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自行建立的人工海洋小生境中,采用示踪法综合地研究~(137)Cs、~(134)Cs在人工小生境中的行为。结果表明,~(137)Cs和~(134)Cs具有共同的生理生态行为,并表现出相似的规律、沉积物对~(137)Cs、~(134)Cs的吸附能力甚低,~(137)Cs、~(134)Cs在海洋动物体内趋于全身性的分布。各主要生化物质均能检出~(137)Cs、~(134)Cs。排泄实验后,海洋动物的胃肠、肝(消化腺)~(137)Cs、~(134)Cs损失显著。沉积物表现为解吸-重吸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137Cs示踪技术研究坡耕地黑土侵蚀和沉积特征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准确地测定研究区137Cs背景值,建立137Cs流失量与土壤再分布速率之间的定量模型是137Cs示踪技术的关键。通过野外选择参照样地和利用热核爆炸源137Cs背景值模型来确定研究区137Cs的背景值,在此基础上用体现耕作迁移的质量平衡模型估算黑土坡耕地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再分布速率,并对主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实测的137Cs背景值为2376.81±108.46Bq/m2,模型预测值为2318.4Bq/m2,模型预测远离西北核试验基地的地区较为准确。(2)研究区中坡位(坡肩和坡背)137Cs含量最低,侵蚀最为强烈,平均侵蚀速率为33.56t/(hm2·a)和21.67t/(hm2·a);坡麓和坡足则明显表现沉积,平均沉积速率为-4.93t/(hm2·a)和-24.61t/(hm2·a)。(3)模型预测的侵蚀速率与耕层质量深度(d)、张驰深度(H)正相关,而与137Cs年沉降易被迁移的比例(γ)和颗粒校正因子(P)反相关。并且,模型对参数d、p的敏感性分别高于参数H和γ。  相似文献   

3.
~(60)Co、~(137)Cs是沿海核设施的主要废物之一,其稳定同位素Co和Cs的生物学作用截然不同,前者是生命必需元素,后者是生命非必需元素。因而~(60)Co、~(137)Cs在海洋生物体内的浓集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一般地说,~(60)Co的浓集量大,排出慢;~(137)Cs的浓集量小,排出快。这种差别的机理是什么?作者研究泥蚶的结果表明,泥蚶对~(60)Co的吸收以主动吸收为主,且需要能量的供应,而对~(137)Cs的吸收以被动吸收为主,与能量供应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4.
利用日本东京和秋田地区1957—2008年的~(137)Cs年沉降数据和降水数据,对辽东湾地区~(137)Cs的大气沉降通量进行估算;通过建立模型,对用~(137)Cs大气沉降通量来估算土壤侵蚀速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湾地区~(137)Cs的大气总沉降通量为1614 Bq·m~(-2);利用该值估算出该区域的年均土壤侵蚀速率为17.39~38.92 t·hm~(-2)·a~(-1),而采用杨浩等(2000)的质量平衡模型估算出该地区年均土壤侵蚀速率为11.97~44.94 t·hm~(-2)·a~(-1);本文计算结果的变异系数为30.5%,低于杨浩等(2000)估算结果的变异系数49%。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实测大气沉降通量背景值(1845 Bq·m~(-2))得出的结果进行t检验表明,两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采用~(137)Cs大气沉降通量来估算土壤侵蚀速率是可行的,有利于简化估算土壤侵蚀速率的方法并提高其精度。  相似文献   

5.
137Cs和210Pbex示踪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对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野外28.5 hm2的坡耕地上采集土壤样品,定量评价了利用137Cs和210Pbex研究土壤有机碳(SOC)动态的潜力,以探讨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耕地土壤137Cs、210Pbex和SOC在平面和垂直深度上均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在平面上,尽管受土壤侵蚀沉积的影响,137Cs、210Pbex面积活度及SOC储量变异很大,但它们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垂直断面上,侵蚀区137Cs、210Pbex和SOC在0~25 cm耕层内分布均匀,25 cm以下放射性活度减小,SOC含量也相应下降;沉积区0~100 cm深度上137Cs和210Pbex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分布规律,SOC也具有类似的变化特征.农耕地SOC与137Cs、210Pbex呈显著线性相关,表明它们在黑土区农耕地上具有相似的物理运移特征,137Cs和210Pbex可直接用来定量评价黑土侵蚀下SOC的时空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用金硅面垒型半导体探测器制成的α放射性气溶胶监测仪和对几种国产滤纸的实验结果。实验表明,这种监测仪采用自制的孔径2微米的微孔滤纸取样,对钚~(239)的监测灵敏度约为1—2最大容许浓度·小时(当氡(气土)本底浓度约3×10~(-13)居里/升时)。用超细玻璃纤维滤纸和2号微滤纸取样,灵敏度可达到约6—7最大容许浓度·小时左右。若对探头抽真空,灵敏度提高近一倍。改变单道阈值可用于监测钋-210、铀等α放射性气溶胶。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了一次测量道比(即不减本底道比)的“折回现象”。折回道比值依赖于样品的放射性强度、本底水平和测量道的选择。在由三个甄别器限定的两道中,减本底道比曲线理论上可用的极限淬灭程度,使最大能量β粒子产生的脉冲高度等于中甄别阈值。而一次测量道比的折回点所对应的淬灭程度较此为小。道比折回点是一次测量道比曲线理论可用范围的极限。本文还借助含有相对淬灭因子g 的线性函数微分谱数学模型,算得一次测量道比曲线的折回现象,其规律与实验结果符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了一次测量道比(即不减本底道比)的“折回现象”。折回道比值依赖于样品的放射性强度、本底水平和测量道的选择。在由三个甄别器限定的两道中,减本底道比曲线理论上可用的极限淬灭程度,使最大能量β粒子产生的脉冲高度等于中甄别阈值。而一次测量道比的折回点所对应的淬灭程度较此为小。道比折回点是一次测量道比曲线理论可用范围的极限。本文还借助含有相对淬灭因子g的线性函数微分谱数学模型,算得一次测量道比曲线的折回现象,其规律与实验结果符合。  相似文献   

9.
T例人血在体外接受~(60)Coγ-_线照射后进行培养,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和~(14)C-尿嘧啶核苷(~(14)C-UR)作掺入实验,以反映DNA和RNA的合成能力。应用滤膜法收获细胞,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双标记样品,发现γ-线对DNA和RNA合成的影响有一定规律,即随照射剂量的增加,~3H和~(14)C掺入的放射性呈指数下降。经统计处理分别得到照射剂量和~3H-TdR、~(14)C-UR掺入的放射性计数的对数值两变量间的直线迥归方程。10拉德的照射导致~3H—TdR和~(14)C-UR掺入的放射性计数显著性减少,RNA比DNA合成受抑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IRM-2近交系小鼠对电离辐射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观察IRM-2小鼠对电离辐射的耐受性.方法分析测定了IRM-2小鼠对137Csγ射线的LD50及经4.0Gy137Cs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DNA含量和脾结节的变化,并与亲代小鼠ICR和615进行了比较.结果用不同剂量的137Csγ射线照射后,IRM-2小鼠对γ射线的LD50比ICR和615小鼠分别高1.73~1.57Gy和1.44Gy;外周血白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总数、骨髓细胞DNA含量下降的幅度小且恢复得快;CFU-S的增加也较ICR和615小鼠明显.结论IRM-2小鼠比一般的纯系和杂交品系小鼠具有更强的辐射抗性.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减少症至今尚无特效约。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化疗后往往由于血小板过低而中断治疗;骨髓患者也常常出现同样问题。巨核细胞的血小板生成受多方面因素的控制。其中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m,TPO)是调节巨核细胞成熟,促进血小板生成的重要因子,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一种很好的潜在药。目前。国外重组TPO(rTPO)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国内未见报道。为配合rTPO的研究,特制备血小板缺陷型血浆。血小板最低值时。血浆TPO活性最高。文献已报道了用抗血小板抗体或用~(137)Csγ射线照射引起动物血小板减少的方法。我们采用~(60)Coγ射线照射引起动物血小板缺陷以刺激TPO的产生,进而制备有促进血小板增生活性的血浆即TPO。  相似文献   

12.
染料木黄酮改善γ射线损伤小鼠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37Csγ射线照射雄性昆明小鼠,观察饲料中补充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对抗氧化功能的保护作用,探讨其抗辐射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Gen可以提高辐射小鼠脾和胸腺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降低血清、肝脏和胸腺组织丙二醛(MDA)水平;显著提高辐射小鼠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DYS系列低本底液体闪烁计数器,均采用英国EMI9635QB型光电倍增管作主探测器,该管具有量子效率高、噪声本底低等特点,同时由于是石英端窗,可以避免玻璃端窗中~(40)K对本底的贡献,因而它是一种较理想的探测器件。光电倍增管的分压电路决定了管子各电极间的电场分布和强度,它是影响管子工作的重要条件,因此,仔细调试并选择适宜的分压电路可以使倍增管在最佳状态下工作.本文将我们所做的分压条件调试实验的方法和结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桂西北喀斯特坡地土壤137Cs的剖面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137Cs及土壤有机碳(SOC)在桂西北典型峰丛坡地及岩溶裂隙中的剖面分布特征,探讨了137Cs方法在喀斯特坡地的适用性及其指示的坡面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所有剖面137Cs与SOC均显著相关,两者可能有相同的流失途径;次生林坡地137Cs主体分布深度在24 cm以内,中上及中坡剖面随深度呈指数递减分布,地表无侵蚀或侵蚀轻微,坡脚剖面呈较严重侵蚀形态;坡耕地剖面137Cs在耕层内均匀分布,中上坡及中坡主体分布深度在15 cm左右,面积活度远低于背景值,土壤侵蚀剧烈,坡脚分布深度至45 cm,呈堆积形态;次生林坡脚剖面、耕地中上坡剖面及所有裂隙剖面,137Cs在主体分布深度以下有断续极微量的分布,指示了喀斯特坡地土壤颗粒有随降雨沿地表负地形向地下流失的趋势,但流失量轻微.  相似文献   

15.
地衣植物对放射性物质具有富集作用,在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未见有报道。本文作者对采自不同地区的22种地衣进行了低本底α,β射线总放射性的测定和NaI(TL)γ能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地衣中长寿命放射性核素有明显的积累现象,并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趋势。因而,了解地衣体中放射性含量水平、核素性质及分布状况,进而为研究环境放射学、地衣污染生态学等学科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应用人血在体外接受14MeV快中子和~(60)Coγ线照射后进行培养,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8H-TdR)作参入实验以反映DNA合成。采用液体闪烁测量法和放射自显影法发现两种射线对DNA合成的影响呈一定的规律性,即随照射剂量的增加,合成率显著降低。经统计处理分别得到中子和γ线的照射剂量和~8H-TdR参入的放射性脉冲数(或标记百分数)的对数值两变量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在中子剂量100~400拉德的范围内,中子/γ的R.B.E.为1.45~1.98。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人血在体外接受14MeV快中子和~(60)Coγ线照射后进行培养,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3H-TdR)作参入实验以反映DNA合成。采用液体闪烁测量法和放射自显影法发现两种射线对DNA合成的影响呈一定的规律性,即随照射剂量的增加,合成率显著降低。经统计处理分别得到中子和γ线的照射剂量和~3H-TdR参入的放射性脉冲数(或标记百分数)的对数值两变量间的直线回归方程,在中子剂量100~400拉德的范围内,中子/γ的R.B.E.为1.45~1.98。  相似文献   

18.
人血在体外受~(60)co γ-线照射后,用~3H-TdR、~(14)C-UR、~(14)C-缬氨酸和~3H-亮氨酸作掺入实验,分别反映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能力。结果说明γ线对三种大分子合成的影响有一定规律性,即随剂量增加,掺入的放射性呈指数下降,10拉德导致~3H-TdR和~(14)C UR掺入放射性显著减少,四种标记化合物掺入下降的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利用137Cs技术研究黑土坡耕地土壤再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37Cs示踪技术和不同的理论模型研究典型的东北漫岗地形的黑土土壤再分布状况.通过野外采样和模型分析,得出研究区137Cs背景值为2 232.75 Bq·m-2,介于长江三角洲和黄土高原背景值之间,表明137Cs沉降与纬度和降水相关.研究区各地貌部位137Cs含量在水平方向和深度分布上有很大的分异.坡肩部位137Cs含量最低,土壤侵蚀最为强烈;坡顶和坡背侵蚀较为微弱;坡脚和坡足基本上表现土壤沉积.137Cs分布深度从坡肩20 cm到坡足80 cm土层,表现出该区经历了强烈的侵蚀和沉积过程.文中采用4种常用的137Cs土壤侵蚀模型估计研究区的土壤侵蚀速率,结果表明,PM模型明显低估了土壤侵蚀速率,MBM-1明显高估了土壤侵蚀速率,MBM-2和MBM-3估计的结果较为相近的合理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制备同位素生物样品进行液体闪烁测定的方法很多。氧瓶燃烧法由于操作简便,样品取量大,且最终得到的是无色液体,因而能克服一些比放射性低样品在测定时的化学焠灭;或在消化处理样品时引起~(14)CO_2的丢失等缺点,目前愈来愈广泛地得到重视和应用。我们在进行~(14)C-棉酚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研究时,曾采用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