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就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感染状况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的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HIV/AIDS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对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后续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访观察的43例HIV/AIDS患者治疗前平均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30.74±176.35)cells/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为(1177.80±321.49)cells/μL,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0.30±0.19;治疗一年后平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482.74±217.77)cells/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为(861.53±282.85)cells/μL,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0.59±0.28。所有患者治疗一年后血浆HIV-RNA载量均达到检测限以下(500copies/m L)。结论: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对于改善HIV/AIDS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抗病毒治疗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及非本病的发热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探讨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免疫反应机制及与非本病发热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同时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EBV-DNA载量加以确证。方法选取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者30例(IM组),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热患者30例(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EBV-DNA载量,采用卡方检验及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 IM组与对照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相比,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显著升高(Z=1.776,P0.001),CD4~+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降低(F=4.008,P0.050),同时CD4~+/CD8~+比例明显下降(Z=6.653,P0.001)。IM组EBV-DNA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主要以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为主,T淋巴细胞亚群结合血清EBV-DNA病毒载量的联合检测对IM及非本病的发热患者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同性恋感染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CD4+CD25hi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及Th17/Treg平衡状态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初步阐明Th17/Treg失衡在HIV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选取54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另有3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后,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h17和Treg水平。结果表明,在HIV感染者外周血中Th17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68±0.35vs1.42±0.86,P<0.001),Treg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6.15±2.12vs4.50±0.76,P<0.001),导致HIV感染者中Th17/Treg比例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0.12±0.07vs0.31±0.17,P<0.001)。研究还发现,Th17/CD4比例与CD4+T细胞计数正相关(r=0.371,P<0.05),与病毒载量不相关;Treg/CD4比例与CD4+T细胞计数负相关,与病毒载量正相关(r=-0.402,P<0.05;r=0.447,P<0.001)。此外,Th17/Treg比例与CD4+T细胞计数正相关,与病毒载量负相关(r=0.525,P<0.001;r=-0.318,P<0.05)。结果提示,HIV感染中存在Th17/Treg失衡现象,与疾病进程密切相关,可能在HIV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CD4~+T细胞基线值与长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免疫重建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挑选进行长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20例,并按CD4~+T淋巴细胞计数基线值分为A组(≤100·μL~(-1))共66例和B组(100·μL~(-1))共54例,对两组患者的CD4~+T以及CD8~+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进行定期观察以及统计分析。结果:经抗病毒治疗后,B组患者各个阶段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水平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9个月内,B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1,P=0.002);12个月后,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幅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P=0.219,P=0.738);经抗病毒治疗后,两组组患者各个阶段的CD8~+T淋巴细胞计数回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7,P=0.681,P=0.639,P=0.464,P=0.886,P=0.712)。结论: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受CD4~+T淋巴细胞基线高低的直接影响,而CD8~+T淋巴细胞计数的回升相对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脾氨肽对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CMV-DNA载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8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并给予等量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口服脾氨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CD4~+、CD8~+、CD4~+/CD8~+水平和尿CMV-DNA载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0.21%)(P=0.01),血清CD4~+和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尿CMV-DNA载量和血清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氨肽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降低CMV-DNA载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黑龙江省HIV/AID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s,HCs)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免疫抑制功能的变化,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HIV/AIDS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1例HIV/AIDS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百分比及绝对数量;采用共同培养方法检测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检测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中FoxP3mRNA的表达。结果:黑龙江省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率明显高于HCs(P<0.01),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绝对计数显著下降,且与CD4+T细胞绝对计数成反比;混合淋巴细胞共同培养结果显示,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功能无明显变化;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变化。结论:黑龙江省HIV/AIDS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变化与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8.
马宁  赵砚  康续  潘珊 《病毒学报》2021,37(1):153-158
由于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共感染非常普遍,但是关于合并感染的程度,两种病毒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前后,HCV合并感染对HIV患者免疫细胞恢复的影响仍不明确。为了通过分析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的变化,以了解辽宁省HIV/HCV共感染者ART后免疫恢复的情况,本研究从辽宁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数据库中筛选符合要求的HIV感染者和HIV/HCV共感染者,收集感染者基本人口学资料及HCV抗体检测结果、HIV/HCV共感染途径等资料。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绘制生存分析函数图。结果显示,本研究共纳入HIV感染者12742人,HIV/HCV共感染者340人。HIV感染者和HIV/HCV共感染者的不同人口学特征均差异显著(P<0.001)。HIV感染和HIV/HCV共感染者ART治疗后CD4+细胞数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CD8+细胞数比ART前显著下降(P<0.05)。HIV/HCV共感染者随着ART时长,CD4+T淋巴细胞数恢复情况始终显著低于HIV感染者(P<0.05)。生存分析曲线表明,HCV/HIV共感染者从艾滋病诊断开始随着ART的治疗CD4+细胞恢复情况显著低于HIV感染者,Log-Rank检验统计量为4.483(P=0.034)。本研究揭示,HCV感染对ART患者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恢复有影响。ART后HIV/HCV共感染者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改善低于HIV单一感染者,并且单一感染患者对ART的反应比合并感染患者更好。因此,建议在启动ART之前,对每个感染HIV的患者进行HCV抗体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曲霉病急性期患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于山东省胸科医院呼吸科的肺曲霉病患者51例,同时选52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MBL和半乳甘露聚糖(GM)的水平。同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测定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结果肺曲霉病组、健康对照组血清MBL水平为197.96±148.16和120.25±98.65μ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GM水平分别为0.94±0.77μg/L和0.32±0.16μ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曲霉病组、健康对照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3.07±7.97、40.32±7.30(P0.05),CD3~+CD8~+淋巴细胞百分比为33.00±8.29、25.98±6.65(P0.05),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1.08±0.47、1.68±0.65(P0.05)。结论肺曲霉病组患者的MBL及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会出现显著的变化,可以初步评估患者机体免疫状态,也为肺曲霉病的免疫增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状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日至2015年3月25日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6例肝癌患者和87名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IgA、IgG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癌组患者血清中IgA和IgG水平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显著降低(P0.05),CD8~+显著升高(P0.05)。结论:肝癌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了解肝癌患者的病情、预后以及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