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放射自显影方法结合神经毒对海马神经元的选择性损毁观察AVP(4-8)结合点在大鼠海马内的分布和定位;利用外源性AVP(4-8)对新生大鼠的处理,观察海马AVP(4-8)结合点的发育调节。在成年大鼠海马内,AVP(4-8)结合点集中分布在整个海马的锥体细胞层和齿回的颗粒细胞层。秋水仙碱处理后,齿回颗粒细胞层消失,齿回区的AVP(4-8)结合点也消失。红藻氨酸(Kainicacid)处理后海马CA3-CA4的锥体细胞层消失,该区的AVP(4-8)结合点也消失。新生大鼠海马锥体细胞层的AVP(4-8)结合点在出生后第6天开始出现,齿回颗粒细胞层的AVP(4-8)结合点在出生后第7天开始出现。然而,新生大鼠每天经外源性AVP(4-8)处理,海马锥体细胞层和齿回颗粒细胞层的结合点均在出生后第5天已变得十分稠密。本文就大鼠海马AVP(4-8)结合点的特异性分布和AVP(4-8)处理促进海马AVP(4-8)结合点的发育与成年后大鼠学习能力的提高的相互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AVP(4 ̄8)是精氨酸加压素(AVP)在脑内的天然酶解产物,具有增强学习记忆的功能。为了进一步阐明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以SK-N-SH成神经瘤细胞(SK细胞)为模型进行研究。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表明,在SK细胞上存在AVP(4 ̄8)的特异性结合位点。AVP(4 ̄8)可以刺激SK细胞中蛋白激酶C(PKC)和促细胞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尖性的升高,并可以被AVP(4 ̄8)的受体拮抗剂ZDC(C  相似文献   

3.
AVP4┐8的鼠脑结合位点有别于VP受体阎庆武杜雨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加压素(VP)是一种下丘脑垂体后叶激素。它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并且种属差异很小。大多数哺乳类VP的组成都是Cys1-Tyr2-Phe3-Gln4-...  相似文献   

4.
精氨酸加压素(AVP)C端片段AVP4-8,具有增强记忆的功能,它在大鼠脑内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和生化变化。采用差示PCR(DD-PCR)技术,寻找注射AVP4-8前后在大鼠海马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抽提总RNA,以反转录产生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经过9组引物组合,获得了十几个差异片段,挑选其中差异最大的片段ddl进行克隆,测序,并与Genedank等数据进行同源比较 有找到同源基因,可能是个新基因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鼠海马脑片体外缺血模型,观察海马突触体内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突触体谷氨酸(GLU)摄取的影响。结果显示:海马脑片体外“缺血”10min,其突触体内PKC活性基本不变,而缺血30min,突触体内PKC活性显著上升(P<0.01,n=6);非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DNQX有效地抑制PKC活性的同时,可降低胞外GLU的堆积,而NMDA受体阻断剂AP_5无作用。进一步实验证明,PKC激动剂PDB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突触体对3H-GLU的摄取(IC50=131±10μmol/L),此抑制作用可由PKC抑制剂H-7(100μmol/L)抵消。提示脑缺血诱发GLU堆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脑缺血引发钙内流导致GLU过量释放,GLU又通过突触前非NMDA受体激活PKC,抑制其自身摄取,正反馈性加重胞外GLU的堆积。  相似文献   

6.
记忆增强肽促进大鼠海马内CREB磷酸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肽ZNC(CPR(pBGlu-Asn-Cyt-Pro-Arg-OH)是精氨酸加压素(AVP)在脑内的天然酶解产物,具有促进学习记忆的中枢效应。为了进一步阐明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以整体大鼠海马及离体大鼠海马切片为对象,研究了ZNC(C)PR对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的作用。发现ZNC(C)PR及其类似物NLPR能诱导大鼠海马内CREB磷酸2化,该作用能被其拮抗剂ZDC(C)PR、G  相似文献   

7.
CD81是一种分子量为26kD的四跨膜蛋白分子。在细胞膜上可与CD4、CD8、CD19、CD2、CD82、Leu13、HLA-DR和α3β1整合素等结合,调节跨膜信号转导。最近又证实CD81可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糖蛋白E2结合,可能是HCV感染靶细胞的受体蛋白。  相似文献   

8.
大鼠卵巢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在CHO中的表达和扩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利用二氢叶酸还原酶放大系统将大鼠LH/hCG受体(记为F-hCGR)及其胞外肽段(记为T-hCGR)在中国苍鼠卵巢细胞(CHO)中的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F-hCGR为一条蛋白质带,其表观分子量为92kd,而T-hCGR为35kd和37kd两条带。表达受体对其配基hCG表现出高的亲合力,F-hCGR的解离常数为7×10-9mol/L,T-hCGR为6.4×10-9mol/L。表达F-hCGR的转染CHO细胞可结合125I-hCG,而表达T-hCGB者不结合125I-hCG。这提示F-hCGR主要存在于细胞质膜表面上。表达F-hCGR的转染CHO细胞能刺激。cAMP的形成,而表达T-hCGR者不能刺激cAMP形成。免疫荧光定位结果表明,T-hCGR主要分布于质膜的细胞质侧以及胞内其他一些细胞器膜上。用免疫亲和层析可以得到纯化的T-hCGR。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调查了4种AMPA受体亚单位(GluR1、2/3、4)和谷氨酸(Glu)在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内的分布及其匹配关系。我们发现,GluR1和2/3免疫阳性胞体和纤维密集分布于Vc的Ⅱ层和Ⅲ层外侧部,在Vc的其余各层呈散在性分布。GluR4免疫阳性胞体和纤维在Vc各层均无分布。Glu免疫阳性胞体分布于Vc各层,尤以浅层(Ⅰ、Ⅱ层)密集,Glu免疫阳性纤维及终末结构主要分布于Vc浅层。结果表明,Glu免疫阳性纤维及终末样结构与AMPA受体免疫阳性胞体和纤维在Vc浅层的分布总体上是相互匹配的,但AMPA受体各亚单位在Vc内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提示,Vc内的Glu可能通过作用于不同的AMPA受体亚单位而发挥其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海马脑片缺氧早期腺苷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海马脑片细胞外记录技术,观察了缺氧早期突触功能可逆性抑制中腺苷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海马脑片缺氧早期突触功能出现可逆性抑制,与外源施加高浓度腺苷反应类同。腺苷A1受体拮抗剂CPT以及K+通道阻断剂4-AP可阻断这种抑制作用;而TEA以及ATP敏感K+通道阻断剂glipizide均未见显著效应。结果提示:缺氧早期突触功能可逆性抑制与内源性腺苷大量释放有关,腺苷通过作用其A1受体,激活4-AP敏感K+通道,从而抑制突触传递,显示其抗缺氧作用。ATP敏感性K+通道可能不参于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