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程序化脱机拔管策略对ICU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机械通气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以不同的护理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程序化脱机拔管全程进行干预后,评价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内谵妄发生率、发病时间、持续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天病死率。结果罗伊适应模式护理组在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罗伊适应模式的程序化脱机拔管策略有利于减少ICU谵妄的发生,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9,(3)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艾灸烫伤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艾灸治疗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63例)和B组(55例)。A组给予预见性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艾灸烫伤发生率,并比较治疗前指标评估、健康教育、注意事项告知、治疗期间定时巡视、体位指导和烫伤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A组无艾灸烫伤发生病例,B组烫伤发生率为9.09%(5/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治疗前指标评估、健康教育、注意事项告知、治疗期间定时巡视、体位指导和烫伤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B组(均P0.05)。结论为艾灸治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烫伤,确保治疗安全,且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蛇志》2015,(3)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在ICU救治中的临床治疗经验,并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西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64例,随机等分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A组)和充分液体复苏组(B组)各32例。A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B组给予充分快速液体复苏,并分别计算两组患者入院后24h内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在复苏液体总量、复苏1h乳酸、复苏时间的差异。结果经积极治疗后,A组患者在复苏液体总量、复苏1h乳酸、复苏时间明显较B组减少,而且A组患者治愈率高于B组。两组患者共死亡9例,其中早期死亡3例,主要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期死亡6例,主要原因为多器官功能损害(MODS)。死亡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患者。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尤其合并休克的重症患者,早期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能显著减少内脏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显著减少休克后期DIC的发生;此外,APACHEⅡ评分与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分值越高,预后越差;早期对多发伤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可预测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输血策略对ICU贫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限制性输血患者54例纳入A组,采用开放性输血患者50例纳入B组,调取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将患者预后分为死亡(n=6)、恶化(n=31)与好转(n=67)三类,其中死亡与恶化合计为预后不佳,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组入院基础、ICU输红细胞前、出院时Hb值低于B组,器官衰竭个数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OR=0.93,95%CI0.89-0.92)、ICU输红细胞前Hb值(OR=0.99,95%CI0.94-1.02)、器官衰竭数量(OR=0.57,95%CI0.34-1.04)成为患者预后不佳独立风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李倩倩 《蛇志》2016,(4):476-477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护理对鼻咽癌患者根治性放疗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患者分为A组60例和B组40例。B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A组给予早期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副作用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A组患者在放射治疗后,皮肤反应、情绪变化、口腔黏膜反应、腮腺反应及全身放疗反应程度均明显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A组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B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咽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疗中采用早期综合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患者放疗副作用,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感染的护理方法,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11月收治的100例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50)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n=50)采取强化型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PICC相关性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发生感染3例,发生率为6%;试验组发生感染1例,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于试验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与2013年感染菌种没有太大的变化,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有所下降,其他菌种没有明显减弱的趋势。结论 强化型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PICC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预防控制感染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预氧合在ICU重症患者急救插管中的效果并探讨预氧合的最佳方式。方法:选择ICU内低氧血症成年危重患者28例,按入ICU顺序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n=10),B组(气囊-面罩预氧合组,n=9)和C组(麻醉机-面罩预氧合组,n=9)。A组入室后即行快速气管插管,B组气囊-面罩预氧合5 min后行气管插管,氧流量为15 L/min。C组麻醉机-面罩预氧合5 min后行气管插管,氧流量为4 L/min。观察指标:持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气分析及相关并发症。结果:三组在预氧合之前,各项基本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预氧合后,B、C组的SpO2明显高于A组(P0.05);在插管后即刻,B、C组的SpO2也显著高于A组(P0.05),同时C组SpO2高于B组(P0.05)。血气分析中,预氧合后,C组的PaO2和SaO2均高于A、B组(P0.05);在插管后即刻,C组PaO2和SaO2高于A组,同时C组SaO2高于B组(P0.05)。并发症的比较上,C组的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ICU内急救插管前的预氧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血氧水平,效果明显好于直接气管插管;在预氧合的方式中,麻醉机-面罩的预氧合效果要优于常规使用的气囊-面罩,且并发症也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对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静效果及谵妄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于我院行髋部骨折手术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两组患者术中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诱导,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进行镇静诱导。术后24h,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的镇静效果,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术后镇痛效果,术后1周,对两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谵妄评定量表(CAM)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进行比较,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h,观察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镇痛药追加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谵妄发生率、CAM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6%,与对照组的14.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可获得更好的术后镇静、镇痛效果,能够降低谵妄的发生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道监测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重症颅脑外伤入住我院ICU病房均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18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气道监测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ICU治疗时间、肺部感染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ICU花费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干预组肺部感染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x2=4.006,P<0.05),考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时间缩短(t=12.9,3.82,3.95 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合理的的气道监测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肺部疾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骨折患者采用循证护理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8例骨折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循实验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坠积性肺炎,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发生坠积性肺炎,实验组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率(2.3%)明显低于对照组(13.6%),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1.
韦春萍 《蛇志》2023,(1):97-100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11月在我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6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术后谵妄、心力衰竭、压疮、便秘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75%,对照组为8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将51例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前随机分成两组1)处理组(A组,n=25),术中给予300mg/kgL-精氨酸治疗;2)对照组(B组,n=26).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CPB)停机后2h及CPB停机后24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发现两组病例CPB后2h及CPB后24hTNF-α水平与同组术前基础值比较有显著的升高(P<0.05);CPB后24hTNF-α水平,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提示CPB可引起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血浆水平的显著性升高;L-精氨酸可以降低CPB术后TNF-α血浆水平,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老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并分析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53例)、B组(53例)和C组(54例)。A组和B组均于麻醉诱导前给予0.5 μg/kg右美托咪定,以0.2 μg/kg?h速率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A组术后镇痛时再给予右美托咪定0.05 μg/kg?h。C组给予等容量和等速率的生理盐水。观察三组的应激反应、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谵妄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n=28)和无谵妄组(n=13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术后第3 d 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多巴胺、肾上腺素均较手术结束升高(P<0.05)。A组、B组术后第3 d CRP、IL-6、多巴胺、肾上腺素低于C组(P<0.05)。A组、B组术后第3dCRP、IL-6、多巴胺、肾上腺素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B组、C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C组(P<0.05)。A组、C组谵妄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谵妄的发生与年龄、术前抑郁、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术中低氧血症、气腹后PaCO2、白蛋白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抑郁、年龄≥70岁、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3、术中低氧血症、气腹后PaCO2偏高、白蛋白偏低是导致老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提高老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减少谵妄的发生率,同时术前抑郁、年龄≥70岁、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3、术中低氧血症、气腹后PaCO2偏高、白蛋白偏低是引起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周小菊 《蛇志》2022,(1):90-92,119
目的 探讨医护合作式疼痛管理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5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19)和观察组(n=437).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医护合作式疼痛管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甲硝唑配合护理共同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胃溃疡患者218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9例。A组患者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配合护理干预共同治疗;B组患者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以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比较显示A组使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甲硝唑其幽门螺杆菌清除率95.7%显著优于其他药物组75.2%(P0.05)。治疗效果比较A组总有效率96.3%显著优于B组84.4%(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甲硝唑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并显著降低疾病复发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善胃黏膜糜烂并抑制细菌闭合成。  相似文献   

16.
杨丽青 《蛇志》2017,(3):364-366
目的降低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探讨有效预防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行外周静脉泵入胺碘酮持续时间24h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采取多项联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为94%,实验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为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胺碘酮所致的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蛇志》2018,(3)
目的探讨ICU压疮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5月我院ICU的压疮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奇偶数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西医护理措施,观察组37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整体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压疮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相关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8例,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将血压晨峰≥23.6mmHg或23.6mmHg分成A组(晨峰组)79例与B组(非晨峰组)89例,所有患者均同步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具有可比性。与B组比较,A组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频发房性早搏、房速、频发室性早搏和室速等心律失常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总数明显高于B组(=52.19,r=0.552,P0.001)。与B组比较,A组的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ST段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T改变和T波改变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的情况明显高于B组(=10.05,r=0.213,p=0.001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若出现血压晨峰提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增加,尤其是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明显升高。血压晨峰与患者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关系密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住院患者166例,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将其分成四组。A组:HOMA-IR≤1.53(n=36);B组:1.53HOMA-IR≤3.46(n=30);C组:3.46HOMA-IR≤5.13(n=36);D组:HOMA-IR≥5.14(n=64)。检测和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C、D组腰围、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A、B组;D组空腹胰岛素(INS)均高于A、B组,B、C组INS、LDL-C均高于A组;D组体质量、TC高于A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腰臀比(WHR)、FBG、INS、TC、HDL-C均是HOMA-IR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体重、腰围、FBG、2h PBG、INS、TC、HDL-C的上升均为加重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ICU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60例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并且经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并签字同意分组。分为UTI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综合治疗措施,A组除综合治疗外还给予注射用乌司他丁,每次30万U,每日2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开始治疗、治疗后第3天、治疗第7天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结果、并且记录患者在ICU治疗的转归,应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3天A组呼吸频率低于B组,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两组PO2、PO2/FiO2、SaO2均有上升。比较后发现A组PO2、PO2/FiO2、SaO2高于B组(P<0.05),两组PO2、SaO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经治疗3天A组与B组生化指标比较、白细胞计数、肾功及血乳酸均有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部治疗结束后A组与B组死亡率比较(UTI组34.29%,对照组38.26%,P=0.0097)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UTI组7.54±3.27天,对照组11.78±2.69天,P=0.0086),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大剂量UTI用于ARDS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