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燕如 《动物学研究》1982,3(3):275-279
中国彩带蜂亚科Nomiinae的种类分属于三个属,即:毛带蜂属Pseudapis、锤腹蜂属Rhopalomelissa及彩带蜂属Nomia。彩带蜂属是彩带蜂亚科中的一个大属,广泛分布于两半球,此属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亚属的研究尚待进一步完善。至目前为止,分布于亚州的共有以下六个亚属:Hoplonomia,Paranomina,Nomia,Dionomia,Austrnomia及Lobonomia。作者在研究中国彩带蜂属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亚属。 斑翅彩带蜂亚属Maculonomia新亚属  相似文献   

2.
侧蚜外茧蜂属的分类研究及二新种记述(膜翅目:蚜茧蜂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正端  张万玉 《昆虫学报》1992,35(1):99-104
侧蚜外茧蜂属Parapraon是Stary'于1983年据前翅中间脉消失,中室外方开放等特征从蚜外茧蜂属Praon中分出而建立的一个新属,模式种为五倍子侧岈外茧蜂Praongallicum Stary',1971,除模式种外,本属内还包括毁灭侧蚜外茧蜂P.necans Mackauer,1959、巴基斯坦蚜外茧蜂P.pakistanum Kirkland,1979、美洲侧蚜外茧蜂P.ameri-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中国茎蜂科昆虫系统分类研究之七,报道中国茎蜂科哈茎蜂族昆虫2新属3新种;兰胸柄腹茎蜂,长鞘大茎蜂,无目无刺茎蜂,无刺茎蜂属系一罕见属,是中国新纪录属。  相似文献   

4.
<正> 以蝽科昆虫卵为寄主的蝽卵蜂属(Trissol-cus)是缘腹细蜂科(Scelionidae)中一个较大类群,Kieffer(1926),Hellen(1971),Козлов(1970,1971),Masner(1976)等人先后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仅苏联就记述了53种(Медведва,1978),有的国家还用蝽卵蜂作了蝽科害虫的生物防治试验(Larachi,1976)。我国仅周仁濂(1955)等人记载一种稻蝽沟卵蜂能寄生稻褐蝽卵,寄生率达41.75—94.2%。作者近年发现广泛为害粮、棉、油料、麻类、甜菜、蔬菜、烟草和果树的害虫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 L.的卵能被另一种蝽卵蜂——斑须蝽蝽卵蜂Trissolcus sp.大量寄生,寄生率达35—60%,为其重要天敌,国内未见报道,我们对其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观察,现把两年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基于28S rRNA D2序列的内茧蜂亚科的分子系统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利用同源28S rRNA D2基因序列对内茧蜂亚科Rogadinae (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本研究从95%~100%乙醇浸渍保存的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了10种内群种类和5种外群种类的28S rDNA D2片段并测序(GenBank序列号AY167645-AY167659),利用BLAST搜索相关的同源序列, 采用了GenBank中13个种类的28S rRNA D2同源序列,然后据此进行分子分析。利用3个外群(共8个种类)和3种建树方法 (距离邻近法distance based neighbor joining, NJ; 最大俭约法maximum parsimony, MP; 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L)分析了内茧蜂亚科内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由分子数据产生的不同的分子系统树均显示内茧蜂亚科是一个单系群。内茧蜂亚科内依据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的分群(族和亚族)及其系统发育关系得到部分支持。NJ、MP和ML分析结果均表明内茧蜂族Rogadini不是一个单系,而是一个并系,其余3族则得到不同程度的支持。内茧蜂族可分成2个分支:“脊茧蜂属Aleiodes+弓脉茧蜂属Arcaleiodes”和“沟内茧蜂属Canalirogas+锥齿茧蜂属Conspinaria+刺茧蜂属Spinaria+内茧蜂属Rogas”,二者不是姐妹群。脊茧蜂属Aleiodes和弓脉茧蜂属Arcaleiodes始终是姐妹群。脊茧蜂属Aleiodes是一个单系,并可分成2个姐妹分支,这与依据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的亚属分群相一致。弓脉茧蜂属Arcaleiodes Chen et He,1991是一个独立的属。分支“沟内茧蜂属Canalirogas+锥齿茧蜂属Conspinaria+刺茧蜂属Spinaria+内茧蜂属Rogas”的单系性仅得到部分分子数据的支持;因形态特异(腹部成甲壳状)而列为亚族级的刺茧蜂属Spinaria,分子分析没有证实这一点。横纹茧蜂族Clinocentrini是个单系,并在内茧蜂亚科的系统发育中处于基部(原始)的位置。我们研究结果还表明,阔跗茧蜂属Yelicones和潜蛾茧蜂属Stiropius相对应的阔跗茧蜂族Yeliconini和潜蛾茧蜂族Stiropiini为2个独立的分支, 与形态和生物学的结果一致,但它们在内茧蜂亚科的系统发育的位置不明,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窄径茧蜂亚料Agathidinae的两新种,其分别隶环脊茧蜂属Gyrochus En-derlein和梳足茧蜂属Isoptronotum Enderlein。模式标本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环脊茧蜂属Gayrochus由Enderlein于1920年建立,是一个相当小的属,全世界仅知3种,1种分布于印度尼西亚,2种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本属触角窝被凸起的环状脊包围,拉丁学名是圆圈之意,故中名拟作环脊茧蜂。云南环脊茧蜂Gyrochus yunnanensis,新种  相似文献   

7.
根据产自内蒙古宁城中侏罗世道虎沟化石层中一块昆虫化石,建立新种——宁城冠腹魔蜂(Stephanogaster ningchengensis sp.nov.),归入膜翅目魔蜂科冠腹魔蜂属。根据中侏罗世的新材料对冠腹魔蜂属属征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8.
<正> 稻蝽小黑卵蜂Telenomus gifuensis Ashmead是蝽象类昆虫卵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河南对为害烟草和泡桐树苗较严重的细毛蝽Dolycorisbaccarum(Linnaeus)卵的寄生率较高,据1983年调查,该蜂对细毛蝽第一代卵最高寄生率可达73.36%,平均寄生率为54.78%。而且田间自然发生量也比较大,在4—6月间寄生细毛蝽第一、二代卵的数种黑卵蜂中,本种蜂发生量要占总蜂量的90%以上。经室内饲养观察和田  相似文献   

9.
扼要回顾了隧蜂科隧蜂属的分类变革,汇总了隧蜂属相关类元名称的变动情况,重新对隧蜂属下了定义,最后,根据最新研究结果,对全世界目前隧蜂属各亚属所含种的数量作了统计,给出了隧蜂属分亚属检索表.根据作者的研究结果,对中国隧蜂属的分类作了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吴燕如 《昆虫学报》1965,(6):591-599
准蜜蜂科是蜜蜂总科中的一个小科,科内共分与足蜂亚科 Dasypodinae,准蜜蜂亚科Melittinae,栉距蜂亚科 Ctenoplectrinae及宽痣蜂亚科Macropidinae等四亚科。全科有12属,目前共记载有120种。宽痣蜂属 Macropis 是宽痣蜂亚科内唯一的属,属内包括 Ma-cropis s.str.及Paramacropis两亚属。此属分布于全北区,共记载有14种,其中北美有  相似文献   

11.
茧蜂亚科中有些类群复眼具毛,种数稀少,标本较难采到。本文记述中国茧蜂亚科中复眼具毛的3属及1新种,它们分别为:宽凹茧蜂属ChelonogastraAshmead,1900;埃茧蜂属EctemnoplaxEnderlein,1920和集点茧蜂属PycnobraconCameron,1902,及西藏埃茧蜂Ectemnoplaxxizanginensis,sp.nov.,其中1属未发现标本。同时提供3属检索表,另附各属及新种的形态特征图,所有标本保存在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埃茧蜂属EctemnoplaxEnderlein,19201.西藏埃茧蜂Ectemnoplaxxizanginensis,新种(图1a~f)正模:♀,西藏墨脱,背崩,1980-Ⅱ-02,金根桃,吴建毅。该种与粒腹毛眼茧蜂EctemnoplaxperuliventrisEnderlein较为相似,但可通过如下特征区别:翅脉cu-a微弱后叉;第2腹背板具微弱中基三角区,后端延伸至第2~3腹背板间沟缝;第4腹背板中基具月牙形黑色区,剩余区域淡黄。分布:中国(西藏)。2.白腹埃茧蜂EctemnoplaxperuliventrisEnderlein,1920分布:中国(海南、台湾)和日本。宽凹茧蜂属ChelonogastraAshmead,1900据报道,该属有2种中国台湾曾有分布,但本次研究中未发现其标本。3.台湾宽凹茧蜂ChelonogastraformosanaWatanabe,1937分布:中国(台湾)和日本。4.山岳宽凹茧蜂ChelonogastrakoebeleiAshmead,1900(图2a~e)分布:中国(台湾)和日本。集点茧蜂属PycnobraconCameron,1902,中国新记录5.黑集点茧蜂PycnobraconnigerCameron,1902,中国新记录(图3a-h)研究标本:1♂,浙江古田山,1990-Ⅴ-01,马云,No.906148。分布:中国(浙江);印澳区。  相似文献   

12.
泥蜂是一类重要的捕猎性天敌昆虫和传粉昆虫。本研究于2018年6月-2019年11月对西双版纳地区观赏经作区、柚林区、古茶林区和农田区(样地Ⅰ-Ⅳ)4个调查区采用马氏网诱捕方法定期定点调查,每月调查一次。结果如下:西双版纳调查区域分布有泥蜂类群3科15族27属110种;其中,泥蜂科包括3族5属7种;蠊泥蜂科包括2族3属8种;方头泥蜂科包括10族19属95种,为该地区的优势科。脊短柄泥蜂属Psenulus、小唇泥蜂属Larra和短翅泥蜂属Trypoxylon为优势属,刻臀小唇泥蜂Larra fenchihuensis、磨光小唇泥蜂红腿亚种Larra polita luzonensis为优势种。4个作物区的优势科均为方头泥蜂科,但不同作物区泥蜂的优势属种存在差异,观赏经作区(样地Ⅰ)优势属为脊短柄泥蜂属和短翅泥蜂属,优势种为普氏脊短柄泥蜂指名亚种Psenulus pulcherrimus pulcherrimus(17.4%)和岩田隆痣短柄泥蜂Carinostigmus iwatai(15.6%);柚木林区(样地Ⅱ)优势属为脊短柄泥蜂属和短翅泥蜂属,优势种为普氏脊短柄泥蜂指名亚种(17.7%)和锡兰脊短柄泥蜂Psenulus ceylonicus(11.3%);古茶林区(样地Ⅲ)优势属为短翅泥蜂属和小唇泥蜂属,优势种为刻臀小唇泥蜂(15.6%)和吉打州短翅泥蜂Trypoxylon kedah(12.5%);农田区(样地Ⅳ)优势属为小唇泥蜂属和短翅泥蜂属,优势种为刻臀小唇泥蜂(21.7%)和磨光小唇泥蜂红腿亚种(21.7%)。15属多区分布,12属单区分布。植被差异是影响泥蜂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子,植被群落复杂程度影响泥蜂群落特征指数,植被群落越复杂的环境,泥蜂群落种类越丰富,物种多样性越高。泥蜂物种多样性随季节的变化而明显变化,降雨量和温度等气候因素是影响泥蜂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子。4个样地之间泥蜂群落相似性系数表示为中等不相似或极度不相似水平,表明不同样地中泥蜂群落组成差异很大。本研究明确了西双版纳4个不同经济作物环境中的泥蜂物种多样性,可为天敌昆虫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害虫生物防治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何俊华  储吉明 《昆虫学报》1990,33(1):102-104
离颚细蜂亚科Vanhorniinae隶于细蜂总科Serphoidea细蜂科Serphidae,是一种十分珍异的蜂类,全世界仅知2属4种,即离颚细蜂属Vanhornia 2种,分别产于美国和瑞典;卵腹细蜂属Heloriserphuas 2种,均产于智利。本文记述从贵州省采到的一新属新种。该亚科在我国和东洋区也是首次报道。模式标本存浙江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室。 华颚细蜂属Sinicivanhornia新属 模式种:贵州华颚细蜂Sinicivanhornia quizhouensis新种。 上颊很宽;后头脊中央稍下凹;上颚极宽,具4个三角形的齿,齿尖更偏向下方,两上  相似文献   

14.
范建国 《昆虫学报》1991,34(4):478-482
绒毛隧蜂亚属 Vestitohalictus 和光隧蜂亚属 Seladonia 隶属于隧蜂属 Halictus。绒毛隧蜂亚属分布在中东及亚洲的干旱地带。光隧蜂亚属主要分布在古北区,向南延伸到非洲、印度、东南亚,少数种类甚至延伸到新北区和中美洲。 绒毛隧蜂亚属的主要特征是:体长3.5—8mm;体暗绿色具金属光泽或黑色无金属光泽,通常腹部的一部分或全部红色;体密被白或淡黄色柔毛,柔毛通常覆盖整个腹部且腹部边缘柔毛比中央密;前胸背板侧叶圆;前翅缘室外缘尖并指向缘脉;雌性后足胫基板边  相似文献   

15.
记述茧蜂亚科1新属1新种,即阔鞘茧蜂属Platybracon gen.nov.和中华阔鞘茧蜂 Platybracon sinicus sp.nov..文中对新属及新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附有鉴别形态特征图,新属与其近似属作了比较.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6.
黄斑草毒蛾又称草原毛虫Crnaephora alpherakii Gr.-Gr.是牧区中危害牧草的大害虫之一。本文所记述的黄斑草毒蛾黑卵蜂Telenomus gynaephorae sp.n.属缘腹细蜂科 Scelionidae、黑卵蜂属Tele-nomus,有关单位曾对其生物学的观察做了许多工作,是高寒地区少有的一种黑卵蜂,值得进一步研究,现将新种描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准蜂科的研究及新种记述(膜翅目:蜜蜂总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燕如 《昆虫学报》1978,(4):419-428
准蜂科共分4亚科12个属,在我国分布的有:准蜂亚科(Melittinae)的准蜂属(Melitta);栉距蜂亚科(Ctenopleetrinae)的栉距蜂属(Ctenoplectra);宽痣蜂亚科(Macropidinae)的宽痣蜂属(Macropis)及毛足蜂亚科(Dasypodinae)的毛足蜂属(Dasypoda)。据记载此4属全世界共有148种,其中我国有记录的仅8种,即Macropis hedini Alfk., Macropis immaculata Wu, Macropis ometensis Wu, Dasypoda  相似文献   

18.
原木蜂亚属Ancylocopa系突眼木蜂属Proxglocopa的一亚属,本亚属共有六种,即光腹原木蜂Proxylocopa(Ancylocopa)nitidiventris Smith,褐足原木蜂Proxylocopa(Ancytocopa)przewalskyi Morawitz,巴氏原木蜂Proxylocopa(Ancylocopa)paylovskyi Popov,褐背原木蜂Proxylocopa(Ancylocopa)parviceps Morawitz,烟背原木蜂Proxylocopa(Ancylocopa)andarabana Hedicke,浅背原木蜂Proxylocopa(Ancy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细蜂族一新属一新种(膜翅目:细蜂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细蜂科Serphidae的细蜂族Serphini主要特征为:盾纵沟缺或不明显仅由一浅洼痕显出;腹部通常具柄(除无翅细蜂属Paracodrus);上颚常具1齿(中沟细蜂属Parthenocodrus具2齿);后胸侧板前方的无刻皱区通常小于侧板的0.35倍;前翅长约为宽的3.0倍,翅有时退化为短翅型或缺如;第一盘室和第二盘室愈合,但肿额细蜂属Codrus有时例外;并胸腹节背表面中等长至长。该族已记载有7个属,我国已知有5个属,但有1属没有种的报道。据记载大多种类寄生于甲虫幼虫,特别是隐翅虫科Staphilinidae、步甲科Carabidae和叩甲科Elateridae;还有1种曾从蜈蚣Lithobius中养出。  相似文献   

20.
记述中国茧蜂亚科深沟茧蜂族3属(泛深沟茧蜂属Aniphiaulax Kokoujev,1899,驼腹茧蜂属Hybogaster Szepligeti,1906和深沟茧蜂属Iphiaulax Foerster,1862)11种,其中有2新种:斑翅驼腹茧蜂Hybogaster zebripterae Wang et Chen,sp. nov.和乌海深沟茧蜂Iphiaulax wuhainensis Wang et Chen, sp. nov. 及2中国新记录种:短尾深沟茧蜂Iphiaulax impeditor(Kokoujev,1898)和长尾深沟茧蜂Iphiaulax mactator(Klug,1817)。长尾深沟茧蜂在吉林育自灰长角天牛 Acanthocinus aedilis Linn.幼虫,赤腹深沟茧蜂Iphiaulax impostor(Scopoli,1763)在辽宁和山西育自青杨天牛(山杨天牛)Saperda populnca Linn.幼虫。文中附有深沟茧蜂族3属的分属检索表、驼腹茧蜂属和深沟茧蜂属分种检索表和新种的形态特征图。所有标本均保存在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ZJU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