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989年1月20日在四川省安县永安乡海拔为910米的黄顶山采得一只雄性毛脚鵟Buteo lagopus mengbieri Dementbev。体重700g;全长550、嘴峰30、翅长385、尾长240、跗蹠40mm。头、颈白色,枕、后颈有褐色羽干纹;上体背和腰褐色杂以白色,上背羽茎白色,有棕白羽缘;尾上覆羽白色,具褐色羽干纹和斑点;肩羽白色,具褐色羽干纹,褐色很宽末端扩展到外侧羽片边缘约占二分之一;飞羽褐色,外侧7枚初级飞羽外侧羽片灰色近羽干带褐色,内侧掩盖白色,次级飞羽内片白色。下体近白色,胸部有一些暗褐色纵斑;腹部有一大块褐斑;翅上覆羽棕褐杂白色;翅下覆羽大多白色,…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5月7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滇池湖滨湿地(24°46'18.79″N,102°43'1.16″E,海拔1888 m)进行水禽调查时发现并拍摄到1只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经查阅有关文献(杨岚等,1995;杨晓君,2009),确认此鸟为云南省鸟类新纪录。该鸟体长约30 cm,头、颈和上背密布黑褐色和灰白色相间的条纹;腰和尾上覆羽白色;尾羽暗灰色。翅上覆羽灰褐色,羽缘白色;肩羽具栗红色和黑色杂斑;飞羽黑色,羽干白色。喉白色;胸部具黑褐色胸斑;下腹部白色,两胁具黑斑;翅下覆羽白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9月8日作者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24°39'14.41″N,102°35'20.69″E,海拔1892 m)记录到一种中型涉禽。根据观察和查阅有关文献确定该鸟为斑尾塍鹬Limosa lapponica,为云南鸟类物种新纪录。观察该鸟体形大小较与其混群的青脚鹬Tringa nebularia(体长约33 cm)大,约40 cm;头、颈和胸灰色具模糊黑色细纹,顶棕色,眉纹白色显著,过眼纹黑色;上背、肩棕褐色,各羽略具白色羽缘;翅上覆羽灰褐色,各羽具宽阔白色羽缘;初级飞羽黑色,第一、二枚羽轴白色显著,初级覆羽黑色,飞行时尤显;腰白色,尾上覆羽白且杂横斑,尾具黑白相间横斑。腹、胁至尾下覆羽白色沾棕,  相似文献   

4.
白腰文鸟-西藏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张罗虹 《四川动物》2006,25(3):492-492
2003年,我们在西藏墨脱县(东经95°09′,北纬29°14′)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时,于9月26日网捕获一只成年雌性白腰文鸟云南亚种Lonchura striata subsquamicollis。为西藏鸟类新纪录。简述如下。衡量度为:体重12·2 g,体长104 mm,翼长50 mm,尾长43 mm,跗13 mm,嘴峰11·2 mm。形态特征为:额、头顶前部、眼先、眼周、颊和嘴基均为黑色,头顶后部至背和两肩暗沙褐色,具白色或黄白色羽干纹。腰白灰色,尾上覆羽栗褐色具棕白色羽干纹和红褐色羽端。尾黑色,先端尖,呈楔状。两翅黑褐色,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外表色同背,但较背深,亦具棕白色羽干纹。耳覆羽…  相似文献   

5.
1983年11月17日,在贵州西部威宁草海,以水葱Scirpus validus占优势种的挺水植物丛中,采获一只栗背短翅鸫(Brachypteryx stellata Gould)雄鸟。在贵州省是首次发现。量衡度:♂,体重15.1克,体长131毫米,翅73毫米,嘴峰13毫米,跗蹠30毫米,尾46毫米。鉴别特征:额基和眼先黑色。头顶至下背,尾上覆羽、尾羽和两翅表面呈亮栗色,飞羽暗褐,各羽的外翈与背色相同。眉纹狭窄由灰黑色过渡到暗褐,颏喉和胸灰色具狭窄的虫蠹状黑斑;下胸暗灰具淡棕色虫蠹状横斑和白色点斑,腹部、肛周和尾下覆羽棕褐色,并具淡棕黄横斑和棕白色点斑;腰与肛周同色。虹膜褐色,…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们从四川大学收藏的标本中,发现1只蓝头矶鸫(Monticolacincolarhynchusgularis)的雌鸟标本。此鸟是1962年5月1日在本校校园采得的。其形态如下。额至后颈灰褐沾橄榄色;背、肩及中小覆羽橄榄褐色,具黑色弧斑,肩和中覆羽羽尖具白色窄缘;腰和尾上覆羽棕白,各羽有两道粗黑横斑;尾羽栗褐,外缘略染橄榄褐色;大覆羽、初级覆羽和三级飞羽淡黑,表面略染橄榄褐色,羽端具白色窄缘;其余飞羽淡黑,外缘锈褐;眼先及颧纹乌白,颊和耳羽黑白斑杂;下体底色纯白,喉侧、体侧和胸部略染棕色,且…  相似文献   

7.
2006年10月28日凌晨3点,笔者在位于云南省新平县哀牢山的金山丫口鸟类环志站进行夜间鸟类环志工作时,用灯光诱捕到一只鹭科鸟类,经鉴定为海南(Gorsachius magnificus),为云南省鸟类物种新记录。形态特征:头和颊部黑褐色;枕部具黑褐色的延长羽冠;有明显的白色眼后条纹,颊纹白色;眼球外凸,黄绿色的眼睑向外伸出;眼先裸露皮肤呈黄绿色;喉白,中央有褐色条纹;颈侧棕色,前端有黑色条纹,前颈具褐白斑驳的条纹,后颈黑褐色;背部、翅和尾羽褐色;第一枚初级飞羽外栗红色;胸、腹部、尾下覆羽及翅下覆羽白色,杂有褐色斑纹;上嘴黑色,下嘴嘴基黄色,嘴…  相似文献   

8.
绿翅鸭     
正绿翅鸭(Anas crecca)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小型鸭类,体长30~35厘米,雌雄异色。雄鸟头颈暗栗色,自眼至上颈具紫黑色金属光泽。头侧具一条辉绿色带斑,自眼周延至后颈,带斑上下缘有棕白色狭纹。下体棕白,胸部缀有黑色斑点,颏及尾下覆羽黑色。雌鸟背棕黑色有棕黄V形斑,羽的外缘肉黄色。下体与雄鸟相似,嘴黑色,腿棕褐色。在我国境内基本上是旅鸟和冬候鸟,8月下旬迁往南方越冬,次年3—4月北返。迁飞时常集结为成千上万的大群,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9月22日,笔者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国际机场(34°25'N,108°44'E)发现一鹭科鸟类尸体。发现处为平坦的低矮草地,附近有数日阴雨天后形成的小面积水滩。该鸟头部后侧至尾上覆羽为暗栗褐色,并具黑白色和褐色杂点,翅上覆羽棕栗色具白色点斑,翼下为灰色,下体浅黄色具褐色纵纹,嘴峰黑色,上嘴基部和下喙为黄绿色,跗跖和趾均为绿褐色。该个体体质量110.6 g,体长324 mm,翅长144 mm,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0月23日16:30,环志人员在地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伊勒呼里山南麓的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林鸟类环志站(51°08’19.9″N,125°08’36.6″E)环志到一只鸫。该鸟头顶、颈、腰淡灰蓝色,额、头顶有少许黑色纵纹,背栗褐色,翅和尾黑褐色,眉纹白色,嘴橙黄色,尖端黑色,下体白色,喉、胸锈黄色具黑褐色纵纹,两胁鳞状斑,跗蹠褐色;体重93.2g,体长270  相似文献   

11.
1984年9月3日在山东烟台的庙岛群岛(北纬37°58′,东经120°36′),获栗色黄鹂台湾亚种(Oriolus traillii ardens)雄性幼鸟标本1只(模式标本存山东省长岛候鸟保护环志中心站)。体重98克;体长260毫米(下同),翼长152,尾长100,嘴峰27,跗蹠23。形态:头、颈黑褐色,头顶黑色较深;背为石板灰色,各羽具黑色羽干;腰为浅灰色;两翅为黑褐色,中覆羽的羽端淡棕色;腋羽灰黑色;尾上覆羽和中央一对尾羽栗褐色,其余外侧尾羽的外翈和内翈边缘亦为栗褐色,内翈羽干部为浅栗红色;下体自颏到腹白色,各羽具较粗的黑色羽干纹;尾下复羽淡栗红色;虹膜黄褐色;嘴为紫黑,…  相似文献   

12.
四川鸟类一新记录——白嘴潜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阙品甲  冉江洪 《四川动物》2006,25(3):551-551
2005年12月22日,在四川省广汉市鸭子河(海拔475 m)采得1号鸟类标本,经鉴定,确认为白嘴潜鸟Gavia adamsii(G.R.Gray)的幼体。该鸟为四川省鸟类新纪录,并为四川省鸟类新增加1目(潜鸟目)1科(潜鸟科)。迄今四川非雀形目鸟类(赵正阶,2001)已达18目,39科。该鸟于2005年12月15日被发现于广汉市鸭子河畔,当时受伤挂于电线上,经村民救护后交给当地林业局。经检查右翅与前额均有轻伤,未作处理,将其放于鸭子河边金雁湖公园的湖心岛上,22日采得时已死亡。该标本形态描述:幼鸟,性别不明,上体灰褐色,头顶和后颈灰褐色,前额无明显突起,眼周灰白,与耳区灰白色相连;下体白色,颏、喉和前颈为灰白色,与后颈灰褐色界限不明;背、肩和翅覆羽具灰白色羽缘;尾羽灰褐色,具灰白色狭缘,尾下覆羽白色。虹膜红褐色;嘴象牙白色;跗黑褐色。量度测量:体重3200 g,全长850 mm,翅长375 mm,尾长97 mm,跗88 mm,嘴峰86mm。其发现地点远离其正常分布区,应为迷鸟。标本现保存于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地理分布:在我国曾偶见于辽东半岛的柳树屯和福建福安,在整个亚洲和俄罗斯远东亦很少见,数量稀少,近几十...  相似文献   

13.
云南昆明发现印度池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5年5月25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滇池草海湖滨湿地(25°0′49.05″N,102°38′47.47″E,海拔1 888 m)发现并拍摄到1只池鹭属(Ardeola)鸟类。该鸟体型大小与云南常见物种池鹭(A.bacchus,Chinese Pond Heron)相似,体长约45 cm;头和颈皮黄色,枕部具数枚白色带状长羽,悬垂于后颈;翕部被栗赤色发状蓑羽;下背、腰至尾上覆羽、尾羽及两翅白色;颊、颏、喉及前颈灰白色;胸皮黄色,被灰黄色矛状长羽;下体余部白色。虹膜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4月17日上午7:20时许,在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竹林坡村(26°38′42.26″N,101°31′34.61″E,海拔1 991 m)的山坡农田边缘低矮灌丛中,观察并拍摄到一只伯劳(图1)。该鸟头顶黑灰色,到枕部转为灰色,前额、眼先、眼周和耳覆羽深黑色,形成粗而明显的贯眼纹。喉、胸及下体白色。肩、背为深栗色。尾羽黑色,但外侧尾羽为白色。飞羽为黑色,但具有褐色羽缘,且在大覆羽下方有一白色翅斑。确认为雄性栗背伯劳(Lanius  相似文献   

15.
米小其  余波  王华 《动物学杂志》2015,50(3):469-469
<正>2014年4月19日,在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祖坟附近(26°51′N,104°15′E,海拔2 175 m)湖边枯萎的香蒲(Typha orientalis)丛中观察并拍摄到1雄2雌共3只苇鹀(Emberiza pallasi)。该鸟的识别特征:雄鸟头顶、颊、耳羽、喉及上胸均黑色,下髭纹白色,后颈具较宽的白色横带;背、肩深褐色,羽缘灰白,腰及尾上覆羽浅灰色,小覆羽灰色;下体灰白色。雌鸟头顶和枕部皮黄色,耳羽褐色,眉纹和喉部白色,其余同雄鸟。苇鹀与近似种芦鹀(E.schoeniclus)的区别如下:苇鹀小覆羽灰色,而芦鹀为棕色;苇鹀上喙较直,而芦鹀上喙稍  相似文献   

16.
1963年12月16日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郊东陵陵园西邻岗上(海拔8O米)的古油松下以“张网”捕得一只雌鸟。 头至上背鸟棕色,头部两侧以及喉、胸等暗灰黄色;下背至尾上复羽黄绿色;翅里褐具两道白色翼带,尾亦黑褐,最外侧一对大都白色:腹污白。 体重19克;体长152,嘴峯12,翼77,尾65;跗(足庶)18.6毫米(1)。 苍头燕雀是欧洲大陆习见的鸟,学名“coclcbs”是“独身  相似文献   

17.
1986年12月18日在四川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毛香坝(诲拔1480米)捕获一只罕见的雌性猛禽。经鉴定,此鸟即鹰鵰(云南亚种,Spizaetusn.nipalensis)。此鸟体重1950克;嘴峰长(不连蜡膜)28、翅长470、尾长340、跗蹠长102、后爪长40、最长冠羽长65毫米。无颏纹。一对髭纹伸至前颈两侧。肩羽、翅上覆羽、飞羽(最外侧者除外)、腰羽和尾上覆羽先端均有白缘。跗蹠被羽到中趾基部。虹膜蓝灰,嘴黑,趾黄色。此亚种曾记载于云南丽江,应为四川境内的留鸟。四川首次发现鹰鵰@江明道$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吴先智$四川省金堂中学…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7月8日,笔者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札达县(北纬31°42'33.5″,东经79°42'31.2″,海拔4251 m)进行野外考察期间,拍摄到一只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经鉴定为燕雀科Fringillidae的蒙古沙雀Rhodopechys mongolicus雄鸟。此鸟体羽以沙褐色为主,腹部色淡;眉纹、喉部和胁部沾粉红色;初级飞羽黑褐色染橙红色外缘,次级飞羽具大块白斑,覆羽黑褐色具橙红色斑;尾羽黑褐色具白色边缘;嘴短粗,上嘴较下嘴色深;脚肉粉色,爪灰黑色。发现地为荒漠草原生境,发现时此鸟正与角百灵  相似文献   

19.
2007年6月11日,在陕西秦岭太白山南坡海拔3150m的药王殿(N33°55′40″,E107°46′02″)进行鸟类调查时,捕获1只雌性成体栗背岩鹨(Prunella immaculata)。其主要特征描述如下:额苍白,头顶深灰色,头侧、颈侧、颏和胸灰色。背、肩、下背暗栗色。尾暗灰褐色,两翅暗褐色。腹至尾下覆羽栗红色。虹膜外圈橙色,内圈黄色;嘴黑色;脚肉色。量衡度为体重19g,体长138.5mm,嘴峰11mm,翅76mm,尾56mm,跗23mm。标本保存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采集号:太白山270。栖息地为稀疏的太白红杉(Larixchinensis)林,林下着生高山草甸和灌丛。该鸟具明显的孵卵斑,解剖…  相似文献   

20.
大杓鹬(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又名红腰杓鹬。全长约59cm。嘴特别长而下弯。雌雄同色。上体淡褐色,有黑褐色纵斑。下背及尾褐色,下体皮黄。腰至尾羽白色,尾羽有黑褐色横斑。颊、颈、胸淡黄褐色,具有细褐色纵纹。虹膜褐色;嘴黑色,嘴基粉红;脚灰色。音调平缓,如coor-ee。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