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食管腺癌、Barre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和正常食管粘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TGF-β1)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食管腺癌患者、40例BE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食管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未在健康对照组食管粘膜中发现TGF-β1的表达,食管腺癌组TGF-β1的表达水平>BE组>健康对照组(P<0.05)。食管腺癌组中,TGF-β1在中-高分化腺癌及低分化腺癌患者食管粘膜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Z=1.07,P>0.05)。结论:食管腺癌、BE食管粘膜中TGF-β1表达水平升高,在食管腺癌中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相比之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却快速增长。手术治疗仍然是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同时手术联合化疗、放化疗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也逐渐得到国际认可。尽管在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治疗技术得到完善和改进,但食管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预后仍然较差。目前有数个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支持对食管下端和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使用术前联合化疗,但辅助治疗的贡献仍不能确定。最近有meta分析表明手术联合化疗、放化疗可以提高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存活率,但也有一些临床随机试验的数据表明手术联合化疗、放化疗并无明显好处。本文通过总结最新的临床试验及meta分析结果,阐述不同的可切除的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医疗实践中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0-60岁为高发年龄[1]。GERD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疾病,GERD在临床上大致可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E)(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其中NERD最多见,约占60%。GERD远期危害较小,但其病情漫长且极易复发,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主要表现为食管症状(包括典型的烧心和反流)和食管外症状(包括咽部异物感、咳嗽、声嘶、哮喘、咽喉炎等表现),还有增加发展为Barrett食管及食管癌的危险[2,3]。GERD的治疗目的是愈合食管炎,快速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和外科治疗。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对GERD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开亮  张峰  张涛 《生物磁学》2009,(16):3173-3175
癌症本质上是一种多种因素导致的基因疾病。作为肿瘤形成假说中的重要补充内容,表观遗传学已经成为新的研究中心。DNA甲基化是人类基因组发生最为常见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事件,因而研究甲基化与肿瘤的关系成为当前分子生物学的热点之一。这篇综述是关于DNA甲基化与食管腺癌的研究进展,包括DNA高甲基化异常与食管腺癌的发生,以及针对甲基化的检测手段,诊断,治疗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下食管括约肌(LES)最重要的功能是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中。针刺足三里穴对人和动物的胃运动的调节作用已有报道,但针刺该穴对LES有无作用,未见文献报道。本工作观察针刺家兔足三里穴对LES的影响,为探讨针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原理,提供动物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pH值的Kreb's液对人食管下段平滑肌条的体外收缩功能的影响,同时明确食管环形肌(circular smoothmuscle,CM)及食管纵行肌(longitude smooth muscle,LM)对其反应的区别,以探讨酸性反流性食管炎及Barrett食管的相关发病机制.方法:根据24h食管pH值检测、食管镜检及HE染色结果,分辨、筛选正常人食管平滑肌,制备环形平滑肌与纵行平滑肌条,描述4种pH值Kreb's液(pH∶6.7,6.9,7.1,7.3)组给药前后人食管肌条收缩曲线.结果:LM在各组pH条件下乙酰胆碱的浓度依赖收缩反应无明显差异,但是CM在pH为6.7组中收缩反应明显低于其他各组;LM在各pH组中对异丙肾上腺素舒张反应无明显差异,而CM在pH为6.7及6.9组异丙肾上腺素舒张反应明显降低.结论:不同的酸性条件下食管平滑肌中的纵行肌及环行肌对乙酰胆碱及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性不同,酸损伤减弱CM收缩及舒张反应,可能参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食管运动功能性疾病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膨式食管金属加膜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和气管食管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对63例恶性食管狭窄和气管食管瘘患者实施食管支架置入,男45例,女28例;年龄45~81岁,平均69.3岁。支架为MTN型形状记忆钛镍合金食管加膜支架(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支架植入均在DSA监视下操作完成。结果:63例均一次性放置成功,即刻口服造影通过顺利剂。结论:自膨式食管金属加膜支架是治疗恶性食管狭窄和气管食管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膨式食管金属加膜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和气管食管瘘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对63例恶性食管狭窄和气管食管瘘患者实施食管支架置入,男45例,女28例;年龄45~81岁,平均69.3岁。支架为MTN型形状记忆钛镍合金食管加膜支架(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支架植入均在DSA监视下操作完成。结果:63例均一次性放置成功,即刻口服造影通过顺利剂。结论:自膨式食管金属加膜支架是治疗恶性食管狭窄和气管食管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管状胃代食管术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05年1月到2015年2月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都行食管癌切除术,同时对照组给予全胃代食管手术,治疗组给予管状胃代食管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手术,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减压时间及术后闭式引流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反流性食管炎、胃排空障碍、胸胃综合征、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一般状况、治疗相关症状、社会影响、情感活动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全胃代食管术,管状胃代食管术在治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齐天伟  张超  孙学峰 《生物磁学》2011,(17):3293-3295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与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的基因差异表达,探讨ESCC与EAC发生发展的基因学基础。方法:选取8例ESCC和8例EAC组织抽提mRNA,应用cDNA芯片技术通过芯片杂交、生物信息学处理,找出两者间差异表达基因。结果:采用BioStarH-40芯片发现差异表达基因541条,差异表达基因占13.8%,其中表达增强309条(显著增强73条),表达降低232条(显著降低61条)。结论:ESCC与EAC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差异可能在两类肿瘤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与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的基因差异表达,探讨ESCC与EAC发生发展的基因学基础。方法:选取8例ESCC和8例EAC组织抽提mRNA,应用cDNA芯片技术通过芯片杂交、生物信息学处理,找出两者间差异表达基因。结果:采用BioStarH-40芯片发现差异表达基因541条,差异表达基因占13.8%,其中表达增强309条(显著增强73条),表达降低232条(显著降低61条)。结论:ESCC与EAC基因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差异可能在两类肿瘤不同的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十种生物素化凝集素 U EA- I、 DBA、 PSA、 BSL、 PNA、 L CA、 RCA- I、SBA、 Con A及 WGA分别对 8W、1 4 W、 2 0 W  2 8W及 32 W的人胎儿食管上皮进行研究 ,以确定胎儿食管上皮在发育过程中凝集素的结合位点以及结合方式随年龄的变化。结果提示 ,BSL、 RCA- I、 WGA的染色强度及特性不受年龄影响 ,而与之相对应 ,U EA - 1在除 2 0 W以外的食管上皮显色 ;含α- D- Glc NAc的糖复合物 (DBA受体 )只在 2 0 W表达 ;含α- D- man/α- D- Glc的糖复合物 (PSA受体 )则只出现于 32 W;Con A受体虽在胎儿食管上皮各年龄组都表现阳性反应 ,但在 2 8W 时受体在上皮各层细胞中的分布方式及染色强度出现了有意义的变化 ,即腔面细胞染色阴性 ,中层细胞染色强阳性 ,基底细胞弱阳性 ,而在其他时间腔面反应强阳性 ,中层中等阳性 ,基底弱阳性 ;PNA、SBA及 L CA在各年龄组均呈阴性反应。这些结果表明 ,在胎儿食管上皮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多个凝集素结合位点 ,含 α- L- Fucose、 α- D- Gal NAc、α- D- Man/ α- D- Glc残基的糖复合物在分布方式和 /或量上存在着发育相关性改变 ,即糖复合物的改变具有阶段性。总之 ,本实验资料提示 ,胎儿食管上皮在发育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结合位点 ,RCA- 、 BSL、 WGA受体似与年龄变  相似文献   

13.
Jiang YY  Wang MR 《遗传》2012,34(5):519-525
食管鳞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进展快且预后差。由于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临床确诊的食管鳞癌大多已发展到了中晚期,治愈难度较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染色体及基因组DNA畸变均是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文章就食管鳞癌染色体及基因组水平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80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临床诊断和胃镜确诊的280例GERD患者进行临床和风险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不论汉族还是维族,男性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汉族患者高发年龄段早于维族患者(z=-2.939,P=0.003,);汉族和维族患者占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比例分别为42.4%、81_3%及56.5%、18.8%,其中汉族患者Barrett食管比例较高(X2=14.358,P=0.000);肥胖、习惯性便秘、重体力活动者、饮食习惯不良在维族患者中的比例较高(P〈0.001)。结论:GERD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男性多于女性,汉族患者发病年龄高峰旱于维族患者;汉族患者Barrett食管发生比例高于维族患者;肥胖、习惯性便秘、重体力活动、饮食习惯不良可能是GERD尤其是维族人群GER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丁文娟  孙利民  周生平 《蛇志》2012,24(1):77-78
食管静脉曲张的X线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虽然其可靠性不如胃镜检查,但其价廉易行,痛苦小,适合初诊患者的筛检,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较实用。1临床资料我院于2000-2010年共检查可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6例,其中拟诊食管静脉曲张8例,男4例,女4例,年龄48~84岁,平均68岁。后经胃镜检查6例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1例证实为食管下段慢性炎症,1例证实为食管中段癌。食管静脉曲张的X线诊断符合率为75%。  相似文献   

16.
蒋焱熠  王明荣 《遗传》2012,34(5):519-525
食管鳞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进展快且预后差。由于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 临床确诊的食管鳞癌大多已发展到了中晚期, 治愈难度较大。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 染色体及基因组DNA畸变均是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文章就食管鳞癌染色体及基因组水平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穿孔的诊断、临床特征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2009年我院收治的食管穿孔22例.结果:本组病例4例保守治疗,2例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8例行单纯食管穿孔修补术,3例行纵隔及胸腔脓肿清除术并引流,1例行食管下段切除、胃代食管弓上吻合术,2例行食管修补并肺叶切除,2例行空肠双管造瘘加纵隔胸腔引流,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出院.治愈19例,治愈率86.3%,死亡1例,死亡率4.5%.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是提高本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同玉  任明玲  梁栋  刘苇  刘兰宏 《生物磁学》2013,(25):4977-4980
目的: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随机对照试验中的安慰剂反应率进行Meta分析并研究影响该反应率的因素。方法:检索EMBASE,CochraneControlledTrialRegister和Medline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关于双盲、随机、安慰荆对照治疗GERD的英文文献,所有文献均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剂,治疗时间至少为2周。对文献试验数据进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同时绘制漏斗图检查发表偏倚。结果:纳入24个研究,共包括8917名患者。有效治疗的反应率与安慰剂反应率相比的OR为3.70(95%CI:2.77~4.95)。所有的安慰剂反应率为18.84%(2.93%-47.05%)。运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与H:受体阻滞剂治疗者相比,安慰剂反应率明显降低(14.50%vs.24.68%,P=0.05)。糜烂性食管炎患者的安慰剂反应率与非糜烂性食管炎者相比略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GERD随机对照试验中,安慰剂反应率确实存在。该反应率降低与质子泵抑制剂的运用相关,而与腐蚀性食管炎的存在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Ⅰ期胃代食管术治疗Ⅲa型食管闭锁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采用Ⅰ期胃代食管术治疗的8例Ⅲa型食管闭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2例,食管两盲端距离均大于3 cm。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6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1例家长放弃治疗。术后5例有严重肺炎,近期吻合口瘘2例。随访6个月至5年,吻合口狭窄2例,均行食管扩张术治愈,轻度胃食管反流4例,均未行抗反流手术,采用少量多餐及体味喂养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新生儿期采用Ⅰ期胃代食管术治疗Ⅲa型食管闭锁临床可行,避免了分期手术,缩短了治疗周期,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覃冠锻 《蛇志》1997,9(3):72-72
食管异物122例临床分析覃冠锻广西柳州地区医院耳鼻喉科545002食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应及时诊断及积极处理,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本文将我院1991年1月~1996年12月收治的122例食管异物的诊治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22例中男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