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近年来广东引种了一种速生用材树种八宝树,遭受细皮夜蛾Selepa celtis Moore的严重为害,引起大量叶片枯死,严重影响生长。此虫在广东还严重为害杧果、枇杷、三华李、秋枫等果木。为此笔者于1981—1982年在广州对此虫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研究。 一、形态特征(图1) 成虫 灰褐色,体长6—10毫米,翅展18—24毫米,雄蛾较小。触角丝状。下唇须灰黄  相似文献   

2.
<正> 水稻绿刺蛾(俗名哈拉子)Latoia oryzae Cai,属鳞翅目刺蛾科,是我县水稻害虫。近年来它的发生与为害日趋严重(其中有20%左右为两色绿刺蛾Latoia bicolor(Walker))。现将研究所得结果整理如下: 一、发生概况 1973年以来,全县每年均有发生,严重时受害面积可达万亩左右,尤以海拔400—800米沿河地区的稻田受害较重。1982—1983年间,通过对150多亩水稻梯田的调查,每亩受害面积平均为11%左右。其中“三农矮”品种,稻叶  相似文献   

3.
<正> 褐刺蛾(桑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Hampson)与扁刺蛾Thosea sinensis(Walker)同属于鳞翅目、刺蛾科(Limacodidae),是桑、茶、油茶、油桐、法国梧桐、枫杨等的重要害虫。 关于鳞翅目染色体的研究,国外开展得较早,国内只曾见到蚕蛾科和天蚕蛾科几种的染色体报道。作者于1987年6~9月间对褐刺蛾和扁刺蛾染色体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在浙江农大校园内的法国梧桐树上,选取五龄末幼虫于0.89%生理盐水中解剖,取下睾丸,经过处理制成玻片。镜检时,每种选清晰的分裂相100个,统计染色体数;然后选择分散适  相似文献   

4.
长须刺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分离、鉴定和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须刺蛾(Hyphorma minax W.)属鳞翅目刺蛾科。是油桐的主要害虫之一。另外,还危害茶和樱花。分布于华北、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四川、广西、云南等地。在广西一年发生2代,老熟幼虫于土中结茧越冬,幼虫一般6—8龄。  相似文献   

5.
茶刺蛾颗粒体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刺蛾[Darna trima(more)]*属鳞翅目刺蛾科,危害多种果树林木。1985年我们从四川珙县某茶园内自然罹病死亡的茶刺蛾幼虫中,分离到一种茶刺蛾病原物。通过纯化后,经感染试验、电镜形态观察、超微结构研究等,结果确定该病原物为一种颗粒体病毒。  相似文献   

6.
茶刺蛾是湖南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1957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试验站的200余亩采叶茶园,被害面积达165亩,占82.5%,其中有15%的茶树片叶不存,成了光杆。茶刺蛾的为害不仅直接影响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7.
李笃宪  高明 《昆虫知识》1991,28(1):32-34
<正> 水杉尺蛾Ascotis selenaria dianeria Hübner又名大造桥虫。国内分布湖南、湖北、江苏等省。主要为害水杉,还为害柑桔、枣树、池杉、落羽杉、旱柳、香椿以及刺苋、蒿类等。1987年9月中旬,湖南省南县林科所400亩水杉纯林以及600m道缘林遭受该虫严重为害。单株虫  相似文献   

8.
首次对贵州新发现的虫茶品种“米仓织蛾—豹皮樟虫茶”(简称“仓樟虫茶”)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用豹皮樟嫩叶饲喂米仓织蛾幼虫,获得仓樟虫茶,分析介绍了其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矿质元素等,并以三叶虫茶、紫白虫茶和米白虫茶等作为参照,对仓樟虫茶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仓樟虫茶蛋白质总量为23.8%,脂肪含量为2.8%,其必需氨基酸含量约为氨基酸总量的31.87%,4种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81%。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赖氨酸和蛋氨酸,此外,包含10种脂肪酸和多种矿物元素,Mg、Ca、Fe、K含量较高,重金属和稀土元素均在安全范围以内。由此可见,仓樟虫茶营养丰富适宜作为一种新的食品资源进行研究开发和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9.
<正> 近几年来,福建省栽植的肉桂,由于肉桂木蛾的蛀害,严重地影响着生产。现将1978年3月—1979年9月间对肉桂木蛾的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一、分布及为害 肉桂木蛾Thymiatris sp.属鳞翅目、木蛾科(Xyloryctidae)。在福建省云霄、南靖、龙海、诏安、长泰、漳浦、连江、厦门等县市均有发生,寄主为肉桂及樟树。 肉桂受此虫为害率最高为96%,最低为40%,每株(株高2.5米)有虫1—6头,平均3.2头,受害最多的新旧坑道达62处(已折枝条除  相似文献   

10.
海南蝽(Cantheconidea concinna Walker)属半翅目蝽科,又称厉蝽,是许多农林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有关它的饲养方法、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利用,国内外均未见有报导。为此,我们于1980—1981年,对它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此虫在国内分布于云南、四川、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国外分布于越南。捕食虫种有丽缘刺蛾(Latoia tepida(Cramer))扁刺蛾纵带球须刺蛾(Scopelodes contracta Walker),竹斑蛾(Artona funeralis Butler),榕树斑蛾(Phauds flammans(Walker)),细皮夜蛾(Selepa celtis Moore),珊毒蛾(Lymantria viola Swinhoe),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菜粉蝶(Pieris rapae (Linnaeus)),樟叶蜂(Mesoneura rufonota (Rohwer))。  相似文献   

11.
光肩星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是杨、柳等树木的重要害虫,国内自内蒙、辽宁以至广东,均可采到;在江西省发生普遍。幼虫蛀食树干韧皮部和木质部,受害树百孔千疮,严重地阻碍正常生长,降低材质和工艺价值,甚至造成整枝整株枯死或风折等现象。此虫在华北地区,已有研究报导,长江以南尚无人注意。作者等从1960年起对此虫进行了系统观察,现将所得结果,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几种昆虫体内保护酶系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02,自引:6,他引:96  
李周直  沈惠娟 《昆虫学报》1994,37(4):399-403
菜粉蝶(Pieris rapae)体内存在着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保护酶系统,SOD活力水平与虫龄关系密切。溴氰菊酯处理菜粉蝶后10分钟,SOD、CAT及POD的活力水平均高于正常虫体。溴氰菊酯处理褐边绿刺蛾 (Parasa consocia) 和褐刺蛾 (Thoseapastornata)后,中毒的虫体内SOD及CAT活力随着中毒程度加重而逐渐上升,接近死亡时又急剧下降;未中毒的活虫体内SOD及CAT活力水平比对照活虫为高,表明与昆虫耐药性有关。在褐边绿刺蛾和褐刺蛾体内未测得POD。  相似文献   

13.
梨吉丁虫(Lampra limbata Gebl.)为梨、苹果、杏、樱桃、山楂的枝干害虫之一,我校梨树自1956午栽植以来连年受害,损失甚重。据了解此虫在南昌、永修、清江、上饶、贵谿、赣县、新干、崇仁等县亦有发生。在我校主要为害梨树,苹果上偶有发现。1961年以来我们对此虫进行了调查研究,所得结果报导于下。 为害情况及虫口密度 据历年调查,我校梨园1,350亩均受此虫为害,死树达5,000多株,占全部梨树22%,有二个果区(170亩)遭到毁灭。61年7月调查的结果如表1。 表1说明,无论虫株率及虫口密度都极严重。从树龄来看,三年生以下的梨树为害较轻,虫道分布在主干上较主枝上多;六午生树,主枝、主干大致相似,有些主枝上的虫数还超过了主干;无论三年生或六年生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方各省盛产油桐(Aleurites cordataMuell.),它的种子,可以榨油,是油漆工业的重要原料。可是油桐在生长期中,遭受食叶性害虫之一的刺蛾幼虫,食害颇重。1955年夏天,笔者在广西的全县、湖南的东安、长沙等县,发现  相似文献   

15.
<正> 刺蛾的幼虫是阔叶林、经济林及果树的重要害虫。迷刺蛾Miresina banghaasi(Heringet Hopp)是其中的一种,本种在我国尚未见报道。分布在辽宁、四川等省。在辽宁主要分布在凤城、宽甸、东沟等县。 此虫寄主较为专一,在辽宁地区主要为害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有时亦取食辽东栎Q.liaotungensis。在辽宁为害春发柞树新芽叶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不同地区棉褐带卷蛾的性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结果表明,茶小卷蛾性行为反应与成虫的虫龄关系甚为密切;当天羽化的雌雄蛾已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尾能力。如和交尾能力更强的1,2天虫龄的异性配对时,性行为反应的比率达到实验最高值;我国不同地区棉褐带卷蛾24小时内性行为反应基本类似,雄虫振翅和交尾率均在凌晨6:00-7:00达到了高峰。茶小卷蛾和棉小卷蛾交叉配对时,交尾率达53.33%和60.00%。但当苹小卷蛾和茶小卷娥配对时.则未见任何交尾活动。我国不同地区棉褐带卷蛾显示出很强的同源性;本讨论了我国北方棉褐带卷蛾(苹小卷蛾)与南方棉褐带卷蛾(棉小卷蛾、茶小卷蛾).目前可视为两个不同的亚种。  相似文献   

17.
<正> 柚橙带夜蛾Hyblaca pucra Cramer又称柚木肖弄蝶夜蛾,属鳞翅自驼蛾科(Hyblaeidae)。在柚木Tectona grandis Linn.原产地,该虫与柚木野螟Pyrausta machoerlis Walker同为柚木的主要害虫。1975年在我所柚木林对33株树调查(平均树高7.2米,胸径8.3厘米),一株树最多有23条幼虫,平均7条,嫩叶几乎被吃光。目前,该虫发生量虽不及柚木野螟多,但已开始对幼苗和幼林构成威胁。根据1983年在云南省德宏自治州的调查,有3,000多亩柚木林普遍被害,200多亩被吃光,星火烧状。关于该虫在我国的为害情况,以前未见报道,现将我们的初步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灰茶尺蠖成虫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器超微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明确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成虫触角及幼虫头部感器的种类、形态、数量和分布,以探讨灰茶尺蠖的行为机制。【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灰茶尺蠖雌、雄成虫触角和5龄幼虫头部感器的超微结构。【结果】灰茶尺蠖成虫触角上分布有8种感器,分别是栓锥形感器、耳形感器、毛形感器(Ⅰ-Ⅳ)、B?hm氏鬃毛、腔锥形感器(Ⅰ和Ⅱ)、鳞形感器、锥形感器(Ⅰ和Ⅱ)和刺形感器。其中,栓锥形感器仅分布在雌蛾触角上,耳形感器、毛形感器(STⅠ-Ⅲ)仅分布在雄虫触角上。5龄幼虫触角上着生1个栓锥形感器、1个锥形感器和2个刺形感器;上唇着生有6对刺形感器,内唇着生有3对刺形感器和1对指形感器;上颚基部外侧着生有2个刺形感器;下颚及下颚须着生有5个刺形感器、9个锥形感器和2个栓锥形感器;下唇须着生有1个锥形感器和1个刺形感器;吐丝器前端着生有1对刺形感器。【结论】灰茶尺蠖雌、雄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性二型性,且雄虫上感器种类和数量较多,据此推测雄虫感受寄主植物或性信息素的能力较强;幼虫头部感器具有嗅觉和味觉功能,在其判断食物的种类和适应性等生态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双肩尺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双肩尺蛾(Cleora cinctaria Schiff.)国内尚无报道。1973年7月上旬在辽宁清原城郊林场发现其为害,因无防治准备,树冠的大部叶片被吃光。1974年我校实验林场约五百多亩落叶松人工林遭受严重为害,同年本溪连山关林场的一万五千亩落叶松普遍发生,其中有五千亩受害严重。从1974—1978年我们对此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分别在2005年和2006年的5、6月份,在Kamalpur和Hunterpara茶园、孟加拉西部以及印度地区对一种昆虫致病真菌球孢白僵菌对油桐尺蛾Buzura (=Biston) suppressaria Guen.的生物效力进行了评估。以农场主常用的化学杀虫剂40% SP灭多虫和25% EC氯氰菊酯作为标准检测物。试验中球孢白僵菌浓度为1.50 g,2.00 g和2.5 g/lit. of water;灭多虫和氯氰菊酯浓度分别为0.75 mL,1.00 mL和1.50 mL,和0.50 mL,1.00 mL和1.50 mL/lit. of water。在喷洒2.5 g/lit. of water 球孢白僵菌3天后,Kamalpur和Hunterpara茶园中油桐尺蛾种群个体数分别降低了88.00%和84.00%。死的毛虫变成黑色,垂悬在叶片上。并且发现球孢白僵菌的杀虫活性与高剂量的灭多虫和氯氰菊酯的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