时,人失去的不单是一种工具,还是一个有情感的朋友……但是,人类或许不会仅因为这一点原因就停住走向机器时代的步伐,如果马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那么我们的这本专辑就可能成了为蒙古马送行的挽歌。”[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生态审美观念的关键是“修建依然丑陋的人类心灵的感受力”。这意味着:必须对于敏感性进行培养,必须获得“对于自然对象的一种提纯了的纯净趣味”,从而捕捉大地上超越优美和如画风景的审美潜力。在生态意识中,一片凌乱的丛林可能因为其生态功能而美丽,而某种美丽的紫色野花可能因为损坏而不是增强本地植物而被视为“丑陋”的。生态学、历史学、生物学、地形学、生物地形学等知识和认知形式,都会帮助我们穿过事物表面,使我们的感官体验超越一般的优美风景而欣赏平凡、甚至丑陋的事物。  相似文献   

6.
2006年8月×日今天的关键语:五畜只剩下了羊今天我们进入了西苏旗境内,这里是锡林郭勒草原的最西端,也是锡盟最干旱地区。同行几位曾经在2002年来过这里的同伴惊讶地发现.以前到处生长的茂密的锦鸡儿都枯死了。锦鸡儿是一种灌木,地下根系通常是地表枝干的3倍多,最深的根系可以达到地下两三米,吸收地下水,所以特别适合生长在干旱环境里。这样耐旱的植物成片地死亡是否表明这里的地下水位在下降?如果真是这样,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7那片锦鸡儿的死亡,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问。离路边不远有几幢土坯房,我们径直开车过去,拜访了那里的主人阿拉坦。  相似文献   

7.
当地人告诉我.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谢家店子”地开花”了.整个村子在瞬间消失.而且连一根木头都看不到.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2008年6月12日.彭州市灾后恢复重建论证会召开.这一天,正好是距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一个月。  相似文献   

8.
草履虫肛门的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草履虫的口、咽道、伸缩泡等小器官,学者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正确的记载和图片,但是一提到肛门,就不免有点模糊了。从来的说法,都认为草履虫所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是从口底下一个小点的部位上排挤出来的,要正当排出时才可以看到这—点,过此以后就看不见了。也正因为这缘故,所以称之为肛门点(anal spot,boutonniere du cytopyge)。最近出版的动物学教程也是这样的称呼。1928年Wenrich  相似文献   

9.
寿星面面观     
人,究竟能活多久?各个时代的人,大概都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但都没有找到答案。“强烈的生的欲望,与虚弱、衰老和短命相矛盾。这是人性中最大的不和谐。”杰出的俄国生物学家梅契尼科夫曾这样说过。在各民族的历史上,都有令人仰慕的长寿者的故事,尽管不可全信。一位名叫彼得·佐尔泰的匈牙利人,1539年出生,1724年去世,终年185岁。阿尔巴尼亚人胡吉耶,  相似文献   

10.
邢立达 《化石》2007,(1):12-16
第二站:英国东苏塞克斯郡刘易斯镇(Lewes),曼特尔故居(Mantell’s house)其实这一站本应是我们这趟旅程的起点,虽然错过,但此处的光辉依然夺目,且将是永不消逝。恐龙,甚至整个古生物学科就在此起步。在此之前,人们从来未曾想过,在我们的后院里,在我们的家园上,居然有一群叫“恐  相似文献   

11.
当炎黄子孙回顾5000年辉煌而又坎坷的历史时,对曾经养育过自己的山水、土地由衷地产生依恋与敬畏之情,因为山水,土地是万物生存的基础。追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则与长江、黄河有缘,因此他们被称为“母亲河”。但是您可曾想过,“父亲”是谁?俗话说:绿水围着青山转,水若被认作母亲的话,山自然就是父亲,这是大自然的婚配。正因如此,先民们把山水、土地当作神来供奉和崇拜,因为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与“本”。  相似文献   

12.
2006年8月X日 今天的关键语:五畜只剩下了羊 今天我们进入了西苏旗境内,这里是锡林郭勒草原的最西端,也是锡盟最干旱地区.同行几位曾经在2002年来过这里的内伴惊讶地发现,以前到处生长的茂密的锦鸡儿都枯死了.  相似文献   

13.
今天,被我们叫做面包的发酵食品,起源于西方,它的“娘家”在埃及。古埃及的面包“化石”大约在五千年以前,古埃及人发明了发酵食品。这是从空气里的细菌,偶然混入吃剩的面食里,起了发酵作用,使那些面食变得体积膨大而松软,由此,世界上就有了微生物食品——面包。这个事实,是从古面包“化石”中研究出来的。考古学上曾经证明了古代的面包样本,其中最著名的是古罗马时代的本贝伊城面包,这种古面包是在1862年出土的,曾由科学家加以  相似文献   

14.
《四川动物》2006,25(2):F0004-F0004
“关注鸟类,关注人类,预防禽流感”,加强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关注鸟类和人类生存健康,增强人们爱鸟护鸟的意识。这是四川省第25届“爱鸟周”的主题。2006年四川省“爱鸟周”启动仪式4月1日在成都北湖公园举行。  相似文献   

15.
小拉的故事     
卢静 《化石》2006,(1):33-36
故事背景:拉蒂玛鱼(Coelacanth),是在四亿年前就已经存在的一种古老鱼类,当它在海底漫游了一亿年之后,印度洋才出现。它本该在八千万年前与恐龙一并消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却从那场大劫难中成功逃脱,并且生活到了今天。我们知道,所有的四足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包括我们人类)都是从鱼类进化来的,古生物学家通过发掘出来的大量化石证据得出这样的结论:四足类的祖先应该是由硬骨鱼类肉鳍鱼亚纲中的某一支进化而来(其实就这一点,古生物学家之间还存在着分歧:一部分古生物学家认为是从肉鳍鱼亚纲的总鳍鱼目进化而来;另一部分则认为肉鳍鱼亚纲的肺鱼目才是四足类的正宗祖先)。不管怎么样,拉蒂玛鱼藉着它“出色的”外表:四条长得像极了四足类四肢的鱼鳍,还有一条像小狗一样的“尾巴”———向人们暗示着它与第一条登上陆地的鱼之间亲密的关系。尽管拉蒂玛鱼离登上陆地还差那么少许,但是人们还是可以从它的身上看到当年那条陆地开拓者的影子———因为活化石拉蒂玛鱼,今天依然保留着它四亿年前的模样,几乎没有一点变化。它来自亘古,生活在深邃的海底,悄无声息的见证这海中、陆上生命的发展、繁盛、衰亡,谁也不知道在过去的四亿年间它都经历了些什么,也没有人会知道在以后的岁月中它还将经历些什么……如此古老而又神秘的拉蒂玛鱼,愿它继续畅游深海四亿年!  相似文献   

16.
<正> 稍微接触过一些古生物学基础知识的人,大多对偶蹄类动物在最近两千多万年(晚第三纪)以来的急剧发展留有深刻的印象.确实,试看今日在林中,草地,苔原上繁衍生息的大型哺乳动物中,有哪一类在数量和种类上能出其右者?没有!在偶蹄类动物中尤以那些具角的最惹人注目.那些"巧夺天工"的形态各异的鹿角,从远古时代就已成为我们祖先的装饰品了,今天更是科学家们潜心研究的热门课题.进入八十年代以来,这一命题似  相似文献   

17.
邢立达 《化石》2006,(1):37-39
南美洲的恐龙与世人见面有一个规律,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它们总在人们差不多将其遗忘的时候,就借助古生物学家们之力蹦出来。不过这确实值得我们激动,因为它们每一次横空出世总是带给我们极大的惊喜,比如由一群刚刚从初龙类“叛变”出来的最古老的恐龙;或者是一群演化至周身披  相似文献   

18.
2006年7月24日,作者和另外10名来自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的学生组织了一支年轻的队伍,在中国科学院蒋高明研究员的带领下,从北京出发远赴内蒙古浑善达克地区。为我们带来了关于“沙尘暴、生态、生存”等一系列话题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大城市中,很少有像南京这样,在市区中镶嵌着一个庞大的“绿宝石”——紫金山。紫金山凝集了厚重的历史,东吴、五代、六朝、明、清、民国都在山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它的生态曾遭受过巨大破坏。建国后,经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自然演替,现在的紫金山重又郁郁葱葱、大树参天,成为了无数生命的乐土。这里的昆虫种类繁多,有许多奇妙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大城市中,很少有像南京这样,在市区中镶嵌着一个庞大的“绿宝石”——紫金山。紫金山凝集了厚重的历史,东吴、五代、六朝、明、清、民国都在山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它的生态曾遭受过巨大破坏。建国后,经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自然演替,现在的紫金山重又郁郁葱葱、大树参天,成为了无数生命的乐土。这里的昆虫种类繁多,有许多奇妙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