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变态是动物学中一个较重要的专用名词,有关内容在中学课本也多处涉及到。现择要介绍一点动物变态的知识,供动物学教学参考。何谓动物的变态动物由于外在和内在的原因,个体形态发生变化,这叫变态。但动物学所讲的变态,是狭义地从发生学角度理解,即胚胎不直接转变为成体,而是在后期发育过程中,先形成形态、生理、生态方面特殊的幼体,行独立生活和生长,以后在某阶段发生急剧变化,转变为成体。青  相似文献   

2.
蝶水母变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年前,作者曾在厦门港采得几种栉水母标本,其形态与作者(1954,1957)前所报导者迥异,查阅文献,竟未能鉴定其种名。为揭露此中奥秘,作者遂于教学之暇陆续采集观察,历时三暑,几经琢磨,始知前所采得之栉水母标本中有的是蝶水母Ocyropsis crystallina(Rang)不同阶段之幼体,同时对于蝶水母之发育变态情况亦得以知其梗概。 按有关栉水母类之发育,国外学者已有不少研究报告,惟有关蝶水母之变态,作者仅  相似文献   

3.
一、昆虫胚后发育的特点昆虫种类繁多,发育方式各不相同;一般来讲,它们在胚后的发育过程中在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常出现重大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变态”。“变态”原按希腊文“Metamorphose”一词译成,意为“形态的变化”,但以后在昆虫学中各作家用此名词时涵义各有不同,有的指从蛹到成虫之间的形态变化;有的指昆虫自脱离母体  相似文献   

4.
贾凤龙  张群玲 《昆虫知识》1999,36(6):363-370
昆虫的起源与进化问题,在昆虫学界讨论颇多,许多问题已基本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如昆虫纲起源于多足纲;昆虫的增节变态是最原始的变态类型;表变态是由增节变态演化而来;有翅亚纲中的无翅类是属于后生无翅等。但仍有许多问题处于争论之中,其中之一是有翅亚纲的几种变态类型:原变态(Prometabola),不完全变态(Hemimetabola),完全变态(Holometabola)的起源的问题。作者认为:有翅亚纲中的三种变态类型中,不完全变态是最原始的变态形式,原变态类和完全变态类昆虫是起源于祖先的不完全变态类。…  相似文献   

5.
减数分裂的几种变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在生物界,特别是高等动、植物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所有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活史中,细胞除了进行无数次有丝分裂外,还要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生物学机制,而且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而不断进化的机制之一。关于减数分裂的现象,早在1885年就由  相似文献   

6.
昆虫的变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变态发育使得昆虫成为地球陆地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生活环境最多样化的一群生物。变态使昆虫在其生命周期中的不同发育时期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形态、结构、功能和生活习性的变化,有利于昆虫迁飞转移,扩大其求偶交配、生活和生存环境空间。昆虫变态发育的变化是长期自然环境适应、协同进化的结果,受激素、营养和基因的精确调控。本文简要介绍了昆虫变态的类型、激素调控、营养调控和基因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昆虫变态发育的科学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昆虫变态一般是根据其一生中各虫态的演变方式,划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大类型,二区别在于其生活史中是否存在蛹期,并把翅芽在幼体发生的部位(体内或体外)和生活史中有无组织重建的现象,做为划分变态类型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植物中的昆虫变态激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在一生中要进行多次蜕皮才能长成成虫,如蚕进行4次蜕皮,然后变态成蛹,再变态成蛾。昆虫的蜕皮受其体内的激素所支配。昆虫头部的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由胸部的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这两种激素保持平衡即能完成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9.
答:我们课本上讲的是青蛙的变态.青蛙是无尾两栖类的代表动物.两栖类的另一大类群,如大鲵、东方蝾螈等属有尾两栖类,它们的变态与无尾类的变态有许多不同之处.在变态过程中,虽然也是由肺呼吸代替了  相似文献   

10.
常见的农业昆虫,大多以产卵的方式进行繁殖.昆虫由卵发育到成虫分为三到四个阶段.蝗虫、蝽类等昆虫经过卵→若虫→成虫(不完全变态);蝶、蛾、甲虫、蚊、蝇和蜂等昆虫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完全变态).这种不同  相似文献   

11.
各种植物的同一种营养器官行使相同的功能,在形态结构上就有共同的特性。但有些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其营养器官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行使特定的生理功能,其形态结构就发生变异,历经若干世代后,变异愈来愈明显,成为该种植物的遗传特性,这种现象称为器官的变态。营养器官的变态现象在蔬菜植物中普遍存在,现将常见蔬菜植物的营养器官变态现象分述如下: 变态根蔬菜植物的变态根主要是适应于贮藏大量的养分,如淀粉、糖分、矿物质等。通常把变态根分为肉质根和块根两种。  相似文献   

12.
牙鲆变态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整体的原位TUNEL方法检测了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变态过程中身体各器官细胞凋亡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如下:(1)与眼睛移动相关的脑颅骨骼的细胞凋亡右侧眼睛移动开始之后,在额骨、中筛软骨和犁骨软骨中出现细胞凋亡,并保持到眼睛移动结束;(2)中枢神经和感觉器官的细胞凋亡在眼睛移动开始之前,脊髓和脊髓鞘出现细胞凋亡,在眼睛移动开始之后,脊髓和脊髓鞘细胞凋亡停止,而在脑、眼睛和内耳出现细胞凋亡,并一直持续到眼睛移动结束;(3)与游泳、捕食和消化等功能相关的器官的细胞凋亡在眼睛移动开始后,冠状幼鳍的基部出现凋亡;在变态中后期,尾鳍基部出现细胞凋亡;下颌骨、鳃弓以及肝脏在眼睛移动开始之后,出现细胞凋亡,也一直持续到眼睛移动结束。细胞凋亡通过有序地去除多余的细胞来参与器官形态建立和重组,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牙鲆器官功能变化过程中,细胞凋亡在与其相适应的的器官形态重塑中起着重要作用[动物学报52(2):355-361,2006]。  相似文献   

13.
藤壶金星幼虫附着变态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饶小珍  林岗  许友勤 《生态学报》2013,33(16):4846-4856
藤壶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亚门(Crustacea)蔓足下纲(Cirripedia)围胸总目(Thoracica), 具备特殊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和种群生态特征,是最主要的海洋污损生物。其幼虫阶段通常经历6期无节幼体和1期不摄食的金星幼虫,从浮游的金星幼虫附着变态成固着的稚体是藤壶生活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外界化学和生物因子中成体提取物、水溶性信息素、足迹、神经递质、激素、生物膜等均影响藤壶金星幼虫的附着变态;内在因子即金星幼虫的生理状态(能量储量和年龄)决定了其对外界因子的反应程度。概括了近年来藤壶附着变态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研究的进展,可为深入了解藤壶金星幼虫附着变态机制提供参考,也为开发新型、高效、环保的防污剂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小花草玉梅变态花的形态特征及类型,指出,变态花是一定条件下的一种变异,由正常花到完全变态花之间存在着一个梯度系列,表明花的各部分都具有变态潜势并可变态为绿色叶状物,这与形态学中的“同源学说”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5.
答:蚱蝉(Cryptotympana atra),俗称知了,属昆虫纲、同翅目、蝉科。关于其变态类型,有些动物学和昆虫学书中已指出是渐变态。但无论其幼虫的外形(具开掘足)还是生活习性(土栖),都与其成虫有所不同,这似乎与渐变态的概念有矛盾。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蛋白银染色等方法研究了海蜇胚胎发育和变态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 (1)海蜇自受精卵至原肠期阶段细胞均等分裂, 细胞间存在大量连接, 细胞形态相近, 未出现显著分化; (2)海蜇自早期浮浪游虫阶段, 其外胚层细胞开始出现空泡化, 至4触手螅状体阶段外胚层细胞空泡体积逐渐增大, 而内胚层细胞仅在4触手螅状体阶段才出现空泡化。伴随着外胚层细胞空泡化比例的增大, 杯状体和4触手螅状体阶段出现疑似凋亡小体结构; (3)刺细胞分化于早期浮浪游虫期的外胚层近中胶层区域, 而后逐渐向外转移, 至4触手螅状体阶段发育成熟并转移至表面; (4)纤毛形成于早期浮浪幼虫, 在杯状体阶段逐渐退化, 并于4触手螅状体阶段完全消失; (5)在海蜇早期发育各个阶段, 其内部均发现大量着色较深的卵黄体, 且在浮浪游虫阶段首次发现了海蜇外层细胞主动吞噬细菌现象, 表明海蜇早期发育营养来自内源性和外源性两部分。研究结果可为阐明刺胞动物早期发育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昆虫变态的激素与基因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变态是一个有趣而复杂的生物学现象,有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昆虫通过变态获得飞翔与生殖能力,扩大了生活范围,增强了适应能力。昆虫变态主要由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和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协同调控,众多基因参与。本文综合近几年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昆虫变态过程中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通过级联反应基因和microRNA调控的机制,以及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合成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在自然界,花间飞舞的蝴蝶常常使我们心情愉悦、神清气爽,可它们却是由令人生厌的毛毛虫变的!有时候我们会看见草丛里的蚂蚱,成虫的翅膀很长,甚至超过了身体,而幼虫的翅膀会很短,好像刚长出来似的。还有池塘边飞旋的蜻蜓,它的幼虫却是在水中扑食蚊虫的水虿;树上引吭高歌的知了,原来是从地下生活了很多年后爬出来的;辛勤劳作的蜜蜂,小时候却是个"饭来张口"的"寄生虫"……这些都是昆虫的成长过程,虽然短暂但却经历了极其复杂而多变的历程,进而形成  相似文献   

19.
家蚕蜕皮与变态的内分泌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顾世红 《昆虫知识》1999,36(2):70-74
家蚕的蜕皮与变态是由前胸腺分泌的脱皮素(molting hormone或 ecdysteroid简称 MH)及由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控制的,而促有前胸腺激素(prothoracicotropic hormone,以下简称PTTH)的功能为刺激前胸腺分泌蜕皮素。笔者近10年来从家蚕内分泌体系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蜕皮素浓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控制咽侧体的保幼激素的生物合成来影响幼虫发育,而PTTH的信息传递可通过调控前胸腺的功能,进而影响血淋巴中蜕皮素浓度。  相似文献   

20.
昆虫变态发育类型与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变态发育使得昆虫成为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动物种群。它特指末龄幼虫化蛹,或者蛹向成虫的转变过程。根据变态剧烈程度,可将昆虫变态发育简单分为增节变态、表变态、原变态、不完全变态及全变态5种类型。此外,昆虫变态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激素、基因、营养等多种因素的精密调控。本文简要介绍了昆虫变态发育的类型和分子调控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