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记述中国四川巨须隐翅虫属Oxyporus Fablicius,伪巨须隐翅虫亚属subgenus Pseudoxyporus 4新种,其中,半黑伪巨须隐翅虫Oxyporus(Pseudoxyporus)heminigritus sp.nov.采自巴塘县竹笆笼自然保护区;九龙伪巨须隐翅虫O.(P.)jiulongus sp.nov.采自九龙县瓦灰山和木里县;端节伪巨须隐翅虫O.(P.)parajiulongus sp.nov.采自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肖氏伪巨须隐翅虫O.(P.)xiaoae sp.nov.采自冕宁县冶勒自然保护区。新种附有彩色整体外形图,其中的2个种配有特征图。编制了中国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云南石林盲高原鳅的发现及其分类地位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石林盲高原鳅Triplophysa shilinensis Chen et Yang,sp.nov.是在我国发现的第四种洞穴条鳅鱼类。其鉴别特征为:眼睛完全退化;体半透明;须发达,鼻瓣延长成须状;体裸露无鳞;背鳍、尾鳍分枝鳍条分别为7和14根;体和尾柄较细长。在摒弃趋同演化特征后,综合形态性状并结合地理分布资料分析的结果表明,类似于南盘江高原鳅的祖先曾广泛分布于滇东南一带,后来随着地下河的发育分别进入个旧卡房笆蕉箐溶洞和石林尾博邑溶洞。在溶洞间的地理隔离作用下,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各自形态特点,最终分别演化成为目前的石林盲高原鳅和个旧盲高原鳅。本文还依据朱松泉的条鳅分类系统,订正了如下2个种:个旧盲高原鳅Triplophysa gejiuensis (Chu et Chen)、湘西盲高原鳅Triplophysa xiangxiensis (Yang et al.)。  相似文献   

3.
<正>面对疼痛,很多人都不堪困扰,它几乎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办公族的腰背痛、手腕疼,司机群体的腰脊椎痛,各个年龄都会有的牙痛,胃功能不好患者的胃疼,以及头痛、关节痛……面对疼痛,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疼痛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能忍就忍。还有人认为,疼痛是一种疾病症状,只要把原发病治好了,疼痛就会消失。其实不然,有的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或者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石匈)洲岛是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东侧的一个小岛,位于北纬20°51′—20°56′;东经110°39′—110°39′。岛形由东北向西南斜行,长约10公里;西北向东南较窄,约5公里宽。岛屿面积仅54平方公里。岛面地势平缓,中央略台升,岛周海滩开阔。属热带海洋性气候,炎热,多风而潮湿。岛上居民约三万,村寨散座全岛,以渔业为主兼营农业。村寨周围及农田附近种植有笆蕉,剑麻,竹林,果树。另有榕树等乔木和灌丛。建国后,岛上普遍种植木麻黄树作防风林及用柴林。农作物以水稻,玉米等为主。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腕踝针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癌痛的疗效及对心理状态和血清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PHC癌痛患者11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例数分别为58例和5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疼痛处理,对照组患者接受耳穴压豆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腕踝针治疗。对比两组疼痛缓解率、临床指标、心理状态和疼痛介质水平。结果:联合组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数字疼痛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止痛起效时间、每次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爆发痛次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5-羟色胺(5-HT)、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耳穴压豆治疗PHC癌痛,可有效减轻疼痛症状,降低血清疼痛介质水平,同时还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应用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6.
福尔马林引起的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深入开展内脏痛的研究,建立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方法:实验选用Wistar 大鼠,雌雄不拘,体重240~270 g。本实验分两个部分:①大鼠乙状结肠壁粘膜下注射福尔马林(0 .1ml,5 %) 复制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②检测吗啡(1 mg/kg,2 mg/kg,4 mg/kg)对模型疼痛分数的影响。结果:①福尔马林具有显著的致痛效应,实验组的疼痛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 ;②疼痛分数能够反映内脏疼痛程度;③吗啡对模型具有显著、剂量依赖的止痛效应(P< 0.01) 。结论:①大鼠乙状结肠壁粘膜下注射福尔马林可作为急性内脏炎症痛模型;②疼痛分数能客观反映了内脏疼痛程度,可作为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将84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61例,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其中文化程度<高中的患者34例,文化程度≥高中的患者27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状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尺评估患者疼痛情况,以及评估患者情绪情感、恐惧程度及对治疗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理护理组患者焦虑程度、恐惧程度、疼痛评分、显著下降(P<0.05);与文化程度<高中比较,文化程度≥高中的患者焦虑评分显著降低(P<0.05),情绪情感的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第1-2天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心理护理组的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恐惧症状,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心理,减轻疼痛程度,减少疼痛时间,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不同麻醉方式对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n=40)、局部麻醉组(n=40)和硬膜外麻醉组(n=40)。对比分析三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疼痛阈值(VAS值)、疼痛总分(PRI)与疼痛强度(PPI)、温度疼痛阈值和电疼痛阈值以及采取自控镇痛、止痛药的情况。结果: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5.00 %,局部麻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87.50 %,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2.50 %。三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全身麻醉组显著优于局部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P<0.05)。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在麻醉后的VAS值、PRI和PPI值、温度疼痛阈值和电疼痛阈值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和局部麻醉组患者(P<0.05)。全身麻醉组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止痛的概率为1.67 %,局部麻醉组为30.00 %,硬膜外麻醉组为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方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效果和镇痛效果较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I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患者心理状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ISCI后并发NP患者11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rTMS治疗)和研究组(n=57,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夹脊电针疗法),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疼痛改善、心理状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疼痛评级指数(PRI)、现实疼痛指数(PPI)、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则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的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低于对照组,β-内啡肽(β-EP)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电针疗法联合rTMS治疗ISCI后NP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症状,改善其心理状态、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疼痛的临床研究-254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新生儿疼痛临床观察,诊断方法及降低疼痛应激的临床对策。方法:对254例新生儿NICU的医疗过程中操作性疼痛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其生理表现:迷走神经张力减低,植物神经系统改变;行为表现:包括面部表情(蹙眉、挤眼、鼻唇沟起皱、张口)、哭声、粗大运动及行为状态(睡眠和食欲)的改变等。对新生儿急性疼痛做出评分,得出正确的诊断,并采用综合干预的策略:非药物性干预方法或与局部的药物镇痛法联合使用,或药物镇痛。结果:254例新生儿在NICU的医疗过程中操作性疼痛得到正确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对新生儿急性疼痛的再评分显示新生儿生理和行为表现明显改善。结论:NICU内的各种侵袭性操作所致新生儿疼痛,不仅造成婴儿近期的生理、行为紊乱,还将导致严重的远期后果,造成感知行为和神经功能上的损害;预防,诊断和综合干预可降低疼痛应激,有效阻断疼痛危害。  相似文献   

11.
大脑皮层参与疼痛的调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痛生理的研究表明,除了感知和定位作用外,大脑皮层以两种方式参与疼痛调控过程:一方面,传入到大脑皮层的疼痛信息和其它信息相互作用,影响痛知觉、痛反应;另一方面,通过皮层的下行调节机制,进而控制疼痛信息向意识领域传导。  相似文献   

12.
<正>神经生物学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发出新型镇痛药物。神经病理性疼痛一般由神经损伤引起,一直是临床上重要的挑战,其机制尚不明晰、有效药物也很有限。这篇文章着眼于阐明神经损伤会引发神经元重现在发育期间的改变,代表性活化分子Wnt的信号从而成为触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潜在治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观察吗啡皮下自控镇痛泵治疗难治性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应用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使用皮下自控阵痛泵给药,对照组口服吗啡片剂,5 d为一疗程,共计观察3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积分改善情况;每疗程吗啡日均用量;疼痛起效时间、最佳缓解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剂量稳定天数、爆发痛情况;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程费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在治疗后均较镇痛前显著降低(P<0.05);在吗啡用量比较方面,试验组吗啡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用量;试验组在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最佳缓解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试验组平均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力状况分析标准(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试验组便秘、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每疗程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经济优势。结论:吗啡皮下自控镇痛泵给药方式控制难治性癌痛临床疗效确切,止痛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疼痛起效时间短,疗程较吗啡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且减轻了患者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14.
陈筱静  罗林丽  黄蔚 《蛇志》2014,(1):85-86
<正>腹腔镜手术发展迅速,与开腹手术相比,其切口小,疼痛轻,但术后镇痛不应忽视。如术后疼痛治疗不及时而引起慢性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阻止中枢敏化的发生和控制术后痛可减少慢性痛的发生率。术后早期疼痛得到控制的患者能积极参加术后康复训练,有助于其术后短期和长期的康复。因此,控制术后急性痛能促进患者的长期康复,而良好的术后镇痛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对疼痛  相似文献   

15.
《生命世界》2010,(6):80-80
<正>麦基尔大学和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最新合作研究表明老鼠和人类一样,会通过面部表情表达疼痛。这项研究结果将不仅能帮助科学家确保实验室动物无需再遭受不必要的痛苦,而且有助于开发效果更好的疼痛缓解新药。  相似文献   

16.
探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的疗效及其对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 h、3 d的疼痛程度,对比两组一般治疗情况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24 h和3 d的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 d NRS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后24 h(均P<0.05),且治疗后24 h和3 d观察组NR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换药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疼痛暂缓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有利于提高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药熨烫对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作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科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卧床休息、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熨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 中药熨烫能有效改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术后疼痛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120例,均行关节镜手术治疗,观察并评价所有患者手术疗效;根据术后6个月膝关节是否疼痛分为疼痛组(n=16)与无痛组(n=104)。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分别为(56.97±8.62)分、(78.09±10.53)分、(89.26±8.14)分,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0.001)。临床疗效显示行关节镜手术后优良率为86.67%(104/120)。术后6个月两组Lysholm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但疼痛组低于无痛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手术前,但疼痛组高于无痛组(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BMI、撕裂类型、滑膜切除、术后冷敷、开始负重时间与术后痛疼有关(P<0.05);而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饮酒史、ASA分级、患侧、病程、损伤部位、手术方式与术后痛疼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24 kg/m2、纵裂或其他撕裂、滑膜切除、开始负重时间<4周及术后6个月SAS评分、SDS评分是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冷敷是术后疼痛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术后疼痛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产生明显负面影响。年龄、BMI≥24 kg/m2、混合性撕裂、滑膜切除、开始负重时间<4周以及术后6个月SAS评分、SDS评分是术后疼痛危险因素,而术后冷敷是其保护因素,临床可据此施以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瑞吉在带状疱疹疼痛治疗阿片类药物转换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7例住院治疗的带状疱疹疼痛患者,年龄>45岁、VAS评分≥4分、所有病人常规抗病毒治疗、增加免疫力等常规治疗,予硬膜外腔置管间断注入消炎镇痛药物并持续泵吗啡,根据疼痛调整至止痛剂量,转换为多瑞吉贴剂后出院。疼痛控制后逐渐减药,每半个月减量半贴多瑞吉,对病人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有1例病人应药物副反应出组,其余病人硬膜外泵吗啡后均在一周左右控制疼痛,等效转换为多瑞吉,定时定量减药,无疼痛反复,成瘾戒断等情况。结论:带状疱疹疼痛采用硬膜外间断注药持续泵吗啡迅速达到无痛后,转换为等效剂量的多瑞吉,定时定量减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观察白噪声疗法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发育及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13例早产儿,按照双色球法将早产儿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白噪声疗法,对比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发育及血氧饱和度最低值、心率最大值、穿刺疼痛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后,研究组早产儿体重、头围较大,身长较长(P<0.05)。干预后,研究组早产儿被动肌张力、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一般反应、原始反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早产儿血氧饱和度最低值大于对照组,心率最大值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穿刺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噪声疗法应用于早产儿,可有效促进其生长发育、神经行为发育,减轻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