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酪酸梭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对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用艰难梭菌产毒株人工感染BALB/C小鼠,感染前后分别用酪酸梭菌进行预防与治疗,并检测盲肠内容物细胞毒性和进行肠黏膜病理观察.结果:酪酸梭菌不能预防艰难梭菌的感染,但在艰难梭菌感染后则能明显降低艰难梭菌的产毒力和盲肠黏膜的病理损伤.结论:酪酸梭菌对小鼠艰难梭菌感染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临床代表性好、稳定性佳的艰难梭菌感染小鼠模型,为艰难梭菌感染相关疾病提供研究工具。方法选择C57BL/6、BALB/c、昆明小鼠,经抗生素诱导后,分别予以不同浓度(108 CFU/mL~10~(10) CFU/mL)的临床分离菌株混悬液灌胃,观察不同品系小鼠不同时间点腹泻、全身情况及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灌菌后,BALB/c小鼠10~(10) CFU/mL浓度组全部出现腹泻,死亡率为16.7%;其他实验组小鼠腹泻程度差异较大或仅部分出现轻度腹泻。腹泻小鼠表现为稀烂便甚至水样便和湿尾现象,体重减轻,肠道病理显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伴炎性细胞浸润。结论经5种抗生素灌胃9d+克林霉素腹腔注射诱导,10~(10) CFU/mL艰难梭菌活菌混悬液灌胃后构建的BALB/c小鼠艰难梭菌感染模型最稳定。  相似文献   

3.
上海部分地区儿童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监测儿童腹泻中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发病情况,并对其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7年2月~9月111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毒素A检测及粪便厌氧菌培养,对所有患儿进行回顾性病史采集及分析,并对粪便培养所得的4株艰难梭菌菌株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111例患者中,艰难梭菌毒素A检测及艰难梭菌培养均为阳性者无,艰难梭菌毒素A阳性而艰难梭菌培养阴性者16例,艰难梭菌毒素A阴性而艰难梭菌培养阳性者4例,艰难梭菌毒素A及艰难梭菌培养均阴性者91例。比较院内、院外组3种不同病程腹泻CDAD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MLVA分析发现粪便培养得到的4株艰难梭菌菌株有部分同源性。结果提示,目前上海部分地区儿童CDAD发病情况为散发,但彼此之间有部分同源性;院内、外获得性腹泻的CDAD发病率无显著差异;艰难梭菌毒素A阳性或艰难梭菌培养阳性的病例在临床表现上与艰难梭菌毒素A阴性且艰难梭菌培养阴性的腹泻病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氯林霉素、灭滴灵和甲砜霉素对大多数肠道厌氧菌的生长具抑制作用。氯林霉素还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使原来受抑制的艰难梭菌得以定植,并在艰难梭菌浓度达10~8/g盲肠内含物时,检测到艰难梭菌细胞毒素。培养基中亚抑菌浓度的氯林霉素和灭滴灵会推迟艰难梭菌细胞霉素的生成。灭滴灵还可保护无菌小鼠及受氯林霉素处理的悉生小鼠免遭艰难梭菌细胞毒素的致死作用,从而证实了灭滴灵在伪膜性结肠炎临床治疗中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我室先前研究的基础上,以3株艰难梭菌的荚膜多糖提取物、全菌悬液以及全菌免疫血清分别在小鼠中进行半数致死量和保护试验等动物实验,以探讨艰难梭菌荚膜的致病作用。结果测得其中一株艰难梭菌的荚膜多糖对小鼠有致死毒性,其LD50为2.83mg,特异性抗血清保护试验证实艰难梭菌免疫血清对动物有保护作用。实验结果可能为进一步研究艰难梭菌荚膜的致病作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特异性卵黄抗体(IgY)对小鼠大肠杆菌败血症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特异性IgY对小鼠大肠杆菌败血症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灭活的E.coli O111免疫产蛋母鸡,抗体经水稀释及盐析分离纯化.ELISA法检测大肠杆菌特异性IgY对大肠杆菌及LPS的结合活性.腹腔注射E.coli O111(1011cfu/mL)建立小鼠败血症模型,攻毒剂量为0.1mL/10g体重.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药保护:空白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非特异性IgY,20mg/mL)、阳性对照组(头孢哌酮20mg/mL)、高剂量组(特异性IgY,40mg/mL),低剂量组(特异性IgY,20mg/mL).给药剂量为:攻毒前,0.15mL/10g体重,每天一次,共两天;攻毒后,0.25mL/10g体重,每天一次,共七天.观察小鼠临床表现、体重变化、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数变化及各组小鼠的死亡率.结果:特异性IgY与E.coli O111和LPS均有体外结合活性.大肠杆菌攻毒后,小鼠体重下降,各组小鼠外周血中WBC和PLT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异性IgY保护组各项指标较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他组恢复缓慢.各组小鼠七天内的死亡率分别为:空白组与阴性对照组都为100%;阳性对照组60%;低剂量IgY组30%;高剂量IgY组10%.结论:特异性IgY对小鼠大肠杆菌败血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艰难梭菌培养物和悉生小鼠盲肠内含物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加以鉴定。结果表明2-甲基丁酸是艰难梭菌的特征性产物,以前曾被其他作者错误地鉴定为异戊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探究丁酸梭菌影响肠炎沙门氏菌(CVCC3377)对SPF小鼠的致病性及对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72只6周龄SPF级雌性C57BL/6小鼠,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阴性对照(CON)、饲喂丁酸梭菌组(CB)、沙门氏菌感染组(SE)和丁酸梭菌保护组(CB+SE)4组,每组18只。CON组和SE组饲喂基础日粮和饮水,CB组和CB+SE组饲喂基础日粮和每天更换添加丁酸梭菌(1×10~7CFU/mL)的饮水,连续饲喂一周;第8天进行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实验,分别对SE组和CB+SE组灌服0.2mL 1.1×10~4CFU/只的肠炎沙门氏菌,同时对阴性对照组和丁酸梭菌组灌服0.2mL生理盐水。在感染后第6天处死小鼠并采集肝脏、脾脏和盲肠及内容物样品。采用H.E染色检测肝脏和脾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脾脏组织中TLR4、MyD88蛋白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盲肠组织中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丁酸梭菌能够缓解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小鼠体重下降;H.E染色结果显示,丁酸梭菌可以缓解肠炎沙门氏菌感染造成的组织损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丁酸梭菌可降低脾脏组织细胞中TLR4、MyD88蛋白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肠炎沙门氏菌能够显著升高盲肠组织中TNF-α(P0.05)和IL-6的表达水平,在此基础上饲喂丁酸梭菌能够降低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丁酸梭菌组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和沙门氏菌感染组(P0.05),丁酸梭菌可显著降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在肠道微生物中的比例(P0.05),另外,丁酸梭菌可以增加乳酸菌属在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相对丰度(P0.05)。【结论】结果表明,丁酸梭菌可以提高小鼠免疫力,缓解由于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调节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桃低聚肽(WOPs)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3个WOPs剂量组(220、440、880 mg/kg BW),每组10只。小鼠饮用5%DSS构建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给予相应受试物7 d,每日观察测量DAI。7 d后,处死小鼠测量结肠外观形态及长度变化、CMDI,血清DAO、D-LA含量,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IL-10、MPO含量,并进行结肠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WOPs能显著减少血清DAO和D-LA含量,降低DAI评分、结肠组织MPO、IL-1β、IL-6、TNF-α水平,提高IL-10水平,明显增加结肠长度,降低CMDI。此外,WOPs还可以恢复DSS所致的结肠黏膜炎症损伤。结论:WOPs对经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整机体内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动物水平探索口服柔嫩梭菌(Clostridium leptum)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建立OVA致敏的BALB/c小鼠哮喘模型,依据检测气道炎症情况和气道反应性确定哮喘模型构建成功.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安慰剂组和口服柔嫩梭菌治疗组,每组10只.通过HE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细胞计数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的数目,ELISA方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IL4、IL-5、IL-13)的表达情况,并检测各组小鼠的气道反应性.结果 验证OVA致敏哮喘小鼠模型构建成功;口服柔嫩梭菌可显著减轻OVA致敏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P<0.05).结论 口服柔嫩梭菌可显著减轻OVA致敏小鼠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这可能为哮喘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