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RNAi技术沉默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对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RNAi-SDF-1细胞及对照组细胞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Western Blot检测裸鼠皮下移植瘤SDF-1蛋白表达情况。利用裸鼠皮下移植瘤建立其原位移植瘤模型,8周后处死裸鼠解剖尸体,检测原位移植瘤生长、凋亡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DF-1沉默对通路蛋白Akt、p-Akt、NF-κB、p-NF-κB以及侵袭转移相关基因E-cadherin、MMP-7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RNAi-SDF-1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比较,RNAi-SDF-1组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缓慢,体积与质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NAi-SDF-1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P0.01)。尸体解剖结果显示,RNAi-SDF-1组肿瘤腹腔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率明显低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比较,RNAi-SDF-1组肿瘤组织中Akt、p-Akt、NF-κB、p-NF-κB、MMP-7表达水平明显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RNAi-SDF-1能够有效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其腹腔淋巴结、肝脏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及MMP-7的表达并上调E-cadherin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飞燕草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裸鼠乳腺肿瘤组织和肺组织转移瘤Ki-67及乳腺肿瘤组织蛋白水解酶超家族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eptidase 7,MMP-7)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Wnt/β-catenin通路β-联蛋白(β-catenin)、磷酸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及通路下游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原癌基因c-myc和MMP-7的蛋白水平表达,体内外实验发现飞燕草素不仅能抑制裸鼠异种移植瘤生长及乳腺癌肿瘤组织和肺组织转移瘤Ki-67表达还可以明显降低乳腺癌MDA-MB-231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β-catenin和p-GSK-3β下游靶基因c-myc、cyclin D1和MMP-7蛋白的表达。本研究证实飞燕草素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抑制乳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干扰质粒pshRNA-COX-2对人肝癌细胞Hep3B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重组干扰质粒pshRNA-COX-2转染Hep3B细胞并筛选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OX-2mRNA和蛋白表达,RT-PCR检测VEGFmRNA表达。将被成功转染的Hep3B细胞种植于裸鼠皮下,测量肿瘤大小,4周后处死裸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未转染细胞相比,干扰组COX-2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5.3%和52.8%(P<0.05),干扰组VEGFmRNA表达抑制率为56.5%(P<0.05)。干扰组瘤体大小明显小于阴性组和空白组(P<0.01)。干扰组COX-2得分和MVD均明显低于阴性组和空白组(P<0.01)。结论:pshRNA-COX-2通过抑制COX-2表达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Hep3B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β-链蛋白(β-catenin)、E钙黏素(E-cadherin)及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60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及MMP-9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观察不同β-catenin、E-cadherin及MMP-9蛋白表达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析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及MMP-9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食管患者癌组织中β-catenin及MMP-9蛋白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E-cadherin蛋白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中低分化、TNM分期为III+IV期、有淋巴结转移者β-catenin及MMP-9蛋白阳性率高于高分化、TNM分期为I+II期、无淋巴结转移者,E-cadherin蛋白阳性率低于高分化、TNM分期为I+II期、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经Log_rank检验发现,癌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MMP-9(-)患者生存率高于β-catenin(+)、E-cadherin(-)、MMP-9(+)患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与MMP-9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MMP-9蛋白表达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β-catenin、MMP-9异常高表达,E-cadherin异常低表达,其表达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β-catenin、MMP-9、E-cadherin的表达情况有助于预测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DcR3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DcR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瘤体注射脂质体与DcR3siRNA混合物,转染DcR3siRNA,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检测观察DcR3基因的表达。结果:建立了结肠癌SW48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治疗后,治疗组移植瘤明显减小,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肿瘤体积显著大于治疗组(P<0.01);各组肿瘤组织中DcR3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治疗组表达程度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RT-PCRP<0.05,免疫组化P<0.01)。结论:人结肠癌SW480细胞在裸鼠皮下有良好的成瘤性;脂质体与DcR3siRNA混合物可特异性抑制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内DcR3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Snail蛋白及mRNA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它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Snail蛋白和Snail mRNA在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乳腺导管内癌、3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①70例乳腺癌中,Snail蛋白和Snail mRNA阳性率分别为87.2%(61/70)、81.4%(57/70),分别高于乳腺导管内癌组织53.3%(16/30)、46.7%(14/30)和乳腺单纯性增生组织26.7%(8/30)、23.3%(7/30),三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36.4,P<0.01;χ2=32.4,P<0.01)。②Snail蛋白和SnailmRNA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为97.6%(40/41)、95.1%(39/41),无转移组阳性率为72.4%(21/29)、62.1%(18/29),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8.29,P<0.01);组织学分级Ⅲ级组明显高于Ⅰ、Ⅱ级组表达,但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05;χ2=0.98,P>0.05)。③Snail蛋白与Snail mRNA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结论 Snail蛋白与Snail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转移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裸鼠肺癌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将24只裸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549细胞单独注射组(A549组)、hUCMSCs单独注射组(MSCs组)、A549细胞与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skin fibroblasts,SKs)共同注射组(A549+SKs组)、hUCMSCs与A549细胞共注射组(A549+MSCs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hUCMSCs注射裸鼠皮下结节性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选出各组移植瘤瘤组织中的A549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A549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差异。结果 hUCMSCs注射后,hUCMSCs发生恶性分化,hUCMSCs与A549细胞共注射后肺癌移植瘤体积明显大于单独A549注射组和A549与SKs共注射组;2只A549与hUCMSCs共注射组裸鼠出现了肺癌肝脏转移,而A549组与A549+SKs组的全部6只裸鼠均没有发现肝脏转移。A549与MSCs共注射组A549细胞中上皮表型特征分子E-cadherin、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高于A549组与A549+SKs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549+SKs组,间质表型特征分子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549组与A549+SKs组,EMT转录调控因子twist蛋白表达水平低于A549组与A549+SKs组。结论 hUCMSCs可以自我恶性分化;hUCMSCs能促进肺癌A549细胞移植瘤的生长与转移;hUCMSCs增强A549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不是通过诱导A549细胞发生EMT(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以及调控Snail和E-cadherin对肿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124例I型子宫内膜癌、28例内膜不典型增生、35例正常内膜组织中HIF-1α、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分析三种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率分别为61.3%、46.8%、36.3%,与正常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HIF-1α表达与病理分级、肿瘤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Snail表达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E-cadherin的缺失与肿瘤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IF-1α和Snail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214,P=0.017),而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r=–0.203,P=0.024)。结论 HIF-1α可能通过上调Snail的表达和抑制E-cadherin的表达在I型子宫内膜癌发生、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HMGA2、E-cadherin及N-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差异性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关系.应用RT-PCR方法检测20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的正常胃粘膜组织HMGA2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MGA2、E-cadherin及N-cadherin的表达情况,与临床资料做统计学分析.HMGA2 mRNA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胃癌组织中HMGA2、E-cadherin及N-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7%、29.6%和43.7%,HMGA2和E-cadherin的表达成负相关(P<0.05),和N-cadherin的表达成正相关(P<0.05),HMGA2表达和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HMGA2高表达的胃癌组织中有明显的上皮细胞间质转化表型,其表达与胃癌侵润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浆液性卵巢癌中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β-连环蛋白(β-catenin,β-cat),N-钙粘蛋白(N-cadherin,N-cad)的表达,探讨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卵巢浆液性癌中E-cadherin,β-catenin and N-cadherin的表达。结果 E-cadherin,β-catenin在卵巢浆液性癌、卵巢浆液性良性肿瘤和卵巢交界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交界性肿瘤间,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N-cadherin在卵巢浆液性癌与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浆液性良性瘤及正常卵巢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交界性肿瘤间,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钙粘蛋白(E-cadherin),β-连环蛋白(β-catenin),N-钙粘蛋白(N-cadherin)在浆液性卵巢癌中均存在异常表达。提示三种因子可能造成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三者同时检测,可能为早期诊断上皮性卵巢癌及针对上皮性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分子依据及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藻蓝蛋白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移植瘤生长的抑制及促凋亡作用的机制研究。方法:4~6周龄30只无胸腺BALB/c裸鼠随机分为移植瘤组和藻蓝蛋白组。每5天用卡尺测量裸鼠肿瘤体积。通过RT-PCR检测裸鼠肿瘤中凋亡相关因子MMP-2、MMP-9、Bcl-2、Bax的mRNA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通过蛋白印迹分析EMT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ELISA检测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和TGF-β的浓度。通过蛋白印迹分析STAT3/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结果:第13天时,移植瘤组和蓝藻蛋白组肿瘤大小比较无差异(P>0.05),第18天和第25天时,藻蓝蛋白组肿瘤体积较移植瘤组减小(P<0.05)。藻蓝蛋白组MMP-2、MMP-9和Bcl-2的mRNA表达较移植瘤组降低(P<0.05),藻蓝蛋白组Bax mRNA表达较移植瘤组升高(P<0.05)。藻蓝蛋白组G1期占比较移植瘤组升高(P<0.05),藻蓝蛋白组G1期占比较移植瘤组升高(P<0.05),藻蓝蛋白组S期和G2期占比较移植瘤组降低(P<0.05)。藻蓝蛋白组N-钙粘蛋白和VEGF蛋白表达较移植瘤组降低(P<0.05),藻蓝蛋白组E-钙粘蛋白表达较移植瘤组升高(P<0.05)。藻蓝蛋白组TNF-α、IL-6、IL-1β和TGF-β的浓度较移植瘤组降低(P<0.05)。藻蓝蛋白组p-STAT3、p-IκBα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较移植瘤组降低(P<0.05)。结论:藻蓝蛋白通过调控STAT3/ 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和EMT发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Snail mRNA及其蛋白、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6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同时取8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nail蛋白、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运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nail mRNA的表达。结果(1)Snail蛋白在胃癌组织阳性率(83.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1.25%)(P〈0.05);高、中分化组Snail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5);Snail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与黏液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nail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2)胃癌组织中snail mR-NA的阳性率(7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0%)(P〈0.05);高、中分化组Snail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5);Snail 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与黏液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nail mRNA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3)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阳性率(37.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00%)(P〈0.05);高、中分化组E-cadherin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E-cadherin蛋白阳性率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与黏液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均无关(P〉0.05);(4)胃癌组织中snail mRNA和snail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4,P〈0.05);Snail蛋白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234,P〈0.05)。结论(1)E-cadher-in蛋白低表达与Snail蛋白高表达可能是胃黏膜恶性转变以及胃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联合检测E-cadherin蛋白与Snail蛋白对预测胃癌浸润转移有重要意义。(2)Snail蛋白可能在转录水平上调控E-cadherin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MP-2、MMP-9及P53的表达在预测肝癌行肝移植后肿瘤复发与转移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肝癌行全肝移植患者85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切除的肝癌组织中MMP-2、MMP-9及P53的表达,并对患者进行移植术后随访,观察术后肝癌复发与转移情况。分析MMP-2、MMP-9及P53的表达与移植后肝癌复发与转移之间的关系和意义。结果:肝癌组织中MMP-2、MMP-9及P5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MMP-2表达与肝癌肿瘤直径、TNM分期、病理分级及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性(P<0.05),MMP-9表达与肝癌肿瘤直径、TNM分期、门静脉癌栓及肿瘤包膜显著相关性(P<0.05),P53表达与肝癌肿瘤直径、门静脉癌栓及肿瘤包膜显著相关性(P<0.05)。MMP-2、MMP-9在未复发和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复发和转移组(P<0.05),而P53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癌组织中MMP-2、MMP-9高阳性表达均是预测肝癌患者肝移植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独立预见因子,而P53未显示其具有预测意义。结论:MMP-2、MMP-9及P53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MMP-2、MMP-9的表达水平可以有效预测肝癌患者肝移植后肿瘤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上皮性钙粘蛋白E-cadherin和神经性钙粘蛋白N-cadherin水平的关系及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30例乳腺癌组织芯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TGF-β1、E-cadherin和N-cadher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并比较三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将不同浓度的TGF-β1处理乳腺癌细胞检测E-cadherin和N-cadherin免疫反应性,并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TGF-β1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乳腺癌组织中,TGF-β1和N-cadherin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而E-cadherin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TGF-β1的阳性率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而升高,且在5年后复发的病人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没有复发的病人;E-cadherin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且在有淋巴结转移和5年后复发的病人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未复发的病人;与E-cadherin相反,N-cadherin在有淋巴结转移和5年后复发的病人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5年未复发的病人。E-cadherin表达与N-cadherin和TGF-β1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而N-cadherin表达与TGF-β1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TGF-β1处理可降低MCF-7乳腺癌细胞和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中E-cadherin水平及上调N-cadherin水平,并显著增加两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论乳腺癌组织中TGF-β1、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上皮间质转化引起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检测其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对临床指导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E-钙粘蛋白(E-cadhe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Elivision)检测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在这60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5.00%、58.3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67%、6.67%(P<0.01)。β-catenin与E-cadherin蛋白的异常表达呈正相关(r=0.683,P<0.01)。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异常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此外,E-cadherin蛋白表达还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结论β-catenin和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均有异常表达,E-cadherin可通过对β-catenin的调节,间接地影响Wnt信号通路传导。两者联合检测可能为结直肠癌的预防、早期诊断、新靶点治疗提供新思路和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裸鼠皮下成瘤动物模型及裸鼠肝脏原位多发与弥散模型,探索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瑞戈非尼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增殖的抑制作用,确定其分子机制。方法:培养获得人高侵袭性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经BALB/c裸鼠皮下注射形成皮下肿瘤,或经肝门静脉注射形成肝脏多发、弥散的肿瘤模型。给予瑞戈非尼灌胃给药治疗,3周后解剖,测量肿瘤体积并称重;或进行PET/CT检测,对核素强度、散发肿瘤占肝脏面积进行定量。通过定量PCR(q PCR)实验验证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与转移、侵袭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裸鼠皮下成瘤模型以及裸鼠肝脏原位多发与弥散肿瘤模型中,瑞戈非尼隔日灌胃给药持续3周能够显著抑制MDA-MB-231的增殖;皮下肿瘤体积、重量,以及裸鼠肝脏PET/CT检测显示瑞戈非尼持续给药组的相对核素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q PCR实验反映出瑞戈非尼能够抑制MDA-MB-231的上皮-间质转化与转移、侵袭作用。结论:揭示了瑞戈非尼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的增殖抑制作用,初步探索了其分子机制,为瑞戈非尼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和Snail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中的表达。方法:选取40例EMs患者(实验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同时获取20例非EMs患者(对照组)的正常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Snail、EMT上皮标志物(E-cadherin、β-catenin)、间质标志物(vimentin)在各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其表达水平。结果:EMs患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EMT上皮标志物E-cadherin、β-catenin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内膜的表达(P0.05);EMs患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EMT间质标志物vimentin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的表达(P0.05);EMs患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Snail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的表达(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Snail、vimentin表达上调,E-cadherin、β-catenin表达下调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6E7(HPV16E7)、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cadherin switch”标记物E-cadherin、N-cadherin,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标记CD163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在不同的HPV16E7表达情况下,上皮间质转化程度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的差异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II-III)、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I)及慢性宫颈炎患者的HPV16E7、E-cadherin、N-cadherin、CD163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herin的表达随着宫颈癌变的进展逐渐降低,N-cadherin的表达以及CD163+巨噬细胞数量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逐渐升高。慢性宫颈炎、CINI、CINII-III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的HPV16E7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中,E-cadherin的表达在CINII-III及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PV16E7阳性组明显低于阴性组;N-cadherin的表达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PV16E7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CD163+巨噬细胞数目在CINI、CINII-III及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PV16E7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进一步统计CD163+巨噬细胞与上皮间质转化间关系后发现,宫颈癌变过程中,随着CD163+巨噬细胞数目的增多,E-cadherin的表达逐渐降低,无论HPV16E7的表达如何,二者均呈负相关关系;宫颈鳞状细胞癌中,随着CD163+巨噬细胞数目的增多,N-cadherin的表达逐渐增加,HPV16E7阳性组二者仍呈正相关关系,而HPV16E7阴性组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HPV16E7可能通过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来调节上皮间质转化的“cadherin switch”,从而促进宫颈癌的癌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phA2和E-cadh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phA2和E-cadherin在90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的表达情况与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两种蛋白间的相关性。并分析90例乳腺癌患者的随访资料,判断EphA2和E-cadherin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EphA2与E-cadherin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和35.6%,两者表达均与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EphA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乳腺癌中EphA2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91,P0.05)。K-M法单因素分析显示EphA2蛋白的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0.05);E-cadherin蛋白的阳性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E-phA2和E-cadherin在乳腺癌中分别高表达和低表达,且均与乳腺癌预后密切相关,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稳定表达GFP的人高转移肺巨细胞癌细胞株95D,在体观察肿瘤的生长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感染人高转移肺巨细胞癌细胞株95D,经过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GFP的细胞株.接种裸鼠皮下,成瘤后使用Nikon公司SMZ1000 P-FLA型荧光体视显微镜观察皮下原发肿瘤病灶及转移淋巴结.结果:使用逆转录病毒感染,可以获得稳定表达高强度GFP的肺癌细胞株,且生物学行为无明显改变.接种至裸鼠皮下后,2周左右成瘤,皮下肿瘤原发病灶在荧光体视镜下可清晰观察到肿瘤侵犯范围及周边血管生长情况.切开皮肤,可以观察到表达的GFP的转移淋巴结.结论:GFP标记人高转移肺巨细胞癌细胞株95D,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能更方便的观察肿瘤的生长、侵润和转移,为研究肿瘤的生长转移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