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辽宁省及其沿海区域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法方法计算了辽宁省及其沿海6市(葫芦岛、锦州、盘锦、营口、大连和丹东)2003-2005年的生态足迹,分析了生态足迹的变化规律及变化原因,并评价了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3-2005年辽宁省及其沿海6市的生态足迹均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全省人均生态赤字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沿海6市中人均生态赤字最高的城市为盘锦市,然后依次为锦州市、葫芦岛市、营口市、丹东市和大连市.生态足迹供需结构表明,辽宁省及沿海生6市生态足迹需求主要以化石能源地为主,但均有较高的水域类生态盈余.3年间万元GDP生态足迹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辽宁省及其沿海6市的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最后提出了减少区域生态赤字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分析了辽宁省生态环境基本特征,根据生态功能分区的原则与方法,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分析等手段对辽宁省在生态区、生态亚区和生态功能区3个级别上进行生态分区,划分为4个生态区、21个生态亚区和52个生态功能区。并用3级命名法对这些分区进行命名,绘制了辽宁省生态功能分区图。为辽宁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科学布局工农业生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研究——辽宁省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38  
董泽琴  孙铁珩 《生态学报》2004,24(12):2735-2739
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研究是当前国际上关于生态经济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近年来发展的用于定量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新方法。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 ,以辽宁省 2 0 0 0年 ,2 0 0 1年 ,2 0 0 2年统计资料为依据 ,对其 1999~ 2 0 0 1年 3a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研究 ,从纵向比较并分析了辽宁省生态足迹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辽宁省生态赤字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1999年人均生态赤字为 2 .2 90 hm2 ,2 0 0 0年为 2 .36 8hm2 ,2 0 0 1年为 2 .4 74hm2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由于资源过度消耗 ,人口增长以及耕地减少等。通过生态足迹的研究 ,提出了辽宁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进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辽宁省水资源生态盈亏和用水效率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其他省份及其他方法的研究结果做了比较。时间维度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期间,仅2010年人均水资源账户生态盈余,其他年份均生态赤字,水资源利用不可持续;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主要受农业用水足迹影响,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用水效率逐年提高,有助于缓解水资源危机。空间维度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仅丹东呈水资源生态盈余,其他13个地级市均为生态赤字;经济发达地区用水效率普遍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发达地区水资源生态赤字严重且用水效率偏低。对比分析表明,2007年辽宁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显著高于河北、四川和浙江省。建议加大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减少水资源生态足迹并削弱区域水资源不平衡等,推动辽宁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6月30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微生态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医学院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沈阳市人民政府、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沈阳医学院承办。中国工程院陈洪铎院士、徐建国院士,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辽宁省和沈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大会参会人数近2 000人。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生态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生态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6月26日至28日在沈阳召开。来自全省科研、教学、生产以及政府部门和新闻出版单位的117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辽宁省副省长彭祥松、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友松出席了大会并讲了话。辽宁省科协副主席涂长晟同志、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副院长盛士骏同志以及中国土壤学会、黑龙江省生态学会、辽宁省动物学会等兄弟学会的代表到会指导并祝贺。大会还收到了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马世骏先生、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发展中心顾问石山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于光远同志、植物生态学家侯学煜先生、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副主席阳含熙先生的贺信。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农村生态经济分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宁省农村环境,由于以往工农业生产没有注意生态经济问题,资源破坏和环境恶化较为严重,已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要求按照生态经济规律去进行生产和建设。同时,随着农村改革的发展,也改变了单一农业结构,第二、三产业迅速兴起,只按农业生态经济规律进行生产和建设已不适应,必需按照农村生态经济的高层次去考虑。为此,我们进行了辽宁省农村生态经济分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对辽宁省2003—2012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时间序列的定量分析与评价,并采用灰色动力学模型预测其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研究期内辽宁省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从3.13 hm2下降到3.07 hm2,人均能值生态足迹由13.88 hm2增加到21.96 hm2,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赤字增大趋势明显;生态压力指数由4.43增长到7.16,生态安全预警等级由轻警过渡到中警程度.照此发展,2013—2022年辽宁省人均能值生态承载力将由3.04 hm2下降到2.98 hm2,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将由22.72 hm2上升到35.87 hm2;生态赤字将越来越大,生态压力指数将由7.46上升到12.04,生态安全等级将由较安全变为轻度不安全状态,并呈现由中警到重警的生态安全预警等级,生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6):F0002-F0002
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换届会议于2010年5月20日-5月22日在沈阳医学院隆重召开。此次会议在辽宁省预防医学会领导下,由沈阳医学院承办,到会代表51人。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主任委员熊德鑫教授,副主任委员杨景云教授、副主任委员袁杰利教授,辽宁省科技厅张强副厅长,辽宁省预防医学会文道泰副会长,沈阳市科技局宋锡坤局长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能值分析的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能值分析构建了包括能值流量、能值来源指标、社会亚系统评价指标、经济亚系统评价指标、自然亚系统评价指标和综合指数等的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评价体系,全面评估了2000—2010年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及可持续性.结果表明:2000—2010年,辽宁省总能值用量从3440.12×1020sej增长到7636.33×1020sej,其中,2010年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所占比重(68.6%)最大;人均能值从8.32×1015sej增长到17.96×1015sej;能值自给率虽然较高,却从2000年的91.1%下降到2010年的79.9%;环境负荷率从3.22提升到7.80;可持续发展指数由3.47降低到0.64;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由6.73降低到1.56.表明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呈现出不可持续发展的态势.2010年的辽宁省生态经济水平仅达到美国和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此前辽宁省爬行动物调查资料和分类学研究,结合近年来野外调查进展,对辽宁省爬行动物名录和区系进行修订,并报道辽宁省蛇类新记录二种——乌梢蛇(Ptyasdhumnades)和黑头剑蛇(Sibynophischinensis)。根据从辽宁省凌源市野外获得的影像资料进一步确认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在辽宁省的分布。另依据采集自葫芦岛市的1号王锦蛇(E. carinata)标本对该种在辽宁省的分布予以补充描述。截至2023年5月,辽宁省记录爬行动物2目11科21属37种,其中,龟鳖目3科4属5种,有鳞目蜥蜴亚目3科5属10种,蛇亚目5科12属22种。爬行动物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此外,有15个物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第三卷爬行动物》评估为受威胁物种。根据辽宁省爬行动物最新分布信息,将辽宁省划分为6个动物地理省,分别为辽东山地丘陵省、辽东半岛山地丘陵省、辽河平原省、努鲁儿虎山北麓丘陵台地及西辽河沙地省、辽西山地丘陵省和冀辽山地省,其中,冀辽山地省为本研究中新增动物地理省。扩大原辽东半岛丘陵省涵盖范围,并将其名称修订为“辽...  相似文献   

12.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植被覆盖及其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探究其时空变化以及对生态因子的响应,对区域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辽宁省分为3个生态地理区(西北农牧交错区、中部农业区、东部农林区),基于遥感、植被、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等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了辽宁省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趋势,以及各驱动因子对辽宁省植被NDVI分布格局的影响强度和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01—2020年,辽宁省NDVI年均值在0~0.92,呈现东部高西部低、内陆高沿海低的分布格局。植被覆被整体呈增加趋势,其中,NDVI增加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农牧交错区和东部农林区;NDVI减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农业区与东部农林地区的交界处,以及东部农林区沿海一带。3个生态地理分区的年均NDVI变化各不相同,其中,西北农牧交错区NDVI整体偏低,但呈缓慢上升的波动趋势;东部农林地区NDVI整体偏高,NDVI年际变化基本稳定;中部农业区的NDVI高值和低值错落分布,NDVI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3个生态地理分区中,自然因子是NDVI变化的关键驱动力,其中,积温和降水的影响最大。各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17(6):402-402
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暨辽宁省第四次微生态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9月20日-11日在美丽的棋盘山风景区鸿宇山庄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河流水系及流域的遥感解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资源是人民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河流水系分布及流域面积的准确计算是开发利用的基础。1984年辽宁省曾进行第一次水资源普查工作,由于时间变迁和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许多河流水系分布、流域面积等基础资料己不能准确反映当前状况。本研究利用美国地球资源卫星TM数字图像资料,选用ER-Mapper图像处理软件,对辽宁省河流水系及流域进行遥感解译。采用多比例尺、多波段、多时相的解译方法,同时还进行了直方图均衡化处理、滤波处理、线性变换等多种图像处理技术。采用波谱间关系法,建立了河流水系和流域遥感解译标志,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海岸线的遥感解译。计算了辽宁省主要河流长度及流域面积,与第一次水资源普查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探论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单位负责人会议纪要辽宁省微生学会物于1996年4月3日在沈阳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召开了常务理事单位负责人会议,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辽宁省微生物研究所、沈阳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沈阳药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辽宁大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验收与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适合辽宁省的验收原则和标准,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工程验收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羊的种群分布与气候生态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是辽宁省一种重要的家畜,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据调查,辽宁省境内现有天然草场约3.15×10~6ha,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1.6%,为发展畜牧业,特别是羊的饲养业提供了饲草资源。辽宁省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除辽东半岛等沿海地区属于暖温带以外,其他地区均为中温带,其气候生态环境适宜一些羊的饲养。据统计,目前全省现有绵羊、山羊两大种群,共计12个品种,其中以东北细毛羊、东北半细毛羊、本地绵羊、本地山羊和绒山羊等品种为最多。本文仅从辽宁省气候生态角度,探讨羊的种群分布问题,以期达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xEnt模型评估刺五加在东北地区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在东北地区的潜在分布区及生态适宜性,针对267个刺五加分布样点数据和17个环境因子数据,应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简称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评估刺五加的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的AUC值为0.929,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信度高,可以用来预测刺五加的地理分布。刺五加生态适宜区主要集中在长白山山脉及小兴安岭东南地区,分布面积约为22.12万km~2,存在概率最高的区域主要在辽宁省东部、吉林省东南部以及黑龙江省中部。影响刺五加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年均降水量、森林类型、极端低温、生长季降水量及海拔。耦合了大尺度环境数据、植被群落类型数据与刺五加分布之间的关系,预测了东北地区刺五加的生态适宜区及主导环境因子,为其种群恢复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全国首届景观生态学术研讨会于1989年10月6—8日在沈阳召开。会议由中国生态学会、中国地理学会、辽宁省生态学会、北京大学地理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联合发起。全国近20个省市40多所高校和研究所及学术刊物的8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发来贺电,我国最早倡导景观生态研究的林超教授派人宣读了论文,著名林学家王战讲了话。会议收到论文76篇,涉及理论方法和农、林、牧、渔、风景旅游、城市规划设计、矿区开发、环境规划、国土整治等领域。与会代表热烈讨论了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原理、内容、任务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一致认为目前应该:(1) 认真学习国外成就和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辽河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2009年6-8月,在对辽宁省辽河铁岭段、沈阳段、盘锦段20个断面水文、水质、着生藻类、栖息地状况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指标的筛选与指标权重的确定,构建了该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健康评价标准体系,并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法对辽河6个断面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辽宁省辽河3个评价断面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程度一般,2个评价断面分别为较差和极差,仅有1个评价断面达到了亚健康程度,说明辽河河流水生态系统生态退化严重,需要进一步加强辽河水系的生态恢复及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