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华按蚊为我国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一种按蚊。它是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传播媒介。近十年来我国已使用DDT、666等作室内滞留喷洒防制按蚊。由于大量使用杀虫剂后,按蚊对杀虫剂发生抗药性的现象,在国外已屡见报告(Brown,1958)。因此我们于1961年夏季在上海、杭州、广东从化及海南岛兴隆农场等4地就中华按蚊成蚊对DDT及666的敏感度作了一些初步测定,以作今后抗药性调查的参考,兹将结果简报如后。  相似文献   

2.
敌百虫是一种对高等动物毒性较低的有机磷药剂,我们作了牛口服此药对蚊虫毒效和对牛体毒性反应的试验观察,以探求循此途径灭蚊的可能性。一、黄牛单次口服敌百虫对中华按蚊的毒效 1.方法 以健康黄牛4头,按体重分两组,给予50毫克/公斤和100毫克/公斤口服药剂,以摸索毒效剂量。然后根据毒效情况,另选黄牛4头,按不同剂量将药物配成5%浓度的水溶液,以竹筒由口灌服。服药时间均在下午5时,服药后将牛分别隔离拴放,每头牛相距50米以外,以免吸血的蚊虫相互侵扰。服药后3小时分别在牛体捕回饱血的中华按蚊,置于蚊笼饲养,观察其24小时的死亡率。敌百虫的有效成分为95%。  相似文献   

3.
近卅年来化学杀虫剂已广泛用于防蚊灭蚊,对控制蚊媒传染病的流行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长期大量地使用,致使许多种蚊虫对各类化学杀虫剂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抗药性。为了弄清我省蚊虫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以便在灭蚊方面对杀虫剂的选择及其剂量的确定提供依据,我们于1982年在重疟区峨眉县和非重疟区成都市分别对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1828)成虫,致乏库蚊(Culex fatigans Wiede-mann,1928)幼虫进行了抗药性测定,现将结果整理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测试材料1.杀虫剂及负毒剂“杀虫剂”丙体六六六:含丙体98%以上。对,对'—二二…  相似文献   

4.
中华按蚊是我国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媒介之一。近年来对中华按蚊的生态习性等研究,证明我国各地的中华按蚊存在着差异。是否中华按蚊为一个种团(也即复合体)?这个问题值得研究。目前,国外对蚊虫种团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疟疾现场应用研究科学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报告,已确定了蚊虫种团有冈比亚按蚊种团、点体按蚊种团、催命按蚊种团等,可能为种团的有乌头按蚊、库态按蚊、萨氏按蚊、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及它们的杂种后代的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二蚊种的酯酶均有4个基因,并存在遗传上的多态性。利用酯酶抑制谱也肯定了遗传分析的结果。磷酸甘油脱氢酶(GPD)于中华按蚊有2个基因,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仅1个基因。碱性磷酸酯酶(APH)、过氧化物酶(POD)在中华按蚊都较在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多出1条酶带。乳酸脱氢酶(LDH)、辛醇脱氢酶(O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酶带二蚊种相同。酸性磷酸酯酶(ACP)在二蚊种内都未能显示清晰酶带。这些事实指出二者是关系很近的近缘种。对不同地理区域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嗜人亚种和贵阳按蚊的酯酶比较也获得一些关于它们演化关系的信息,并发现这3个种的具有分类特性的酯酶带。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常见蚊种:淡色庙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棕垲麻蚁等6咱,在相似条件下进行对犬丝虲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明犬丝虫能在白纹伊蚊、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及三带喙庸蚊完垒傲育;骚援阿蚊吸血後,所有进入马氏管中的微丝蚴全成角質化,不能发育;棕尾麾蚊不能吸血,无法观察。各试验种中以感染率论,淡色庙蚊最高,中摹按蚊和白纹伊蚊次之,三带喙庵蚊最低。以发育率论,中华按蚊最高,白纹伊蚊次之,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庳蚊最低。以蚊虫存活率论,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最高,三带喙应蚊次之,中莘按蚊最低。根攘Kartman氏(1954)所建议的实验戚染指敷比较各蚊种的感受力,试验蚊植中以白纹伊蚊最高,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次之,三带喙库蚊最低。各蚊种的吸犬血率,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白纹伊蚊为最高,中华按蚊次之,三带喙库蚊及骚扰阿蚊及淡色库蚊次之。上述试验结果指出四种蚊虫中,以白牧伊蚊为最適宜的试验媒介,也可能是自然媒介;中华按蚊灾之,其他二种库蚊更次之,似不重要。  相似文献   

7.
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对间日疟原虫敏感性的比较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中华按蚊人工感染间日疟原虫的问题,早在1929年Hindle与冯兰洲,1934年姚永政曾先后作过实验。1970年以来,河北、山东、河南(史冬元等,1982)等省也作了有关研究。上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其感染率差异较大。至于雷氏按蚊,上海陈登宏等(实用疟疾学,1978)曾提及作过人工感染实验。但是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在同一情况下比较其对间日疟原虫的敏感性差异,还未见报导。这两种按蚊在我省分布较广,比较这两种按蚊的敏感性,无论在疟疾流行病学上或防治对策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于1981及1982年的8~10月,连续两年共作了9批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  相似文献   

8.
酚氧化酶在昆虫抵抗外来异物黑化和成囊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分别经胸内接种马来丝虫微丝蚴和生理盐水后,测定蚊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未接种的两种蚊,其1日龄蚊的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3、12和16日龄蚊。1日龄中华按蚊接种微丝蚴24h后,其酚氧化酶活性比未接种蚊和接种生理盐水蚊高2—3倍。1日龄白纹伊蚊接种微丝蚴24h后,其酚氧化酶活性是未接种蚊的7倍。白纹伊蚊酚氧化酶活性的免疫激活水平显著高于中华按蚊。讨论了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酚氧化酶活性的差异与其免疫力差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蚊虫体外寄生物的研究可为蚊类防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1990年7—9月分别对沐川、合江及珙县等地牛房内吸血按蚊进行了观察,且记录了按蚊体外寄生物的种类、数量及部份有寄生物的按蚊的产卵数等。观察的283只按蚊中,八代按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贵阳按蚊体外均有程度不同的水螨和嗜蚊库蠓Culicoides anophelis寄生;微小按蚊、帕氏按蚊体外未发现有寄生物。一般一种按蚊体外只被一种寄生物寄生,仅在沐川发现极少中华按蚊体外同时有水螨和嗜蚊库蠓寄生,寄生数量各为1只(详见表1)。表1螨、蠓寄生按蚊的情况水螨嗜蚊库蠓蚊种检(只查数)寄生…  相似文献   

10.
分析蚊虫的生殖营养周期,对研究蚊媒性疾病流行病学和制定防制规划,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在乐山市中区全福乡,对我省传播间日疟和马来丝虫病的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中华按蚊(An.sinensis)的生殖营养周期进行了观察和比较。方法与结果以人房蚊帐60顶和牛栏3间为捕蚊点。于6—9月每旬捕蚊一次。将所捕Ⅱ期胃血按蚊置室内阴凉处单只饲养。每隔2小时观察一次产卵情况。记录每只蚊产卵时间和产卵数。根据成蚊形态和卵型鉴定蚊种。每日6:00、12:00和20:00分别记录室内温度和湿度。观察嗜人按蚊499只、中华按蚊163只。一般在吸血次…  相似文献   

11.
宜宾地区的按蚊记录,何琦、刘吟龙(1943)曾报道有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潘氏按蚊3种。建国以来,我们又先后发现嗜人按蚊、贵阳按蚊,八代按蚊,林氏按蚊、多斑按蚊、巨型按蚊西姆拉亚种、傅氏按蚊等七种。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孳生地都主要是稻田,但后者多孳生在有水草和遮荫条件较好,水源清凉的稻田或沟渠内,它对生境的选择较中华按蚊严格,故多有狭区性分布特点。微小按蚊、潘氏按蚊、林氏按蚊孳生于山溪缓流。中华按蚊嗜吸牛血,兼吸人血,以成虫在牛房越冬为主,冬季在牛房有吸血活动,嗜人按蚊主吸人血,栖于人房,以卵越冬。微小按蚊,潘氏按蚊、…  相似文献   

12.
蚊的寄生线虫旌德罗索虫的生活史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30年来,由于广泛使用合成的有机杀虫剂,普遍引起蚊媒产生抗性,因此亟需寻找新的和更好的防制方法。媒介的生物防制,近年日益受到重视,因为它可能是媒介综合防制策略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防止媒介对常用杀虫剂产生抗性提供新的途径(Pant,1981)。目前,应用于媒介防制的生物剂,线虫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类群。近十多年来的研究证明,蚊的寄生索虫对防制媒介有很大潜力(Platzer,1981)。当索虫完成其发育离开宿主进入环境时,宿主因受损害很快死亡,因而这类索虫每一种皆可能是有潜效的生物防制剂(Poinar,1979)。 为了发展我国蚊虫媒介特别是中华按蚊的生物防制,近年来我们对蚊类寄生索虫进行了探索。通过1979—1980年的普查,在安徽省旌德地区找  相似文献   

13.
秦耀庭 《昆虫学报》1959,(3):272-283
一、前言 关于东北蚊类之文献,首先是1932年Jettmar氏报告在松花江下游,有中华按蚊之存在并谓可传播疟疾。1936年秦耀庭在沈阳、海龙、吉林、长春曾采到中华按蚊1种、伊蚊属4种及库蚊属7种。1937年冯兰洲、秦耀庭在龙镇、黑河,除采到中华按蚊之外,并采到羽斑按蚊。1937年秦耀庭又采到2种伊蚊,1938年冈部浩泽有北满蚊科之调查。1941年浅田及大野曾调查以上2种按蚊之分布状况,除在海拉尔(现属内蒙自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韩国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和八代按蚊核糖体DNA (rDNA)内转录间隔 2区 (ITS2 )序列进行了比较研究。用PCR扩增的rDNA ITS2片段直接测序 ,每种蚊测定 3个个体 ,结果显示 :韩国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和八代按蚊的rDNA 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 4 6 8bp、 4 51bp和 4 53bp ,GC含量分别为 4 4 .87%、 4 6 .2 %和 4 5.7% ,3种按蚊序列差异范围为 12 .16 %— 30 .74 %。研究表明 ,rDNA ITS2序列差异可用于韩国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和八代按蚊的分子鉴别。  相似文献   

15.
关于测定杀虫剂对成蚊接触毒效的装置,很久以来即有许多设计。如Gahan等(1945)用布圆筒或木方箱,其内壁涂以药剂来测定对成蚊的击倒百分率。Kartman等(1946)则用吸蚊管内壁涂敷药剂,把成蚊接触一定时间后,取出饲养观察24小时后的毒杀率。以后Hadaway等(1949)开始将蚊虫限制在小玻管内接触药面来作测定。Busvine及Nash(1953)也使用高3时,直径1时的玻管,其内衬浸有杀虫剂的白油滤纸作接触测定,蚊虫接触一定时间后,取出观察24小时,然后计算它们的死亡率。后来,Busvine又在他1957年出版的专著中,介绍了经某些人在此基础上改进的设计,其接触筒直径1.25时,高5.25时的塑料接触圆筒,内壁也衬以浸药的白油滤纸,接触一定时间后,再饲养24小时。Hecht等(1960)设计出一种测定成蚊在药面上兴奋度的装置,也可以用来测定击倒毒效。但这些方法中,有些装置较繁,有些准确性不  相似文献   

16.
苏天运  王民路 《动物学报》1993,39(2):219-220
探索血淋巴的生化成分尤其是游离氨基酸的组分与含量对于进一步研究蚊虫的营养代谢、生理生化过程及其与所传病原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蚊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和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中华按蚊及淡色库蚊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迄今为止,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少,且多限于按蚊(Mack等,1979;黄复生等,1999;魏呜和王菊生,1991),库蚊(Uchida 等,1990)及伊蚊(李凤舞等,1990)的研究更少。本文同时测定了我国重要蚊种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与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新羽化雌蚊血淋巴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s)的组分与含量,并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朱昌亮  叶炳辉 《昆虫学报》1991,34(1):119-121
嗜人按蚊 Anopheles anthropophagus 和中华按蚊 Anopheles sinensis 是赫坎按蚊类群的两个主要成员,是我国疟疾和丝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为进一步给我国赫坎按蚊类群的系统关系研究提供生物化学证据,亦为两蚊种发育生化及其毒理学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点聚焦(IEF)电泳法,比较分析了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不同发育阶段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光周期是引起蚊虫滞育越冬的主要因素,脂肪是滞育越冬期间的能源物质,研究光周期对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脂肪含量的影响,对进一步解释该蚊越冬机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材料与方法1.1实验蚊株中华按蚊上海株,为本实验室养殖。1.2蚊虫饲养条件温度25±1℃,长光照为16L:8D,短光照为8L:16D。1.3脂肪含量测定法称重法参照王仁赉方法〔1〕,比色法参照Van Handel方法〔2,3〕。2结果2.1称重法测定中华按蚊上海株脂肪含量及体重在短光照和长光照条件下羽化的中华按蚊10日龄平均单个雌蚊脂肪含量、体重分别为163μg、842μg和150μg、100…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内容有以下二个部分: 一、中华按蚊自然感染马来丝虫的情况; 二、中华按蚊的生物气候学。 浙江临海涌泉公社为较低度的马来丝虫流行区, 流行率为25%。当地人帐内白昼捕捉中华按蚊的类型比例大型为小型的20倍。蚊虫的马来丝虫自然感染率大型中华按蚁为12.9%, 小型中华按蚊为76%。有感染期幼虫的蚊数, 大型中华按蚊为阳性蚊数的2.5%, 小型为7.8%。 当地中华按蚊在冬季以成蚊存在为主。雌蚊在冬季仍不断吸血, 卵巢也在发育。生殖营养失调和协调的雌蚊均有发现, 但以协调者为多。全年幼虫高峰在5月中旬, 成蚊高峰在5月下旬。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在室内评价了在济宁采集的捕食性刘氏中剑水蚤单用及与球形芽孢杆菌(B.s.)或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t.i.)合用对蚊幼虫的控制效果。在室内,刘氏中剑水蚤对白蚊伊蚊Ⅰ龄幼虫的捕食效果好于对中华按蚊和淡色库蚊幼虫的效果。蚊笼模拟试验表明,刘氏中剑水蚤可分别于9、10和7周内消灭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白蚊伊蚊的幼虫种群。该剑水蚤增长速率快,大量培养经济易行。现场试验证明,刘氏中剑水蚤虽可在蚊虫孳生地存活时间长于蚊虫季节,但单用该剑水蚤不能象化学杀虫剂一样快速完全地控制三种蚊虫。刘氏中剑水蚤与B.s.或B.t.i.合用,应用刘氏中剑水蚤的长持效和生物杀虫剂的速效,取得了高效、持久的防治效果。因此二者合用可用于蚊虫防治并可作为蚊虫综合防治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