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杜向阳 《蛇志》2011,23(3):263-264
目的观察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5例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满意,住院时间为(9.8±5.7)天,随访6个月~4年,除1例患者出现肠梗阻复发,其余患者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及时进行,可降低复发率,达到较好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腹部手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作用。方法:70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胃肠减压、灌肠、补液及抗感染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曲肽(生长抑素类似物)0.1 mg皮下注射,每8h一次,治疗72 h。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评分、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立卧位腹部平片、临床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34例(97.1%)临床缓解,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例(80.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第1、2天后腹痛评分明显下降(均为P<0.01),腹痛缓解时间显著缩短(P<0.01),治疗第1、2、3天的胃肠减压量均显著减少(均为P<0.01),恢复排气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结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实施改良的外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与实施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所具有的临床结果及研究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100例。对照组患者施实改良的外排列术的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内排列术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结果及肠鸣、腹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通过两组的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的发生率(98.00%)明显比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的发生率(73.00%)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0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6.00%)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内排列术治疗治具有良好的临床结果及一定的研究价值,但是由于改良的外排列术治疗的经费比较少,改良的外排列术这项技术更受到广大人民的青睐与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探查并治疗腹部恶性肿瘤术后肠梗阻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腹腔镜技术对我院42例腹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包括良性粘连性肠梗阻14例、肿瘤复发16例、原发性结肠癌1例、恶性肠粘连11例。结果:4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其中18例患者在完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13例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手术治疗,6例患者腹腔严重粘连中转开腹手术治疗,5例患者腹腔广泛转移行保守治疗。腹腔镜手术时间为35~290min,平均住院日9.2±1.7d。患者术后疼痛较轻、下床活动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结论:恶性肿瘤术后肠梗阻患者仍需手术治疗,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下,应用腹腔镜技术对恶性肿瘤术后肠梗阻病人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承气活血通腑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到2020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治疗)、研究组(n=30,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承气活血通腑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胃肠功能、炎性因子、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临床症状评分。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12d后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12d后腹部胀痛、排便排气、恶心呕吐、口苦口干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胃管拔除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承气活血通腑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胃肠功能,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处理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为普外科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腹腔镜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腹腔镜组行微创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67.82±9.57)min,术中出血量为(296.48±33.24)mL,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1.12±1.33)d,下床活动时间为(6.05±1.85)d,住院时间为(8.44±1.63)d,复发率为10.81%,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8.16±8.94)min,术中出血量为(482.32±24.21)mL,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8.18±1.09)d,下床活动时间为(8.47±1.23)d,住院时间为(11.28±1.91)d,复发率为19.44%,并发症发生率为30.55%;腹腔镜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麻醉下,一次性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7月,粘连性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治疗组在中西医结合麻醉下,进行一次性手法松解粘连,对照组应用西医神经阻滞配合口服药物治疗,两组功能锻炼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更高,肩关节恢复时间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粘连性肩周炎在中西医结合麻醉下,进行一次性手法松解粘连治疗更有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周文献 《蛇志》2014,(2):204-207
<正>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腹腔积液和恶性心包积液通称恶性浆膜腔积液,通常是晚期恶性肿瘤的严重并发症。因积液引起脏器压迫,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疾病发展迅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多数患者发生浆膜腔积液后中位生存期数周至数月。长期以来,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腔内置管引流,随后腔内灌注化疗、硬化剂、生物制等,近期疗效不理想。且从长远来看,传统治疗以闭合浆膜腔为目的,往往引起胸廓塌陷、缩窄性心包炎、粘连性肠梗阻等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X 线与CT 扫描鉴别急性肠梗阻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8 月-2013 年8 月我院 收治的66 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活检或病理诊断证实为急性肠梗阻。术后患者均行腹 部X 线及CT扫描检查,对两种方法判断肠梗阻的发生、梗阻部位、类型及病因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并分析两种检查 方法的准确率。结果:66 例肠梗阻患者中,X线检出率为89.39%,CT 检出率为95.45%。X 线诊断小肠梗阻准确率为72.10%,CT 为86.05%;X线诊断结肠梗阻准确率为69.57%,CT 为86.96%。X线诊断肿瘤准确率为69.57%,CT 为86.96%;X线诊断肠粘连 准确率为67.86%,CT 为82.14%;X 线诊断肠套叠准确率为60.00%,CT 为80.00%;X线诊断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准确率为78.72%,CT为82.98%;X线诊断绞窄性肠梗准确率为73.68%,CT 为78.95 %。CT 对肠梗阻部位、病因及类型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X 线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X 线与CT 用于诊断急性肠梗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CT 对于肠梗阻部位、梗阻类型及梗阻病因的诊断优于X线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7例腹部手术后出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儿采用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中药灌注、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结果:17例患儿均顺利恢复.炎性梗阻症状消失,院外随访未见不适.结论: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儿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X线与CT扫描鉴别急性肠梗阻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活检或病理诊断证实为急性肠梗阻。术后患者均行腹部X线及CT扫描检查,对两种方法判断肠梗阻的发生、梗阻部位、类型及病因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66例肠梗阻患者中,X线检出率为89.39%,CT检出率为95.45%。X线诊断小肠梗阻准确率为72.10%,CT为86.05%;X线诊断结肠梗阻准确率为69.57%,CT为86.96%。X线诊断肿瘤准确率为69.57%,CT为86.96%;X线诊断肠粘连准确率为67.86%,CT为82.14%;X线诊断肠套叠准确率为60.00%,CT为80.00%;X线诊断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准确率为78.72%,CT为82.98%;X线诊断绞窄性肠梗准确率为73.68%,CT为78.95%。CT对肠梗阻部位、病因及类型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X线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X线与CT用于诊断急性肠梗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但CT对于肠梗阻部位、梗阻类型及梗阻病因的诊断优于X线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国近15年腹茧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总结中国1994年1月-2009年1月问的腹茧症文献资料.结果:中国近15年共报道903例腹茧症,男女比例为1:1.35,平均年龄33.14岁,51.7%分布在华东地区,90.5%以不同表现形式的肠梗阻为主要表现,70.5%属于弥漫型腹茧症,40.2%患者无大网膜,手术以包膜切除为主.结论:腹茧症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术前诊断困难,切除包膜和松解粘连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清栓酶治疗不完全性脊髓粘连性蛛网膜炎2例报告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血栓科赵丽平我们用清栓酶治疗不完全性粘连性蛛网膜炎2例,报告如下:1例:男性30岁半,年前因从马车上跌下,当时昏迷数小时醒后感左侧肢伴痛,麻木,无力,继之右肢无力,烧灼感,左腰部束带感。...  相似文献   

14.
庞国富 《蛇志》2010,22(3):263-265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系在腹部手术后早期(术后7~30天)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函导媛场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枯连性肠梗阻。近年来,EPISBO的治疗研究取得许多成果,现就其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黄芪调节自发糖尿病肾病鼠层粘连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黄芪对自发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层粘连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用6月龄SPF级GK大鼠和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黄芪治疗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后大鼠的尿素氮、血肌苷,内生肌苷清除率、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层粘连蛋白表达.结果:造模组大鼠均出现肾脏功能有损害.黄芪能改善自发糖尿病肾病大鼠基本状况,降低糖尿病大鼠的尿素氮、血肌苷、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内生肌苷清除率,层粘连蛋白表达显著下调.结论:黄芪可通过降低层粘连蛋白的表达,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半结、直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月~2009年1月间的左半结、直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一期行左半结肠切除31例;肿瘤无法切除行结肠造瘘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4/40),围手术期死亡率5.00%(2/40).结论:重视左半结、直肠癌致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减少并发症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采用大白鼠的急性、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模型,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梗阻未治疗组、新霉素治疗组、甲哨唑治疗组、双歧杆菌治疗组。分别将各制刑直接肠道给药。24h后,对梗阻近端回肠末段的肠杆菌、双歧杆菌进行定性及定量检测,并同时测定各组门静脉血内毒素值。结果表明,新霉素及甲哨唑治疗组双歧杆菌明显减少(P<0.01);门静脉血内毒素明显升高(P<0.01),达到未治疗组的水平(P<0.05)。新霉素治疗组肠杆菌明显减少(P<0.01),甲哨唑治疗组肠杆菌明显增加(P<0.01),达到未治疗组的水平(P>0.05)。未治疗组肠杆菌及门静脉血内毒素明显增加(P<0.01),双歧杆菌无明显减少。双歧杆菌治疗组双歧杆菌明显增加(P<0.01),肠杆菌保持在正常水平(P>0.05),门静脉血内毒素明显低于未治疗组和各抗生素治疗组(P<0.01)。本实验说明,急性肠梗阻时,肠道内肠杆菌数量及门静脉血内毒素可明显升高;外源性双歧杆菌在肠道内能抑制肠杆菌,降低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新霉素及甲哨唑能引起肠道菌群紊乱,促使血内毒素过度升高。因此,利用双歧杆菌制剂作为急性肠梗阻治疗申的辅助用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显微喉镜下操作,不需作喉裂开术,由喉内向外缝针的输送器械(见图1 a、b)及其结构和使用方法,该器械可用来治疗声带疤痕粘连和双侧性喉神经麻痹所致的喉狭窄。(一)声带疤痕粘连治疗在显微喉镜下  相似文献   

19.
陈世雄  丁文柏 《蛇志》1999,11(1):23-24
目的寻求治疗结核包囊性胸腔积液的新方法。方法胸膜活检确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并经B超或胸部X线证实有粘连包囊的病人15例,经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每次10万单位,用60ml生理盐水稀释,每8~12h重复,连续5次,每次记录抽取胸水总量,并复查B超观察粘连包囊情况。对照组为单纯用抗结核治疗及间断抽胸水15例。结果实验组13例有效,总有效率86.7%。对照组2例有效,有效率13.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是治疗结核性粘连包囊性胸腔积液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结果:3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手术治疗后痊愈,其中2例复发后再次住院而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1.8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通过禁食、经鼻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生长抑素及激素等的综合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