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中对样本完整性的要求,为了在分析中不抛弃大量不完整的化石标本或者不大大减少变量,创建了一种恢复标本残缺数据的方法。本方法基于线性回归理论,假设同类标本个体之间的区别仅仅是大小的区别,形状的区别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同类标本中,可以用一件标本的已知测量数据预测另一件标本的残缺测量数据。在多件标本的情况下,对某件标本的某个残缺数据的预测结果是用其他标本分别进行预测所得值的加权平均,加权系数的选取与每件标本的保存完好程度相关。用现生马属头骨及肢骨标本做的数据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标本的种类、数量及残缺值的多少均不敏感,对于尺寸较大的标本或数值较大的数据的预测效果要比对尺寸较小的标本或数值较小的数据的预测效果要好。与传统的线性回归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方法利用的是样本(即标本)间的线性相关性,传统方法利用的是变量(即测量项)间的线性相关性。在通常情况下,样本间的线性相关程度要优于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程度。本方法简单实用,在对化石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特别是多元统计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杨杰 《化石》2003,(3):19-21
古生物爱好者都十分熟悉三叶虫化石 ,在他们收藏的标本中 ,残缺不完整 ,不甚满意的那一块 ,也许却恰好是古生物工作者十分珍视的蜕壳标本 ,三叶虫蜕壳标本不仅为我们了解三叶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清晰线索 ,同时还是古生物学家判断化石埋藏类型的最佳证据 ,对深入研究化石生物与当时环境因素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三叶虫是典型的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的背甲虽然起到了很好地保护作用 ,却也限制着虫体的生长。因此 ,三叶虫和其它节肢动物一样具有周期性的“蜕皮现象” ,也就是在脱去旧表皮、换上新表皮的间隙时间内进行体积增长。从对现生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3.
根茎蕨是一个形态属名,泛指蕨类植物地表或地下的根状茎印痕化石。此类化石比较少见,我国学者只报道过一次,由于标本破碎,未能提供照相图版(斯行健,1949)。国外以Nathorst(1906)的标本较佳,其后在各地所发现的材料均有缺陷。英国侏罗纪的标本叶迹清楚,可惜不完整,只保存了一个叶痕(Harris,1961)。苏联白垩纪的标本虽然比较完整,但叶迹却不够清楚(Vakharameev et ak.,1963)。一九七三年秋,笔者随新疆石油管理局107队在吐鲁番盆地发现了大量完美的根茎蕨化石。这些标本根茎比较完整,叶痕排列成行,叶迹十分清晰。现将这种根茎蕨化石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发现于埃塞俄比亚MiddleAwash地区Bodo地点距今60万年的人类头骨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为古老和完整的非洲中更新世人类化石。由于Bodo头骨化石在形态特征上兼有直立人与智人的特点,多年来学术界对其分类地位一直存在争议。Rightmire认为Bodo头骨化石与BrokenHill及Petralona等在分类上属于古老型智人的中更新世人类更为接近,是非洲直立人向古老型智人过渡的代表。至少在距今60万年的中更新世早期直立人向古老型智人转变的成种事件在非洲就已经发生。以Bodo头骨为代表的一批更新世中期非洲和欧洲人类化石构成了可能是后期人类祖先的人属海德堡种。这些观点导致了近年学术界对古老型智人在非洲及欧亚出现时间以及更新世中期非洲和欧亚地区古人类相互之间演化关系的关注。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对年代与Bodo化石接近的周口店直立人头骨特征与Bodo头骨的相似及差异表现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Bodo头骨在一系列特征上与周口店直立人相似,同时在包括颅容量在内的其它一些特征上呈现出后期智人的特点,但总体形态上似乎与直立人更为相似。作者认为尽管这种进化上的镶嵌现象在中国古人类化石记录上也广泛存在,但由于中国人类化石标本在年代上的不确定性,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证据说明这种集直立人与智人化石特征为一体的镶嵌性在中国古人类化石出现的时间接近或早于非洲。考虑到中国与非洲直立人生存年代的巨大差异及人类演化的不同步或地区间差异,具有较多后期人类特征表现的人类首先出现在非洲是完全可能的。根据这些研究对比,作者就人类演化的镶嵌现象、更新世中期非洲与亚洲地区人类演化上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1960年,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颜訚教授等在山东泰安一带进行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遗迹调查时,于泰安大汶口一墓葬中发现一龟类标本,包括一个完整的腹甲、局部残缺的背甲前2/3部分以及属于同一个体的一些碎片。标本未完全石化,仅为半化石。据参加野外工作的顾玉珉同志称,与龟化石同产的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遗骨及陶器文化。  相似文献   

6.
1965年,在山东临朐尧山公社解家河村硅藻土矿层中,发现了二块蝙蝠类化石。其中一块除了头及一翼残缺外,都保存得十分完整。从标本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纤细的薄膜状皮翼的印痕,其中指骨一直伸向翼的末端;以及组成尾部的八节尾椎骨。栩栩如生,不可多得。  相似文献   

7.
三记山东临朐中新世的鸟化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山东临朐解家河硅藻土矿中,此前曾先后出产过三件完整或部分完整的鸟化石,已分别经笔者研究,两次撰文发表(1977,1980)。1979年,临朐县文化馆又从该矿发现第四件完整的鸟化石,再次送与笔者研究,本文即此化石的研究报告。经鉴定、对比,认为该鸟化石应归鹤形目、秧鸡科,为一新属种,名为秀丽杨氏鸟。它是我国秧鸡科甚至鹤形目迄今已知保存最为完整、时代最早的化石代表。  相似文献   

8.
初步报道了缺缺洞发现的猕猴化石。新材料为一具雄性老年猕猴个体的骨架,保存了几乎完整的下颌、全部7节颈椎、9节胸椎、两侧前肢肢骨、右侧后肢部分肢骨以及绝大部分的腕(跗)骨、掌(蹠)骨和指(趾)骨。这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最为完整的猕猴骨架化石。鉴于化石对比材料的缺乏,仅对下颌及牙齿形态进行了描述,并将之与中国已知各化石种进行了对比。由于中国猕猴属各化石种之间的系统关系尚不明确,暂将这批材料作未定种处理,更加深入的研究将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了在苏北晚新生代地层中发现的两种剑齿象Stegodonzdanskyi和S.chiai。代表前者的化石材料是一件不完整的下颌骨,具有破损的左、右m2和完整的左m3,产自新沂唐店附近沐河岸边上白垩统红砂岩之上和上更新统黄土之下的含砾粗砂层,无共生化石。根据区域地层对比,产化石岩层的时代可能为晚中新世;代表后者的化石材料是产自泗洪归仁砂矿的几件臼齿,或臼齿碎块,与Proboscidipparionsp.,Palaeoloxodonnaumanni,Equussp.和Cervus(Pseudaxis)cf.magnus等共生,时代可能为早更新世晚期。归仁砂矿产的剑齿象M3特别长大,具有9个完整的齿脊和相当发育的跟座,其大小和特征可与S.chiai的模式标本m3相匹配,它们代表一种比S。zdanskyi个体更大,更进步的华北最晚期的剑齿象。  相似文献   

10.
刘武  吴秀杰 《人类学学报》2022,41(4):563-575
近年对许家窑、许昌、华龙洞、澎湖、夏河、哈尔滨等人类化石开展的系统研究,引发了学界对中更新世晚期人类演化及分类的不同认识。基于对相关中国人类化石形态特征的分析,作者提出这一时期中国人类化石形态特征表现为四种类型:1)以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共有特征为主;2)以原始特征为主;3)以现代特征为主;4)独特形态组合。多数化石形态特征表现为前三种类型,而许昌和许家窑这种以硕大的头骨和巨大颅容量构成的独特形态组合在其他同时期化石还没有发现。化石形态的多样性提示,不同类型的中更新世晚期中国古人类对现代人的形成贡献不同。作者认为在该时期的人类化石形态多样性规律还未阐明的情况下,将具有混合或镶嵌特征的相关人类化石归入分类地位不确定的人群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1.
冀北侏罗纪叶肢介软体化石的发现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好的软体化石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古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态、起源及分类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使研究工作引向深邃的领域。叶肢介软体化石十分罕见,过去报道过的几例大多保存较差,或残缺不全。冀北滦平周营子中侏罗统九龙山组发现了罕见的、完美而又十分丰富的叶肢介软体化石,尤其是软体从壳瓣中脱离,单独保存为化石,其  相似文献   

12.
陕南寒武纪早期宽川铺组微体球状化石类型多样,如何正确辨别这些球状化石的生物属性是当前早期生命演化古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在宽川铺组中发现了一类为数众多,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不规则的帽状隆起结构以及翻边帽沿的帽状化石。研究表明这些帽状化石均为不完整的个体,其完整形态呈不规则的凹球形。根据帽球状化石帽身的数量和相对位置,这类化石可划分为"单帽型"、"双帽型"和"复帽型"三种类型。这些凹球状化石呈双层壳壁,内壁光滑,外壁粗糙。因为凹球状化石形态及其表面小孔与微体藻类、后生动物的胚胎以及壳体化石差异都非常显著,所以推测这类化石可能与带壳原生动物亲缘关系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13.
蛇颈龟化石在上禄丰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1年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野外队在云南峨山县甸中上禄丰群地层中发现一些龟板碎片和一件部分完整的龟类化石。据该队赵喜进同志称,化石产自上禄丰群下部斑点砂泥岩段的暗棕红色粉砂岩中。有关地层方面问题,云南队另有专文讨论,本文只就龟化石作一系统位置鉴定,附带谈到它的生活时代问题。标本记述蛇颈龟科 Plesiochelyidae蛇颈龟属 Plesiochelys峨山蛇颈龟,新种 Plesiochelys oshanensis,8p.nov.(图1,2;图版Ⅰ)材料一件不完整的背腹甲,缘板大部缺失,仅前部和左前部保存;右第3—5对肋板部分残缺。腹甲前后两端都已破损,左骨桥缺如。此件标本因曾受挤压,采集时可能又有破裂,经粘补复原后,有的骨板业已错位,特别是背甲。野外地点号71092,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编号 V.4444。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这里描述的化石,主要是张研和余兴邦同志在1960年5月采集的,部分是安徽省地质局某地质队在同年4月送交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的。化石产地是安徽泾县晏公堂附近。解放后,地质工作者对皖南含煤地层的划分日益详细,但本区晚二迭世晚期沉积的有无,及其下界的位置,仍是勘探工作中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本文描述的化石均产于上二迭统中上部的一层泥灰岩中,保存相当完美,数量也很丰富。近年来,野外地质队往往把  相似文献   

15.
以化石产出记录为对象,以时间段为单位的编目式物种多样性统计分析是古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地层和化石记录本身的不完整性,以及不同地区和时段各门类化石系统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等方面研究程度的差异,使得多样性统计结果往往存在一定偏差,同时不合理的数学统计方法的选用也会对多样性演化形式产生进一步的误读。基于单一时间段内,不同化石延限类型对该时段物种多样性的贡献度的不同看法,存在多种不同的多样性统计方法。而针对时间段跨度、短延限分子比例和生物群多样性变化形式的不同情况,每一种统计方法各自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合理的方法选择能够良好模拟真实情况;反之,不恰当的统计方法则会人为引进更多的偏差。提高原始数据精度、合理划分时间单元和采用不同统计方法对比研究,可以有效的减小偏差。  相似文献   

16.
化石鸭和北京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临朐解家河硅藻土矿真是个“化石的宝库”,出产过许多优美的生物化石,连一般罕见的鸟类化石,这里也有。1977年,《化石》曾报道过这里出产的第一只鸟化石——山旺山东鸟,1978年,这里又先后发现两件鸟化石。一件个体很大,有点像现生的孔雀,保存不全。另一件个体中等,保存非常完整,甚至连蹼的印痕还隐约可见。经研究,认为是雁形目鸭科的新属种,取名硅藻中华河鸭。中华河鸭除头骨前端和右足部损坏外,其它各部都很完整。头侧视,眼眶、枕骨、顶骨清楚可辨。下颚已错位,向后推移。颈略长而微弯,两翅左右展开,两脚后伸。由于在躯干部的表面可以看到肩胛骨,我们判断,这只鸟的身体基本上是背腹平压的,背部朝上。可能因为挤压时受力不匀,以致把位于腹面的胸骨,推到躯干的右侧边缘上去了。从肢骨的保存姿势和骨架的完整性推测,想必这只鸟是因为偶遇不幸较快致死的,没有经过太长时间的剧烈挣扎便“呜呼哀哉”了。死亡后,没经搬运或搬运不远很快就被埋藏起来。  相似文献   

17.
工农业生产活动,是发现地下化石宝藏的大好机会。我国广大工农兵群众,在劳动实践中,经常会发现化石的线索,地质古生物工作者跟踪追迹,往往会采集到各种重要的、完美的化石材料,用它来说明地层的时代和生物演变的过程,而工农兵群众最后总想看到,这些化石在古代生活时到底是个什么形象。  相似文献   

18.
消息与动态     
《人类学学报》1984,3(2):182-184
从1983年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禄丰古猿考察队在云南省禄丰县石灰坝村古猿化石地点又一次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获得了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的残缺的颌骨6件,牙齿近百枚。还发现许多“似长臂猿”等灵长类化石及大量的动物化石。 在这次发掘中,我们加强了对小动物化石的重视。用筛洗的办法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标本。经初步鉴定,约有30种之多。这对探讨禄丰古猿的地质时代和生活环境无疑地是很有意义的。 此外,我们还对周围地区的地质地貌和一些出露褐煤的地点进行了考察,并讨论了古猿生存时期禄丰地区的沉积环境和气候条件。 (徐庆华)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河南省濮阳县勘探的钻井岩芯中再次发现帕里宾尼亚(pojibinia)这种形态特殊的被子植物化石。由于该植物的叶形较小,往往在有限面积的岩芯中保存了完整的叶部化石。近20年来,在我国不少地区相继发现这种化石,它的出现指示了沉积时期为  相似文献   

20.
赵汉雄 《化石》2002,(1):31-33
始于5.45亿年前的寒武纪是从小壳化石和动物生痕出现起界 ,尔后腕足类、三叶虫等完整化石出现 ,形态结构已相当复杂 ,到5.1亿年前的澄江生物群 ,所有动物大门类(包括人所属的脊索动物门)都已齐备。似乎接下5亿年演化史只在实践某个时刻制定的规划 ,再不能突破它。这般离奇的演化事实 ,怎不让人惊讶?最近几十年 ,开始在寒武纪以前地层搜索化石 ,所找到的几乎都是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的化石 ,比较复杂的多细胞动物是从5.6亿年前才开始出现。这更增疑团 ,似乎那次让生命演化发生急转弯的神秘事件起自空穴 ,突然降临。最最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