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儿童中肠道病毒带毒情况及血清型构成,对2010~2012年石家庄市的3个县区1 223例0~6岁的健康儿童及406名监护人(健康成人)采集咽拭子和粪便标本进行核酸检测鉴定肠道病毒血清型,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为肠道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基础资料。1 223名健康儿童的标本检测结果中,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阳性的283例,阳性率为23.14%(283/1 223)。其中,以非肠道病毒71型非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EV(Other-Enterovirus,other-EVs)阳性为主,占EV阳性的62%(175/283),而引起手足口病常见的EV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阳性率较低,分别占19%(55/283)和18%(51/283);将结果为other-EVs阳性的175名健康儿童的标本全部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共分离到25株病毒,分离率为14.29%(25/175),其中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sackievirus B5,CVB5)分离率最高,为40%(10/25)、柯萨奇病毒B组1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分离率为24%(6/25)、埃可病毒21型(Enteric cytopathic human orphan virus 21,ECHO21)分离率为16%(4/25)、其他EV株分离率为20%(5/25)。提示,应加强对CVB3和CVB5等other-EVs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手口足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综合征,常见于儿童。典型表现为手掌、脚底和口腔出现水疱疹,并引起不适和进食困难等。最常见的病原为肠道病毒成员之一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其他还有CVA8、CVA10等。HFMD的病原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咸阳市2016-2019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阐明了咸阳市近四年HFMD病原谱的构成和流行特征,为HFMD防控工作提供依据.对2016-2019年收集的2711例HFMD病例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肠道病毒型别,构建咸阳市HFMD病原谱并对阳性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2711例HFMD病例实验室确诊1444例(阳性率为53.26%),其中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71,EV71)占病原谱构成的 12.74%、柯萨奇病毒 A组 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占27.49%、柯萨奇病毒 A组 10型(Coxsackievirus A10,CoxA10)占5.19%、柯萨奇病毒 A 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oxA6)占43.21%、其他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占11.36%.CoxA6和CoxA16交替居于咸阳市HFMD病原谱首位.咸阳市HFMD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和地区差异以及特定人群高发,夏季(5~7月)为发病主高峰,秋冬季(10~11月)为次高峰,主要集中在人口较多的市区,4岁以下散居儿童为易感人群,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应继续加强咸阳市HFMD监测,重视其他EV的监测工作,实时监测HFMD病原谱的变化.在高发季节,针对高发人群,采取积极有效干预措施,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Wang ZG  Liu XL  Yang TT  Yi Y 《病毒学报》2011,27(5):438-441
本研究对2008~2009年青岛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进行调查研究。首先对HFMD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直接进行病毒核酸的提取,然后采用多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总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Group A 16,CVA16)进行检测,对EV阳性而EV71和CVA16均阴性的标本采用半巢式反转录PCR进行肠道病毒VP1基因部分序列的扩增和序列分析以鉴定其血清型别。结果提示2008~2009年青岛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为EV71和CVA16,无论轻症和重症病例,EV71的比例都大于CVA16。2008年共获得5个(8株)其它血清型,分别是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的A5、A6、A10、A12及埃可病毒9(Echovirus 9,E9),血清型分布比较分散、均匀。2009年共获得3个其它血清型(13株),分别是CVA9、CVA12及CVB2,CVA12所占比例较大(11/13),分布比较集中。CVA12成为2009年青岛地区HFMD病原中除EV71和CVA16外,新的较为流行的病原。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以来,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中国婴幼儿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但2011年以后,中国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发生了变化,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sackievirus A10,CVA10)和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引起的手足口病呈增多趋势,在部分地区已替代EV71和CVA16成为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就CVA10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动物模型及疫苗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辽宁省地区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到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A10型VP1区基因特征,收集了2013年至2018年辽宁省14个市送检的手足口病患者非EV-A71和非CV-A16肠道病毒的阳性标本,通过细胞培养法分离肠道病毒,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VP1区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  相似文献   

7.
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最常见的人类致病病毒之一,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A组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和ECHO病毒。一般认为大多数肠道病毒感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然而有时肠道病毒感染也可能是严重甚至致命的[1]。2004年云南省潞西县局部地区发生小规模的甲肝流行,我们从当地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婴幼儿疾病,其病原体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和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最为常见。2008年中国卫生部将HFMD列入丙类传染病目录。近年来,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为  相似文献   

9.
猪水泡病病毒(Swine vesicular disease virus,SVDV)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其抗原特性与柯萨奇病毒B5(Coxsackievirus B5, CVB5)关系密切,被认为是CVB5的一个猪变种或亚种[1]。SVD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对其分离株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可进一步分为  相似文献   

10.
柯萨奇病毒A21(CAV21)属小RNA病毒科肠病毒属C型人肠道病毒(HEV—C)。HEV—C与脊髓灰质炎病毒(PV)有高度同源性,亲缘关系最近,但所致疾病不同,归因其作用于宿主细胞不同的病毒受体。PV通过受体CD155引起脊髓灰质炎,而CAV21的受体与鼻病毒相同,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虽然其他的肠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有报道,但从未观察到HEV—C引起脊髓灰质炎。本文建立人ICAM-1转基因小鼠,进行CAV21感染试验。研究发现CAV21也存在引起脊髓灰质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