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10年前,很多科学家就认识到生物技术和遗传工程将在某种程度上给第三世界国家解决一些紧迫问题,如健康、营养和经济发展等,并且投入较少。因此,1982年,旨在促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的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35个成员国在贝尔格莱德的会议上同意创建一个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研究和培训中心。198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43个国家在马德里在中心章程上签了字。于是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ICGEB)在由各成员国代表组成的筹委会管理下,作为UNIDO的一个特殊项目开始了活动。中心章程还规定,在有24个国家批准后,ICGEB将成为自治性的政府间组织。  相似文献   

2.
创立一个隶属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遗传工程及生物技术国际中心(IC-GEB)的设想始于约十年前,联合国建立这一组织的目的是促进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发展.为UNIDO作顾问的一些科学家曾提出建议:遗传工程的进展及先进的生物技术有可能解决发展中世界的紧迫问题(包括健康、营养和经济开发);相对而言,生物技术产品效益高,耗用的能源、原材料和资金较少.这些特点带来的进步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很有魅力.1982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的会议上,UNIDO的35个成员国政府级代表对建立这样一个中心的重要性达成一致意见:即建立一个出色的、进行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研究及人员培训的国际中心,服务于发展中国家.1983年,在马德里签署了该中心的有关法令;目前参加国  相似文献   

3.
江西产新变种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志雄 《植物研究》1986,6(1):151-154
江西(Jiangxi):井冈山(Jinggangshan)珠砂冲,林内,海拔500米,1974年5月,采集人未详(sine coll.)740126;同地(ibid),红军游击队洞口,岩畔海拔880米,1979年5月19日,俞志雄和张秋根(Z.X.Yu et Q.G.Zhang)790014;龙潭至将军洞途中,山地杂木林中,海拔830米,1983年9月17日,俞志雄(Z.X.YU)8342,;龙潭,点将台,海拔778米,1983年9月17日,俞志雄(Z.X.YU)8346;同地,山地林中,1983年9月22日,俞志雄(Z.X.YU)8361(Typusl JXAU;lsotypus NEFl),8362。  相似文献   

4.
高翼之 《遗传》2004,26(3):0-294
918年3月3日,阿瑟·科恩伯格(Arthur Kornberg,1918-)生于美国纽约市。他自幼聪慧过人,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曾3次跳级,仍然成绩优异。1937年在纽约城市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1941年在罗切斯特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42年进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做从事研究工作。1947年,他组建了酶学研究室并任主任。1953~1959年,他应聘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任教授。1959年,他组建了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并任教授至今。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活跃于生物化学研究领域,并于1965年当选为美国生物化学学会主席,但他的研究成果却对分子遗传学、基因克隆、基因测序、基因诊断以及基因组计划等现代遗传学的各个重大问题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恩伯格最引人注目的研究工作,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用实验证明DNA的复制并分离了复制所需的酶,这集中反映在他于1956年发表的著名论文《脱氧核糖核酸的酶促合成》一文中,他因此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相似文献   

5.
方舟子 《生命世界》2005,(11):90-92
达尔文完成贝格尔号之航后不久,他就变成了一名彻底的进化论者。至迟在1837年7月,他已创建了共同祖先学说。虽然此后他仍继续在为共同祖先学说收集证据,但是对"生物是进化的"这个事实的正确性就再也没有怀疑过。令他疑惑不解的是"生物是如何进化的"这个问题。按达尔文本人的回忆,他在1838年9月28日这一天,有了突破。他在自传中写道:"在我已开始从事有系统的探  相似文献   

6.
徐钦琦 《化石》2009,(1):39-42
杨钟健先生于1897年6月1日诞生在陕西华县一个著名教育家的家庭,所以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他在1916年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三中学,1917年进北京大学地质系,1923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同年,赴德国留学,进入慕尼黑大学,学习古脊椎动物学,192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获博士学位后,他便在西欧各国考察地质和进修古生物学。1928年春,杨钟健学成归国。  相似文献   

7.
程新民 《化石》2007,(4):9-11
大陆漂移学说的创立者——魏格纳,1880年11月1日生于德国柏林,1930年在对格陵兰大陆冰盖的科学考察中,为了营救战友,被严寒过早地夺去了生命,英年早逝,享年50周岁。魏格纳是一位不知疲倦的科学家,在他生命的50年中,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震动了当时的科学界。在他去世后,带来了地球科学一场深刻的革命——诞生了板块构造学说。魏格纳文科中学毕业后,在海德尔堡和因斯布鲁克渡过了他的大学时代。他主要学习天文学,但在大学时代就已经同时致力于研究地质学和气象学。1905年他获得天文学博士学位,从而结束了他的大学生涯。毕业后到林登贝格的普鲁…  相似文献   

8.
李超荣 《化石》2016,(2):23-27
正友情笔者从事史前考古学已40余年,让我最难忘的是与江西安义县文物爱好者胡贤钢的友情,这种友情还需从1988年讲起。当年,胡贤钢20岁,是安义县食品厂的一名工人。他勤奋好学,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从中学历史书中掌握的一些史前学知识,来了解远古人类使用过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在休假的时候,他常常在自己家乡的丘陵和台地采集古人类使用过的工具来收藏。当时他的家庭人口多,经济拮据,但是他喜欢读书,他的父母支持他的爱好,舍得花钱给他买一些书。1988年在县的新华书店曾花一角钱,  相似文献   

9.
杨绳武同志1940年出生于上海市,1958年考取北京地质学院普查系,196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该系古生物专业。为探索古生物世界的奥秘、为建设祖国出力,他志愿到“地层古生物宝库”的贵州高原,分配在贵州省区域地质调查队(即108队)工作,并在那里度过了20个春秋。寒来暑往,他一直战斗在生产第一线,取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他工作勤奋,锲而不舍;他注重方法,讲究效果;他谦  相似文献   

10.
查尔斯·邦尼特 (CharlesBonnet) ,生于 1 72 0年 ,1 793年去逝。瑞士博物学家 ,1 74 3年进入瑞士皇家学会。他 7岁时两耳失聪 ,视力严重下降 ,他的父母只能让他离开学校 ,在家里雇佣私人教师使他受到教育。就是通过在家里读书 ,使邦尼特对自然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  相似文献   

11.
造就了他那双智慧的眼睛和充满思辨的表达力,是他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尴尬身份和时时处处不无困惑的处境。他是2006年中央电视台评选出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奖的唯一获奖者,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负责人哈希·扎西多杰,人们习惯地叫他扎多。2007年我们走访的青海省海拔最高的一个村落——措池,就是他和那里的牧民一起在三江源保护区创建的村民协议保护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张英才 《生理通讯》2007,26(3):59-60
刘教授是我的老师。从1960年学校创立至1987年他退休离开生理教研室,我在他的指导下工作已有三十个年头了。其实,既使他离开了生理教研室,我们还是经常能聆听到他的教诲,受到他的鼓励和支持,有机会随时向他请教。这样算来,我们之间的师生情谊已有四十年了。四十年的漫长时日,他倾心传授了他的一切,他的科学思想和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3.
张永红 《化石》2000,(3):4-6
列奥纳德·拉定斯基是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著名的古脊椎动物学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早期奇蹄类的分类和进化、新生代哺乳动物大脑的进化以及哺乳动物功能头骨学的定量研究方面。他一生主要在芝加哥大学从事研究 ,在与病魔进行了长期和勇敢的斗争后 ,拉定斯基不幸于1985年在48岁上英年早逝。拉定斯基1937年出生于纽约一个俄罗斯—波兰移民家庭。他贯穿一生对化石的兴趣开始于他的孩提时代 ,在他13岁时 ,他自己编写了一本带有图解的小“书” ,名叫“史前动物”。他在康耐尔大学实现了对古生物学的执着追求 ,于1958年在此取得地…  相似文献   

14.
保罗·马赛罗·布里诺利(Paolo Marcello Brignoli)1942年4月25日生于罗马。1986年7月8日晚,在阿奎拉(L'Aquila),一天的繁忙工作结束后突然去世,年仅44。他的过早逝世是蛛形学界和意大利动物学界的巨大损失,他的声名远远超出他的国界。布里诺利1965年毕业于罗马大学,1966年成为该校动物学助教授,1974年32岁时为教授,先为动物所所长,后提升为生物系主任,1980年起担任数学、物理和自然科学学院院长。他是一位精确和透彻的学者,有惊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在仅20年时间内发表论文200多篇,他的工作几乎涉及各类蛛形纲动物,从他喜爱  相似文献   

15.
汉贝喇嘛     
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有一位极富传奇的人物,虽然他已作古逝去,但草原上还流传着他的故事。当地牧民们都称他为“汉贝喇嘛”,实际上他本名叫嘎拉僧热布华, 1906年,嘎拉僧热布华9岁被认定为阿巴嘎昌图庙转世的堪布活佛,被请入庙殿坐床主持佛事,到22岁时他第一次离庙出走,要求还俗。两年后又被请回庙中继续主持,几经波折,终于在1930年33岁时还俗回家,从事牧业生产。由于他精心饲养和保护草场,成了阿巴嘎草原上很有名望的富户。1948年解放后,根据党的政策,他的财产和牲畜被保留,1958年以他的牲畜为主,建立了阿巴嘎草原上惟一的“巴音德力格尔公私  相似文献   

16.
徐京华先生于2003年1月23日在上海不幸逝世,享年80岁。徐京华先生于1922年生于上海,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我国的科学事业和革命工作。他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4年他毕业于西南联大化学系,随后在前国立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参与神经肌肉的生理生  相似文献   

17.
正宝岛之行威尔逊在我国大陆地区的采集活动已落下帷幕,因此从1911年岁末起,他便开始利用闲暇时间将自己在中国大陆的经历写成《一位博物学家在华西》一书。全书共两卷,1913年首次出版后广受欢迎。威尔逊也渐渐开始了他的第二职业——写作。但威尔逊的采集生活并未结束,此后他还多次为哈佛大学阿诺尔德树木园远赴世界各地采集植物,而他和中国的缘分也未尽。1918年春秋两季,威尔逊来到台湾,对宝岛的森林进行了调  相似文献   

18.
1968年10月18日,尤其伟教授在极左路线的长期迫害下,心力交瘁,含冤逝世,结束了坎坷的一生。他没有能够看到祖国科学的春天!在十年后为他召开的追悼会上,我们只能用挽词告慰他一生为昆虫学事业呕心沥血、对祖国对党精诚的忠魂。 尤教授1899年2月11日诞生于江苏省南通市一个中学教员家庭。1925年于国立东南大学病虫害系毕业后,教学、研究和著译成为他生涯的全部内容。从1925年至1952年尤教授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农科、广州中山大学农学院和江苏南通学院;1952年  相似文献   

19.
程时 《生理科学进展》2003,34(4):377-381
罗伯特·施维兹 (Robert .Schwyzer)是 2 0世纪的著名化学家、生物化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他是人工合成生物活性肽及研究肽与膜相互作用的奠基人。他还发展了分离肽与合成肽的技术方法。他的优秀弟子有包括 2 0 0 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KurtWuethrich在内的数十名。以下介绍他的业绩。简历罗伯特·施维兹192 0年 12月生于瑞士苏黎士。他的父亲是医生。上世纪 30年代 ,施维兹在美国明尼苏达州NathanHale学校读小学及初中 ,13岁回到苏黎士。他高中毕业后 ,于 194 1年就读于苏黎士大学化学系。在 193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PaulKarrer教授指导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者、我国古人类学的主要创始人裴文中不幸于9月18日12时19分在北京病逝,终年七十九岁。裴文中同志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9年12月,年青的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他的这一划时代的发现,以及不久发现的中国猿人石器,震动了当时的国际学术界,揭开了人类学研究史上灿烂的一页。他的这一成就,使他年轻时起即在国内外享有盛名。1957年,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史前学和原史协会推选他为名誉常务理事;1982年,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推选他为荣誉会员。他一生从事旧石器考古学、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第四纪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