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引起老年人单纯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至2012年期间患者尿培养分离出的1035株细菌进行鉴定,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致老年人单纯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54.0%),其次分别为粪肠球菌(15.1%)、肺炎克雷伯菌(8.7%)、金黄色葡萄球菌(7.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除对亚胺培南保持100%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呈上升的趋势;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除同时对万古霉素保持100%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也较严重.结论 老年人单纯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严重,不能单凭经验选择抗生素,应该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指导下慎重选用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分布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3月期间于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936例,统计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情况。分析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病原菌耐药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共发放2936份调查问卷,回收2931份,回收率为99.83%(2931/2936)。其中53例患者患有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为1.81%(53/2931),根据患者是否患有感染性眼内炎分为感染组(n=53)和未感染组(n=2878)。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检出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7株,占90.24%;共检出4株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9.76%。37株革兰阳性菌中,头状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腐生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以及万古霉素的敏感度达100.00%。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在性别、住院时间、玻璃体溢出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麻醉药时间、年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高血压、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6岁、手术切口为透明角膜、手术时间≥15 min、合并糖尿病均是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OR=2.759、2.676、1.601、1.261,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较多,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度较高,年龄≥66岁、手术切口为透明角膜、手术时间≥15 min、合并糖尿病均会增加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研究引起老年人单纯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 方法 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至2012年期间患者尿培养分离出的1035株细菌进行鉴定,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 结果 致老年人单纯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54.0%),其次分别为粪肠球菌(15.1%)、肺炎克雷伯菌(8.7%)、金黄色葡萄球菌(7.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除对亚胺培南保持100%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呈上升的趋势;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除同时对万古霉素保持100 %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也较严重。 结论 老年人单纯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严重,不能单凭经验选择抗生素,应该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指导下慎重选用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肠球菌感染的现状及药敏特点,以加强对肝硬化肠球菌感染的认识,指导用药。方法留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所有纳入研究范围的肝硬化患者共检出肠球菌112株,其中粪肠球菌89株,占79.5%,比例最高,屎肠球菌占14.3%,居第2位。腹水中检出肠球菌64株,占57.1%,其次为痰和尿液,分别为38.1%和14.4%。肠球菌对红霉素、奈替米星的耐药率超过80%,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的敏感率超过70%,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58.9%,对头孢唑啉、头孢派酮的敏感率分别只有25.0%和33.0%,检出高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HLAR)58株,占51.8%,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肠球菌,但检出万古霉素中介肠球菌4株,占3.6%。结论肠球菌是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尤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是治疗肠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2008年至2010年泌尿系统感染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耐药性。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60分析仪对2008年至2010年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疑为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 2008年至2010年尿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 561株,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占27.2%,其次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菌、粪肠球菌(D群),各占6.34%、6.28%和6.21%,再次是表皮葡萄球、白色念珠菌和屎肠球菌(D群),各占4.48%、4.36%和3.91%。表皮葡萄球、粪肠球菌(D群)、屎肠球菌(D群)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利奈唑烷仅1株粪肠球菌(D群)耐药。3年中,无1例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1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株奇异变形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其他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产ESBLs的菌株已达46.6%。治疗由产ESBLs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首选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引起尿路感染的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肠球菌,青霉素可作为治疗粪肠球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但不适合治疗屎肠球菌引起的尿路感染,耐药率已达95%以上,呋喃妥因、利奈坐烷、万古霉素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和肠球菌中blaTEM及tetM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分离5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5株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MRSH)、15株粪肠球菌和9株屎肠球菌,采用PCR技术检测耐药基因。结果MRSA、MRSE、MRSH、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中blaTE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0.0%、57.1%、60.0%、6.7%和88.9%,tet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0%、66.7%、0%。结论blaTEM基因阳性率在MRS中较高,在屎肠球菌中则很高;携带tetM基因是MRSA和粪肠球菌对四环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某三甲医院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其所致感染奠定基础。收集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2月—2016年9月血流感染患者血液标本中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研究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共分离获得30株粪肠球菌和17株屎肠球菌。粪肠球菌样本主要来自泌尿科、消化科和血液科,所占比例分别为13.33%、16.67%和10.0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3.33%、10.00%、36.67%、33.33%、66.67%和60.00%。屎肠球菌样本主要来自消化科(29.41%),其对以上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88.24%、82.35%、88.24%、76.47%、23.53%和70.59%。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显著低于粪肠球菌。两者均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但万古霉素对屎肠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显著低于粪肠球菌。结果提示,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且其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低于粪肠球菌。本研究为治疗这两种细菌所致感染的经验性用药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2-2017年临床分离肠球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对肠球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 432株肠球菌,其中粪肠球菌为603株(42.11%),屎肠球菌为596株(41.62%)。肠球菌属细菌标本来源以尿液、胆汁和全血为主,分别占39.66%、34.50%和11.59%,其中粪肠球菌主要来自普外科、泌尿外科和ICU,而屎肠球菌主要来自ICU、普外科和消化内科。肠球菌总体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67.81%),其次为四环素(47.49%)、环丙沙星(47.00%)和左旋氧氟沙星(46.44%),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89%和1.19%。粪肠球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3.91%和64.01%,明显高于屎肠球菌(均P0.05)。屎肠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氨苄西林、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超过85.00%,且均高于粪肠球菌(均P0.05)。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6.80%和2.18%,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66%和0.67%。结论肠球菌感染病原菌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肠球菌属细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仍然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不同种的肠球菌其耐药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病原学特征及药敏试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情况对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输血量、肺部感染、胆瘘、胰瘘均与腹腔感染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输血量≥1000 mL、肺部感染、胆瘘、胰瘘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20例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腹腔引流液中共培养出54株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3株(42.59%)、革兰阴性菌28株(51.85%)、真菌3株(5.56%),主要革兰阳性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红霉素敏感率低,均低于17.00%,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率高,均为100.00%,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和哌拉西林的敏感率较低,均低于或等于25.00%,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高,均高于或等于80.00%。结论:术中输血量过多以及发生了肺部感染、胆瘘、胰瘘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肠球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所有临床分离的肠球菌分布情况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共分离肠球菌242株,粪肠球菌分离率(55.0%)高于屎肠球菌(40.9%),屎肠球菌分离率有增高的趋势。标本来源以尿液(62.9%)、分泌物(10.3%)、血液(6.9%)为主。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性最高,均高于90%。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7株,其中5株同时耐高浓度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HLAR);对克林霉素、复方磺胺、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苯唑西林耐、头孢西丁耐药率最高,均高于95%。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红霉素、呋喃妥因、环丙沙星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对四环素、奎努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率低于粪肠球菌。结论:肠球菌是临床感染重要病原菌,且具有多重耐药性,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耐药水平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