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正畸矫治对上颌外伤切牙牙髓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正畸科2006~2011年期间的病例60例,并按上颌切牙有无外伤史分为正畸外伤组和正畸无外伤组两组;选取我院牙体牙髓科2008-2011年期间上颌切牙有外伤但未行RCT(Rootcanal treatment)的病例30例,设为外伤无正畸组组。对三组间上颌切牙所患牙髓坏死的机率进行比较。结果:正畸外伤组与正畸无外伤组有显著性差别(P<0.01),正畸外伤组与外伤无正畸组亦有显著性差别(P<0.05)。而正畸无外伤组与外伤无正畸组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正畸治疗患者中,有严重牙周损伤史的上颌切牙患牙髓坏死的机率要明显高于无外伤史的上颌切牙。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 1千牛电液疲劳实验机检测充填材料与牙面之间的粘结力 ,发现 :在牙釉质组中 ,酸蚀组、6瓦激光切割组及 6瓦激光切割联合酸蚀组抗剪切粘结强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牙本质组中 ,酸蚀组、4瓦激光切割组及 4瓦激光切割联合酸蚀组抗剪切粘结强度也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并通过SEM观察激光处理后牙体表面结构的变化 ,发现激光切割后牙釉质表面不平呈层状 ,无玷污层 ,釉柱未见破坏 ;牙本质小管开放 ,表面无玷污层 ,达到酸蚀的效果。因此Er,Cr :YSGG激光切割牙体硬组织具有传统钻切割与酸蚀刻的联合作用 ,可以代替传统的酸蚀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自酸蚀粘结技术和全酸蚀粘结技术在牙颈部非龋性疾病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门诊就诊患者42人,共78对166颗牙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对牙齿.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左侧为实验组.应用自酸蚀粘结技术,右侧应用全酸蚀粘结技术,均用复合树脂充填.于治疗后6、12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组修复体成功率达94.87%,而对照组则为85.9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酸蚀粘接修复的复合树脂与全酸蚀粘接技术相比,具有固位性好、成功率高的优点.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表面处理条件下Er:YAG激光照射对牙釉质及牙本质修复效果的影响。80个样本随机分成牙釉质和牙本质2大组,再根据处理方式随机分为4小组:①酸蚀(37%磷酸);②Er:YAG激光;③自酸蚀粘接处理剂;④Er:YAG激光+自酸蚀粘接处理剂。与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RMGIC)粘接后37℃水浴中储存24 h,用万能测试机测定粘接剪切强度。牙釉质及牙本质组结果均为3、4小组粘结强度接近(P0.05),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1、2小组间粘结强度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Er:YAG激光照射可替代37%磷酸酸蚀处理方法;G-Bond自酸蚀粘接处理剂可提高牙面与RMGIC间的粘结力,Er:YAG激光处理不影响该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牙髓结合根尖炎的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60例牙髓结合根尖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单纯西医治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疗效上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68.7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6.25%)低于对照组(16.25%),二者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中西医结合治疗牙髓结合根尖炎具有显著地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及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肌酶学变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资料齐全且确诊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4天内),根据有无血清心肌酶学升高分为血清心肌酶学升高的急性脑梗死组A组(43例),血清心肌酶学正常的急性脑梗死组B组(97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对两组病人血清心肌酶学(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和血压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31%)患者血清心肌酶学均增高,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发病后1天A、B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发病后4、8、10天A、B两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高血压、糖尿病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脂及纤维蛋白原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学升高者预后不良;高血压、糖尿病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心肌酶学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酸蚀乳牙牙本质对自酸蚀粘接系统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8颗健康乳磨牙,磨除颊舌面釉质,暴露牙本质粘接面,沿近远中向劈开形成56个样本,随机分为7组(n=8)。直接涂布组(A1组,A2组和A3组)分别涂布AdperTM Easy One(AEO),Xeno-V(XV)和OptiBond All In One(AIO)三种自酸蚀粘接剂,预酸蚀组(B1组,B2组和B3组)在涂布三种自酸蚀粘接剂前先使用35%磷酸酸蚀乳牙牙本质15 s,对照组(C组)使用Prime&Bond NTTM(NT)全酸蚀粘接剂,每个样本用Z350复合树脂堆砌成直径为3 mm的树脂小柱,通过剪切试验测试剪切粘接强度,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断裂表面形态。结果:B1组,B2组的剪切粘接强度值明显高于A1组,A2组(P<0.001);B3组与A3组的剪切粘接强度值比较无明显差别(P=0.94)。A2组的剪切粘接强度值低于C组(P<0.05);B1组的剪切粘接强度值明显高于C组(P<0.001)。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各组试件断裂面形态多为牙本质和复合树脂界面破坏。直接涂布组(A1组,A2组和A3组)断裂多发生在混合层的底部,树脂突较少且低于小管口。B1组和B2组试件断裂面可见多数牙本质小管被树脂突填满,断裂多发生在混合层的中上部。B3组试件断裂面可见牙本质小管空虚,树脂突较少。结论:预酸蚀乳牙牙本质可以提高AEO,XV两种自酸蚀粘接剂的剪切粘接强度。自酸蚀粘接剂处理乳牙牙本质可以达到全酸蚀粘接剂处理的粘接强度,但应用自酸蚀粘接剂前预酸蚀乳牙牙本质可以获得更高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纳米瓷充填材料和复合树脂充填乳牙V类洞边缘微渗漏的影响以及固化效率的差异。方法:第一部分为微渗漏实验,选取滞留拔除的上颌乳前牙20颗,唇侧制备V类洞,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用Composan LCM和Filtek~(TM) Z350充填,亚甲基蓝染色处理,24 h后使用体式显微镜观察,测量染料渗入深度为微渗漏值,每组各选2个样本扫描电镜观察充填体与牙体组织间粘结情况。第二部分为显微硬度实验,分别用两种充填材料制作模块各9个,记为A、B两组,材料模块光固化24 h后使用显微硬度仪检测充填材料的固化效率。结果:Composan LCM组微渗漏值明显低于Filtek~(TM)Z350组(P0.05);扫描电镜下观察Filtek~(TM) Z350组充填材料与牙体组织间可见裂缝,界面参差不齐,有不连续的小断裂,Composan LCM组界面连续均匀,未见明显裂缝;两组充填材料的固化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纳米瓷充填材料和复合树脂均可用于乳牙龋洞充填,使用纳米瓷充填材料可减少微渗漏。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7,(4)
目的观察根管治疗联合全冠修复同步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牙隐裂伴牙髓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应用根管治疗联合树脂充填,观察组51例给予根管治疗联合全冠修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37%,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管治疗联合全冠修复治疗牙隐裂伴牙髓病变的效果确切,能显著去除症状,提高咀嚼功能,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前方牵引器及下颌支抗颌间牵引两种正畸牵引方式矫治上中切牙埋伏倒置阻生的疗效。方法:选择10例患者10颗埋伏倒置阻生上颌中切牙,在三维CT片上的位置、三维方向和埋伏阻生的程度均相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前方牵引器牵引和颌间牵引,对两组的牵引时间和成功率进行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前方牵引组牵引时间长于颌间牵引组,有显著差异(P0.05),前方牵引组成功率为100%,颌间牵引组为6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埋伏倒置阻生的上中切牙外科开窗术后,通过前方牵引器牵引的时间显著长于下颌支抗颌间牵引,但成功率显著高于颌间牵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Embrace树脂和Luxa Core Z-Dual树脂在纤维桩全冠修复牙冠严重缺损的效果。方法:将116颗牙冠严重缺损的患牙行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60颗(前牙39颗,后牙21颗)采用Embrace树脂及纤维桩全冠修复。B组56颗(前牙33颗,后牙23颗)采用Luxa Core Z-Dual树脂及纤维全冠修复,比较两组患牙的修复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随访3-12月,A组58颗牙修复体完好,失败2颗,成功率为96.66%,其中前牙失败2颗,成功率为94.87%,而后牙成功率为100%;B组54颗牙修复体完好,2颗失败,成功率为96.43%,其中前牙失败2颗,成功率为93.94%,而后牙成功率为100%,两组患牙修复体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颗修复体的失败均因纤维桩松动脱落所致。结论:Embrace树脂和Luxa Core Z-Dual树脂在纤维桩全冠修复牙冠严重缺损时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Embrace树脂临床操作上更简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鼻道开窗术替代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慢性上颌窦炎患者32例进行下鼻道开窗术治疗,并与同期进行上颌窦根治术31例比较。结果:下鼻道开窗术组一次手术痊愈率93.7%,上颌窦根治术组一次手术痊愈率93.5%,两组手术效果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u=1.24,u>0.05)。结论:下鼻道开窗术替代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疗效相同,而且具有无面部肿胀麻木及牙齿酸胀等并发症。能够达到上颌窦根治的目的并具有微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热牙胶充填与冷牙胶侧方加压在根管充填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2例急性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患者,均分后分别选择热牙胶充填与冷牙胶侧方加压的方法进行根管充填,比较两组患者根管充填时间、术后牙周疼痛病例和术后3个月后充填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牙周疼痛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方面比较,差异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牙胶组优于冷牙胶组。结论:临床进行根管充填治疗时,应首选热牙胶充填的方式,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患者术后牙周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富士Ⅱ玻璃离子与普通玻璃离子充填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患者324颗楔状缺损患牙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富士Ⅱ玻璃离子(实验组)和普通玻璃离子材(对照组)进行修复,观察修复后半年、一年和两年的充填效果。结果:富士Ⅱ玻璃离子和普通玻璃离子充填材料的成功率0.5年分别为98.1 5%、87.04%;1年分别为93.83%、71.25%;2年分别为89.38%、58.60%,修复后0.5年、1年、2年相比差异均有有显著性,(P<0.01)。结论:富士Ⅱ玻璃离子充填材料修复楔状缺损效果好,是充填楔状缺损较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康复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B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分逐渐下降(P<0.05).B组患者2周后和6周后两个时点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得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得分逐渐上升(P<0.05).B组患者2周后和6周后两个时点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得分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单侧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传统机械切割法、非创伤性充填法(atraumatic restorative treatment,ART)和Carisolv化学法在临床乳牙龋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来我科就诊的5-8岁儿牙患者96名,患牙180颗,随机分为3个不同的治疗组:传统机械去龋组、ART组和Carisolv化学去龋组进行相应牙体充填治疗,通过去龋效果、去龋时间、术中疼痛发生率和术后长期疗效等方面比较不同去龋技术之间的差异。结果:常规机械去龋组和Carisolv组的去龋效果明显优于ART组(P0.05),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3种去龋方法的去龋操作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Carisolv组和ART组去龋治疗中患儿术中疼痛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常规机械去龋组(P0.05),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年后的复诊发现,常规机械去龋组和Carisolv组中患牙继发龋发生率明显低于ART组(P0.05),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三种方法治疗后患牙充填物折断/脱落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arisolv化学去龋法能有效减轻术中疼痛和术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乳牙治疗中推广应用;ART的去龋效果和远期疗效可能限制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及治疗14d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5.9%(67/78),对照组显效率为70.9%(56/79),两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x2=5.12,P=0.022),两组患者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独使用奥扎格雷钠疗效显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脓毒症组38例患儿(严重脓毒症组16例、非严重脓毒症组22例)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白细胞(WBC)计数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非脓毒症组的40例患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脓毒症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及WBC计数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CRP水平对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显著高于WBC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均显著高于CRP和WBC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儿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非严重脓毒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血清CRP水平及WBC计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PCT可作为敏感性的鉴别诊断患儿脓毒症的血清学指标,其效果优于CRP和WBC计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金属桩与玻璃纤维桩对老年上颌前牙残根残冠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口腔科收治的上颌前牙残根残冠修复患者40例,随机分为玻璃纤维桩组和金属桩组,每组各20例,玻璃纤维桩组患者给予玻璃纤维桩进行残根残冠修复,金属桩组给予金属桩进行残根残冠修复,治疗结束后1年随访,对所有患者的牙龈指数(GI)、修复齿出血指数(SBI)、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修复效果以及患者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GI)以及修复齿出血指数(SBI)均下降(P0.05);与金属桩组相比,玻璃纤维桩组患者的牙龈指数(GI)以及修复齿出血指数(SBI)较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颜色匹配率以及边缘适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修复体完整例数百分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玻璃纤维桩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较高(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在老年上颌前牙残根残冠修复的应用与金属桩组相比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患牙进行临床分析。地塞米松和甲硝唑根管内封存,1周后用碘仿糊剂加牙胶尖行根管充填;术后随访一年,观察其疗效。结果:根管治疗期急症的发病率为11.62%(48/413),牙髓炎组4.6%(7/150)与牙髓坏死、根尖炎组15.59%(41/463)的急症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01),前牙和后牙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01),随访一年后疗效评定为成功率89.58%。结论: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与术前患牙的牙髓状况、牙位等有关;用地塞米松和甲硝唑行根管内封存及碘仿糊剂加牙胶尖行根管充填,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