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山西省辛安泉泉域大型藻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5~2003年间,对山西省辛安泉域的藻类植物进行了4次采集,共采得藻类植物标本71号,已鉴定出的大型藻类植物36种,隶属6门, 11科, 18属。其中,以绿藻门的种类最多,有4科8属19种;其次是蓝藻门,有2科5属11种;再次为黄藻门,有2科2属3种;排在最后的是红藻门,硅藻门和轮藻门,分别仅有1科1属1种。群落主要包括4类,即刚毛藻群落(Cladophora community),无隔藻群落(Vaucheria community),水绵-双星藻群落(Spirogyra-Zygnema community)和轮藻群落(Chara community)。  相似文献   

2.
娘子关泉域藻类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84~2000年间,对娘子关泉域的藻类植物进行了15次采集,共采得藻类植物标本200余号。经鉴定,有107种,隶属7门,32科,49属。其中,以绿藻门的种类最多,有13科,19属,45种。其次是裸藻门,有2科,7属,26种。排在最后的是轮藻门,有1科,1属,3种。群落主要包括8类,即刚毛藻-红毛菜群落(Cladophora Bangia community),刚毛藻群落(Cladophora community),拖拉藻-轮藻群落(Chara Thorea community),弯枝藻-拖拉藻群落(Composopogon-Thorea community),水绵-双星藻群落(Spirogyra Zygnema community),无隔藻群落(Vaucheria community),串珠藻群落(Batrachospermum community)和泡状饶氏藻群落(Jaoa community)。其中,有的群落类型已趋于消失或消失,许多种类已成为濒危物种,其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藻类植物生存环境的改变或破坏。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汾河源头周丛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佳  谢树莲 《生态科学》2007,26(5):408-414
基于对汾河源头流域周丛藻类植物群落进行的生态调查,共鉴定出周丛藻类植物24属47种,分别隶属于蓝藻(Cyanophyta)、红藻(Rhodophyta)、黄藻(Xanth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和绿藻(Chlorophyta)5个门。汾河源头流域的周丛藻类群落主要有5类,即颤藻群落(Oscillatoria community)、刚毛藻群落(Cladophora community)、无隔藻群落(Vaucheria community)、水绵-双星藻群落(Spirogyra-Zygnema community)和串珠藻群落(Batrachospermum community)。文章还对该地区的周丛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流域中不同海拔梯度的变化对周丛藻类群落种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对周丛藻类植物的生长影响不明显,周丛藻类植物种数与水流速度之间存在负相关性。通过对周丛藻类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为汾河源头流域的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野外考查,在山西运城盐池湖区采集到蓝藻共17属35种(含变种),其中色球藻科9属19种,胶须藻科1属1种,颤藻科4属12种,念珠藻科3属3种.该区域的水体根据其含盐量的不同可分为4种类型:淡水水体(含盐量0.001%~0.05%)、混盐水体(含盐量0.05%~3%)、真盐水体(含盐量3%~4%)和高盐水体(含盐量4%~34.7%).受含盐量的影响,蓝藻在各类水体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随含盐量增加,种类数减少,在高盐水体未见分布.与国内其它3个盐湖藻类的分布相比较,蓝藻在混盐水体比淡水水体具有更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三江平原湿地同江地区水域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2年6月对三江平原湿地同江地区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设置了13个采样点,生境类型包括大型开阔水体、小型封闭水体、湿地型水体以及河流型水体。结果在该水域发现浮游植物共计312个分类单位,包括276种33变种3变型,隶属于8门10纲21目36科92属。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范围为2.68×104–2.53×106 cells·L–1。大型开阔水体种类丰富,细胞密度最大,以绿藻为优势种群;小型封闭水体中藻类的适应性强,群落结构最为复杂;湿地型水体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发现了一些耐有机污染的种类;在河流型水体中,有一些适低温的隐藻出现并成为优势种,如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等。此外,在三江平原湿地同江地区还发现了大量β-中污染指示种类。经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将不同采样点各生境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分为4组。综合多样性指数表明,同江地区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丰富且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群落对蓝绿藻类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2种常见水生植物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和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构建了荇菜群落(浮叶植物群落)、黑藻群落(沉水植物群落)和荇菜-黑藻群落(复合群落)等3种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群落,在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环境条件下与自然水体中藻类共培养,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群落对藻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3种群落对水体中藻类的抑制作用顺序为荇菜群落>复合群落>黑藻群落,实验结束时水体叶绿素a分别减少了63.1%、44.7%、3.3%.2)荇菜群落中蓝藻受到了较强抑制作用,其总藻细胞密度比初始减少了99.5%;而绿藻总藻细胞密度则比初始增加了31.6%;黑藻群落中蓝藻仍保持较高生物量,绿藻藻细胞密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复合群落对蓝绿藻均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蓝藻藻细胞密度比初始下降了95.9%,绿藻藻细胞密度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3)3种群落中藻类组成变化不同:荇菜群落中初始以微囊藻、色球藻等蓝藻门植物为优势种,逐渐转变为以小球藻、栅藻、四角藻等绿藻门植物为优势种;黑藻群落中藻类一直以微囊藻为优势种,伴生有少量的小球藻属、栅藻属、隐藻属藻种;复合群落水体中藻类组成与荇菜群落中藻类变化相似,实验期间微囊藻数量逐渐减少,而栅藻数量逐渐升高.4)不同群落中植物生物量增加明显,荇菜和黑藻的鲜重在单种群落和复合群落中均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分别为129.8%、63.6%和108.8%、66.5%;植物生长对光照、温度、pH等环境因子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荇菜群落中水下20 cm处光衰减率与水体叶绿素a显著相关,说明荇菜的遮光作用是其产生显著抑藻作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2010年5月-2011年3月,调查了紧水滩水库(Ⅰ-Ⅵ站)浮游轮虫的群落及与水质之间的关系.共鉴定轮虫45种,污染指标种37种,其中寡污-β中污带、β中污带和β-α中污带污染指示种类分别占总指示轮虫的32.4%、35.1%和24.3%.优势种为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和等刺异尾轮虫(Trichocerca stylata).轮虫群落密度变幅为4.8~542.5ind.·L-1,平均135.7ind.·L-1;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变幅为2.60~3.65,平均3.20:QB/T值变幅为0.83~2.50,平均1.39.Ⅰ-Ⅱ站的群落密度和多样性指数较低,QB/T值较大;而Ⅲ-Ⅵ站的群落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均较高,QB/T值较小.QB/T值随着水体透明度的增大而明显下降.紧水滩水库属于寡污-中污(贫-中营养型)水体,其中Ⅰ-Ⅱ站为中污(中营养型),Ⅲ-Ⅵ站为寡污-β中污(贫营养型)水体.  相似文献   

8.
嘉陵江四川段藻类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揭示嘉陵江四川段藻类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和水质现状,分别于枯水期(1月)和丰水期(9月)沿江段至上而下分析了12个样点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Shannon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结果表明: 嘉陵江四川段共采集到藻类植物8门42科95属171种(包括变种),其中硅藻、绿藻和蓝藻为各样点的优势类群.整个江段枯水期藻类植物的平均细胞密度为14.71×104 ind·L-1,金溪和红岩子样点的密度最高,分别为28.33×104和25.40×104 ind·L-1;群落中以硅藻的物种数量最为丰富.丰水期藻类植物的平均细胞密度为10.78×104 ind·L-1,以青居样点的密度最低,仅3.31×104ind·L-1,绿藻和蓝藻物种数量有所增加.整个江段12个样点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平均d、平均H′和平均E分别为2.35、1.60、0.31和2.57、2.09和0.39.嘉陵江四川段的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细胞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时空分布格局差异显著.水质整体为中污染型,其中金溪和沙溪样点为寡污型或β中污型,水质较好;苍溪、红岩子、新政和青居样点水质较差,属α中-污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新疆北部主要地区(乌鲁木齐、阿勒泰、伊犁)湿地鼓藻类植物多样性分布规律及其特征,该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和标本采集鉴定等方式收集数据,采用G F指数方法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利用Perso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RDA)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新疆湿地鼓藻类植物资源的调查和淡水藻类多样性研究提供基本资料。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共有鼓藻类植物189种,隶属于1门1纲2目6科18属;其中鼓藻科(Desmidiaceae)为优势科,有154种,占总种数的81.48%;优势属为鼓藻属(Cosmarium Corda ex Ralfs)、角星鼓藻属(Staurastrum Ralfs)和新月藻属(Closterium Nitzsch),共有137种,占总种数的72.49%。(2)阿勒泰地区鼓藻类植物的DFDGDF G值均最高,分别为2.6213、2.0828、0.5095。(3)研究区域鼓藻类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为:阿勒泰地区>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伊犁地区,纬向因素的变化趋势较经向更明显。(4)Person相关分析显示,影响阿勒泰地区鼓藻类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是大气温度,影响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是大气温度、电导率和经度,伊犁地区则与环境指标未显出相关性。(5)RDA分析表明, pH和大气温度是影响鼓藻类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组成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新疆北部主要地区湿地鼓藻类植物存在较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物种数呈现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规律,其物种多样性和组成分布与环境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同地区、不同属类的鼓藻类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宁夏沙坡头地区藻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培养、观察、鉴定,研究了沙坡头地区藻类多样性和分布特点,并为当地藻类资源利用提出建议。研究发现沙坡头地区藻类植物共计40种(包括1变型),其中蓝藻17种,绿藻10种,硅藻9种,裸藻4种,全为普生种,陆地生境中种类最丰富。亚气及陆地生境中蓝藻在种类数(除灌溉林地结皮)、生物量方面占主导地位;贫瘠水体生境中硅藻占主要地位,营养较丰富水体中绿藻处于优势地位。另外,陆生生境中多以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为优势种,小席藻Phormidium tenue为主要种。  相似文献   

11.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甘肃省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但是境内的藻类资源状况未见报道过。在实地调查取样的基础上,初步鉴定出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藻类共4个门60属161种:硅藻门种类最多,有91种,占总种数的56.5%;绿藻门次之,有41种,占25.5%,其次是蓝藻门,有26种,占16.1%;裸藻门最少,共3种,占1.9%。从分布上看,铁楼的种类最多,有81种,然后依次是刘家坪有73种,邱家坝61种,石林谷48种,碧口47种。我们的名录对于了解该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2.
于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首次对北京怀沙河、怀九河自然保护区的藻类植物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通过对区内10个采样点360余份水生藻类植物标本鉴定、统计,分析了该区藻类植物的区系组成、藻类时空分布特点.研究表明,该区共分布有藻类植物9门105属226种,其中以硅藻、蓝藻、绿藻3门为主,并有少量裸藻、甲藻、黄藻、红藻、金藻等分布;藻类植物由于受水体化学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影响,各采样点及不同月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均有差异.怀九河源头的物种丰度和硅藻多度均最大,洞台、黄坎丝状蓝藻占优势,怀柔水库绿藻占优势;在时间分布上,7月物种丰度和藻类多度最大.通过对区内藻类分布规律及大量污染指示藻类的分析表明,该保护区的水体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从硇洲岛和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潮间带采集的海水和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培养海洋微藻, 筛选其中富含多糖、脂类或蛋白质的藻株。采用形态学观察、18S rDNA序列比较及其系统发育分析法, 对分离培养的海洋微藻及其富含多糖、脂类或蛋白质的藻株进行分类鉴定和生物多样性分析。分离、培养、鉴定并储藏了189株海洋微藻, 归属于65个种, 分布于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定鞭藻门(Haptophyta)和红藻门(Rhodophyta)的9纲、25目、30个科、38个属; 其中多糖含量较高的46株海洋微藻, 分布于25个种, 20个属; 脂类含量较高的46株海洋微藻, 分布于32个种, 15个属; 蛋白含量较高的46株海洋微藻, 分布于28个种, 18个属。结果表明硇洲岛和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潮间带可培养的海洋微藻及其富含多糖、脂类和蛋白质藻株的物种多样性丰富, 在新型药物、活性天然产物、功能食品和饲料及其添加剂的发掘等方面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苏干湖浮游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对大、小苏干湖水体进行采样分析,以研究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下苏干湖中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大苏干湖中共有浮游藻类61种(含变种),其中:硅藻18属,37种;蓝藻11属,15种;绿藻7属,8种;而甲藻仅1属,1种.(2)小苏干湖水体中共发现浮游藻类68种(含变种),其中:硅藻16属,42种;蓝藻9属,13种;绿藻6属,11种;裸藻及甲藻仅各1属,1种.(3)硅藻在苏干湖水体中始终占据着绝对优势;夏季小苏干湖中蓝、绿藻开始复苏并大量繁殖.各季节两湖中都存在特定的优势属,在春、夏、秋三季,大苏干湖中优势属分别为桥穹藻属、小环藻属、粘杆藻属;而小苏干湖中分别为针杆藻属、菱形藻属、脆杆藻属.纤细舟形藻,长圆舟形藻,湖沼色球藻等为常年优势种,且这种优势物种和季节变化主要是由湖泊中盐度和气温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人工滩涂湖泊滴水湖浮游藻类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逐月对中国最大人工滩涂湖泊——滴水湖的浮游藻类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利用CANOCO4.5软件对浮游藻类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以揭示浮游藻类对生态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全年共检测到浮游藻类186种及变种,隶属于8门92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其次是蓝藻门和硅藻门;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微小平裂藻、银灰平裂藻、不定微囊藻、弱细颤藻、啮蚀隐藻、四尾栅藻、扁圆卵形藻;藻类的年均丰度和年均生物量分别为(4552.29±4591.33)×104cells·L-1和8.15±6.63mg·L-1,藻类现存量各月份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站点间差异不显著;多样性分析显示,藻类物种多样性较好;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温、总氮等是影响滴水湖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三江平原湿地虎林地区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在采集区域设置10个采样点,经鉴定共有133个浮游植物分类单位,隶属于8门10纲16目27科48属。该地区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为主。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细胞密度差异显著,采样点Ⅸ的浮游植物种类最丰富,采样点Ⅱ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最大。在三江平原湿地虎林地区发现了大量的β-中污指示种,经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评价,初步推断三江平原湿地虎林地区水域受到一定污染,呈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藻类植物432种(含54个变种和2个变型),隶属于6门8纲24目45科96属。其区系成分以国内外广泛分布为主,占总种数的38.44%,还出现热带种类和高海拔高纬度冷水性种类。此外,属和种的相似性系数比较反映了分类级别越高,其相似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四川省屏山县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21科528属1 267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6属9种;被子植物117科522属1 258种。有39科种子植物属于泛热带分布类型,占总科数的44.83%;114属为北温带分布类型,占总属数的23.55%。保护区处于区系地域交汇处,与云南高原和滇黔桂地区属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性质的特征较不相符,而接近于横断山脉和华中、华东地区,区系表现为亚热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