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抗mu和Kappa型受体介导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霄虹  王晓京 《生理学报》1990,42(3):219-225
以往的资料表明,八肽胆襄收缩素(CCK-8)能对抗阿片镇痛,本实验进一步分析 CCK-8对抗哪一类型阿片受体激动剂的镇痛作用。给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I.T.)注射 CCK-8(剂量4ng到1.0μg)既不产生痛敏也不产生镇痛。I.T.注射特异性的μ受体激动剂 PL01710 ng 或 k 受体激动剂 NDA P500 ng 引起的镇痛作用可被注射 CCK-8 4ng 所对抗。而L.T.注射δ受体激动剂 DPDPE(6.5,13.0和26.Oμg)引起的镇痛作用不能被 CCK-8(4ng,40ng I.T.)所对抗。但 CCK-8对抗 PL017和 NDAP 镇痛的作用可被 I.T.CCK 受体拮抗剂 proglumide(3μg)所翻转。以上结果表明,I.T.注射 CCK-8可有效地对抗μ和 k 受体介导的镇痛,并且这种对抗作用是经 CCK 受体介导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家兔单侧PAG内注射CCK-83ng,能使静脉注射4mg/kg吗啡引起的镇痛作用降低73%或使电针镇痛效果降低67%。在1.5—6.0ng范围内呈量效关系。无硫的CCK-8无此作用。PAG内注射CCK受体拮抗剂proglumide 4μg可翻转CCK-8的抗吗啡镇痛作用。说明PAG部位注射外源性CCK-8可通过CCK受体对抗阿片镇痛。 PAG内注射CCK-8抗血清可显著增强静脉注射2mg/kg吗啡的镇痛效果。PAG内注射CCK抗血清本身也能引起痛阈轻度升高。说明PAG内有内源性的CCK-8发挥紧张性的抗阿片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强啡肽A和CCK—8对大鼠脊髓突触小体摄取^45C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京  王峻峰 《生理学报》1990,42(3):226-232
为了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这两种肽的抗阿片作用机理,本实验中观察了三种阿片类物质(吗啡、强啡肽和 DPDPE)和两种抗阿片物质(AⅡ和 CCK-8)对大鼠脊髓突触小体摄取~(45) Ca 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脊髓腹柱突触小体上,10nmol/L—1μmol/L 的吗啡、强啡肽 A(Dyn A)和 DPDPE 对~(45)Ca 摄取均有较弱的抑制作用;(2)CCK-8在浓度高达lμmol/L 时对~(45)Ca 摄取有较弱的抑制作用;(3)AⅡ在浓度高达lμmol/L时也不影响腹柱突触小体摄取~(45)Ca;(4)在背柱的突触小体制备中,上述阿片物质中 Dyn A 对~(45)Ca 摄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被 k 受体阻断剂 nor-BNI 所阻断。10和100nmol/L 的 CCK-8能翻转lμmol/L Dyn A 对~(45)Ca 摄取的抑制作用;(5)A Ⅱ不能翻转Dyn A 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提示,CCK-8阻断 Dyn A 抑制脊髓背柱突触小体摄取 Ca~(2+)的作用可能是其行为学中抗阿片作用的机理之一。AⅡ对脊髓 Ca~(2+)摄取和 Dyn A 抑制脊髓 Ca~(2+)摄取的作用皆无影响,与行为学中观察到的 AⅡ在脊髓内不能对抗阿片镇痛的现象一致,进一步说明 CCK-8和AⅡ拮抗阿片类物质对神经末梢 Ca~(2+)摄取的影响可能是其抗阿片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周岩  孙宇华 《生理学报》1993,45(3):255-261
已知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i.t.)注射CCK-8能拮抗阿片μ受体介导的镇痛作用。本文给大鼠i.t.注射高选择性CCK-A受体拮抗剂devazepide和CCK-B受体拮抗剂L-365260阻断内源性释放的CCK-8,观察对阿片镇痛的影响。i.t.注射100ng devazepide或2.5ng L-365260可显著地增强吗啡镇痛(4mg/kg,sc),两者的剂量效应曲线均为钟形曲线;i.t.注射66ng devazepide或1.25ng L-365260也能显著地增强羟甲芬太尼(专一的阿片μ受体激动剂,OMF)的镇痛作用(32ng,i.t.),剂量效应曲线亦为钟形曲线。这两种CCK受体拮抗剂本身对病阈无影响。 以上结果表明,脊髓内有内源性CCK-8发挥对抗阿片镇痛作用;鉴于devazepide剂量大于L-365260剂量40-50倍,提示CCK-8在脊髓的抗阿片镇痛功能是通过CCK-B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家兔伏核—杏仁核神经通路在吗啡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龙川  韩济生 《生理学报》1990,42(3):277-283
用辐射热照射家兔鼻嘴侧部皮肤,测量其躲避反应潜伏期作为痛反应阈,简称痛阈。通过预先埋植的慢性套管向伏核或杏仁核内进行注射,结果表明:(1)在家兔的伏核内微量注射吗啡可产生镇痛作用,该作用可被杏仁核内注射纳洛酮所削弱,并有量效依从关系;在杏仁核内注射甲啡肽抗血清(ME AS)或β-內啡肽抗血清(β-EP AS)亦可削弱上述镇痛作用;(2)在杏仁核内微量注射吗啡可产生镇痛作用,此作用不能被伏核内注射纳洛酮所阻断;(3)在伏核内注射吗啡所产生的镇痛作用可被同一部位注射γ-氨基丁酸(GAEA)受体阻断剂氯甲基荷包牡丹碱所增强,被 GABA 受体激动剂异鹅羔胺所削弱。上述结果提示:在家兔脑内从伏核到杏仁核可能存在一条与镇痛有关的神经通路,伏核内的阿片样物质及杏仁核内的甲啡肽,β-内啡肽可能参与镇痛信息的传递,而伏核内的 GABA 可能有对抗吗啡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梅林  韩济生 《生理学报》1991,43(2):156-163
过去的工作已经证明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能够对抗阿片肽的镇痛作用,本工作探讨CCK-8是否能够对抗阿片肽的心血管抑制作用。给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ith)注射 CCK-8可以对抗 ith 注射 mu(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NMePhe~3,D-Pro~4]Morphiceptin(PL017)(5μg)、delta(δ)型受体激动剂[D-Ala~2,D-Leu~5]Enkephalin(DADLE)(25μg)和 Kappa(K)型受体激动剂[N-Me Tyr,N-Me Arg~7,D-Leu~8]Dynorphin 1-8 ethyla-mide(66A-078)(1μg)引起的降低血压和减慢心率作用。在 MAP 的表现上,CCK-8的拮抗作用(10μg及以下剂量)具有量-效关系,并可被 CCK 受体阻断剂丙谷胺(Proglumide)(100μg)翻转。在 HR 的表现上,上述剂量的 CCK-8也显示了一定的拮抗作用,但量-效关系不如 MAP 表现得明显。单纯将 CCK-8或 Proglumide ith 注射,可见大剂量(50μg)CCK-8可以引起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和短时的降心率作用,小剂量(0.05μg)CCK-8则表现出明显的降心率作用;ith 注射 Proglumide 100μg,30 min 后也表现出减慢心率的作用。以上结果提示:在脊髓水平,一定剂量范围内的 CCK-8能够对抗阿片肽的心血管抑制效应,此对抗作用是通过 CCK 受体实现的。本工作的结果支持关于 CCK-8是一种抗阿片物质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70年代末,在动物脑中发现 CCK 样肽类物质的免疫细胞化学证据后不久,有人在羊脑中分离出具有生物活性的8肽 CCK。含 CCK 的神经元已证明存在干新皮层、海马、纹状体、下丘脑和杏仁核等部位。药理学和生化研究表明,CCK 可作为一种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对中脑和额叶前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兴奋作用。行为性研究表明,CCK 可对抗强直性昏厥以及对抗由β-内啡肽所导致的镇痛等作用。最近,Flood等发现,经过摄食训练的动物与预先剥夺食物的动物相比较,前者可提高在迷宫回避实验中的返回行为;腹膜内注射8肽 CCK(0.05~1.0μg/kg~(-1))亦具有这种作用。CCK 注射的剂量范围同已知啮齿类动物在进食期间循环血中 CCK 的水平是一致的。剂量(?)反应实验揭示了一种反向的“U”形曲线关系,表明 CCK 是典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肽类很可能在正常情况下具有控制摄食的作用。过去曾认为,胆囊收缩素(CCK)能引起饱感,即在进食后CCK释放入血,并输送到脑内作为调节摄食的信号,但近来发现,CCK以及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们对脑内胆囊收缩素(CCK)生理功能的研究发现,CCK与另一脑肠肽雨蛙素(caerulein)具有与鸦片样物质相似的镇痛作用。德国学者Jurna等观察了在脑内不同部位注射CCK-8和caerulein后引起的镇痛反应。他们将CCK-8、caerulein及吗啡等分别注入大鼠脑内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尾核、丘脑腹内侧核、侧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等部位,观察注射后大鼠对温度刺激甩尾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物质在脑内不同区域注射后两小时内均可发挥效应,使大鼠甩尾反应的潜伏期明显延长。在脑内不同部位,各物质发挥作用的有效剂量不同。  相似文献   

10.
获奖题目:中枢八肽胆囊收缩素(CCK)的抗阿片作用是决定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主要完成人:韩济生,王晓京,周岩,张立新,刘乃江.获奖等级: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资助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药物成瘾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我们最近曾报道,向兔侧脑室内灌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有明显的降低血浆自由脂肪酸(FFA)的作用。本实验进一步观察不同分子形式的 CCK,以及与 CCK 结构相近似的雨蛙肽(Caerulein)和胃泌素(G-17)对血浆 FFA 浓度的影响,并在摩尔量基础上比较它们的相对作用强度。结果如下:(1)侧脑室灌注CCK-8(50pmol)可引起血浆 FFA 浓度明显降低。灌注后第45分钟时,平均降低47.8%,(2)等摩尔量的CCK-4也有降低血浆 FFA 的效应(-35.1%),但其作用比CCK-8弱;(3)灌注50pmol的CCK-33对血浆 FFA 浓度无明显作用,但随着灌注剂量的增加,作用也趋明显,在10倍量时(500pmol),其作用强度与 CCK-8(50 pmol)相似,(4)雨蛙肽具有与CCK-8相似的作用(-45.1%),但G-17的作用较弱(-24.5%)。以CCK-8的作用强度为1,上述肽类在等摩尔量基础上降低血浆 FFA 浓度的相对强度如下:CGK-8:CCK-4:CCK-33:雨蛙肽:G-171:0.76:0.09:0.94:0.51可以认为,脑内CCK-8作用的发挥与其化学结构具有一定的关系,羧基端八肽酰胺可能是脑内CCK-8降低血浆 FFA 浓度的重要结构。这一结果与哺乳动物脑内 CCK 的主要形式为CCK-8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纳洛酮和内毒素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3年发现特异性阿片受体以后,又相继在哺乳动物脑组织内发现和分离出5肽的脑啡肽和31肽的内啡肽。近年来,又相继在脑和外周组织中发现其它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虽然对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痛的调节方面,但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可能是一种重要的神经调质(neuromodulator),它在调节神经、精神、内分泌活动、癫痫、学习记忆、性行为、睡眠觉醒以及呼吸和心血管等生理病理活动中有重要作用。纳洛酮作为阿片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在研究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作用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β-内啡肽(β-Ep)是分布于垂体、脑、肠及胰腺的一种内源性吗啡肽。缩胆囊素(CCK)是一种存在于脑及肠道的神经肽。有CCK-39肽,CCK-33肽,CCK-8肽及CCK-4肽等几种形式。下丘脑CCK-8肽的浓度提高,说明它是一种神经激素或神经递质。Vijayan曾报道,CCK-8肽有刺激大鼠生长素及催乳素分泌的效应。但CCK-8肽对垂体前叶β-Ep的分泌有何影响尚不清楚。Matsumura研究了整体及离体情况下,CCK-8肽对大鼠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β-EpLI)释放的影响以及Ca~(++)与这一影响的关系。作者给成年雄性大鼠静脉注射CCK-8肽,然后断头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β-EpLI含量。再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们感兴趣的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如脑啡肽、β-内啡肽等),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且也分布在胃肠胰内。最近,在人和狗身上发现,这些内源性阿片物质参与进食后对胰腺内分泌功能的调节。由于胃肠激素(例如CCK)可由于饭后胃肠道内的营养物质刺激而释放,并参与胰腺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因此,在CCK与内源性阿片物质之间就可能存在着某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辐射热照射家兔鼻嘴部皮肤,测定甩头反应潜伏期(ERL)作为痛阈。通过预先埋植的慢性套管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注射甲七肽降解酶抑制剂 Captopril,观察其镇痛作用以及加强电针镇痛的作用能否被特异的甲七肽抗血清所对抗。(1)单侧 PAG 注射 Captopril240 nmol 的镇痛作用可为同一部位注射甲七肽抗血清(1μl)所翻转,注入甲啡肽抗血清则无效。(2)单侧 PAG 注射 Captopril 60 nmol 有加强电针镇痛的作用。该作用可被1μl 甲七肽抗血清所完全取消,将抗血清量减少到0.1μl 则无效。以上结果说明 PAG 内的甲七肽样免疫活性物质在镇痛和电针镇痛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雪  万有 《生理科学进展》2002,33(4):366-366
吗啡引起的耐受限制了其在慢性痛治疗方面的应用。阿片类物质的镇痛和依赖作用是由μ阿片受体所介导的。目前普  相似文献   

17.
吗啡和内啡素对摄食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早已发现,下丘脑控制摄食行为。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的一些单胺和神经肽类,参与摄食活动的调节,内源性阿片样物质(e(?)dogenous opiate like substance),亦称内啡素(endorphins)便是其中的一种。一、脑内注射吗啡或内啡素可增加摄食β-内啡肽被发现不久,有人发现将它注入大鼠下丘脑的腹内侧核引起摄食增加,并持续1.5小时以上。后来,Tepperman等和Reid等又证明,向该部位注射吗啡(2.7~10.6nMol)也有同样的效应,注射后3小时最明显。Morley等向大鼠侧脑室内注射强啡肽(1~10μg),间隔20分钟后摄食增加;人工合成的脑啡肽类似物——2-丙氨酸甲硫脑啡肽(dalamet)亦有这种作用。在上述实验中,预先或同时中枢或外周给予纳洛酮,则可减弱  相似文献   

18.
缰核痛相关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和吗啡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缰核痛相关神经元对经典镇痛药吗啡的反应,了解缰核的痛觉属性.方法:实验在浅麻醉下的成年大鼠进行.通过脑室插管微量注射,或经五管微电极电泳吗啡、纳络酮、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等,并记录缰核内痛相关神经元的单位放电.结果:在内侧缰核、外侧缰核记录的痛相关神经元放电,又可分为痛兴奋性神经元和痛抑制性神经元.在缰核微电泳吗啡后,痛兴奋性神经元以抑制反应为主,痛抑制性神经元以兴奋反应为主.微电泳纳洛酮可以翻转吗啡对缰核的作用.在吗啡耐受大鼠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LHb痛相关神经元表现为镇痛效应的数量远大于MHb痛相关神经元的,表明外侧缰核受吗啡的作用程度高于内侧缰核.对吗啡耐受大鼠脑室注入CCK拮抗剂后,再由腹腔注射吗啡,可减弱对吗啡的耐受程度.反之,在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10 min后,侧脑室注射CCK-8(15 ng/10μl),CCK-8可拮抗吗啡对LHb的镇痛作用,但对MHb的拮抗作用不明显.结论:缰核的痛兴奋性神经元和痛抑制性神经元对伤害性(痛)刺激敏感而不易发生适应.其中外侧缰核神经元对吗啡的敏感性高于内侧缰核神经元.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的目的是要确定杏仁核内的吗啡样物质(内啡素)和5-羟色胺(5-HT)是否参与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经慢性埋植套管向家兔杏仁核内微量注射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或5-HT受体阻断剂肉桂硫胺,可使电针的镇痛效果显著减弱,尤以注入中央杏仁核作用最为显著,双侧注射效果大于单侧,注入核外则无效。杏仁核内注入5-HT 的前体5-HTP,或脑啡肽降解酶抑制剂 D-苯丙氨酸可使电针镇痛显著加强。上述措施凡是加强或对抗电针镇痛的,也能加强或对抗吗啡镇痛。以上结果表明,电针刺激或注射吗啡可能在杏仁核内引起5-HT 和内啡素(很可能是脑啡肽)的释放,而发挥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20.
Duan GC  Ling YL  Gu ZY  Wei P  Niu ZY  Yang SF 《生理学报》2003,55(2):201-205
为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缓解内毒素休克(ES)时肺动脉血压(PAP)增高的机制,观察了CCK-8对脂多糖(LPS)引起家兔ES时PAP变化以及离体肺动脉环(PARs)张力改变的影响。实验用新西兰大耳白雄性家兔40只,分为颈静脉注入LPS(8mg/kg i.v.)复制的家兔ES模型、LPS注入前15min给CCK-8(15μg/kg,i.v.)、LPS注入前15min给CCK受体拮抗剂丙谷胺(Pro 1mg/kg,i.v.)、单独注入CCK-8(15μg/kg,i.v.)和注射生理盐水(对照)共5组。用生理记录仪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PAP的变化;5h后制备PARs,应用血管张力测定技术,检测各组PARs张力。结果为:(1)ES时MAP降低、PAP升高,CCK-8可完全翻转ES时PAP的增高,而Pro加剧ES时PAP的增高;(2)LPS组的PARs对苯肾上腺素(PE)的收缩反应增强,对ACh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降低,而CCK-8可逆转LP5的上述作用。上述结果提示CCK—8可缓解ES时的PAP升高,这可能与其调节肺动脉张力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