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9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六组:普通饲料喂养+缓冲液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缓冲液(H.E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5mg/kg链尿佐菌素组(H.E+3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4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5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55 mg/kg STZ组)及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6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诱导胰岛素抵抗,继之腹腔注射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体重、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与常规饮食组相比,高糖高脂饮食各组大鼠出现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下降(P0.01)。不同剂量STZ注射,H.E+45 mg/kg STZ组成模率最高且无自愈现象。结论:通过STZ腹腔注射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可成功复制出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45 mg/kg为STZ理想注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特征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目的观察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的SpragueDawley(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代谢特征、病理学以及胰岛分子生物学变化。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Control)9只,普通饲料喂养。(2)高脂组(HighFatchow,HE)9只,高脂饲料喂养,为普通饲料中添加20%脂肪(猪油和蛋黄粉各50%)和20%蔗糖。(3)糖尿病组(DM)18只。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STZ(40mg/kg)。所有大鼠做灌胃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放免法测定血清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β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彩色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胰岛素表达量,RT-PCR测定胰腺β细胞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水平(FINS)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HE组大鼠(P<0.01),空腹血清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胰岛β细胞吸光度(A)显著低于高脂组大鼠(P<0.05),降低11.6%。胰岛素免疫反应阳性区占胰岛百分比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HE组,分别下降31.9%(P<0.05)和43.1%(P<0.01)。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E组(P<0.05)。STZ注射后48h(基线值)大鼠FBG水平的分布情况为A组(FBG<10.0mmol/L)占7/18;B组(FBG10~19.9mmol/L)占5/18;C组(FBG≥20mmol/L)占6/18。STZ注射后9d的OGTT结果与基线值相比,B组OGTT值总体变化最小,A组FBG的变异最大,达到25%。结论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STZ注射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模拟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以及血脂异常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大鼠尿液代谢谱的变化.探讨代谢组学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37 mg/kg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动态检测空腹血糖(FBG)变化,检测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及胰岛素(INS)...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运动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模型,为Ⅱ型糖尿病运动处方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SPF级雄性8周龄Wistar大鼠45只,随机抽取32只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7周的基础上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缓冲液,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正常大鼠和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组)、单纯运动组(CE组)、糖尿病对照组(DM组)、糖尿病运动组(DME组)。运动组采用改进的Ploug训练方案,60min/d,每周训练6 d,共训练8周。分别在高脂饲料喂养7周后尾静脉取血测定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造模后基线时间和运动8周末尾静脉取血测定空腹血糖(FBG),运动8周末眶后取血测定血清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7周高糖高脂喂养后,与正常组相比,高脂组FBG、FINS和HOMA-IR含量显著升高。(2)8周运动干预后,DM组和DME组FINS水平显著低于C组和CE组,FBG和HOMA-IR显著高于C组和CE组;DME组FINS水平显著高于DM组,FBG和HOMA-IR显著低于DM组。DM组和DME组体重显著低于C组和CE组;DME组与DM组、CE组与C组组间体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1)7周高糖高脂喂养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STZ(30 mg/kg)成功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60 min/d共8周的游泳运动模式能够改善Ⅱ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是研究运动锻炼预防和改善糖尿病机理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脂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4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组(normal control,NC),9只,普通饲料喂养。(2)高脂组(high fat,HF),9只,高脂饲料喂养。(3)糖尿病模型组,根据高脂喂养时间差异和STZ剂量不同设计了3种模型制备方法:A组,9只,高脂喂养满4周,注射STZ 30 mg/kg;B组,9只,高脂喂养满8周,注射STZ 20 mg/kg;C组,9只,高脂喂养满8周,注射STZ 30 mg/kg。所有大鼠于48h、2周和4周后行灌胃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评价成模率和血糖波动情况。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RT-PCR测定胰腺内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细胞形态学特点,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比较。结果糖尿病C组血糖显著升高,成模后2周血糖下降,4周后又上升到基线水平,成模率100%。糖尿病A组、B组在4周后血糖逐渐降低到接近正常水平,成模率分别为55.6%、11.1%。C组与HF组相比,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下降(P<0.01)。β细胞内胰岛素水平下降39.3%(P<0.01),胰岛内β细胞所占比例下降了79.2%(P<0.01),胰腺内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减少19.2%(P<0.01),α细胞升高了1倍(P<0.01)。结论高脂喂养8周后腹腔注射低剂量STZ(30 mg/kg)制备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率高,模型稳定。  相似文献   

6.
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不同时期肺组织谷氨酰胺果糖转移酶1(Gfat1)的表达情况.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18只,模型组28只.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2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15mg/kg)复制糖尿病模型,统计体重变化及空腹血糖值.RT-PCR方法检测造模成功后2周、4周和6周肺组织Gfat1 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较快,造模开始第28天,第42天,第56天和第70天高脂模型组与对照组体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注射STZ的高脂模型组空腹血糖值较高(FBG≥10.0),和对照组比较,FBG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后2周,模型组肺组织Gfat1的表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周模型组Gfat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周模型组Gfat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但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大鼠饲喂高脂饲料结合腹腔注射STZ可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2型糖尿病大鼠肺组织中,Gfat1表达水平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禁食与非禁食处理对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血糖变化的影响,分别以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3周龄的C57BL/6J雄性小鼠5周,于第5周末采取禁食与非禁食处理,16 h后分别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100 mg/kg体重或相应体积的柠檬酸缓冲液.于第5周末(禁食前)和注射后3周测定非空腹血糖浓度.普通饲料与高脂饲料注射STZ前禁食组血糖水平均显著升高,达到并超过糖尿病小鼠非空腹血糖成模标准(11mmol/L).高脂饲料注射STZ前非禁食组血糖水平表现为缓慢持续升高,其余各组血糖水平均低于糖尿病小鼠非空腹血糖成模标准.结果 表明,高脂饲料联合STZ诱导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变化是有效的,但注射STZ前的禁食处理不是必需的;单纯注射STZ同样可以诱导糖尿病小鼠血糖升高,但注射前的禁食处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雌性小鼠在高脂饲料(HFD)-链脲佐菌素(STZ)联合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中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以高脂饲料、高脂饲料-果糖饮水(HFDF)和常规饲料(对照)喂养3周龄的封闭群ICR和近交系C57BL/6J (B6)小鼠6周后,HFD和HFDF组腹腔注射STZ,对照组注射相应体积柠檬酸钠溶液,然后分别以相应饲料继续喂养6周.每周测定小鼠体重,于注射前1周和注射后1~4周测定非空腹血糖浓度.结果 实验结束时各组小鼠体重较初始体重均显著增加.ICR小鼠HFD和HFDF组体重与对照组S无差异,HFD与HFDF组间也无显著变化.虽然B6小鼠HFD与HFDF组体重组间差异不显著,但两组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注射STZ后1~4周,两品系小鼠HFD与HFDF组血糖水平没有显著升高,组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且均没有达到2型糖尿病小鼠成模非空腹血糖标准(11 mmol/L).结论 果糖饮水不能促进高脂饲料诱导的育肥作用,而雌性小鼠也不是HFD-STZ联合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不同高脂饲料喂养时间对诱发型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侧肾动脉结扎+高脂饲料喂养+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造模,结扎单侧肾动脉后,DN1组及DN2组分别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或8周,其后予STZ 30 mg/kg腹腔注射,比较两组大鼠在STZ注射4周后及实验结束时的UAER,观察两组大鼠血糖、体重、HOMAIR、肾指数及肾脏病理等情况。结果 STZ注射4周后,两组大鼠均可出现UAER的升高,且DN2组UAER明显高于DN1组(P0.01)。第12周末,DN1组与DN2组肾组织HE染色均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肥大,系膜基质增多;肾小囊腔狭窄等病理改变。DN2组体重高于DN1组(P0.01),肾指数低于DN1组(P0.01),而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HOMA-IR及UAER与DN1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延长高脂饲料喂养时间能够加重DN肾损害,但有可能会推迟干预时间,因此在试验中应权衡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高脂饲喂联合链脲佐菌素(STZ)构建Beagle犬T2DM模型,并观察其相关特征。方法将普通级雄性Beagle犬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脂组,糖尿病模型组,每组10只。糖尿病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同时在饲喂2个月时注射STZ;高脂组饲喂高脂饲料;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连续饲喂5个月。定期测定动物Lee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尿糖,并在3月时进行OGTT试验,试验结束后进行血脂等血液生化检测和肝、胰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高脂组和糖尿病模型组高脂饲养2个月后Lee指数显著增加(P0.01),并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伴血脂异常;糖尿病模型组STZ注射后空腹血糖显著升高(P0.01),且持续3个月维持在高血糖水平;而高脂组的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糖尿病模型组OGTT试验3 h血糖值11.1mmol/L,且3 h未恢复,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和病变。结论高脂饲料饲喂诱导Beagle犬胰岛素抵抗和高血脂症,但未能形成高血糖状态,而高脂饲料饲喂联合注射STZ后Beagle犬在出现高血脂症的同时发生胰岛素抵抗,与人类T2DM的胰岛素抵抗伴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脂等典型症状相似。  相似文献   

11.
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Z)配合不同饮食建立糖尿病模型的方法,并对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考察,为糖尿病的深入研究及药物开发提供可靠的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Ⅰ);高糖高脂膳食组(Ⅱ);0周STZ(30 mg/kg)+高糖高脂膳食组(Ⅲ);0周STZ(30 mg/kg)+常规膳食组(Ⅳ);6周STZ(20 mg/kg)+高糖高脂膳食组(Ⅴ);6周STZ(25 mg/kg)+高糖高脂膳食组(Ⅵ);6周STZ(30 mg/kg)+高糖高脂膳食组(Ⅶ)。采用尾静脉注射STZ配合不同饮食制备糖尿病模型,动态监测模型大鼠血糖的变化,生化方法检测大鼠血脂的改变,放免法检测模型大鼠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Morris水迷宫检测不同造模型条件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Ⅲ组大鼠于注射72 h后血糖升高明显(P<0.01),至注射第2周血糖升高达顶点(P<0.01),以后逐渐降低,至观察第10周,血糖维持在15 mmol/L(P<0.05)。IV组大鼠于注射72 h后血糖升高,以后迅速降低,至观察第10周,血糖降低至正常水平。Ⅴ、Ⅵ、Ⅶ组大鼠于注射72 h后显著升高,此后呈波浪式变化;随着注射剂量增加,降低程度减慢。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0周后,各组大鼠CHO,TG,LDL-C均增加;Ⅲ、Ⅳ、Ⅴ组大鼠血清INS水平较对照组增高,除IV外,各组胰高血糖素均高于对照组。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Ⅶ组潜伏期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Z(30 mg/kg)配合高糖高脂膳食能够快速、稳定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高糖高脂膳食组6周后尾静脉注射STZ(30 mg/kg)制备模型,血糖升高显著,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明显,倾向于1型糖尿病模型。  相似文献   

12.
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和评价2型糖尿病心肌病(DC)大鼠模型,探究高糖脂饮食在模型建立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高糖脂饮食组和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高糖高脂膳食诱导11周负荷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建立DC模型,并观察糖代谢、脂代谢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①大鼠经高糖高脂饲料诱导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胆固醇(TCH)和甘油三酯(TG)均显著增高(P〈0.05),血糖值没有明显变化(P〉0.05)。②大鼠注射30 mg/kg STZ后72 h,血糖水平开始升高,继续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脂饮食组和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TG、TCH维持高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血糖值持续高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③心功能测量结果显示,高糖脂饮食组大鼠出现温和的心脏功能异常(左心室收缩压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高糖脂负荷小剂量STZ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出现异常(LVSP、每搏输出量、心排量降低,LVEDP、左心室最大舒张速率升高),但以舒张功能异常为主。结论大鼠高糖脂饮食诱导负荷小剂量STZ可建立类似临床症状的2型DC模型,高糖脂饮食在糖脂代谢紊乱和心脏功能损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结合糖、脂代谢指标和心脏功能指标可以有效简便评价糖尿病心肌病模型。  相似文献   

13.
链脲佐菌素诱导SD和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SD和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品系、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对大鼠成模率、死亡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判断大鼠糖尿病成模率的意义。方法设置共同的正常对照组,①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中剂量组(55 mg/kg)和高剂量组(65 mg/kg);②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55 mg/kg),与①中的Wistar大鼠作对比;③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给药组和两次给药组,注射剂量均为55 mg/kg,观察期间进行OGTT。结果①Wistar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均高于SD大鼠;②采用SD大鼠、中剂量给药和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③在有明确胰岛病理改变的模型组大鼠,其OGTT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空腹血糖异常阳性率。结论用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Wistar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均高于SD大鼠;选用中剂量给药及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SD大鼠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维持时间较长。在动物实验中OGTT比空腹血糖监测更有诊断意义,不易造成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2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大鼠模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模型组(n=10)。糖尿病模型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饲喂4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每周常规监测血糖、血清胰岛素、体重的变化。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使用BL-41O生物机能试验系统,每周测定肢体2导联心电图。最后检测血清中的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含量。结果:高糖高脂饲料饲喂4周后胰岛素升高至4.05ng/ml,糖尿病模型组注射SIZ后空腹血糖迅速升高,达到17.9mmol/L。在第14周,糖尿病模型组出现S-T段抬高,并且与正常组比较,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均升高。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的2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大鼠模型,为研究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高脂饮食加低剂量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5周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饲料组、正常饲料加STZ组、高脂饲料组和高脂饲料加STZ组。相应饲料喂养5周后,按照10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STZ,然后继续喂养4周。在第5周和第9周末测定小鼠的体重、收缩压、血糖、血胰岛素、血甘油三脂和胆固醇水平。结果STZ注射前各组小鼠的体重、血压、血糖、血胰岛素、血脂和血甘油三脂无明显差异(P〉0.05)。STZ注射后4周时,高脂饲料加STZ组小鼠的体重、血糖、血胰岛素、血压和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其他三组的这些指标无明显改变或仅部分升高。结论高脂饮食加低剂量链脲霉素可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该模型具有人2型糖尿病的主要表型特征和相似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建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大鼠模型的方法,并观察模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的方法造模。8周龄的SHR大鼠(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16只,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造模组。另选8只8周龄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给予造模组SHR按55mg/kg体重的剂量腹腔注射STZ,诱导建立糖尿病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结果:小剂量STZ(55mg/kg)腹腔注射SHR制备的糖尿病高血压大鼠模型,造模成本低,成模率高,模型稳定。结论:造模组能成功诱导建立糖尿病高血压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干预脂毒性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分泌功能及氧化应激损害的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4组①正常组(NC),全程普通饲料喂养;②高脂组(HF),全程高脂饲料喂养。糖尿病组,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腹腔注射低剂量STZ(30mg/kg),48h后行OGTT试验判断成模情况后分组。③糖尿病对照组(DM),不给予药物干预;④血脂干预组(SIM),灌胃辛伐他汀5mg/(kg.d)4周干预脂毒性。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岛B、A细胞形态学特点,RT-PCR测定胰腺内胰岛素原mRNA表达水平,DHE荧光染色检测胰岛中活性氧化产物ROS水平。结果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干预脂毒性4周后血清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分别下降了22.9%(P〈0.01)和57.0%(P〈0.05)。OGTT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胰岛中B细胞相对量是对照组的2.6倍(P〈0.01),B细胞胞质内胰岛素水平增加了26.5%(P〈0.05),胰岛素原mRNA表达升高18.3%(P〈0.01);A细胞相对量减少了50%(P〈0.01)。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和胰腺中ROS表达显著下降。结论辛伐他汀干预脂毒性4周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分泌功能和氧化应激损害。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血清氨基酸代谢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小鼠血清氨基酸代谢谱的变化,探讨代谢轮廓分析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方法 SPF级雄KM小鼠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动态监测空腹血糖(FBG)变化,分别于造模后第4周处死,收集小鼠血清,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前衍生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氨基酸代谢谱的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小鼠FBG、TG、TC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利用代谢轮廓分析可以对模型组大鼠代谢谱与对照组完全区分。结论小鼠成模后体内氨基酸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差异变量中鉴定出4个氨基酸对组间贡献较大(精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牛磺酸)。氨基酸的代谢轮廓分析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2型糖尿病小鼠的代谢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B06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脂组(肿组)、高脂治疗组(rT组)、糖尿病组(DM组)和糖尿病治疗组(DT组)(n=7),后四组高脂喂养4周后,DM组及七rr组用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rz)诱导糖尿病,FTr组和町组用0.2mg/kg·d的姜黄素衍生物B06灌胃。用生化方法测大鼠血糖和血脂浓度,用ELISA法测血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心肌形态,用Westernblot法测心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AMPKa)和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p-AMPKa)的蛋白表达。结果:HF组及DM组血糖、血脂、血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经B06治疗后均下降;HF组及DM组AMPKa和p-AMPKa表达下降,经/306治疗后升高;DM纽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增多,心肌细胞内线粒体扩张,经B06治疗后病变减轻。结论:B06可缓解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AMPKa和p-AMPKa表达升高可能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