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强组几种笔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尧坤 《古生物学报》1989,28(6):700-710
一、前言陕西宁强一带志留系发育良好,出露整齐。这里既有含笔石、三叶虫、腕足类的泥页岩,又有富产珊瑚、层孔虫、苔藓动物和棘皮动物等的碳酸盐岩。两种类型的岩相地层呈指状交叉或互层,是扬子区内具有沉积特色的地区之一。宁强组即创名于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74)。宁强组作为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命名时依据宁强县城东南大竹坝乡大竹坝剖面,泛指平行不整合于二叠系之下的一套志留系蓝灰色泥岩夹数层生物灰岩岩层。生物灰岩常由珊瑚、层孔虫、苔藓动物、海百合等组成厚度不等的  相似文献   

2.
川北、陕南是我国志留系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志留系的岩性主要是砂、页岩夹石灰岩.砂、页岩含丰富的笔石,石灰岩则含有营底栖生活的珊瑚、腕足类、海百合和苔藓虫等.象这样交互相的沉积,在世界其它地区也可见到,通过研究,将为今后利用苔藓虫化石划分和对比中、下志留统,提供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3.
江西玉山祝宅上奥陶统下镇组发育一层珊瑚生物层,是扬子板块奥陶纪以珊瑚为主的生物碳酸盐岩建造的典型代表,其形成的水深一直缺乏有效的限定。本文研究首次在该珊瑚层中发现蓝细菌,包括Girvanella和Rothpletzella。蓝细菌生活的水体深度不超过50 m,从而将该珊瑚生物层形成时的水体深度限定在50 m以内。珊瑚生物层的下伏灰岩地层产出大型腕足动物,但属种单调,不产任何珊瑚。本文研究在该层灰岩中发现的蓝细菌Hedstroemia和Garwoodia,是两个典型的潟湖相蓝细菌,因此推测该层灰岩中珊瑚的缺失不是因为水太深,而是因为环境的局限。该剖面下部有一套与页岩互层的灰岩,以前被认为是深水相的,但这次在其中发现了蓝细菌Acuasiphonoria,因此也应该是浅水相的。  相似文献   

4.
南京栖霞山栖霞组的(竹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栖霞组原名栖霞石灰岩,它的标准地点在南京栖霞山。最初李希霍芬(Richthofen F.von,1882)把栖霞石灰岩指为五通石英岩与龙潭煤系之间的一段海相地层,定其时代为泥盆纪。1931年,李四光将栖霞石灰岩分为3层,下部称船山灰岩,中部为臭灰岩,上部为栖霞灰岩(狭义)。栖霞灰岩(狭义)可分为二部分,栖霞灰岩下部开始为黑色沥青质富硅质和钙质页岩(Lower lydite 22米厚),向上为带微红色硅质页岩,夹燧石灰岩,再上是一层层理显著的纯灰岩,产Misellina claudiae,称claudiae带,建议以Pc表示,厚度不少于48米。再上并入栖霞灰岩上部的主体,岩性为暗蓝色灰岩夹多层黑色燧石,栖  相似文献   

5.
栖霞组原名栖霞石灰岩,它的标准地点在南京栖霞山。最初李希霍芬(Richthofen F.von,1882)把栖霞石灰岩指为五通石英岩与龙潭煤系之间的一段海相地层,定其时代为泥盆纪。1931年,李四光将栖霞石灰岩分为3层,下部称船山灰岩,中部为臭灰岩,上部为栖霞灰岩(狭义)。栖霞灰岩(狭义)可分为二部分,栖霞灰岩下部开始为黑色沥青质富硅质和钙质页岩(Lower lydite 22米厚),向上为带微红色硅质页岩,夹燧石灰岩,再上是一层层理显著的纯灰岩,产Misellina claudiae,称claudiae带,建议以Pc表示,厚度不少于48米。再上并入栖霞灰岩上部的主体,岩性为暗蓝色灰岩夹多层黑色燧石,栖  相似文献   

6.
黔南、滇东一带中三叠世石珊瑚和海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珊瑚研究史、迄未见早三叠世的珊瑚的报道,人们目前认为中生代石珊瑚始于中三叠世。有关中三叠世珊瑚的研究,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有几位欧洲学者(Tommasi 1889,1911;Tornquist 1889,1900等)对产于中欧和南欧中三叠统贝壳灰岩组或同期的层位的珊瑚群,作了一些报道。经他们描述的计有Montlivaltia,Thecosmilia,Margarophyllia,Marg-  相似文献   

7.
江苏南部中石炭世的四射珊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研究了江苏南部中石炭世的一些四射珊瑚,共8属10种,其中1新属8新种。通过四射珊瑚的研究及与其共生的中石炭世的(竹蜓)类的发现,指出宜兴、溧阳一带黄龙灰岩(组)及其下白云岩夹灰岩透镜体(本文称丁山组)的时代均属中石炭世。丁山组为中石炭世巴什基尔晚期,上覆黄龙组为莫斯科期。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本文所描述的珊瑚化石,系卢衍豪教授于1942—1943年在陕西南部汉中梁山上二叠纪地层中采得。梁山区的上二叠纪,根据卢氏最近发表的论文,可以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为石灰岩夹层燧石,厚约400余米,下部为页岩,厚仅2米,卢氏分別名其为吴家坪石灰岩和王坡页岩,相當于中国南方的乐平统。页岩中未曾发现动物化石,只有不能鉴定的植物化石碎片,而珊瑚化石则全部产在吴家坪灰岩中,它们和(?)科Codono-fusiella,Reichelina 及绿藻共生。吴家坪灰岩中的珊瑚化石,根据已知材料,包括下列种属:(其中最后三种,已为曾鼎乾先生描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介绍的介虫类化石是1961年杨敬之、穆恩之二同志在湖北长阳马鞍山一带下二叠纪地层中所采获。化石产在栖霞石灰岩的底部和顶部的黑色有机质页岩中,共计27种12属:在这27种中除 Hollinella tingi(Patte)一种曾在三叠纪飞仙关页岩中发现外都是新种。这些化石是采自(1)双珠岩;(2)张家堖;(3)放牛坪;(4)许家沟等四个不同的地方。按层位来说,第1和第2是位於栖霞灰岩的底部直接盖在马鞍煤系的白色砂岩之上,第3、4两地是栖霞石灰岩的顶  相似文献   

10.
黔北早志留世晚期和中志留世笔石羣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引言黔北龙马溪羣上部和石牛栏羣下部岩性相同,都是瘤状灰岩、灰岩偶夹页岩。过去从未发现过笔石,其中所含的珊瑚、三叶虫和腕足类化石研究亦较少。因而中、下志留统之间的确切界线一直未定。1963年暑期,我院黔北地层队在石阡枫香和思南凉水井分别测制了志留系剖面,特别注意中、下志留统的分界问题。除了采集大量珊瑚、三叶虫、腕足类等化石(尚在研究)以外,还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笔石。经鉴定后计有下列属种:(Stomatograptus sinensis sp.  相似文献   

11.
湘中地区晚石炭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前言湘中地区晚石炭世地层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岩性单一,主要含(竹蜓)类和珊瑚化石。1932年,田奇、王晓青在湖南湘乡命名为壶天灰岩,1962年,杨敬之在总结中国石炭系时改称为壶天群。下部为白色或灰白色灰岩和白云质灰岩,次生角砾构造发育,化石稀少,产Fusulina及Fusulinella等(竹蜓)类化石,属原中石炭统,称黄龙组。上部为灰色或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含Triticites及Pseudoschwagerina等(竹蜓)类及珊瑚  相似文献   

12.
石珊瑚(Scleractinia)是形成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种类。许多化学结构新颖、具有强烈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均在石珊瑚中发现,包括生物碱、聚乙炔类、甾类、萜类、不饱和脂肪烃、大环内酯等。本文总结了石珊瑚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石珊瑚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潘江 《古生物学报》1963,(1):124-137
1958年,秦岭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陕西省山阳县一带进行区域地质测量时,在所谓早志留世地层中采集了许多化石,计有床板珊瑚、腕足类和海百合茎等。据该队资料,该地地层岩性下部主要为灰色、灰黑色、灰黄色钙质千枚岩,薄层灰岩;上部为石灰岩、千枚岩、砂岩,共厚约400余米。其与下伏早中奥陶世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复中、晚志留世地层呈整合接触。床板珊瑚等化石采自上部灰岩层中。  相似文献   

14.
白莲洞所处的柳州拗陷在古生代为一南北向的大海槽,处于海水淹没之中,早中晚石炭世,柳州沉积了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白莲洞由浅灰—白色厚层块状结晶灰岩、生物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组成。蜓类、珊瑚、海百合  相似文献   

15.
1975年仲夏,中南矿冶学院普查专业师生在新化县锡矿山进行生产教学实习,于锡矿山北矿陶塘镇西部一带下石炭统孟公坳组刘家塘段的泥灰岩中,获得一批保存完美的腕足动物化石,其中有一组石燕族标本,性质较为特殊,经笔者研究认为代表一个新属,定名为鳍石燕(新属)Finospirifer gen. nov.。锡矿山地区的刘家塘段按岩性可分上、中、下三部份。下部为灰黑色中厚层灰岩、泥灰岩夹页岩和粉砂岩,局部夹燧石条带,含珊瑚等化石,厚约96米;中部为灰黑色中厚层至厚层隐晶质灰岩夹中厚层泥灰岩、薄层钙质页岩和砂岩,  相似文献   

16.
浙江常山黄泥塘全球层型剖面的中奥陶世疑源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磊明 《古生物学报》2003,42(1):89-103
浙江常山黄泥塘剖面在1996-1997年被国际奥陶系分会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确立为全球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Dariwillian)层型剖面,从该剖面宁国组Azygograptus suectcus-Exigraptus clavus笔石带至Undulograptus sinicus笔石亚带下部的页岩及灰岩中获得丰富的,保存不很好的疑源类化石,它们包含26个形态属,41个已知种和12个未定名种.该宁国组疑源类组合极少有环冈瓦纳古陆的“冷水“类型,根据疑源类类型在地层柱的首次出现,可划分两个与Azygograptus suecicus和Undulograptus austrodentatus笔石带相吻合的疑源类生物地层单元,结合中国南方在奥陶纪的古地理位置加以讨论,当前疑源类组合表明,中奥陶世环冈瓦纳古陆的“冷水“洋流至下扬子区已很微弱.  相似文献   

17.
浙江常山黄泥塘Didymograptus (Corymbograptus)deflexus带的笔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浙江常山黄泥塘剖面是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文中讨论了黄泥塘剖面宁国组底部Didymograptus(Corymbograptus)deflexus带的笔石动物群,并描述了其中一部分属种。根据该带含牙形刺灰岩夹笔石页岩地层在常山、江山地区纵向和横向的分布,在宁国组下部建立了黄泥塘段。  相似文献   

18.
新疆巴楚晚奥陶世礁丘中的蓝菌群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巴楚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中红灰岩"中见蓝菌一绿藻形成的礁丘,常见3类蓝菌类化石:Girvanella,Renalcid和Ortonella,其中Renalcid包括Renalcis和Izhella.蓝菌群落所形成的微生物岩构造包括钙化的微生物膜和微生物席、叠层石和凝块石,对礁灰岩的建造作用主要体现在作为灰泥物源、粘结颗粒和形成格架.  相似文献   

19.
贵州石阡十字铺组的树形笔石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北遵义至石阡一带的十字铺组,为一套泥灰岩,含笔石及介壳化石,属典型的混合相沉积.过去未见树形笔石类笔石的报道.1983年秋,笔者之一(钟公佩)在石阡西北部十字铺组中部泥质灰岩中,发现了底栖型树形笔石类笔石,其层位大致相当于该组的 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Calamenesun tingi 带的下部.树形笔石类笔石主要有 Dictyonema, Dendrograptus, Airograptus, Acanthograptus, Nephe-  相似文献   

20.
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东缘巴里坤、西缘托里与西北缘和布克赛尔等地的密西西比亚纪早期地层为一套较深水相的黑色页岩与生物屑泥晶灰岩, 产浮游生活的菊石、牙形类和营底栖固着生活的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苔藓虫、无鳞板的单体珊瑚以及孢子等化石。根据鉴定, 该地层时代应属于密西西比亚纪(或称早石炭世)早期, 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中的杜内阶(Tournaisian)。产出珊瑚分别为: Amplexus gennarenensis sp. nov., Cyathaxonia stereoseptata, Hapsiphyllum crissum, Meniscophyllum irregulare, Rotiphyllum xinjiangense sp. nov., Zaphrentites parallelus (Carruthers), Neozaphrentis sp., fam. gen. et sp. ind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