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主要蛴螬种类对乳状菌(Bacillus popilliae Dutky)(以下简称B.p.)敏感性的测定:已有14种蛴螬能注射感染B.p.。超出了Dutky(1963)的记录。敏感寄主毛喙丽金龟(Adoretus hirsutus Ohaus)、四纹丽金龟(Popillia quadriguttata F.)、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morosa Waterh)、黑棕鳃金龟(Apogonia cupreoviridis Fairm.)的幼虫注射感病率达91.6—100%。E.P.拌种喂食四纹、阔胸犀金龟(Pentodon patruelis Friv.)的幼虫,感病率分别达到68.9%和50%。B.p.拌土喂食阔胸幼虫,感病率为28.5%,田间小区试验,保苗效果达49.5%,虫口减退率达40.0%。定向转主驯化B.p.对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Fald.)幼虫,注射感病率已由不感病提高至感染率34.6%。 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是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乳状菌防治金龟子幼虫是以菌治虫方面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已发现日本金龟子(Popillia japonicaNewm.)幼虫罹患乳臭病的事实。1940年Dutky首先对其病原菌(B.popilliae)和(B.lentimorbus)进行命名和描述,继之White 1941,Beard 1945等对其生理生化、致病机理等作了较多的研究。五十年代后,对这类菌的超显微结构、离体培养等研究更为广泛。它作为第一个商品化的细菌杀虫剂,美国最早用于防治草地下的日本金龟子幼虫,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我国蛴螬种类在千种以上,在华北、东北、西北的农田里为害十分严重,由于蛴螬的种类多,分布广,因而寄生于蛴螬的乳状菌株也相当丰富。目前已从主要蛴螬种类上陆续分离出一些菌株,将为我国开发利用乳状菌提供资源。近几年来,我们除对我国菌株进行研究外,也做了引进菌种Bacillus popilliae Dutky对我国主要蛴螬敏感性的研究,本文主要报道这方面结果。  相似文献   

2.
1977年9月16日,我们在山东省临沭县大蔡庄大队采到了自然感染乳状菌的大黑金色蛴螬,取其体内病原经多次注射喂食试验筛选出对大黑金龟蛴螬敏感的新菌系-鲁乳1号。并在1977—81年对该菌的形态、菌剂的生产、防治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1977年从山东临沭县大蔡庄大队罹病的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蛴螬体内筛选出一株乳状菌的新菌系——鲁乳1号。此菌孢子囊较大(3.238×0.803微米),一端或两端具有折光性很强的伴孢体,单伴孢体大为0.78×0.57微米,双伴孢体较小,一端为0.66×0.57微米,另一端为0.54×0.43微米,芽孢为1.411×0.693微米;此菌对我国普发性金龟(虫甲)优势虫种大黑鳃金龟有较高的致病力。用喂食的方法生产菌剂已获成功。室内喂食试验致病率达65.6(38.0—100)%。田间每南用2.5万亿活芽孢时致病率为37.96(25.0—64.7)%,虫口减退率77.2(47.0—85.7)%,防治效果达68.6(43.0—83.0)%,芽孢能在土壤内长期存活,并扩散流行,是控制蛴螬危害的有效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乳状菌与金龟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龟子是为害农林等作物的重要害虫。过去应用化学药剂未能有效地控制蛴螬的为害,因而利用病原微生物进行防治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途径。 病原微生物——乳状菌(Bacillus popilliae Dutky)用于防治害虫的效果仅次于苏芸金杆菌,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病原菌。乳状菌属于真细菌科、芽孢杆菌属。现在已知的有6个种及1个变种。用于害虫防治国外已做成商品供销。乳状茵对日本丽金龟(Popillia japonicaNewman)、大介壳虫等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乳状菌是一种兼性好气菌,但也能适应厌氧生长,在寄主昆虫体内能普遍形成孢子。在人工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繁殖,但孢子萌发率目前仅达20—30%。 据文献记载,乳状菌能寄生50多种金龟子幼虫。感染方式,大体上可分注射接种和口服感染两类。  相似文献   

5.
乳状菌是金龟(虫甲)幼虫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它的分布较广,在我国许多地区均有发现。目前部分地区采用人工方法由活虫繁殖该菌来生产菌粉,用以防治蛴螬。在国外,从四十年代开始研究应用乳状菌,至今已发表有关文献近三百篇。本文拟从国内研究的实际出发,结合国际上的研究现状,综述有关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五届人大胜利闭幕,全国科学大会隆重开幕的大好形势鼓舞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1978年3月17至21日,在广东省顺德县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关怀下,在该县召开了有11个省、市有关单位的代表共36人参加的蛴螬乳状菌科研工作碰头会。 会议首先学习了五届人大的有关文件,代表们决心响应英明领袖华主席提出的:“树雄心,立壮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伟大号召,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贡献力量。 会议总结交流了各地从1974年以来,蛴螬乳状菌科研工作进展的情况和取得的成果,畅谈了粉碎“四人帮”  相似文献   

7.
<正> 乳状杆菌是地下害虫蛴螬的主要病源菌,种类较多,形态各异。在实验中要经过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目前一般常用的染色法不够理想,经作者反复试验,以吉姆萨(Giemsa)的染色法为好。可以使芽孢着色,并与伴孢体分开。具体方法为:吉姆萨染料(粉末)1克,甲醇、纯甘油各66毫升。将染料溶于甘油,加热至50—60℃,每隔1小时摇荡一次,约摇7—8次,再加甲醇混和均匀,静置一夜便可使用。将待观察  相似文献   

8.
1976年从山东荣成县崂山乡花生田罹病的蒙古丽金龟(Anomala mongolia Fald)蛴螬体内分离到一株缓病芽孢杆菌(Bacillus lentimorbus),编号为76—1菌株。此菌株对蒙古丽金龟、铜绿丽金龟等为害花生的虫种有较强的致病力(注射试验致病率分别为91%、81%;室内菌土与饲喂试验的致病率分别是28.9%、36.3%与35.6%、8.3%),田间小区试验累计达75%,大田防治效率平均为38.4%,且有长效性,施菌剂防区连续七年虫口持续下降。证明此菌株对防治花生田中丽金龟科一些蛴螬虫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培养乳状菌时,分离出一批菌株,经生理生化鉴定,与对照株侧孢芽孢杆菌一致,其特征与乳状菌有显著区别。这些培养菌株注射华北大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幼虫,感染率可达90—100%,喂食也有一定致病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方农田、果园、苗圃常见蛴螬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蛴螬是金龟总科幼虫的统称,是农作物、果树、苗木的重要地下害虫。蛴螬种类较多,不同种类蛴螬的为害性常常又差异很大,因此,正确鉴别种类,对防治蛴螬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基层植保工作者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能在田间识别当地常见的蛴螬种类,我们根据较显而易见的形态特征,制定了我国北方农田、果园、苗圃41种常见蛴螬的田间检索表。检索表中所采用的形态特征,一般均可用普通  相似文献   

11.
高尔夫球场不同功能区草地蛴螬虫口密度及迁移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亚热带地区3家高尔夫球场不同功能区草地蛴螬虫口密度及迁移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家球场球道和果岭区草地蛴螬虫口密度及迁移动态明显受干湿季节、地形(区域)及养护水平的影响。雨季高地形(长草高地和短草高地)蛴螬虫口密度是旱季同地形蛴螬虫口密度近1倍,是雨季凹地形蛴螬虫口密度近数倍,而雨季凹地形(长草凹地和短草凹地)虫口密度则与此相反;旱季和雨季高水平养护区(短草高地和短草凹地)蛴螬虫口密度分别略高于粗养护区(长草高地和长草凹地);果岭蛴螬虫口密度变化除工区、Ⅱ区与球道区(长草高地和短草高地)相似外,Ⅲ区、Ⅳ区变化不明显,而且蛴螬数量很少。工区、Ⅱ区占整个果岭区蛴螬总密度约90%;果岭4区之间发生一定程度的蛴螬迁移,但局限在相邻区内,3天内2家球场迁移率平均为41.09%,相隔区迁移率为0,蛴螬迁移能被隔离措施完全阻隔;漆标记和隔离试验表明,4区蛴螬虫口密度显著性差异是果岭外部蛴螬迁入的结果;旱季球道区蛴螬主要分布于地下较深土壤中(5~11cm),雨季向地表位移(2~5cm),其中长草高地和短草高地年均入土较深,长草凹地和短草凹地入土较浅;果岭区蛴螬年均入土深度为球道区的一半左右,周年在0.3~7cm之间土层活动,9~10月接近地表活动(0.3~1cm)。  相似文献   

12.
<正> 随着蔬菜生产的发展,蛴螬为害日益严重。为了探讨菜地蛴螬的防治方法,我们曾作了些调查与防治试验,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菜地蛴螬种类及其发生特点 据调查,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ablita  相似文献   

13.
FR109615是日本一新药研究室从7562号乳状链霉素中分离出的一种抗念珠菌属的新型抗真菌抗菌素。根据光谱数据,其结构为顺—2—氧基环戊烷基—Ⅰ—甲酸。在小鼠感染实验中,这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真菌药理作用。与人熟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1976年9月中旬,在浩口公社蔬菜地发现多处大白菜萎蔫枯死,严重的死苗率达20%以上。经调查系大黑金龟子幼虫啃食大白菜的根系所致。当幼苗在4—12片叶时,蛴螬在地下一寸深处根部啃食成缺刻,边叶开始萎蔫,待根全部被啃断则整株枯死,并转移为害,一象蛴螬可为害3—4株大白菜。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离不同生态环境中铜绿丽金龟蛴螬肠道中产消化酶细菌,明确生态环境和食物对其肠道共生细菌产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2016年7月,自野外林间废弃的菜园和花生田分别采集蛴螬,鉴定出铜绿丽金龟蛴螬后,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对其肠道中的共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利用平板透明圈法分别进行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等的分泌能力测定。结果自铜绿丽金龟蛴螬肠道中共分离出细菌24株,其中在野生铜绿丽金龟蛴螬体内分离出9株,花生田铜绿丽金龟蛴螬体内分离出15株。野生蛴螬体内分离的细菌中,产淀粉酶菌株1株,产蛋白酶菌株4株,产纤维素酶菌株1株,产脂肪酶菌株1株;花生田蛴螬体内分离的细菌中,产淀粉酶菌株1株,产蛋白酶菌株3株,产纤维素酶菌株9株,未分离到产脂肪酶的菌株。结论野生铜绿丽金龟蛴螬肠道细菌中产蛋白酶种类较多,占44.4%;花生田铜绿丽金龟蛴螬肠道细菌中产纤维素酶菌株最多,所占比例可达60.0%,反映出生境和食性与昆虫肠道共生细菌产消化酶活性的相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来源绿僵菌对云斑金龟蛴螬致病力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云斑金龟蛴螬为检测昆虫,检测了不同来源的6株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菌株,结果认为,以RAW8菌株对云斑金龟蛴螬的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17.
<正> 爬皱鳃金龟Trematodes potanini Semenov属金龟子总科,鳃角金龟科,是凉城县近年来新记录的一种地下害虫。1982年在八苏木三队调查,每平方米有虫57头,占蛴螬类的80%。谷子曾改种了三次未获全苗,减产30—40%。1981—1983年进行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橡胶树果的综合利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橡胶树即三叶橡胶(Hevea brasiliensis(HBK.)Muell.Arg.)为大戟科植物。常绿乔木,有乳状汁液。三出复叶,小叶长椭圆形,长10—25厘米,宽4—10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略狭;小叶柄长1—1.5厘米,基部有明显的腺体三个,稀为2或4个。花单性,雌雄同株,由多个聚散花序组成圆锥花序腋生,长11—16厘米,被灰白色短柔毛。朔果球形,  相似文献   

19.
福建十种花生蛴螬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蛴螬是金龟子幼虫的统称.是福建省花生的主要地下害虫。蛴螬种类多,发生为害习性常有很大差异,因而正确鉴别蛴螬种类对花生蛴螬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作以蛴螬肛门开裂形式和臀节腹面覆毛区内刺毛列的有无.刺毛类型的构成.数量、排列形式等主要特征为依据,提出下列检索表.可以正确鉴别福建常见的十种花生蛴螬。  相似文献   

20.
刘新民  乌宁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9):1607-1610
内蒙古典型草原的主体植被类型——大针茅(Stipa grandis)草原中,有蛴螬4科9种.构成大针茅草原蛴螬群落的4个科中,以鳃金龟科种类数、个体数为最多,主要种群的重要值排序为黑皱鳃金龟、东方绢金龟、马铃薯鳃金龟及弓斑常丽金龟.几种蛴螬在发生上大致呈3种类型:春季和秋季大量发生.如东方绢金龟;一年中密度波动较小,如弓斑常丽金龟;秋季大量发生,如黑皱鳃金龟和马铃薯鳃金龟.大针茅草原蛴螬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在于秋季群落多样性和物种的丰度较高,而夏季相对较低.春季蛴螬群落种群丰度较高,但群落结构相对较单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