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邓研农  陈龙 《蛇志》2007,19(3):211-213
近年来,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rcer,SCL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已占肺癌总数的20%~30%[1]。SCLC病程短,发展快,对化疗和放疗敏感,因此,化疗和放疗已成为SCLC治疗的主要手段[2]。现将近年来SCLC化疗和放疗的治疗进展概述如下。1局限期SCLC治疗1·1化疗SCLC对化疗敏感的特点早已被发现,许多化疗方案被应用于SCLC,中位生存期约12个月,2年生存率为10%~15%,化疗持续时间4~6个月,长期维持化疗对生存没有影响[3]。文献[4]指出,85%~90%局限期SCLC患者经化疗后获得缓解,50%~60%的患者能达到完全缓解。尽管几种药物单独或联合使…  相似文献   

2.
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治疗正在发生改变,但含铂双药联合化疗仍然是大多数SCLC患者的治疗基础。SCLC患者在接受化学治疗同时,还需忍受药物毒性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peripheral neurotoxicity,PN)等相关毒副作用。周围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刺痛、麻木、虚弱或灼痛,且呈剂量依赖性。药物基因组学现已发展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目前可以利用基因组学获得关于药物反应的个体间差异的相关遗传信息,从而避免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以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定义为在基因组水平上由于单个核苷酸的变异而导致的DNA序列多态性。人类可遗传变异中最多的就是SNP,甚至在已知的所有多态性中90%以上都是单核苷酸变异。本文就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与相关GSTP1和GSTM1基因、ERCC1基因、ABCC2和ABCC4基因、SCNAs基因、CYP2C8基因、AGXT基因的SNP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最常见的肺癌病理类型,约占肺癌总数的 85%。大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 保守治疗成为其重要治疗手段,但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亦有研究显示 其在 NSCLC 的临床实践中发挥显著疗效。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变淋巴瘤激酶(ALK)等主要基因突变之外,血管内皮生 长因子(VEGF)、ROS1、c-MET、RET、K-RAS、BRAF 也是目前 NSCLC 分子靶向治疗的相关靶点。综述 NSCLC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约占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例的 30%,其治疗难、预后差,是一种毁灭性的肺癌类型, 转移性 sq-NSCLC 的 5 年生存率不足 5%。近 20 年来,sq-NSCLC 治疗领域的进展甚微,尤其是一线治疗,导致该领域存在严重未满 足的临床需求,sq-NSCLC 患者迫切需要更多的新治疗方案。综述 sq-NSCLC 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为 sq-NSCLC 治 疗药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摘要:肺癌是全球最常见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85%。目前肺癌的治疗手段仍然有限,并且晚期肺癌的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属于CD28/B7家族的共刺激分子,可负性调控T细胞免疫功能,使肿瘤细胞免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以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之后的新焦点,针对PD-1/PD-L1通路的靶向治疗药物纳武单抗(Nivolumab)、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已被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投入临床使用,且已被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推荐为转移性肺癌的一线治疗药物。本文就PD-1/PD-L1的生物学结构及其在NSCLC中的作用机制、靶向药物、研究现状及展望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培美曲塞是一种多靶点抗叶酸化疗药,目前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的标准药物.本研究回顾分析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铂类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既往至少接受过1个标准含铂方案化疗的5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怠者,分为单药治疗组21例,联合铂类治疗组33例.单药治疗组给予培美曲塞单药治疗,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21天为1个周期;联合铂类治疗组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顺铂75 mg/m2或卡铂AUC=5,第1天,21天为1个周期.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5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单药治疗组PR 1例,RR4.8%,SD10例,疾病控制率(DCR)52.4%,PD10例(47.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3.8个月;联合治疗组PR4例,RR12.1%,SD20例,疾病控制率(DCR)72.7%,PD9例(27.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8个月.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结论:培美曲塞或与铂类联合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已到达平台期,研发更为有效、易耐受的治疗策略势在必行.肿瘤生物学分子机制研究孕育了分子靶向治疗.VEGF、EGFR相关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分子靶点.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埃罗替尼和吉非替尼)分别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二线治疗方案.本文将综述多种抗-VEGF和抗-EGFR新药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SCLC)一线含铂方案治疗后短期内疾病复发进展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一线含铂方案治疗的SCL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疾病复发进展时间将病例分为难治复发组和敏感复发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首诊临床特征。结果相比敏感复发组病例,难治复发组病例更多见于首诊时广泛期、肝转移、骨转移、LDH(乳酸脱氢酶)300U/L、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65.2ng/mL、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片段)9.9ng/mL的患者。Logistic多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广泛期是SCLC一线含铂方案治疗后短期内疾病复发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OR=4.1,[95%CI:1.731-9.740],P=0.001)。结论广泛期是SCLC一线含铂方案治疗后短期内疾病复发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首诊广泛期的SCLC患者,要注意一线含铂方案治疗后疾病短期内复发进展可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厄洛替尼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院的46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吉非替尼治疗,观察组厄洛替尼进行治疗,总结厄洛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治疗后,症状缓解率达到75%,咳嗽、气短症状缓解最为明显,中位时间15 d。19例患者口服厄洛替尼后CEA数值下降,其中4例患者自行缓解,7例患者CEA持续增长。临床症状部分缓解、病情稳定和疾病进展的患者分别有6例、9例和8例,治疗客观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6.09%和65.21%,患者中为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27周和47周;治疗期间出现的皮疹、腹泻、口干、口腔溃疡、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的患者分别有11例(47.83%)、6例(26.09%)、2例(8.70%)、2例(8.70%)和2例(8.70%),研究过程中未出现一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死亡或者退出本次研究。皮疹患者给予皮肤消毒、松软膏等后逐渐好转,不影响继续治疗。腹泻症状出现在服药后1周后,口服止泻药物后得到好转,多为Ⅰ度和Ⅱ度,不影响患者继续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厄洛替尼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老年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的病情,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较轻微,可以作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群及个体对药物特异性不同,因此在采用厄洛替尼治疗中,需要个性化给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胞浆非特异性肽酶2(CNDP2)在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29株人SCLC细胞株CNDP2的拷贝数和部分细胞株CNDP2的m RNA表达水平,并构建了CNDP2全长(CPGL)及可变剪切体(CPGL-B)过表达SCLC细胞稳转株,初步分析了CPGL及CPGL-B对SCLC细胞生长和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CLC细胞株普遍存在CNDP2基因缺失和CPGL-B的m RNA表达水平降低的现象,CPGL和CPGL-B表达上调可抑制SCLC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可见,CNDP2在人小细胞肺癌中可能起着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