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刁柏及党参体细胞胚发生中的淀粉代谢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石刁柏(Asparagusofficinalis)无菌苗的嫩茎和党参(Codonopsispilosula)的地下嫩茎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发生。用PAS法研究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淀粉代谢的动态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二种材料的体细胞胚发育中,淀粉动态情况基本相同,后期胚性细胞和器官原基分化之前出现二次淀粉积累高峰  相似文献   

2.
以秦艽(GentianacrassicaulisDuthieexBurkill)无菌苗幼嫩茎叶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及体细胞胚。本文比较了秦荒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几种酶的活性及同工酶变化。过氧化物酶与细胞色素氧化酶均在球形胚阶段出现一活性高峰;酯酶同工酶在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伴有特征带E_2、E_6的出现;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与体细胞胚发育程度呈正相关。所以认为只要综合运用这几种同工酶的实验数据,就可以灵敏检测体细胞胚的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3.
几种生长素对木薯体细胞胚发生和植株再生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嫩叶外植体在含2,4-D(1-16mgL-1)或NAA(40mgL-1)的诱导培养基上能直接诱导初生体细胞胚胎发生,而低活性的生长素IBA或IAA(40mgL-1)或低浓度的2,4-D(0.1mgL-1)则不能。而以木薯初生体细胞胚切段为外植体时,次生体细胞胚的诱导对生长素的活性或浓度的要求降低。降低生长素浓度或活性能缩短体细胞胚诱导时间并促进根的形成,有利于提高体细胞胚的再生频率。体细胞胚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上的培养时间对下一步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诱导产生影响。通过石腊切片观察,在含2,4-D诱导培养基上,木薯体细胞胚不能形成芽分生组织。结果表明,2,4-D等生长素类物质对诱导木薯体细胞胚胎发生是关键因子,但对体细胞胚的进一步发育和植株再生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麦体细胞胚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幼胚培养中体细胞胚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原体细胞中大液泡消失,存在大量小液泡,细胞质的电子密度加强,核大,核仁明显,出现多核仁;(2)细胞器数量和种类,如质体、核糖体和线粒体增加;(3)细胞壁加厚,胞间连丝逐渐消失,细胞器数量丰富,胚性细胞中积累淀粉;(4)细胞壁加厚的胚性细胞中存在核仁液泡、自体吞噬泡和分泌泡;(5)多细胞原胚、球形胚和梨形胚被一层外壁包围,但胚体内细胞间广泛存在胞间连丝;(6)成熟胚生长点部位的细胞内质体中出现膜系结构,已向叶绿体转变,类囊体已形成  相似文献   

5.
几种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标记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西洋参(PanaxqulnguefoliusL.)、香雪兰(Freesnire-fraKlatt.)、光棘豆(OxytropoleptophyllaL.)和草木气(Medl’cagosuaaveolensL.)4种植物的胚性、非胚性愈伤组织及胚状体的可溶性蛋白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几种植物的胚性愈伤组织中均存在非胚性愈伤组织中没有的特异蛋白质。在西洋参和光棘豆中,这些胚性蛋白质在胚状体中也能检测到。另外,在香雪兰和光棘豆的非胚性愈伤组织中还发现了胚性愈伤组织中没有的蛋白质成分。特异性的胚性蛋白质可以作为分子标记来鉴别潜在的胚性培养物,跟踪胚胎发育,并为进一步探讨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基因调控和分子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香雪兰外植体形态学极性决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含有2mg/LIAA和3mg/LBAP的改良N6培养基上,香雪兰(FresiarefractaKlat)花序外植体经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再生出新的植株。在这一形态发生过程中,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是,所有的体细胞胚都出现在花序轴切段的原形态学下端(称为胚发生端,EE),而在形态学上端(称为非胚胎发生端,NEE)无体细胞胚形成。这一形态发生的极性与地心引力的方向和外植体在培养基上的放置位置无关。在培养的早期,仅于胚发生端观察到了起始细胞的分裂。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在培养了1d的外植体的胚发生端出现了两个特殊的多肽成分,而在非胚发生端则未检测到这两种多肽。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培养前外植体切段两端的内源激素(IAA)的含量无显著差别。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胚发生端的IAA含量明显高于非胚发生端的IAA含量,表明内源激素在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诱导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香雪兰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的过程中,由于花序轴切段两端在分子水平和生理水平上均存在差异,使这一系统有可能成为研究体细胞胚胎发生机理的有用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7.
对12个品种的二棱大麦(Hordeumdistichum2n=24)幼穗和6个品种的幼胚在附加500mg/L酪蛋白,150mg/L天门冬素和2mg/L2,4-D的MS培养基(M_(320))中进行了离体培养,并诱导产生出了愈伤组织。把由D_1幼胚所获得的愈伤组织转移到含2,4-D0.5mg/L(M_(305))培养基中后诱导产生出了体细胞胚性愈伤组织,幼苗和根。筛选出了体细胞胚性无性系。在长达二年的继代培养中,该细胞系仍保持旺盛的再生和分化成苗能力。  相似文献   

8.
青扦胚性细胞悬浮培养中影响体细胞胚发生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以青扦(Piceawilsoni)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以改良59基本成分附加24-D1mg/L及KT1mg/L为培养介质,比较了液体悬浮与半固体二种培养方式对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和体细胞发生的影响,研究了液体悬浮培养过程中影响体细胞胚发生的因素。结果表明:液体悬浮培养好于半固体培养,它的胚性愈伤组织的生长率为268%,是半固体培养的124倍;体细胞胚的分化率为93%,是半固体培养的22倍;悬浮培养较佳的培养条件为:初始细胞密度为2%(鲜重),蔗糖浓度为20g/L,摇床转速为100r/min,pH为58。经过两个月悬浮培养,将培养物转至1/2改良59附加ABA1mg/L的分化培养基上,3个月后每g培养物上可获得285个正常的子叶期体细胞胚。  相似文献   

9.
从木薯嫩叶直接诱导初生体细胞胚胎发生和芽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品种“南植188”的嫩叶为外植体,用10~80mg/LNAA能直接诱导初生体细胞胚胎发生和芽的形成。与用4mg/L2,4D诱导木薯嫩叶产生初生体细胞胚及其植株再生相比,NAA具有以下特点:它不仅能直接诱导初生体细胞胚发生,而且能直接诱导芽的形成;而2,4D只能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而不能诱导芽的形成。NAA诱导初生体细胞胚较快,在培养9~13d后就能见到初生体细胞胚的形成,在培养10~14d就能见到芽的形成;而2,4D所诱导的体细胞胚至少在培养15d后才能见到。NAA诱导的初生体细胞胚的植株再生频率可高达48%;而2,4D所诱导的体细胞胚的再生频率只有4.1%。实验结果还证实,在供试的另外16个木薯品种中,有12个品种能够直接从嫩叶诱导初生体细胞胚胎发生或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国内外对刺五加体细胞胚发生研究的现状。分别对刺五加体细胞胚发生方式、体细胞胚发育相关生理生化变化(包括生长素极性运输、DNA甲基化和代谢途径调控)、体细胞胚生物反应器培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脐橙与柠檬种间细胞电融合再生杂种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纽荷尔’脐橙(Citrussinensis(L.)Osbeck)胚性细胞悬浮原生质体与‘尤力克’柠檬(Citruslimon(L.)Burm.f)叶肉原生质体经电场诱导融合,培养8个月,首批再生了1棵植株,形态学观察,染色体计数及RAPD分析证明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该杂种的获得为三倍体无籽柠檬品种培育提供了杂交亲本。  相似文献   

12.
柑桔种间体配融合及培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平户”文旦(柚)(Citrusgrandis)Osbeck的四分体经酶解,分离出原生质体。PEG(聚乙二醇)诱导这类原生质体与二倍体“伏令夏”甜橙(C.sinensis)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后的原生质体培养于BH3/EME培养基中。2天后,观察到花粉管生长现象。不同处理的结果显示,这一现象来源于异核体细胞。这种具花粉管生长的细胞可进一步分裂,形成多细胞团及球形和心形胚状体。对再生的胚状体进行染色体数检查,证明13.1%的胚状体为三倍体,2n=3x=27。而起始悬浮细胞系为二倍体,检查的392个细胞,未发现有染色体倍性变异。  相似文献   

13.
花生体细胞胚的诱导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不同成熟度的花生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体细胞胚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成熟胚轴在高浓度2,4-D的MS培养基中,经过30d左右的培养,可直接诱导产生出大量的体细胞胚,含40mgL~-12,4-D的培养基中体细胞胚的诱导率达100%,平均每个外植体产生11.58个体细胞胚.体细胞胚的继代培养需降低2,4-D的浓度(1-20mgL~-1).未成熟胚轴的体细胞胚诱导及继代培养的2,4-D浓度宜为10mgL~-1.将诱导的体细胞胚转接到合5-10mgL~-1BA的MS培养基中,体细胞胚能够萌发再生成无根小植株,将其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可获得完整小植株.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胚性愈伤组织的变异及高频胚胎发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胚性愈伤组织在两年多的继代培养过程中,由淡绿或灰色疏松状转变成灰黄色致密团块状,胚胎发生能力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过程。培养两年半后,从中分离出3种不同的愈伤组织系。第一种可产生大量的胚状体;第二种可产生少量胚状体;而第三种失去了胚胎发生能力。第一种团块颗粒小,后两种团块颗粒大。通过选择培养第一种愈伤组织系,建立了3 个陆地棉栽培品种的高频体细胞胚胎发生系。染色体观察显示:其变异频率随愈伤组织培养代数的增加而升高;3 种不同的愈伤组织系中,二倍体细胞的频率大小依次为: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此外,第一种含有较多的超二倍体细胞,而后两种含较多亚二倍体细胞  相似文献   

15.
青杄(Picea w ilsoniiMast.)胚性愈伤组织在改良59 附加2, 4-D及Kt各1 ppm 的培养基上继代3 年(每月继代1 次),仍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在胚性愈伤组织转入1/2改良59 并附加ABA 1 ppm 的分化培养基上,约3 个月左右可分化出大量体细胞胚。体细胞胚分化率达90% 以上。经继代3 年的胚性愈伤组织细胞的染色体倍性十分稳定,其染色体数及核型为2n= 24= 16m (6sc)+ 8sm + 2B。这一结果与由实生苗根尖压片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1921年,Molish首先在光镜下发现植物叶片细胞核中有一种晶体状的内含物(见Weintraub等[1])。后来人们陆续在某些动、植物的细胞核中观察到了这种结构[2—4],并称之为核内含体(intranuclearinclusions)。Bigazzi[3]曾在45种桔梗科植物的细胞中看到了核内含体。但在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中发现内含体的报道很少,至今仅在榛子组织培养分生细胞中看到了类似的结构[5]。我们在对西洋参体细胞胚胎发生进行超微结构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胚性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细胞的核和细胞质…  相似文献   

17.
水稻离体培养的体细胞胚(SE)与整体植株合子胚(ZE)的蛋白质组分相似,约有17条多队的分子量相同,其中67~91kD范围的多肽在非胚性愈伤组织(NE)中均很弱,39、17、60kD多肽在NE中未发现。SE的游离氨基酸组成与ZE也相似,占优势的氨基酸为Asp,Glu,Ala,Lys,在分化后期Arg含量也有提高,而在NE中这些内源氨基酸的含量均较低。此外,在两种类型的胚中都存在凝集素类的物质,而在无胚状体形成的NE中则未发现。  相似文献   

18.
对石刁柏(Asparagusofficinalis)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非胚性细胞内液泡大,大量的自体吞噬泡出现,胚性细胞内细胞核大,核移中,核仁结构明显,线粒体、质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增多,淀粉、脂滴积累,有较活跃的自体吞噬现象,梨形细胞内质体向叶绿体转变。  相似文献   

19.
以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种胚为外植体, 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诱导产生体细胞胚, 并发育成苗。实验结果表明: 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基本培养基为MS无机盐+20 g·L^-1葡萄糖(glucose)+10 mg·L^-1腺嘌呤(adenine sulfate)+ 0.5 g·L^-1麦芽抽提物(malt extract)+0.1 mg·L^-1 6-BA+0.01 mg·L^-1氨氯吡啶酸(picloram)+10 g·L^-1type A agar; 将基本培养基中的氨氯吡啶酸浓度升高至0.1 mg·L^-1即为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 早期子叶胚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胚体; 愈伤组织在添加0.001 mg·L^-1TDZ和0.3 mg·L^-1ABA的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上光照培养4周后, 去除其中的ABA, 并添加0.1 mg·L^-1NAA继续培养1个月, 体细胞胚数量最多可达87.43%, 该培养基是体细胞胚发生的最佳培养基; 将上述体细胞胚发生培养基中的6-BA浓度升高至1 mg·L^-1, 继代培养2个月后有小苗出现。组织学观察显示, 体细胞胚细胞核大、质浓且多数呈球形原胚状。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成熟合子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马尾松(Pinusm assoniana Lam b.)成熟合子胚为起始外植体,在含2,4-D 10 m g/L,KT和BA 各4 m g/L的DCR培养基上得到胚发生培养物。将白色半透明的愈伤组织(含早期原胚)在含2,4-D1.0 m g/L,KT和BA 各0.4 m g/L的DCR培养基上保持并增殖。在附加9000 m g/L肌醇的DCR高渗培养基上得到粗壮的后期原胚。ABA 和活性炭同时使用能促进子叶胚的形成,最高频率为35.1% 。在无激素培养基上,成熟体细胞胚萌发并进一步形成完整小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