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从近三届国际生物物理学大会看当代生物物理学发展的特点和前沿王志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国际生物物理学会自一九六一年在斯德哥尔摩第一次大会以来,每三年召开一次,已经开过十一次。最近的第十一届会议是1993年在布达佩斯举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于1986年元月27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生物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会.议程有:(1)传达了全国委员会成立大会文件以及会上领导同志讲话的主要内容;(2)宣布了生物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成立;(3)讨论并通过了生物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条例;(4)讨论了生物物理学名词审定工作规划.会议明确了审定与统一的范围,主要是生物物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基本名词,要反映出八十年代的科技水平.为了便于进行名词审定工作,组成三个专业审查组(成员由各委员分别兼任):(1)第一组:包括分  相似文献   

3.
从第十二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看当前国际生物物理学研究的趋势杨福愉,陈润生,张志鸿,郭爱克,沈恂(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一会议概况第十二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于1996年8月11-16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RAI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学会...  相似文献   

4.
我国出席第八届国际生物物理学大会的代表团,参加了大会的各种活动,会后又进行一周的参观,与各国生物物理学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从会内的活动和会外接触中,可以看出,尽管没有什么重大突破,但由于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许多生物物理问题的研究更深入了,同时可以看出较重要或较有特色的方面有以下几个: ①分子生物物理学生物大分子的溶液构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动力学,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方向。X射线衍射技术为分子结构的测定奠定了基础,至于溶液中大分子构象的测定,过去多半依靠园二色、光散射、荧光等,得到有关构象变化的粗略  相似文献   

5.
1984年7月29日至8月4日,由国际生物物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for Pure and Applied Biophysics,IUPAB)和伦敦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共同发起组织的第八届国际生物物理学大会在美国Bristol召开。我国是1982年正式加入该联合会,因此这是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大会。我国代表团由十六人组成,团长林克椿,副团长徐京华、邹承鲁。我国台湾省也派了一个七人代表团,以中国台北的名义参加了大会。在会上,我国代表第一次被选为理事,并有四人进入各个专业委员会。大会举行四次报告会,内容为:一、《离子通过生物膜单个膜孔的传输》(西德Max-Planck生物物理化  相似文献   

6.
2009年,在第九届全国生物物理学大会上,当宣布将首届贝时璋成就奖授予著名生物物理学家、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梁栋材院士时,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传送着全体与会者的真诚祝贺和祝贺者们的共同心愿:梁栋材先生获此殊荣实乃众望所归。在中国生物物理学,特别是中国结构生物学的创建和发展史上,无不印刻着梁栋材先生的足迹,记录着梁栋材先生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与日本生物物理学会于1988年5月17日至20日在日本京都联合召开了“第二届中日双边生物物理学学术会议”。日方以京都大学为主的45个单位136人到了会。中方一行56人参加了会议。 大会共接纳了164篇论文,中方为53篇。共有三个大会报告: 一、江桥莭郎(国立生理科学所教授):“钙离子与肌肉收缩,一个生物调节模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于1986年10月21日至25日在杭州召开了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全国生物物理学学术会议。全国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台湾等边远地区外,有87所高等院校,47个科研单位及医院、工厂等共168个单位的436名生物物理学工作者(包括60名研究生)参加了会议。大会接受的学术论文共477篇,论文内容涉及了生物物理学的各个领域,数量较多。论文的水平也较过去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第十一届国际生物物理学术大会于1993年7月25日-30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三年一次的国际生物物理大会是生物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本届大会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代表,国内代表有十余人.大会组委会还资助了来自全世界的四十七名研究生参加会议.国内有三人获资助.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在第九届全国生物物理学大会上,当宣布将首届贝时璋奖授予著名生物物理学家、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梁栋材院士时,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传送着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于1990年5月15日至19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了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六届全国生物物理学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除西藏、青海、广西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从事生物物理学工作及邻近学科的科学研究、文教卫生等方面的代表共397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全面交流生物物理学的科研成果,总结十年来的学会工作,庆祝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成立十周年;选举第四届理事会等三个方面.这些内容分别安排穿插在大会的日程中.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界、它的发生和发展、其中所表现的现象和规律的综合科学。在这综合科学中也有相近的学科。比较年青的科学——生物物理学——即属於这些学科之中。生物物理学研究在动植物有机体中所进行的物理现象的规律,以及外界环境的物理因素对生物体影响的机转。生物物理学是在应用物理方法和对生命活动过程的研究的理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生物化学一样,是在应用化学知识和生物学过程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而产生。这门科学是在巴甫洛夫生理学中发展起来的,并分化成知识的独立部门,而是巴甫洛夫生理学的分支之一。生物物理学分化成独立的科学首先是医学上的成就和需要、苏联的工业和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更加完善的机器的发明是与超高的速度、压力、温度、频率、应力的利用有关。对於控制这些技术,人们用以  相似文献   

13.
生物物理学是生物学与物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是新兴的薄弱的正在发展中的一门学科。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一般结构和它运动的规律。生物学是研究特殊物质(即带有生命活力的物质)的结构和它运动的规律。因此,研究生命物质运动的特殊规律与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之间的联系,是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的任务。生物物理学的任务,也就是研究多种复杂的生物现象,特别是研究生物有机体的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梁栋材院士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赵南明教授为首的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表团一行8人(其它6人:王书荣,张志鸿,王志珍,王宝翰,沈恂,王宏伟)参加了1999年9月19-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13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名生物物理学家出席了这次大会。大会期间还召开了IUPAB(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执委会。本次大会共举行了5次全体大会,25个专题讨论会,和1次大会讨论。5个大会邀请报告和25个专题讨论会的议题如下:1.大会邀请报告1.1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上半叶,生物物理学作为一门新的独立学科应运而生.1958年,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成立为主要标志,开始了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本文将介绍我国生物物理学科的奠基与前期发展,以及放射生物学、生物控制论、宇宙生物学和仿生学等交叉学科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16.
细胞生物物理学研究的概况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介绍了近几年来细胞生物物理学在细胞的精细结构研究、外界物理因素对细胞作用的研究、细胞运动的研究、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细胞的信号传递以及在研究方法等方面所取得的部分进展,并就如何实现细胞生物物理学的研究目标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细胞生物物理学研究的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介绍了近几年来细胞生物物理学在细胞的精细结构研究、外界物理因素对细胞作用的研究、细胞运动的研究、细胞膜的离子通道、细胞的信号传递以及在研究方法等方面所取得的部分进展,并就如何实现细胞生物物理学的研究目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当前面临着高科技发展时期,生物物理学的研究必须跟上形势,为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生物物理学是生命科学中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物的一门边缘学科.概括自然界的现象及其本质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生物物理学的研究也不例外.在工作中要坚持实践是衡量真理的标准这条基本原则,并要求实验与理论相印证.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生命论理论生物物理学与学科交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京华 《生命科学》1994,6(3):17-18
什么是生命论理论生物物理学与学科交叉徐京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20003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普适规律的学科,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理论生物物理学则是研究生命现象这种特殊的物质运动规律与物质运动的普适规律的关系的学科,它是标准的交叉...  相似文献   

20.
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是我国科技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经国务院批准于1985年正式成立。生物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随后于1986年1月成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搞出了生物物理学名词(第一批)审定稿356条。最近,国务院的文件指出: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