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茭白、荸荠及水稻饲养二化螟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别用水稻苗、茭白、水稻 +荸荠 3种方法 ,喂饲二化螟Chilosupperssalis初孵幼虫 ,比较室内 3种饲养方法对二化螟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从而为二化螟的实验室饲养提供方法和依据。其中 ,在整个幼虫期用茭白饲养的二化螟幼虫发育历期和化蛹历期最短 ,分别为 ( 1 7 8± 0 5 )d和 ( 9 8± 0 8)d ,而用水稻苗饲养的二化螟幼虫发育历期和化蛹历期最长 ,分别为 ( 3 0 4± 1 2 )d和 ( 2 0 0± 1 6)d。水稻苗喂饲二化螟的雌雄蛹的比例较低 ,仅为 0 44;荸荠有利于雌性个体的分化 ,用水稻 +荸荠相结合喂饲二化螟的雌雄蛹比例为 1 1 8。用荸荠喂饲的蛹最重 (雌和雄蛹重分别为 71和 5 1mg 头 )。 3种饲养方法对二化螟的产卵率和孵化率无显著影响 ,但是 ,用水稻饲养二化螟蛹的羽化率比其它 2种饲养方法显著降低。由此可见 ,用茭白、水稻苗 +荸荠饲养方法进行二化螟饲养是切实可行的 ,它们有利于二化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笔者于1963-64年进行了二化螟在稻苗上产卵部位的调查,结果如下: 一、产卵与稻苗生长的关系 秧苗移栽返青后稻苗和分蘖期稻苗,二化螟产卵  相似文献   

3.
以人工饲料、转Bt水稻"克螟稻"(cry1Ab纯和基因型)及其对照亲本"秀水11"稻苗为供试寄主植物开展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1~5龄幼虫的室内饲养试验,以明确不同龄期二化螟种群的生活史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在低龄时死亡率最高。克螟稻对二化螟各个龄期表现出高抗性,其各个龄期在克螟稻上均不能化蛹,随着龄期的增加二化螟的耐受性增强。以秀水11和人工饲料饲养二化螟对其蛹期、成虫期、单雌产卵量、羽化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以人工饲料饲养的二化螟蛹重显著高于以秀水11饲养的二化螟的蛹重,蛹重与人工饲料饲养时间呈正相关。与秀水11幼苗相比,人工饲料饲养下有利于二化螟雌虫的分化。  相似文献   

4.
不同光质对高等植物生长的影响,曾有过不少报道(1,2,3,4)。植田(5,6)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稻苗生长作过实验观察,发现在单色光中以橙色光对稻苗最有效,其次是蓝光;而红光、绿光和紫色光对稻苗生长没有效果。近来,原城隆·西川(7,8,9) 采用红、绿、蓝、紫和无色等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在保持透过单色光能量一致的条件下培育稻苗,结果表明:在红色薄膜下能促进稻苗伸长生长,而在绿色、紫色或在蓝色薄膜下伸长被抑制。作为稻苗素质指标之一的茎叶重/株高比,在蓝薄膜下生长的稻苗比值高,红薄膜下生长的稻苗比值低。他们在室外生长箱内培育稻苗13天后揭掉薄膜解除光处理后测定稻苗的表观光合强度以蓝薄膜下生长的稻苗为高。但是,这里必须指出:他们的光处理实验是保持在平均光的辐射量为363卡/厘米2 ·日下进行的,而且又是透过各色薄膜内的辐射量保持大致相等的条件下得出的结果。至于在昆明自然光照条件下,水稻育苗期间太阳辐射量平均有447卡/厘米2 ·日的条件下其效果如何呢?尤其当阳光透过各种有色薄膜辐射量很不一致的情况下其结果又如何?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自然特点和我国当前薄膜育秧的实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自然光照透过不同颜色薄膜,光质对稻苗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稻苗的素质及其光合生理性状。  相似文献   

5.
二化螟水稻种群与茭白种群光周期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用水稻和茭白分别饲养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的光周期反应。光周期反应曲线显示,用水稻饲养茭白种群或用茭白饲养水稻种群,无论是在短光照还是在长光照条件下,绝大多数幼虫被诱导进入滞育,丧失了各自原有的光周期反应特性,表明这两个种群已分化到仅适应其本身寄主的程度。用水稻饲养的茭白种群仅有5%~6%的个体化蛹,且其幼虫期较用茭白饲养的延长了15~18天;而用茭白饲养的水稻种群有30%~40%的个体化蛹,其幼虫期与水稻饲养的仅相差3~8天。茭白种群用水稻饲养时32日龄幼虫体重仅为茭白饲养的53.1%,而水稻种群用水稻饲养时32日龄幼虫体重为茭白饲养的79.5%。这些结果表明,茭白种群不适应取食水稻,而水稻种群对取食茭白则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根据这些结果,我们认为:(1)这两个种群已出现种下分化的迹象;(2)茭白种植不会对水稻田二化螟的发生产生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类新蚤的饲养及其生活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于1982年2月至6月对已饲养多年的类新蚤Neopsylla compar Jordan & Rothschild幼期发育和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饲 养 方 法 1.混合饲养 将卵、幼虫、蛹、成虫放在高34厘米、直径28厘米的玻璃缸中饲养。缸内底部衬垫4—6厘米厚的潮湿细砂和锯末)(用8孔/厘米筛网过筛,1:1混合加水拌匀)其表面均匀成撒上幼虫饲料若干,中间插一根直径2厘米、长20厘米的两端开口玻璃管,以备加水  相似文献   

7.
室内用稻种苗法大量饲养二化螟幼虫.然后用该幼虫在室内连续累代饲养二化绒城茧蜂达15个世代.先用55℃温水浸稻种10分种,然后在室温下浸种24小时.催芽后,将发芽的种苗放入大口玻璃瓶中,在恒温室内饲养二化螟幼虫.取二化螟幼虫一头,放在直径15mm.长100mm的指形管中。再接入已交配的二化螟绒茧蜂雌蜂。待产卵寄生后,取出被寄生的幼虫放入另一指形管中。用适量稻种苗饲养.至绒茧蜂化蛹羽化即完成一个世代.在饲养过程中,用5℃低温冷藏被绒茧蜂寄生的和未被寄生的二化螟幼虫1—90天,或绒茧蜂茧块1-10天,使之停止发育,从而达到使寄主二化螟幼虫和绒茧蜂成蜂发生期相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能够继代饲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实验种群的天然饲料---"甜玉米粒"及相应饲养方法。结果显示,甜玉米粒和马蹄的饲养成绩皆不同程度地高于稻苗、甘蔗和田间种群。取食甜玉米粒的幼虫存活率达92.0%,显著高于其余3种天然饲料。平均蛹重为60.7mg,单雌产卵量达197.4,除性比为0.9∶1之外,其重要生物学指标和此前报道的饲养成绩最好的马蹄没有显著差异,但成本更低,且更利于清洗消毒等加工处理,因而更适于在实际生产中大量饲养二化螟实验种群。  相似文献   

9.
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 Pang et Wang是稻飞虱卵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是调控稻飞虱种群密度的关键因子。本研究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影响稻虱缨小蜂及其自然寄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产卵的主要因子(温度、光照强度、水稻品种、水稻苗龄、寄主卵龄以及接蜂雌雄比)进行分析和比较,优化带褐飞虱卵苗生产和稻虱缨小蜂生产的方法和条件。生产带卵苗时,25℃强光照条件下用10日龄的黄华占稻苗为佳,扩繁稻虱缨小蜂时,30℃强光照条件下用1日龄的褐飞虱卵接入雌雄比5∶3的蜂为佳,平均产蜂量可达481.3头/盆。以此为基础建立四室繁蜂法进行稻虱缨小蜂规模化饲养,该技术能够进行连续饲养,并提供同一发育阶段产品,稻虱缨小蜂培养与收集室在18 m^2的规模下,每批次可以生产约58万头蛹或成蜂,且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正> 二化螟Chilo supressalis(Walker)是我国水稻栽培区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探索应用性诱剂作为防治二化螟手段的可能性,笔者对室内饲养的二化螟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试验虫种为室内人工饲养二化螟,养虫室温度为27±1℃,50~60%R. H, 2000 lx光照度,16小时以上的长光照。幼虫取食水稻种苗约20天左右化蛹,然后将雌雄蛹分开,放玻璃杯内,羽化出蛾后放产卵箱进行观察。 1.交配行为 将室内当天羽化雌雄蛾,按  相似文献   

11.
室内饲养灰飞虱的一种简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民  刘向东 《昆虫知识》2008,45(2):314-317
介绍一种以海绵为介质培育稻苗,进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n大批量饲养的方法。水稻种子经24h浸种后,平铺在垫有海绵的塑料盒中。在26℃下,10d左右稻苗可长至6~8cm高,此时可以用于饲养灰飞虱。在一般饲养条件下稻苗能保持较好的长势,并且一批稻苗可持续30d左右。灰飞虱的单头饲养可采用单苗单管饲养法,该方法饲养的灰飞虱若虫存活率高、产卵量大。21~27℃、光周期12∶12条件下,灰飞虱世代历期约为20~35d,各龄若虫的存活率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介绍了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抗药性监测的方法:点滴法和稻苗浸渍法。其中点滴法已有标准化的生测规程,其适用于以触杀作用为主的杀虫剂抗性监测,但无法准确反映以胃毒作用为主的杀虫剂的毒力效果,因此,本文新建了以胃毒作用为主的双酰胺类或微生物杀虫剂Bt等的抗性监测方法———稻苗浸渍法。  相似文献   

13.
用苹果饲养桃小食心虫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用苹果饲养桃小食心虫CarposinaniponensisWalsingham的方法。在温度(25±1)℃、RH60%~70%的条件下,着重研究不同日光照时数对该虫一些主要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日光照时数15h为最佳,在上述条件下连续饲养7代未发现退化现象。与人工饲料饲养比较,该法饲养所获得的幼虫历期、幼虫脱果率、蛹重、单雌产卵量及孵化率等指标均有所提高,表明该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为促进其防控技术研究,迫切需要建立二化螟标准化饲养技术。根据二化螟对关键营养成分的需求,研制了一种适合其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人工饲料配方,并发展了其长期、继代、规模化饲养的标准饲养技术。已用该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连续饲养二化螟69代,其适合度指标仍保持较高水平。该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适合二化螟的周年继代和规模化饲养,同时也为其它寡食性昆虫人工饲料的研制与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为促进其防控技术研究,迫切需要建立二化螟标准化饲养技术。根据二化螟对关键营养成分的需求,研制了一种适合其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人工饲料配方,并发展了其长期、继代、规模化饲养的标准饲养技术。已用该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连续饲养二化螟69代,其适合度指标仍保持较高水平。该饲料配方和饲养技术适合二化螟的周年继代和规模化饲养,同时也为其它寡食性昆虫人工饲料的研制与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有关麻蝇的养殖迄今国内尚未见专门报告,为此,将1980—1985年在实验室养殖的常见麻蝇养殖方法介绍于下:养殖条件与方法一、设备与条件养虫室温度24°—28℃,最适26℃,相对湿度60—80%,最适70%,光照14小时。养蝇笼大小为30×15×15厘米,底为木板,其它面为细孔罗纱做成,一端开口处缝白布袖套,制备30个笼。改装常规诱蝇笼2个,在笼一侧开15厘米长的方形口,缝上细套便于手伸进用指管扣捕雌麻蝇。另备30个7×10厘米的烧杯或广口玻璃瓶为幼虫饲养缸。另外备30个小酒盅、30个小平皿以及尼伦纱布、橡皮筋等。二、蝇种来源先用改装的诱蝇笼诱捕,然后再…  相似文献   

17.
不同光质对稻苗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光质对高等植物生长的影响,曾有过不少报道。植四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稻苗生长作过实验观察,发现在单色光中以橙色光对稻苗最有效,其次是蓝光;而红光、绿光和紫色光对稻苗生长没有效果。近来,原城隆·西川采用红、绿、蓝、紫和无色等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在保持透过单色光能量一致的条件下培育稻苗,结果表明:在红色薄膜下能促进稻亩伸长生长,而在绿色、紫色或在蓝色薄膜下伸长被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人工饲料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温度为(29±1)℃,相对湿度为80%~90%的条件下,分别以3种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新鲜水稻茎杆)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进行连续继代饲养。结果表明,3种人工饲料饲养的二化螟幼虫的生长历期、化蛹率、蛹重、蛹期及羽化率等均与天然饲料的基本接近,而且这3种人工饲料配制简便、成本较低,也不易霉变,是3种较为理想的人工饲料。通过第2代和第3代的继代繁殖表明,3种人工饲料和天然饲料饲养的二化螟的发育情况都稍有下降,但3种人工饲料与天然饲料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里,建立一个一池多用的小型动物饲养池(图3,见封三),将有助于动物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对培养学生自幼热爱生物科学大有好处。一、饲养池的建造饲养池位置的选择,应与生物园组成一个整体。池的大小可根据生物园场地条件进行设计。我校建造的动物饲养池长650厘米,宽300厘米(图1),蓄水部位深120厘米,水平面以上高120厘米,陆地部位高于水平面20厘米,其斜坡为15度左右。贮水池用水泥和碎石铺底约10厘米厚,从池底向上用水泥沙浆砌砖墙,并用水泥沙浆涂面,严防漏水。在100厘米高处,池內侧留10厘米宽的平板道(图2),平板道内设串  相似文献   

20.
二化螟人工饲料关键因子的优化及其优化配方的饲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因子4水平正交试验,将作者在以前筛选出的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人工饲料的5个关键因子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并得出了二化螟人工饲料的优化配方,其成分如下:稻茎粉18.75g、大豆粉15.00g、麦芽粉15.00g、稻糠粉6.25g、茭白茎粉7.50g、干酪素10.00g、酵母粉18.75g、纤维素7.50g、蔗糖15.00g、葡萄糖7.50g、维生素C7.50g、复合维生素B3.00g、胆固醇0.375g、氯化胆碱0.25g、Beck氏盐2.50g、山梨酸1.35g、琼脂13.49g和自来水809.25g。通过连续3代继代饲养试验,比较了该优化配方和二化螟天然饲料水稻茎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在一些关键指标上(如存活率、化蛹率和羽化率等),所优化的二化螟人工饲料配方的饲养效果明显的好于其天然饲料水稻茎的;而在许多其它的指标上(如蛹期、成虫期、产卵量、卵期和孵化率等),该优化配方对二化螟的饲养效果与水稻茎的相当;但该配方饲养的二化螟在第3代时幼虫历期明显的比水稻茎的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