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续 2 0 0 0年第 3 5卷第 9期第 4 3页 )分类学77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人种 (Homosapiens)是非常古老的物种 ,自白垩纪晚期就已存在B .猩猩与人类最接近C .人种起源于非洲 ,并从非洲向世界各地扩散D .人种是唯一的为既定目的制造工具的物种E .人类种群中的遗传变异与绝大多数物种的遗传变异比较起来是小的78 删除79 下列哪些项是单子叶植物 ?A .马铃薯 (茄属 )B .苹果 (苹果属 )C .小麦 (小麦属 )D .胡萝卜 (胡萝卜属 )E .玉米 (玉蜀黍属 )F .洋葱 (葱属 )80 下列关于林奈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林奈采用…  相似文献   

2.
1 面貌一新的分类学以林奈的《植物种志》(1753)为标志而诞生的分类学,已有239年历史,是生物学中历史最久的学科。生物分类学,按我的理解,要回答三个问题,亦即有三大目标:①我们的星球上有多少生物?就是说,分类学要揭示生物多样性的面貌,并予以分门别类,这就是分类的任务;②生物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这就要揭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并按这种关系建立系统;③生物的亲缘关系是如何产生的?分类学家必须研究生物的起源、物种的形成和生物的进化。二百多年的分类学历史已积累了大量标本,记载了170万种生物,进行了按国际命名法规的命名,并  相似文献   

3.
基于林奈命名法和林奈分类系统的生物分类系统已经存在250多年并仍然为广大生物学工作者使用,由此产生的国际动物、植物、细菌的命名法规亦执行了100年(1905年,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第1版产生),并在不断修订.随着分类方法的不断进步,林奈分类系统的一些缺陷逐渐显露,一种被称为生物谱系命名法规(PhyloCode)的新的命名法出现在人们眼前.这种基于系统发育系统学的命名法规一经问世就引起诸多争论,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命名法规,无论与传统的命名法规融合还是独立发展,对于已有的分类系统都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叫物种? 什么叫做物种?自然界的一切花、鸟、虫、鱼、猪、狗、猫、羊以及人类,这些都是物种。这是为人所皆知的,因此这个问题,看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复杂。不过倘若要仔细讲究起来,确也并不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如上述的花鸟虫鱼等等,其间的界限虽然十分明显,但是假使要问,它们彼此只是一个种呢,还是彼此本身内部还可分好多个种呢?种与种之间的界限如何划分?其标准是什么?那这就不十分简单了。因此,关于物  相似文献   

5.
冯伟民 《化石》2020,(2):16-19
正当今地球鸟语花香、万紫千红,人类社会迈入了信息化的现代社会生活,很难想象过去漫长的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惊天动地、凄惨无比的生物大灭绝。据有关方面统计,地球上曾存活过10亿至40亿种动、植物和菌类,而现在的物种观察估计仅有2000万种,所以绝大多数物种在地质历史长河中灭绝了,它们除部分是自然灭绝外,绝大部分是在生物大灭绝中消失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生物大灭绝事件?它们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灭绝是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物种的学名,即物种的科学名称(scientific name),是以拉丁语作为载体,以林奈提出的双名法来表示的。学名由拉丁化了的属名和种本名(也称种加词)构成,是全世界通用的名称,为世界不同语言国家学者之间的交流提供了重要条件。但在一些特定语境中依然使用物种在该语言中的名称(即俗名),比如物种的中文名。近年来,大量新种和新记录种(以及科和属)相继在中国发现。以蜘蛛类为例,从1999年至今,物种数从2,361种(Song et al.,1999)猛增至4,282种(李  相似文献   

7.
温故而知新。本文以历史进程为序,根据分类学中的重大事件,粗线条勾画出一个框架以反映分类学发展的的轨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古代至林奈之前的生物分类;近代分类学科的诞生;进化理论的确立与修正及其深远影响;分类学的蓬勃发展(居群概念、新系统学与Biosystematics,细胞分类法与化学分类法,学派争鸣促进分类学繁荣);分子生物学为分类学注入强大活力。在讨论部分论述了坚持分类学的完整概念,不宜将分类的某个依据和方法理解和翻译为某个分类学,如chemotaxonomy,cytotaxonomy,DNA taxonomy应理解和翻译为某个分类方法,而不是"化学分类学","细胞分类学","DNA分类学"等,说明了其理由和依据。对于林奈创立了二名法、将二名法理解为物种的学名是由属名+种名组成等一些不确切的说法给予了澄清。  相似文献   

8.
生物的界级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物如何分界?这是当前生物学上的一个百家争鸣的课题。两百多年来,分类学者习惯于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和动物两界的林奈系统(1735),墨守成规,很少异议。随着科学的进展,特别是晚近三、四十年来的迅速进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这个古老的两界系统的种种缺陷,纷纷提出新的观点,建议新的系统。一个百家争鸣的新局面出现了。今天,生物的界级分类正面临着自林奈以来的第一次大变革,两界系统日趋没落,多界系统方兴  相似文献   

9.
地衣之歌     
地衣,是生物多样性及其资源的重要组成,它几乎遍布地球陆地的各个角落。世界已知地衣约14000种,中国已知地衣约2000种。那么,究竟什么是地衣呢?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分类学奠基人林奈,将地衣看成单一的植物,与苔藓、藻类归在一起。1867年德国一位科学家首先揭示了地衣的二元性,即地衣不是单一的绿色植物,而是由真菌与藻类组成的复合体。1890年芬兰的Vainio首次认识到地衣是属于真菌。因此,从一般生态学观点出发,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联合组成的结构特殊、形态稳定的复合体。从分类学概念出发,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一、通过学生自学,使他们对生物的类群有初步的了解. 二、通过参观实物、标本和挂图等,对生物界的主要类群的主要特征有较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了解生物界分类的基本知识.为学习“生物进化”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一)拟出自学思考题. 1.生物分类系统的阶梯(等级)是如何确定的?分为哪几个等级? 2.什么叫物种?种的学名是怎么组成的?生物的分类有什么意义? 3.区别下列各类群: (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2)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3)病毒和细菌 (4)种和品种  相似文献   

11.
物种分布模型(SDMs)通过量化物种分布和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外推到未知的景观单元,模拟、预测地理空间中生物的潜在分布,是生态学、生物地理学、保护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物种分布模型主要采用非生物因素作为预测变量,由于数据量化和建模表达困难,生物因素特别是种间作用在物种分布模型中常被忽略,将种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有机体在繁殖过程中,通过生殖细胞(有性繁殖)或营养体(无性繁殖),把亲代的遗传特性传递给子代,使每种生物表现了一定的遗传性。但是任何性状不能直接由生殖细胞或营养体传递给子代,它是在一定物貭基础上通过个体发育而表现出来的。那么生物的性状究竟借什么而遗传呢?到底有没有遗传物貭?它的性貭怎样?这个问题一直是生物科学上争论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地球上开始有人类以来,大約已有一百万年的历史。我們知道人类最早是从古猿进化来的;但是現在世界土有着以肤色等体貭特征而区分的黃种、白种、黑种等等不同的种族(人种),这些不同的种族在生物分类上是否是属于同一个物种,就是同属于智人种(Homo sapiens)呢?他們現在的肤色等等既然彼此不同,那末他們最早究竟是由同一种古猿变来的呢?还是由不同种的古猿变来的呢?这是在人类学上长期来激烈爭論的問題,也是人类起源方面的基本理論問題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物种与人种在首都北京的大街上,你可以经常见到来自世界各大洲的国际友人。他们有的是碧眼金发,白净的脸上长着高而挺直的鼻子,身材高大;有的皮肤黝黑发亮,黑黑的像小螺丝卷样的头发紧紧地贴在头皮上,配上厚厚的嘴唇,使得洁白的牙齿更引人注目。这些异乡来客虽与我们长相不同,衣着别具风格,但他们与我们却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即智人种(Homo sapiens)。这是分类学之父——林奈所赋予人类的一个生物种名,地球上所有现生的人都包括在这个物种内。地球上各种各样外貌的人,都属于这个物种下的各个地方变种,也就是所谓人种。人种亦称种族,是具有遗传上共同的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  相似文献   

15.
<正>18世纪之前,全世界动植物命名没有统一标准,由于纷繁复杂的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生活风俗及语言习惯的地域差异性,世界各地往往同一物种有几个名称,或同一个名称指代几种动、植物,"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等称谓、冠名乱相纷呈。自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发明"双名法"(亦称"二名法")、使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希腊等国文字书写进行生物命名后,具体的同种动、植物有了统一的学名,方便了信息交流与科学研究。其命名法则,一般来说,是先根据其所属类别来确定,然  相似文献   

16.
<正>记得小时候书本上常说:"中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珍禽异兽和奇花异草众多……"那么这些珍禽异兽和奇花异草在野外都生活在哪儿呢?为什么我们身边见不到呢?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过去曾经轻易可见的神奇物种,现在只有在偏远、人迹罕至的自然保护区内才能发现。自然保护区已然成为我国珍稀濒危物种躲避人类干扰的最后避难所,它不仅是我国生物多  相似文献   

17.
未来气候变化是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给全球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系统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为降低生物灭绝风险并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优先保护受威胁物种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识,而完善的受威胁物种名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基石意义.本研究基于28450种中国种子植物(约占中国种子总数的82.3%)的10 km×10 km分布数据,通过物种分布模型预测了这些物种的未来分布区并计算了其未来分布区面积的变化;进而基于IUCN红色名录A3c的判断标准,评估了受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种子植物受威胁等级;整合本文的评估结果和现有受威胁物种名录,提出了新的中国种子植物受威胁等级和名录.更新后的受威胁名录共包含34550种中国种子植物(约为现有全部中国种子植物).在3种未来气候变化情景(SSP126, SSP245和SSP585)和3种物种扩散情景(完全扩散、每10年扩散20 km和不扩散)下,受威胁种子植物数量为4444~11467种,占中国种子植物总数的12.9%~33.2%;其中木本植物1878~4330种,占全部木本植物总数的14.8~34.1%.草本植物2566~7137种,占全部草本植物总...  相似文献   

18.
原生生物(Protista)一词早期用来指所有原始的简单生物,1866年海克尔(E. Haeckel)把原生生物划分出来作为生物分类的一个界,从而在林奈(Linnaeus,1735)的两界(植物和动物)系统基础上建立了三界分类系统。本世纪上半叶,随着细胞类型认识的深入,科帕兰(Copeland,1938)根据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巨大差异提出把细菌、蓝藻等原核细胞生物由原生生物中  相似文献   

19.
徐钦琦 《化石》2003,(4):33-35
公元前五世纪 ,在亚洲和欧洲分别涌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 ,如中国的孔子 (公元前 5 5 1— 4 79年 ) ;印度的释迦牟尼 (公元前 5 6 5— 4 6 8年 ) ;希腊的毕达哥拉斯 (公元前 5 72— 4 92年 )和赫拉克利特 (公元前 5 40— 4 80年 )等等。如今他们已被誉为开东西方古文明先河的历史人物。人们不禁会问 :为什么这批伟大的思想家几乎同时出现在世界之上 ?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吗 ?在这些历史现象的背后是否隐藏着一种我们尚未认识的规律呢 ?受阴阳大年生物进化论 (参看本系列讲座的5— 2 0 )的启示 :旧的物种都在大年的冬末绝灭 ;而新的物种则都在…  相似文献   

20.
物种分布模型通常用于基础生态和应用生态研究,用来确定影响生物分布和物种丰富度的因素,量化物种与非生物条件的关系,预测物种对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反应,并确定潜在的保护区.在传统的物种分布模型中,生物的相互作用很少被纳入,而联合物种分布模型(JSDMs)作为近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可行方法,可以同时考虑环境因素和生物交互作用,因而成为分析生物群落结构和种间相互作用过程的有力工具.JSDMs以物种分布模型(SDMs)为基础,通常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建立物种对环境变量的多变量响应,以随机效应的形式获取物种间的关联,同时结合隐变量模型(LVMs),并基于Laplace近似和马尔科夫蒙脱卡罗模拟的最大似然估计或贝叶斯方法来估算模型参数.本文对JSDMs的产生及理论基础进行归纳总结,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JSDMs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生态学中的应用,阐述了JSDMs的应用前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随着对环境因素与多物种种间关系研究的深入,JSDMs将是今后物种分布模型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