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的交配行为包括7个时期,行为的完成依赖于性信息素的调节。生物测定表明:雄蜱的行为反应受雌蜱分泌的性信息素影响。堵塞雌蜱盾窝其行为受到抑制,点滴2,6-DCP或雌蜱盾窝腺提取物则被恢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雌蜱盾窝腺中2,6-DCP的含量;吸血后1~2天含量最高(11.12 ng/只);吸血后3~5天即交配前下降交维持在一较恒定的水平;吸血后6~7天即交配后明显降低;饱血后检测不到2,6-DCP。2,6-DCP是长角血蜱性信息素的一种成分。  相似文献   

2.
用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Sc BJ)、夜蛾斯氏线虫(Sf Otio)、拟双角斯氏线虫(Sc D43)、格氏斯氏线虫(Sg NC32)和嗜菌异小杆线虫(Hb E-6-7)对长角血蜱雌蜱进行感染试验,所用线虫剂量为4 000 Ijs/dish。结果表明,5种线虫均对长角血蜱雌蜱有致死效应。Hb E-6-7和Sc BJ两种线虫对雌蜱各发育期致病力最强,导致雌蜱的累积死亡率和半致死时间分别为饥饿雌蜱82.5%,9.0天和75.0%,8.8天;吸血雌蜱90.0%,8.0天和82.5%,8.0天;饱血雌蜱93.3%,7.3天和86.7%,7.3天。Sc D43对饱血雌蜱有较高的致死效应,为80.0%,但半致死时间较长,为11.7天。Sf Otio和Sg NC32对长角血蜱雌蜱的致死效应较低。饱血雌蜱较饥饿雌蜱和吸血雌蜱更易被线虫感染。  相似文献   

3.
蜱类血淋巴的收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平  王多  刘敬泽 《昆虫知识》2009,46(2):307-308
建立一种收集蜱类血淋巴的有效方法。饥饿雌蜱切割边缘体壁收集,每只雌蜱可收集血淋巴0.4μL;吸血、饱血雌蜱切割附肢收集,每只饱血雌蜱可收集8.0μL血淋巴。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收集量较大。  相似文献   

4.
亚东璃眼蜱用家兔喂血后放在30℃、各种湿度和无光条件下观察产卵情况。从宿主体自然掉下的饱血雌蜱,体重平均为1,321.3±462.6毫克;总产卵数平均为13,392±5,041.4粒;总产卵数/饱血体重平均为10.08±1.33:总产卵重/饱血体重平均为 0.599±0.06;产卵前期平均为 4.9±0.52天;产卵期平均为18.1±2.93天;一天内产卵最多平均为2,173.1±745.8粒;产卵高峰产卵开始后的第3天。饱血体重与总产卵数和产卵天数间以及总产卵数与一天内产卵最多数目间都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饱血体重和总产卵数与雌蜱吸血前的体重有关。从宿主体人工摘下未饱血雌蜱的体重为 136—395毫克,其产卵过程中各种相关关系与自然掉下的饱血雌蜱相似,但产卵高峰所需天数缩短和体重最轻者(136—155毫克)其产卵前期所需天数延长。  相似文献   

5.
金泽革蜱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姜在阶 《昆虫学报》1987,(3):285-290
金泽革蜱是分布于东洋区的三寄主蜱, 成虫活跃于夏季到晚秋, 其发育历期随季节而不同.雌虫在兔休上吸血时间, 七、八月为16—20天, 十一月只需9天.产卵前期在夏季饱食的雌虫为13—27天;十一月饱食者产生滞育, 至少需244天.产卵期持续31—43天(七、八月), 总产卵量为1749—8995粒.雌虫产卵显与饱血雌虫体重之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989, p<0.001).金泽革蜱的产卵力(饱食后每毫克体重产卵数)为7.631.卵期为55—79天(九、十月), 幼虫在兔体上吸血4—6天, 饱食后经18—29天脱皮为若虫, 若虫寿命可达124天.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银盾革蜱饥饿、吸血和饱血后若虫整体水平20-羟基蜕皮酮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示20-羟基蜕皮酮存在于若虫整个发育期,其含量变化具有两个峰.第一个峰小,出现在吸血期(吸血后5天),含量为2.34ng/只,该峰出现后,若虫快速饱血并从宿主体落下;第二个峰大,出现在蜕化期(饱血后8天),含量为16.17ng/只,此峰可能与上表皮沉积有关.从饱血后第6天至饱血后第8天,20-羟基蜕皮酮含量迅速增加,皮层溶离发生在饱血后7天左右.  相似文献   

7.
赵玉娜  刘敬泽 《昆虫知识》2006,43(4):576-577
建立了一种收集蜱类唾液的方法。注射多巴胺(20mgmL)10μL于森林革蜱DermacentorsilvarumOlenev吸血雌蜱血腔内,可使唾液腺分泌唾液,用毛细管连续收集30min,可得唾液15~20μL蜱。  相似文献   

8.
硬蜱盾窝腺释放性信息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莹 《昆虫学报》1992,35(2):148-153
用生物测定和对盾窝进行x-射线微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亚洲璃眼蜱雌蜱性信息素的释放与吸血和交配的关系.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雌蜱通过盾窝释放性信息素,有性活力动能的雄蜱有所反应,爬向雌蜱进行交配.雌蜱吸血后第1天,有反应的雄蜱数目显著增加;吸血后的第3—5天,有反应的雄蜱数目达到最高峰,交配后有反应雄蜱的数目明显下降.如果用指甲油封闭雌蜱盾窝,有反应的雄蜱数目显著减少.由于性信息素的有效成分为2,6-二氯酚,故用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测定盾窝氯含量的变化,可以表明雌蜱性信息素的释放量,其结果与生物测定结果一致:未吸血的雌蜱台氯水平为0.62,吸血后第1—2天均增到5.87,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吸血后第3—5天含氯水平为10.23,达到最高峰,与吸血后第1—2天的相比,差异也很显著(p<0.001).与雄蜱交配后含氯不平又降至0.89,性信息素含量明显降低,与来吸血的雌蜱含量接近.  相似文献   

9.
以实验室培育的非感染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草原革蜱D. nuttalli刺叮人工感染21天后的阳性KM鼠,利用分离培养和PCR方法检测蜱对螺旋体的保持能力以及体内螺旋体对敏感动物的感染能力。结果如下:非感染幼蜱均可以通过吸血获得莱姆病螺旋体,饱血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幼蜱PCR阳性率均为50.0%而分离阳性率都为20.0%。饱血脱落后,这些幼蜱只能在饱血后2天内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PCR检测阳性也只能持续到4天,均不能跨越蜕皮阶段。蜕化为若蜱后,若蜱以及分别受到这些若蜱刺叮的KM鼠均未发现阳性感染。非感染若蜱吸食感染的KM鼠后,饱血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获得了莱姆病螺旋体,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0%和20.0%。分离阳性率分别达到33.3%和60.0%。这些若蜱分别于饱血后2天和3天可以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PCR扩增阳性也只能分别持续到饱血后4天和6天,均不能跨越蜕皮阶段;蜕化为成蜱后,成蜱以及受到它们攻击的KM鼠均未获阳性检测结果。同种蜱不同地理株在感染和保持莱姆病螺旋体的能力上也没有差异。森林革蜱、草原革蜱的幼蜱和若蜱虽可以吸血感染但均不具备经期传播莱姆病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 CHNM4的能力,作为莱姆病媒介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蜕皮激素在硬蜱发育和生殖中的作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银盾革蜱和长角血蜱中饱血和产卵前后雌虫整体、血淋巴、合神经节及卵巢中蜕皮激素含量的变化.此外,还用HPLC测定了长角血蜱的卵和幼虫中蜕皮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在饱血前雌虫整体中蜕皮激素含量的变化不大,饱血后迅速增加.血淋巴中的蜕皮激素在饱血后第5天(即产卵前1天)达到高峰,可做为产卵的信号.合神经节中蜕皮激素含量的高峰在饱血后第5天,与血淋巴中高峰出现的时间一致,这与神经分泌细胞的分泌活性变化相吻合.从饱血后第3天起,卵巢中蜕皮激素含量增加很快,直到产卵时止,在长角血蜱的卵中也测到α-蜕皮素,来源于卵巢,随胚胎发育进程其含量逐渐增加.卵产出后第4天到第12天,蜕皮激素的含量增加十几倍.  相似文献   

11.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5.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20.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