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蛋白是一种肿瘤相关蛋白质。我们从人肝癌组织中分离纯化了铁蛋白,并筛选到一株抗该铁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6D6),它针对铁蛋白上的构象决定簇,并对人源铁蛋白高度专一。然后我们用此单抗建立了测定铁蛋白浓度的夹心ELISA法,并对方法的灵敏度,就确度及特异性作了研究。本法用于测定不同血清标本的结果表明:肝癌病人血清中的铁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这可能对临床诊断会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抗人铁蛋白单抗6D6和A-hF-C与肝型铁蛋白和心型铁蛋白的反应性有所不同。6D6对两种铁蛋白的反应性相似;而A-hF-C单抗与肝型铁蛋白的反应性较强。我们将6D6和A-hF-C分别制成了亲和凝胶,用来纯化人肝脏和心脏粗抽提物中的铁蛋白。此法具有操作简便,产率和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尿样中三种蛋白质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毛细管电泳分离测定人尿样中转铁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新方法.方法:通过选择运行缓冲溶液种类及浓度、pH、表面活性荆种类及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对蛋白质分离效果的影响,优化了毛细管电泳法分离转铁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条件.结果:利用此方法测定三种蛋白质的含量,浓度在0.01到1.00 g L-1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均为10-4 g L-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用于人尿样中转铁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研究血清β-葡萄糖醛酸酶(β-G)活性测定对早期肝癌的临床意义。用ELISA技术,测定早期肝癌患血清β-G活性,并对早期肝癌患治疗前、后血清β-G活性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早期肝癌患血清β-G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早期肝癌患经手术切除或介入治疗后,血清β-G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果显示血清β-G检测对早期肝癌的诊断、治疗的判断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发生于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为探究转基因牛乳中提取的重组人乳铁蛋白和重组人溶菌酶对改善UC的作用,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构建小鼠UC模型,30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模型对照组(DSS组)、低浓度乳铁蛋白组(L-rLF组,50 mg·kg-1·BW-1)、高浓度乳铁蛋白组(H-rLF组,100 mg·kg-1·BW-1)、低浓度溶菌酶组(L-rLZM组,50 mg·kg-1·BW-1)和高浓度溶菌酶组(H-rLZM组,100 mg·kg-1·BW-1)。造模后用重组乳铁蛋白和溶菌酶分别灌胃1周,取小鼠血清及结肠,观察器官病理变化,测定炎症因子以及肠道菌群等相关指标。研究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低浓度乳铁蛋白组和低浓度溶菌酶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结肠缩短量、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IL-6、lL-1β、TNF-α)表达量、血清和肝脏中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浓度显著降低,高浓度乳铁蛋白处理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显著改善。表明重组人乳铁蛋白和重组人溶菌酶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小鼠UC,为重组人乳铁蛋白和重组人溶菌酶的未来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研究血清 β-葡萄糖醛酸酶 (β- G)活性测定对早期肝癌的临床意义。用 EL ISA技术 ,测定早期肝癌患者血清 β- G活性 ,并对早期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β- G活性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早期肝癌患者血清 β- G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早期肝癌患者经手术切除或介入治疗后 ,血清 β- G活性明显降低 ,(P<0 .0 5 )。结果显示血清 β- G检测对早期肝癌的诊断、治疗的判断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3(peroxiredoxin 3,PRDX3)在肝癌高风险人群(不同类型HBV感染)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RDX3进行检测,另所有受试者均进行AFP、肝功能以及肝纤维谱测定;同时分析肝癌患者上述检测指标及临床病例因素与血清PRDX3浓度的关系。结果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PRDX3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癌患者血清PRDX3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RDX3和AF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2和0.836;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肝癌患者血清PRDX3与碱性磷酸酶(ALP)、甲胎蛋白(AFP)、透明质酸(HA)的相关性较高(r均大于0.60,P均〈0.01)。肝癌患者血清PRDX3浓度不受HBV-DNA载量、肿瘤直径、门静脉转移的影响,而与肝病患者的TNM分期密切相关(r=0.898,P〈0.01)。结论血清PRDX3的测定有助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诊断,并且对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早期发生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中老年女性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年龄和体质指数(BMI)之间的关系。方法:选自中国4046名健康女性进行横断面研究,受试者年龄均在45-70岁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受试者血清铁蛋白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血清铁蛋白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同组别SF差异的显著性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来比较。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与年龄(r=0.425;p0.05)和BMI(r=0.238;p0.05)均呈正相关。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显示不同年龄组和不同BMI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65-70岁人群的血清铁蛋白平均水平比45-50岁人群高出近两倍。并且肥胖人群中血清铁蛋白水平要远远高于偏瘦人群。结论:中老年女性铁储存的增加与年龄的增长和体质指数的增加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胰岛素及生长因子促生长活性测定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GR2H6细胞是从小鼠乳腺癌细胞衍生来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株。该细胞能在特定的无血清培养液中生长,我们发现在此无血清培养条件下,GR2H6细胞生长情况与胰岛素、表皮生长因子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的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根据细胞数目和DNA总量的变化可定量测定胰岛素和上述生长因子对该细胞株的促生长作用。据此,本实验室建立了一种新的胰岛素与生长因子促生长活性测定系统。与已知的胰岛素和生长因子测活系统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750例妊娠期妇女及86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的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结果:孕妇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随孕期的增长而逐渐降低。早、中、晚孕期妇女叶酸的含量较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中、晚孕期妇女血清铁蛋白和维生素B12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安地区中、晚孕期的孕妇体内存在铁蛋白和维生素B12缺乏,但并不缺乏叶酸。在重视补充叶酸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铁和维生素B12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动物或人的肿瘤细胞中常出现个体发育阶段胚胎细胞所具有的某些蛋白质、酶、转移核糖核酸等,这已为大家所熟知(Fishman和Sell,1976)。我们曾用免疫膜荧光法对离体培养的人体肝癌细胞进行了研究,发现肝癌细胞具有与胎儿肝细胞有交叉反应的膜抗原(施渭康等,1977)。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一胚胎抗原在这些细胞表面的分布,我们用铁蛋白标记抗体技术进行了电镜观察。本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免疫膜荧光法所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人体  相似文献   

12.
人心肌匀浆经热变性、酸化、硫酸铵盐析、超离心、SepharoseCL-4B柱层析和制备等电聚焦分离,得到酸性铁蛋白。经鉴定,所得酸性铁蛋白pI为5.0,H亚基分子量为21kD,L亚基为19kD,PAGE分析呈单一区带。制备了兔抗人酸性铁蛋白抗血清,用该抗血清建立的人酸性铁蛋白放射免疫分析可检测出80%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病人。  相似文献   

13.
人心肌匀浆经热变性,酸化,硫酸铵盐析,超离心、Sepharose CL-4B柱层析和制备等电聚焦分离,得到酸性铁蛋白,经鉴定,所得酸性铁蛋白pI为5.0,H亚基分子量为21kD,L亚基为19KD,PAGE分析呈单一区带,制备了兔抗人酸性铁蛋白抗血清,用该抗血清建立的人酸性铁蛋白放射免疫分析可检测出80%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病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中老年女性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年龄和体质指数(BMI)之间的关系。方法:选自中国4046 名健康女性进行横 断面研究,受试者年龄均在45-70 岁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受试者血清铁蛋白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采用Spearman 秩相关检验分析血清铁蛋白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同组别SF 差异的显著性用Kruskal-Wallis 秩和检验来比较。结果: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与年龄(r = 0.425;p < 0.05)和BMI(r = 0.238;p < 0.05)均呈正相关。Kruskal-Wallis 秩和检 验显示不同年龄组和不同BMI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65-70 岁人群的血清铁蛋白平均水平比45-50 岁 人群高出近两倍。并且肥胖人群中血清铁蛋白水平要远远高于偏瘦人群。结论:中老年女性铁储存的增加与年龄的增长和体质指 数的增加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 年8 月至2013年1 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750 例妊娠期妇女及86 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的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其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结果:孕妇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含量随孕期的增长而逐渐降低。早、中、晚孕期妇女叶酸的含量较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中、晚孕期妇女血清铁蛋白和维生素B12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安地区中、晚孕期的孕妇体内存在铁蛋白和维生素B12缺乏,但并不缺乏叶酸。在重视补充叶酸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对铁和维生素B12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信息,研究铁蛋白与肝癌的潜在关系。[方法]从NCBI获取铁蛋白序列,分别使用ProScale、TMHMM、NCBI-CDD和Prosite工具分析铁蛋白的亲疏水性、跨膜区、功能结构域和生物活性位点。使用SOPMA、PSIPRED和SWISS-MODEL平台预测了铁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一步,基于STRING数据库研究了铁蛋白的互作蛋白和富集通路。[结果]铁蛋白是一种亲水性蛋白,无跨膜区,存在1个铁蛋白样二铁氧化的功能结构域和2个生物活性位点,具有较高的螺旋程度。铁蛋白与RPS17、TFRC、SCARA5、NCOA4和COX8A五种蛋白相互作用,这些蛋白显著富集在铁死亡与矿物吸收富集途径,与癌症的发生有关。[结论]对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了铁蛋白重链和轻链的理化性质和空间结构,也从其功能上揭示了与肝癌的潜在关系,为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人肝癌细胞膜中发现了一个新的癌胚抗原,并且进行了部分纯化。从部分肝切除术取人肝癌组织,用蔗糖密度梯度超离心法分离细胞膜,以此细胞膜制备的抗血清,经患者本人正常肝粉吸收,吸收后的抗血清与肝癌细胞膜溶解物作双向免疫扩散和对流免疫电泳均呈阳性反应,而与正常肝细胞膜则均呈阴性。用免疫萤光法鉴定,证明该血清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肝癌细胞膜和7402人肝癌细胞培养株的细胞膜。因此,我们认为:人肝癌细胞膜具有不存在于正常肝细胞的抗原。进一步研究证明,这种抗原也存在于3~4个月人胚胎肝细胞膜中,显示这是一种癌胚抗原。我们取人胚胎肝组织,用免疫亲和层析法尝试了这种膜抗原的纯化工作,从亲和层析柱流下的蛋白质,其沉降系数为0.33~0.45,并对上述吸收后的抗血清显示特异性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旋转恒定磁场对大鼠血清中铁代谢相关蛋白的影响,为深入认识磁场的多方面生物学效应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曝磁组.后者在磁场强度是0.4 T、频率为8.97 Hz的环境中每天曝磁1次,每次2 h,连续处理30 d后处死分组大鼠,获得血清,冻存后测定血清中铜蓝蛋白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铁蛋白和乳铁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曝磁组大鼠血清中铜蓝蛋白活力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没有显著性变化;总抗氧化能力有了显著性的提高(P<0.05);铁蛋白含量有显著性的降低(P<0.05);乳铁蛋白含量有显著性的降低(P<0.01).结论:磁场对大鼠血清中铁代谢的部分相关蛋白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5组,每组3个复孔。实验组细胞用五氟尿嘧啶(5-FU)或不同浓度的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处理48 h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处理后人肝癌HepG2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法检测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分析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Rho123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处理人肝癌HepG2细胞后,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形态发生改变,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G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而G2 期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Bax、Caspase-3、-9和Cyt-c的表达显著升高,而Bcl-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随着含四逆散药液血清浓度增大,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0.05)。结论: 四逆散可以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从国产兵豆中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出一种对人红细胞有凝集作用的凝集素,当其浓度为5—7μg/ml时即可引起血凝。通过电泳分析,分子量、氨基酸组成、糖与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对其纯度进行了鉴定。比较了5种糖对此种凝集素血凝的抑制作用,结果以甲基α-D-甘露糖苷抑制能力最强,D-半乳糖无抑制作用。在交叉亲和免疫电泳中,此种凝集素能对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糖基有坟强的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