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是江汉平原棉区主要害虫,常年因幼虫钻蛀花铃,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研究棉红铃虫幼虫田间分布结构,有助于分析为害损失。对密度估值、合理田间试验设计、取样、以至做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经济阈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承发  杨辅安 《生态学报》1999,19(5):720-723
就华北棉区棉田棉铃虫经济阈值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展开讨论。作者分析指出:1)用幼虫部分龄期的为害量取代全部龄期的为害量,导致经济阈值的过高估计;2)用一个世代为害期前半段中半段的单虫为害量取代整个世纪的单虫为害量,导致经济阈值的过高或过低估计;3)将以蕾为主的蕾铃被害量等同于成铃减少量,导致算出的经济阈值成倍下降;4)在确定产量损失与为害量关系的试验时,当某一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不能断言这一为害量对  相似文献   

3.
雷雪鳃金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雷雪鳃金龟Chioneosoma reitteri Semenov是林业上的一种重要地下害虫。笔者在1979—1982年,对此虫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结果综合整理如下。 一、为害和分布 雷雪鳃金龟以为害杨、柳、榆、桑等多种树种及沙拐枣、白茨、铃当刺等固沙灌木为主,对大田作物为害极轻。其幼虫啃食树根的皮层和咬断须根,受害轻的树木生长势减弱,严重者则全株枯死。 此虫在新疆发生较普遍,为塔里木河沿岸胡杨林区常见虫种。我州的焉耆,和硕,轮台,  相似文献   

4.
棉红铃虫为害棉铃的损失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樟法  吕仲贤 《昆虫知识》1990,27(4):208-209
棉红铃虫 Pectinophora gossypiella (Saunders)幼虫为害棉铃所造成的损失估计,曹赤阳等曾作过报道。但用该逻辑斯蒂公式只能估计天气干旱、僵瓣很少的年份才接近实际损失。而红铃虫为害棉铃所造成的损失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幼虫侵入籽棉,使棉纤维的发育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杂交高粱种植面积的扩大,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逐渐由桃蔓延到高粱上危害,严重时虫穗率达60—70%,单穗有虫少的数头,多的数十头甚至百余头。幼虫吐丝缀合小穗,从中为害,造成籽粒破碎或蛀成空壳,损失很大。尤其制种高粱受害更重。过去有关此虫为害的报导尚未多见,我所从1972年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6.
<正> 本省棉区第一代红铃虫发生少,为害经;二代明显上升,为害加重;三代虫量显著激增,严重为害中、上部青铃。如不及时防治,青铃被害率可在90%以上,棉产量损失为20%左右。因此查清红铃虫第三代虫源,搞好测报,及时指导田间药剂防治很有必要。现将1977—1982年在肖山棉区进行系统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试验方法和过程 选有代表性的棉田定300—500株棉花,调  相似文献   

7.
<正> 甜菜筒喙象Lixus subtilis Boheman是蛙食甜菜叶柄和茎秆的害虫,叶柄受害处,膨大呈结,有圆形或近菱形黑疤,上下方出现裂痕。为害较重的甜菜田,有虫株可高达84.6%,严重受害株主茎上有幼虫11—13头。该虫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巴彦淖尔盟等地都有为害,特别是土默特左、右两旗。现将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法军  戈峰  刘向辉 《生态学报》2003,23(4):744-750
1994、1995连续两年在华北棉区第3代棉铃虫发生期间,通过一系列人工摘蕾模拟为害和人工接虫为害试验,研究了棉花对蕾铃期繁殖器官损失的补偿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蕾、铃被害会诱导棉株产生补偿效应,即提高结铃数,增加生物产量。但棉花的补偿效应是有限的,蕾铃期单株被害蕾超过12个,被害铃超过4个,或被害超过2蕾2铃,都会导致皮棉显著减产。通过数学模型分析,1994年,单株被害0-11.80个蕾或0—2.26个铃都不会造成减产;1995年.单株损失0—10.58个蕾或0—3.8个铃,同样不会降低棉花产量。模型中各决策变量的边际产量表明,棉花蕾铃期铃的损失对皮棉产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梨吉丁虫(Lampra limbata Gebl.)为梨、苹果、杏、樱桃、山楂的枝干害虫之一,我校梨树自1956午栽植以来连年受害,损失甚重。据了解此虫在南昌、永修、清江、上饶、贵谿、赣县、新干、崇仁等县亦有发生。在我校主要为害梨树,苹果上偶有发现。1961年以来我们对此虫进行了调查研究,所得结果报导于下。 为害情况及虫口密度 据历年调查,我校梨园1,350亩均受此虫为害,死树达5,000多株,占全部梨树22%,有二个果区(170亩)遭到毁灭。61年7月调查的结果如表1。 表1说明,无论虫株率及虫口密度都极严重。从树龄来看,三年生以下的梨树为害较轻,虫道分布在主干上较主枝上多;六午生树,主枝、主干大致相似,有些主枝上的虫数还超过了主干;无论三年生或六年生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对危害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的钻蛀性害虫合欢吉丁Agrilus subrobustus Saunders各虫态形态特征及危害特性进行了研究与描述,深入探索其虫道三维结构,以期为合欢吉丁的发生监测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记述整理了合欢吉丁学名的变化过程,详细地观察并描述了剖腹卵、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首次研究总结其坑道系统的各指标特点:虫口密度、坑道长宽、侵入孔特征、蛹室特征、羽化孔特征等,明确了完整虫道的发生发展规律;基于坑道拍照、各向量指标测量,对坑道进行科学手绘,使用Autodesk Maya软件完成合欢吉丁完整虫道的三维重建。【结果】合欢吉丁幼虫细长、乳白色,蛹为裸蛹。成虫铜绿色具金属光泽,观察对比其前胸背板长宽比、盘区和肩前隆脊形态,前胸腹板突形状,鞘翅柔毛分布位置,阳茎形态等特征,结合文献,明确其学名为Agrilus subrobustus Saunders。合欢吉丁主要危害树干韧皮部及木质部,具向阳性;在树皮下钻蛀坑道,侵入孔圆形,不超过1 mm;蛹室米粒状,多位于木质部,少数位于韧皮部;羽化孔"D"型;坑道形状具有规律性,可分为3种:"Z"字型及其变型,密集上下迂回型,椭圆或近半圆型坑道。【结论】基于形态特征的详细描述、学名厘定,有利于合欢吉丁的鉴定及学名的正确使用;完整虫道的复原便于在非成虫期结合寄主种类鉴定害虫种类、评估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为合欢吉丁的监测提供了具体的判别方法,为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提供参考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小麦吸浆虫的为害程度严重回升,对小麦生产带来一定威胁。在孝感、云梦、应城、汉川、安陆等地调查发现:严重田虫穗率达90.17%,一穗上幼虫最多达106头,一粒中最多17头,损失率高达40%以上。我们于1985~1986年对该虫做了调查研究,现总结如下。 一、发生及为害 孝感地区小麦吸浆虫主  相似文献   

12.
甘蔗细平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贻昌  李文凤 《昆虫学报》1995,38(3):317-323
甘蔗细平象Trockorhopalus humeralis Chevrolat是云南甘蔗上的一种毁灭性地下害虫,以幼虫和成虫在地下蔗头内为害,为害期8-10个月。据1989年调查,受害蔗每亩损失500-3000kg,严重的无收。此虫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蔗头内越冬,有喜湿性,不能飞翔,主要通过沟河流水传播。在河川坝地,沙壤土中虫口较多;宿根年限越长的甘蔗受害越重。建议蔗稻轮作;缩短甘蔗宿根年限;早春翻挖有虫蔗蔸烧毁;结合新植蔗下种,宿根蔗松蔸培土施用甲基异柳磷或铁灭克等颗粒杀虫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正> 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是长江流域棉区重要害虫之一,常年棉花受害损失约10%左右。由于此虫繁殖力强,成虫产卵和幼虫为害隐蔽,以及目前又无有效天敌予以利用等原因,故迄今仍不得不依靠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自七十年代初期以来,随着综合防治技术的发展,棉田生态环境有了大的改善,特别是在棉花生长前期,针对不同情况控制使用农药或改变施药方法,对自然天敌群落的建立,发挥对中、后期棉蚜和棉铃虫等害虫的控制作用十分有利。但在红铃虫防治问题上,不少地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在贵州的稻田中常见一种夜蛾科的稻毛虫Arsilonche albovenosa,其危害日趋严重,范围也有逐年扩展之势,因此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并作了一些探索,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一、为害情况 此虫在贵州呈插花形分布为害,轻重程度不一。凡发生地虫量一般在4—7千头/亩,重者在万头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 大蓑蛾Clania variegata Snellen又名棉避债蛾、大袋蛾、大背袋虫,属鳞翅目蓑蛾科(Psychidae),在彭泽棉区间断普遍发生,局部为害较重。为害多种树木,7—8月间迁往棉田,为害棉叶,取食上部叶片和嫩头,严重时可将嫩头和棉叶全部吃光,影响棉花生长,甚至造成棉株枯死。为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探索防治措施,现将调查观察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江苏沿江棉区3代棉铃虫对棉花的为害及经济阈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接虫为害,研究了3代棉铃虫对蕾铃脱落及结铃的影响,观察了不同年份棉铃虫卵和各龄幼虫的自然存活率及棉花蕾、幼铃的成铃率。结果表明,蕾铃的虫害脱落率对结铃的影响最大,直接通径系数达-0.8917,虫量和蕾铃脱落数主要通过接虫期间的虫害脱落率影响棉花结铃,其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8894和-0.891,接虫期间的自然脱落率对结铃的直接和间接通径系数均很小,表明33代棉铃虫为害时棉花4的补偿能力已基本丧失,各龄幼虫的为害量观察表明,1-6龄幼虫的单虫为害当量分别为0.02、0.14、0.31、0.47、0.84和1.54个大铃,根据防治的直接和间接收益,得出3代棉铃虫的防治指标为百株累计卵量26粒。  相似文献   

17.
简讯     
<正> 棉红铃虫学术交流会 1986年4月8—12日由农牧渔业部植保总站委托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在南京召开。到会的有长江中下游棉区、山西等7省1市的科研工作者以及农牧渔业部测报总站代表共32人。会议就棉红铃虫的为害损失、发生规  相似文献   

18.
1952年4、5月间我们发现家中(长沙)的一只皮箱被一种害虫为害,当时因为不知道它的严重性,便少加注意。今年4月间又发现另一只皮箱(购自湖南常德)的包衣上蛀有许多虫孔,及解开包衣,发现皮革上也有许多蛀孔,打开皮箱一看,则皮箱皮革里面的纸壳,均为这种害虫蛀烂,蛀道中充满虫粪并在其中发现许多茧子、幼虫及成虫,整个皮箱已不堪应用。数日后在同地另一个皮箱(也出自常德)中也发现  相似文献   

19.
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广东地区发生为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urgiperda(J.E.Smith)是一种新的重要农业入侵害虫,目前已侵入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等地。本研究调查了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成虫后代幼虫在珠三角和粤北地区的种群密度和为害情况。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珠三角和粤北地区均已出现草地贪夜蛾取食为害,所调查的10种作物中,仅在玉米上发现取食为害;其中草地贪夜蛾幼虫在从化地区为害最重(虫口数量222头/百株、为害率80%),其次是连平(虫口数量98头/百株、为害率68%)、英德(虫口数量76头/百株、为害率62%)、增城(虫口数量66头/百株、为害率20%)和珠海(虫口数量46头/百株、为害率30%),新丰最低(虫口数量6头/百株、为害率3%)。本研究为监测草地贪夜蛾首次入侵的发生和为害提供依据,并为通过调查田间种群密度指导幼虫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我县随着栽培制度的改革,褐稻虱逐步上升为水稻穗期的大害虫。近年来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褐稻虱在我县一般于7月中、下旬由外地大量迁入,以后在本地繁殖3—4代。8月下旬—9月上旬发生的第四代,为害单季晚稻;9月下旬—10月上旬发生的第五代,为害单季稻、后季稻。四、五代的虫量很大,一般年份,四代虫口每亩12—30万头,大发生年高达100万头以上;五代虫口单季晚稻50—200万头,后季稻10—80万头;大发生年单、后季稻的虫量分别每亩达220万头和170万头左右。而三代虫量则很少,主要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