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持续运动和间歇负重运动对2型糖尿病(T2DM)骨骼肌组织细胞形态、骨骼肌Rab5 mRNA及蛋白表达、骨骼肌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选取8只为空白对照组(CR),其他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注射STZ(35 mg/kg)构建T2DM模型。选取24只T2DM分3组(n=8),分别为:T2DM模型组(DRM)、持续运动组(DCRE)、间歇负重运动组(DWRE)。持续运动方案:为前1~2 周准备活动15 m/min(10 min)、运动20 m/min(40 min)、整理活动15 m/min(10 min),后3~8周为 18 m/min(10 min)、25 m/min(40 min)、15 m/min(10 min);间歇负重运动方案:采用负荷重量为15%(1~2周)、30%(3~4周)、45%(5~8周),运动均为15 m/min(5 min),共12组,组间休息3 min。8周后,通过HE观察骨骼肌病理形态变化,qRT-PCR检测骨骼肌Rab5、葡萄糖转运酶4(GLUT4)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组化技术及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Rab5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浆Rab5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浓度。结果: 相比CR,DRM存在骨骼肌病理损伤,骨骼肌Rab5mRNA及蛋白表达、GLUT4 mRNA表达均降低(P<0.01),血浆Rab5和GHb均显著升高(P<0.01);与DRM比较, DCRE、DWRE骨骼肌病理损伤均显著减轻,骨骼肌Rab5 mRNA及蛋白表达、GLUT4 mRNA表达均升高(P<0.05,P<0.01),血浆Rab5和GHb降低(P<0.01);DCRE与DWRE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种运动方式均能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病理损伤,并可通过提高骨骼肌Rab5基因和蛋白表达从而增强 GLUT4转运能力,缓解骨骼肌糖代谢稳态失衡,但2种运动方式对骨骼肌Rab5蛋白和糖代谢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离体心脏灌流技术研究了丁酸钠对~3H-乙酰基参入大鼠心脏细胞核纽蛋白的影响。用蔗糖梯度离心将大鼠离体灌流心脏的细胞核分为心肌的和非心肌的,分别提取组蛋白。尿素-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组蛋白分为五个组分。其比放射性测定的结果表明,~3H-乙酰基只参入核心组蛋白,程度为H_3>H_(2b)>H_4>H_(2a)。Triton-尿素-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放射自显影结果显示,无论心肌细胞核还是非心肌细胞核,在丁酸钠为1m mol/L情况下,组蛋白H_3又可见三个亚组分(H_(3_1)、H_(3_2)及H_(3_3)),H_4可分出四个亚组分(H_(4_1)、H_(4_2)、H_(4_3)及H_(4_4));其总组蛋白乙酰化程度减低至对照组数值的60%。“冷追击”实验的结果提示,丁酸钠引起高乙酰化组蛋白的积蓄,确是通过其对组蛋白脱乙酰基过程的抑制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携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1(HSV-1)载体对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8周,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80 ug/kg)皮下注射进行阴茎勃起试验,筛选出糖尿病ED大鼠模型。随机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10只为CN组,从筛选出DMED大鼠模型中随机选取40只,分为DM组,IGF-1组,INS组,IGF-1+INS组,每组10只。DM组、IGF-1组、INS组、IGF-1+INS组分别或同时每只给予胰岛素6 U/d和(或)5×10~8 pfu单纯HSV-1-IGF-1载体。基因治疗21天后,对各组大鼠的阴茎海绵体内压(ICP)进行测定。结果:电刺激诱导ICP值在CN组为(43.40±3.26)cm H_2O,DM组为(13.46±1.70)cm H_2O,IGF-1组(25.34±1.93)cm H_2O,INS组(28.79±2.01)cm H_2O,IGF-1+INS组(42.21±2.13)cm H_2O。各组的IGF-1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CN组为(68.24±7.16),DM组为(55.74±5.02),IGF-1组(71.08±7.08),INS组(70.35±3.89),IGF-1+INS组(72.90±2.64)。结论:糖尿病大鼠ED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大鼠阴茎中IGF-1表达水平降低有关,通过引入可表达的IGF-1基因和INS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阴茎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骨肿瘤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期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给予常规麻醉诱导后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观察并记录不同PEEP通气(0cm H_2O,5cm H_2O和10cm H_2O)下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PEEP 10cm H_2O通气水平的气道峰压(Peak)、气道平台压(Plat)显著高于PEEP 5cm H_2O和PEEP 0cm H_2O通气,PEEP 5cm H_2O通气水平的Ppeak和Pplat显著高于PEEP 0cm H_2O通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EEP通气水平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EEP通气水平的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全心射血分数(GEF)、心脏功能指数(CFI)、每搏变异度(SVV)、脉压变异率(PPV)、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PEEP通气值能够显著改善吸功能的Ppeak和Ppla指标,但不影响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A型利钠肽受体(NPR-A)表达压力超负荷性大鼠心肌重构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高血压心肌重构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及模型组(20只),模型组采用"两肾一夹法"构建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术后每周测尾动脉收缩压(SBP),于术后4、8周后处死大鼠。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采用HE、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左心室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ELLSA法测定血浆脑钠肽(BNP),免疫组化测定左心室NPR-A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两组SBP、LVMI、心肌细胞直径(MD)、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BNP及NPR-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4、8周后SBP、LVMI、MD、CV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大鼠术后4周血浆BNP、左心室NPR-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8周血浆BNP明显升高(P0.05),左心室NPR-A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术后4周相比,模型组大鼠术后8周尾动脉SBP无明显变化(P0.05),但LVMI、MD、CVF均显著升高,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左心室NPR-A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压力超负荷性大鼠左心室NPR-A的表达呈动态变化趋势,可能参与高血压心肌重构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吸烟大鼠血浆尼古丁、可替宁含量的测定,探讨香烟在体内的内暴露水平。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160只,随机分为2、4、6、8、12周的低、中、高染毒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呼吸道静式染毒,每日染毒一次,染毒周期为2、4、6、8、12周。观察大鼠的一般毒性效应,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吸烟大鼠血浆中尼古丁、可替宁的含量。结果香烟烟雾暴露组大鼠在第3周后逐渐开始出现间歇咳嗽,腹式呼吸加剧,鼻噪音等症状,暴露时间越长,症状越明显;染毒剂量越高,染毒周期越长,大鼠体重减少越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鼠血浆尼古丁的保留时间为7.5~8.5 min,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暴露剂量的增加,大鼠血浆中尼古丁含量较空白对照组(155±56.65)ng/m L有所增加;大鼠血浆可替宁的保留时间为11.5~12.5 min;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暴露剂量的增加,大鼠血浆中可替宁含量较空白对照组(340±41.97)ng/m L有所增加,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不同暴露周期间可替宁含量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暴露时间与暴露剂量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香烟烟雾暴露可造成大鼠机体不同程度的损伤,大鼠血浆可替宁浓度能够有效反映香烟烟雾内暴露情况,且呈现较好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大鼠骨骼肌抗氧化能力和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训练组、大蒜素训练组(n=10),6周训练和补充大蒜素后,测定大鼠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a2+-ATPase、Na+-K+-ATPase和血清Ca2+的含量。结果:大蒜素训练组与训练组相比,运动至力竭的时间明显延长;骨骼肌抗氧化能力明显升高,Na+-K+-ATPase,Ca2+-ATPase及血清Ca2+极为显著升高。结论:大蒜素能增强大鼠骨骼肌抗氧化能力,延缓疲劳出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60)Co-γ辐照对同步的和非同步的CHO细胞的DNA合成和组蛋白合成关系的影响的研究,用~3H-胸腺嘧啶核苷和~(14)C-丙氨酸双标记,未经辐照的和经4Gy~60Gy ~(60)Co-γ辐照的CHO细胞,通过~3H和~(14)C的参入来估价DNA和组蛋白的合成,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辐照前后组蛋白各组分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 1)、在4~60Gy剂量范内,无论是同步的还是非同步的CHO细胞其DNA合成和组蛋白合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2)、在辐照后1—3小时,DNA合成和组蛋白合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辐照后4小时,DNA合成被进一步抑制而组蛋白的合成却逐渐恢复正常,到辐照后48小时组蛋白的合成几乎接近对照水平。3)、16Gy ~(60)Co-γ辐照后8小时,非同步的CHO细胞的DNA合成被抑制的情况比G_1期CHO细胞更为严重。4)、16Gy ~(60)Co-γ辐照S期细胞,在辐照后1—24小时中DNA合成被明显抑制的同时,组蛋白的合成也受到相应的抑制。5)、从未经辐照的和经6、16和60Gy~(60)Co-γ辐照的CHO细胞分别提取全组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电泳图谱的变化清楚地看到组蛋白H_1和H_3受辐照影响大于组蛋白H_4和H_(2B)+H_(2A),因此我们推测DNA合成和组蛋白H_1和H_3的关系较之组蛋白H_4和H_(2A)+H_(2B)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环境下大鼠血浆蛋白质组变化特征.方法:健康成年雄性 Wistar 大鼠88只,按模拟失重时相随机分为11组,分别为6 h、12 h、1 d、2 d、3 d、5 d、1周、2周、3周、4周及0 h 组(对照组).采用尾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动物模型,实验结束时取动物静脉血,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及 MB-WCX 磁珠检测大鼠静脉血浆蛋白质谱,应用 Ciphergen Protein Chip Software 3.2.0和 Biomarker Wizard 3.1.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发现18个重力敏感蛋白,其中在模拟失重早期,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6个蛋白的表达呈上调趋势,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12个蛋白的表达则逐渐下调;在模拟失重后期(悬尾2~3周后),上述蛋白的表达均呈回归趋势.结论:模拟失重环境对大鼠静脉血浆蛋白质谱产生明显影响,研究重力敏感蛋白对进一步揭示失重对机体的影响及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医监医保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鼠运动性疲劳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大鼠运动疲劳模型,观察运动疲劳对大鼠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运动疲劳模型组,运动疲劳模型组大鼠每日按照方案进行锻炼。实验结束后大鼠检测相关指标:血清MDA含量和红细胞SOD活性,肝脏与骨骼肌MDA含量、SOD活性,骨骼肌线粒体游离钙离子含量,骨骼肌线粒体膜电位,下丘脑神经递质。电镜观察骨骼肌线粒体细微结构。结果运动疲劳模型组大鼠造模2周以后其血清、肝和骨骼肌MDA含量均有显著升高,红细胞和骨骼肌SOD活性均有显著降低,骨骼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性降低,骨骼肌线粒体游离Ca2+含量有显著性降低,下丘脑GABA、5-HT含量有显著升高,下丘脑DA、ACh含量有显著性下降,电镜观察显示骨骼肌超微结构改变并以线粒体改变较为明显。结论大鼠跑台运动2周可造成运动疲劳模型,并造成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肺动脉压力演变和右心室功能演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将MCT诱导的4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模型组(每小组12只),分别在第1、2、3、4周应用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压力,MRI右心功能动态检测,观察肺动脉压力和MRI参数演变关系。比较对照组、PAH模型组各组间的相关各参数差异。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右心室射血分数,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分别与平均肺动脉压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注射野百合碱后1~4周,48只模型组大鼠的右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容积与平均肺动脉压有很好的相关性(分别为r_(RVEF)=-0.823,r_(RVEDV)=0.732,r_(RVESV)=0.803)。注射野百合碱前两周,野百合碱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射血分数、右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4周后,以上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大鼠的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射血分数逐渐降低,右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逐渐增加。对于大鼠慢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监测,MRI可以准确快速测量各项参数变化,右心室舒张末及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等参数是提示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12.
耐力运动对大鼠骨骼肌ERK1/2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耐力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蛋白总量(t-ERK1/2)及磷酸化ERK1/2(p-ERK1/2)及ERK2mRM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运动组分为1h/d和1.5h/d组,共7周,运动结束后24h和48h取材,测定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Westernblot法检测骨骼肌t-ERK1/2、p-ERK1/2蛋白表达;RT-PCR法分析ERK2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胰岛素浓度降低;各运动组p-ERK1/2升高;1.5h/d-24h和-48h组t-ERK1/2增高;1h/d-24h组与1.5h/d-24h和-48hERK2mRNA表达增高。结论:耐力运动可能通过增加ERK1/2活性,提高大鼠骨骼肌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过度训练是体育界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用多个指标的综合评定来判断是否有过度训练,尚无灵敏、特异的监控指标和简便的评价方法。本文建立检测大鼠血浆游离DNA(cell free DNA,cf D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探讨血浆cf DNA水平能否成为反映大鼠过度训练的新监控指标。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n=6):安静组和过度训练组。过度训练组进行5周递增负荷的过度训练,每周运动6 d,运动的最后一天运动至力竭。力竭运动后36 h采集静脉血,检测大鼠血浆cf DNA、睾酮(T)和皮质酮(Cort)、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和肌酸激酶(CK)的水平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1所建立的方法能特异扩增大鼠血浆cf DNA;2与对照组相比,过度训练大鼠的血浆cf DNA水平显著增加(约为安静组的5.43倍);3血浆cf DNA与血浆T、Cort、T/C比值和MDA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9,0.854,-0.655和0.720);与T-AOC、GSH-Px、SOD和CK无相关性。结论:1建立检测大鼠血浆cf DNA的定量PCR方法;2过度训练大鼠的血浆cf DNA显著增加,且cf DNA与血浆T、Cort和T/C比值高度相关,提示血浆cf DNA是过度训练的新监控指标;3过度训练大鼠血浆cf DNA的增加可能与过度训练所致的氧化应激增强有关,可能与骨骼肌损伤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含凝血酶敏感蛋白序列的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ADAMTS-1)在酒精性心肌病(ACM)大鼠心室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ACM组(n=30)。ACM组大鼠第1周每天给予10%酒精随意饮用,60%酒精灌胃1次(5 mL/kg);第2周每天给予10%酒精随意饮用,60%酒精灌胃2次(10 mL/kg);第3周~16周每天给予20%酒精随意饮用,60%酒精灌胃2次(15 mL/kg),第17周~6个月每天给予30%酒精随意饮用,60%酒精灌胃2次(15 mL/kg)。对照组大鼠采用普通水随意饮用,以同样方式给予普通水灌胃。实验开始前及6个月时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短轴缩短率(FS)。6个月后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组织学改变;Masson染色检测心肌胶原分布及胶原容积分数(CVF);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测定心室肌中ADAMTS-1及其底物多配体蛋白聚糖-4(Syndecan-4)的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M组大鼠LVEF(P0.01)及FS(P0.05)明显降低,而LVEDD显著增加(P0.05);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部分心肌细胞脂肪变性;心肌纤维断裂、溶解;心肌间质血管扩张充血,胞外间隙明显增宽,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CVF及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1);ADAMTS-1及Syndecan-4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ADAMTS-1在ACM心肌中表达明显增多,可能通过水解释放Syndecan-4,促进ECM重塑、心肌纤维化及细胞凋亡,参与ACM心室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10周游泳训练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血栓前状态分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影响。方法: 选取10周龄雄性SHR(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训练组(10只),SHR训练组进行5次/周,每次60 min,共持续10周的无负重游泳训练,期间每2周测定大鼠血压。10周训练后,分别测定两组SHR血小板聚集率、血浆vWF、t-PA和PAI-1。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训练组SHR经4周游泳训练后,血压显著下降(P<0.05),经10周游泳训练后,血压、血小板聚集率、血浆vWF水平、PAI-1活性显著降低(P<0.01),血浆t-PA活性显著提高(P<0.01)。结论: 适宜游泳训练能有效平抑(或改善)SHR的血压,坚持4周训练即可产生显著的作用,还可明显改善SHR血栓前状态,预防高血压血栓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盐酸双氟沙星(difloxacin, 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及其与药代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实验采用超滤法测定了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 运用HPLC测定其对应时间点药物浓度, 并分析了血浆蛋白结合率变化对DIF体内处置的影响。实验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异育银鲫为感染组, 健康异育银鲫为对照组。结果显示: 感染组各时间点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均高于对照组, 感染组与对照组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总药物浓度呈对数关系: y=-9.01ln x+74.34和y=-4.81ln x+65.15, 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游离药物浓度的对数关系式分别为: y=-6.36ln x+64.91和y=-4.36ln x+ 60.63; 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浆药时曲线均可使用开放性二室模型描述; 感染组DIF的吸收和消除慢于对照组, 其表观分布容积和曲线下面积大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异育银鲫体内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促使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 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导致药物以结合药物的形式储存于血液中可能是导致药物组织分布受限、消除缓慢、长时间滞留于血液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烟熏强度对SD大鼠骨骼肌组织抗氧化能力及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探讨COPD骨骼肌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每组各10只。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分别给予4周、12周、20周的烟熏强度,烟熏结束后取大鼠双侧伸趾长肌,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的伸趾长肌组织匀浆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浓度,伸趾长肌组织蛋白质提取液羰基化蛋白(PC)的浓度、伸趾长肌组织DNA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GSH、GSH/GSSG、SOD显著降低(P0.05~P0.01),GSSG显著升高(P0.05),实验1组GPx显著降低(P0.05),实验1组CAT显著升高(P0.05),实验2组、实验3组MDA、8-OHd G显著增高(P0.05~P0.01),实验3组PC显著增高(P0.05)。结论:烟熏可使大鼠骨骼肌组织抗氧化/氧化失衡,导致氧化应激损伤,并与烟熏强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本研究将40只清洁级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未进行跑台运动)、低强度组(速度15 m/min,跑动时间30 min)、中强度组(速度20 m/min,跑动时间30 min)和高强度组(速度30 m/min,跑至力竭(30 min)),每组10只,各组大鼠共进行4周的跑台运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安静组、低强度组和中强度组大鼠骨骼肌组织结构均未见异常。然而,高强度组大鼠骨骼肌细胞发生溶解,肌纤维变粗或出现断裂,排列紊乱。低强度和中强度组大鼠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明显高于安静组(p0.05),而高强度组SOD和CAT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低强度和中强度组大鼠骨骼肌丙二醛(MDA)水平明显低于安静组(p0.05),而高强度组MD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显示,高强度组的细胞凋亡积分光密度(IOD)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而其他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高强度组的JNK、cleaved-caspase 3和F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高强度组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本研究表明中低强度的跑台运动可提高大鼠的抗氧化能力,且不会造成大鼠骨骼肌损伤,而高强度跑台运动可通过促进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来引起大鼠骨骼肌损伤。  相似文献   

19.
钠氢交换体1在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组织及血浆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钠氢交换体1(sodium-hydrogen exchanger 1,NHE-1)在慢性心衰大鼠心肌组织及血浆中的表达,探讨NIlE-1在慢性心衰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心袁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心衰组予以阿霉素(ADR)2.5mg/kg/w,腹腔注射,共6周,对照组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6周后进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径(LVEDO)、左室收缩末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测定各组大鼠体重(BW)、心室重量(VW)、左心室重量(LVW),计算心室重量指数VWI(VW/BW)、左心室重量指数LVWI(LVW/BW).取血检测血浆中NHE-1的浓度,并取心肌观察病理形态学特征,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HE-1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衰组大鼠LVEF、FS明显下降(P<0.01),LVEDD、LVESD显著扩大(P<0.01),VWI、LVWI明显增加(P<0.01),血浆N HE-1浓度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中NHE-1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提示NHE-1可能在慢性心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Zhang SY  Liu G  Wang DL  Guo XJ  Qian GS 《生理学报》2004,56(2):198-203
测定不同频率慢性电刺激(chron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CES)膈神经5周后对兔膈肌钙释放单位中骨骼肌型二氢吡啶受体(DHPR)α1亚单位和ryanodine受体(RyR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ES后兔膈肌钙释放单位结构组成的变化和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封闭群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20、50和100Hz,每组6只;以10和20 Hz为慢性低频电刺激组,50和100Hz为慢性高频电刺激组.CES参数为波宽0.2 ms 3~6个波/次,45次/min,电压10~20 V.刺激时间2×2 h/日,每周刺激6 d,连续刺激5周.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兔膈肌骨骼肌型DHPRα1-亚单位和RyR1、RyR2和RyR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低频电刺激10和20 Hz组骨骼肌型DHPRα1、RyR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有低度的RyR,mRNA的表达出现;慢性高频电刺激50和100Hz组骨骼肌型DHPRα1、Ry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未检测到RyR2mRNA的阳性表达.本实验提示慢性低频电刺激膈神经5周后,膈肌质膜上DHPR与RyRs之间的信号转导方式已从变构耦联为主转变为以Ca2+诱导Ca2+释放耦联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