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组RNA技术     
重组DNA技术已成为生物工程的重要支柱。利用这一技术人们已经开始以工业的规模生产对人类有重要意义的蛋白质。但目前应用重组DNA技术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生产成本昂贵;某些产品的安全性存在一些问题;真核重组DNA分子在现有转录系统中难以表达或表达效率不够理想。然而近年来出现的重组RNA技术将会避免重组DNA技术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具有区别于重组DNA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重组DNA技术通过克隆的(即设计的)基因在适当宿主细胞中的表达,为大量生产从前难得的或全新的蛋白质的生产提供了可能性。最近已经明确,细菌表达系统常不适合复杂的真核蛋白,但引入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的高水平表达,意味着动物细胞的大量发酵能为有价值的蛋白质的生产提供另一种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人胰岛素是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第一个药物。这个产品的研究始于管理大规模DNA重组的联邦条例制订或DNA重组技术产品的商业开发之前。本文叙述了为争取大规模进行生产的许可与保证重组DNA产品的鉴定及安全所采取的措施。DNA重组技术的基础研究将继续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生巨大的影响,而在它在商业上的应用将取决于经济状况与投入的资本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重组DNA技术或者叫基因拼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方法来生产有治疗作用的人类蛋白质。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将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片段拼入细菌的正常DNA内,然后进行无性增殖,以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大量的人类蛋白质或其它有用物质。不仅如此,用基因拼接技术,还可对自然界中的天然药物进行鉴定,并将其中有明显用处的那些天然药物以更新更有效的基因拼接方法进行大量生产。  相似文献   

5.
尽管生物技术产业建立了一整套研制和生产重组蛋白治疗药物的办法,但一些成熟的制药公司仍对这些药物感到困难。重组蛋白很难纯化,必须仔细加工处理。制药公司更喜欢小型合成分子或抗体,因它们是目前产业界的主力。美国正在商品化重组蛋白,他们希望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制小分子而不是蛋白质。生理活性蛋白短片或片段衍生物是克服蛋白产品问题的一个途径。另一个途径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研究决定蛋白质或其它组织如何在体内行使作用,以便设计一小分子阻碍或控制这种反应。这是许多公司从事研究抗病毒、树脂抑制  相似文献   

6.
主要从Red系统组成元件、作用机理、重组策略以及先进性和发展前景四个方面综述了利用Red 重组系统敲除或替换细菌染色体目的基因的方法。首先简要介绍了传统的细菌染色体重组技术,指出了其中的缺陷。然后提出了Red重组技术的定义:利用噬菌体Red系统介导来实现外源线性DNA片断与细菌染色体的靶基因进行同源重组的方法,外源线性DNA通常是PCR产物、寡核苷酸片断等,在它们的两翼各含有与染色体靶基因两翼同源的序列40~60bp。这种Red重组技术省去了体外DNA酶切和连接等步骤,使细菌染色体靶基因的敲除与替换操作相对简单,逐渐成为基因功能探索以及新菌株构建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7.
翟启慧 《昆虫学报》1989,32(3):365-375
重组DNA技术即基因工程,亦为人们称做基因克隆或基因操作。重组DNA技术已被应用于昆虫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本文首先对重组DNA技术及基因转移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与重组DNA技术配合应用的重要手段)作一简述,然后着重介绍这些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重组DNA技术 重组DNA技术就是将DNA从细胞中分离出来,切割成片段,与载体DNA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导入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技术扩增细菌酸性植酸aPPA2基因ORF序列,其DNA分子为1 299 bp,编码432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约为48 kD a。此植酸酶基因被克隆到pEGFP-N3表达载体的BamH1和Pst1克隆区域,重组的pEG-FP-aPPA2重组质粒经转化到哺乳类培养细胞COS7中。重组的pEGFP-N3-aPPA2在COS7细胞中正常表达并检测出高的植酸酶活性。本研究提出的pEGFP-N3-aPPA2重组质粒构建和在哺乳类COS7细胞表达体系为植酸酶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线路。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重组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源于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同源重组系统不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就可以进行DNA克隆和亚克隆,还能快速地改造质粒、细菌人工染色体及细菌基因组染色体,是基因工程技术的一大突破,被称为重组基因工程或重组工程。该技术操作简单,效率较高,可望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一个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重组DNA技术或者叫基因拼接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方法来生产有治疗作用的人类蛋白质。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将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片段拼入细菌的正常DNA内,然后进行无性增殖,以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大量的人类蛋白质或其它有用物质。不仅如此,用基因拼接技术,还可对自然界中的天然药物进行鉴定,并将其中有明显用处的那些天然药物以更新更有效的基因拼接方法进行大量生产。  相似文献   

11.
重组DNA技术正在许多方面有所应用,建成的“工程细菌” (或酵母)可生产非常有价值的蛋白质如胰岛素、干扰素、α-淀粉酶、凝乳酶(chymosin)(BNW.,1983,3(9):4)和疫苗等(见表),这些蛋白质在医、工、农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重组DNA技术是生物工程的主要技术,它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为一个新的前沿——分子遗传神经科学。重组DNA技术主要包括四方面:(1)用限制性内切酶将DNA切割成特定的片段,(2)用核酸杂交钓出特定的DNA或RNA顺序,(3)DNA克隆和扩增,(4)DNA顺序测定,再根据三联密码推断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其速度远超过经典的蛋白质化学方法。换言之,重组DNA技术可以将特定的基因从基因库中分离开来,进  相似文献   

13.
重组DNA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一方面涉及到使用便于迅速培养的微生物或动植物宿主细胞来制备外源蛋白质或多肽;另一方面,通过基因的分离、鉴别、重组、转移和表达等定向培育,从而有效地制取为人类需要的有价值的产物。最近,美国的科学工作者对于维生素C的重要前体——2-酮基-L-古龙酸(以下简称2-KIG)的制备使用了建造的“代谢工程菌”重  相似文献   

14.
<正>1.引言 随着分子遗传学和核酸化学的发展,人们已能对编码天然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的基因作详细的鉴别、分析。在生物体之间转移,并在控制条件下进行表达,按其密码获得合成多肽。 在DNA重组(rDNA)生产药品的发展中,通常的策略是将天然存在的或合成的核苷酸序列插入一个载体,该载体被引入一种适宜的宿主体内,以使目的基因产物的有效表达。目前,使用较多的载体是细菌质粒,许多基因克隆已经在大肠杆菌(E、Coli)和其它原核生物中进行。其它载体—宿主细胞系统包括真核生物、酵母菌和哺乳动物或昆虫源细胞系的研究也已经得到发展,并在某些情况下用于生产。采用适宜载体将外源基因引入新宿主的表达,其影响因素是复杂的,有效的稳定控制表达克隆DNA序列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15.
DNA重组技术比传统蛋白质化学更方便地提供生产天然的和修饰的蛋白质的方法。设计与重组DNA定向改变酶,或酶工程,为了解蛋白质结构对酶功能及活性的关系提供丰富信息。 酶的结构适应于体内特殊代谢需要而进化。  相似文献   

16.
美国加州 Ingene 公司正在用重组体 DNA 技术生产一类天蚕抗菌素(cecropins)。它是抗菌性的肽,是某些昆虫的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不象大多数抗菌素那样只是阻止细菌繁殖,实际上,它是通过破坏它们的细胞质膜来杀死许多种细菌。其分子包括约35个氨基酸,这意味着如果把它引入体内,就可以引起一个免疫反应,但它们可能在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皮  相似文献   

17.
重组RNA技术,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癌症研究所Kramer、Mills和Mide三人合作发明的。1984年初,哥伦比亚大学科技发展办公室已为该项技术申请专利。重组RNA技术的诞生意味着分子生物学在继重组DNA技术之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过去,人们只能在试管中利用DNA模板,RNA多聚酶及其辅因子很困难地转录出少量RNA,应用重组RNA技术,用100毫微克的RNA模板在一小时内就能复制出一毫克的RNA。重组RNA技术的关键所在是Qβ复制酶,它是1965年从被Qβ细菌病毒感染的寄主细胞中发现的一种RNA复制酶。当QβRNA侵入寄主细胞,能编码三种蛋白质:外壳蛋白、  相似文献   

18.
包含体内重组蛋白质的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临床、工业生产、药用功能的真核生物蛋白质的供给常常受到其天然来源的限制。可喜的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许多真核生物蛋白质能在细菌细胞中进行表达[1] 。大肠杆菌由于培养和基因操作容易而成为最受欢迎的表达系统 ,但是重组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水平表达常常导致以包含体形式存在的胞內聚集的变性蛋白质的形成。这种变性蛋白质的量可高达总的重组蛋白质量的95%。由于以包含体形式存在的聚集蛋白质分子不具有正确的三维结构 (天然结构 ) ,它们在水溶液中通常不溶解且没有活性 ,因此大肠杆菌中包含体的形成就意味着可溶性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19.
从大肠杆菌包含体中提取有活性的人溶菌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医药和工来上,许多非常有应用前景的真核多肽,往往由于它们天我来源缺乏,不能充分提供产品,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通过基因克隆技术使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这就能为这些蛋白质提供丰富的来源。然而,在细菌中表达的重组蛋白擀在细胞内常以下溶性的没有生物活性的包含体形式累积,从这些包含体中恢复重组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成为DNA重组技术广泛应用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Cynergen公司透露,该公司的科学家用提纯和重组DNA技术生产一种新的药用蛋白质,叫做CNTF,它将用于治疗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CNTF产生于神经组织,是因神经受到损伤反应而释放出来的,这种蛋白质联系着神经系统中使感觉的细胞和控制肌肉和器官功能的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