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 Bunge ex Maxim.)隶属于石竹科裸果木属,起源第三纪,是古地中海残遗珍稀濒危植物,别名“瘦果石竹”。多年生落叶半灌木,株高50~100 cm。叶线形,长5~20 mm,宽1~1.5 mm,近无柄,顶端短尖,基部稍收缩,偏肉质,表面覆蜡质层,无被毛,无明显叶脉;托叶膜质鳞片状;叶对生或互生。茎有两种形态,直立或曲折,节间膨大,多分枝;老枝灰褐色,剥裂,嫩枝红褐色。花两性,为红色、黄绿色;无花瓣,外部透明白色苞片包被;花萼5枚,披针形,顶端具芒尖,有较宽的透明膜质边缘,外被短柔毛;雄蕊10枚,为内外两轮各5枚,仅内轮雄蕊有花药,外轮花药败育,花药球形,纵裂;上位子房,近球形,胚珠1枚;花腋生,聚伞花序,由5~15朵单花组成,单花花期约4 d,种群花期30~36 d。瘦果宿存;种子小,长圆形,直径约0.5 mm,褐色,结籽率极低。主根明显,长达4 m,侧根发达,根毛较少。花期5~6月,果期7~8月。  相似文献   

2.
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 Bunge ex Maxim.)隶属于石竹科裸果木属,起源第三纪,是古地中海残遗珍稀濒危植物,别名“瘦果石竹”。多年生落叶半灌木,株高50~100 cm。叶线形,长5~20 mm,宽1~1.5 mm,近无柄,顶端短尖,基部稍收缩,偏肉质,表面覆蜡质层,无被毛,无明显叶脉;托叶膜质鳞片状;叶对生或互生。茎有两种形态,直立或曲折,节间膨大,多分枝;老枝灰褐色,剥裂,嫩枝红褐色。  相似文献   

3.
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 Bunge ex Maxim.)隶属于石竹科裸果木属,起源第三纪,是古地中海残遗珍稀濒危植物,别名“瘦果石竹”。多年生落叶半灌木,株高50-100 cm。叶线形,长5-20 mm,宽1-1.5 mm,近无柄,顶端短尖,基部稍收缩,偏肉质,表面覆蜡质层,无被毛,无明显叶脉;托叶膜质鳞片状;叶对生或互生。茎有两种形态,直立或曲折,节间膨大,多分枝;老枝灰褐色,剥裂,嫩枝红褐色。  相似文献   

4.
裸果木是亚洲中部荒漠区少有的第三纪孑遗物种,也是构成石质荒漠植被群落的重要建群种之一,由于人为干扰,其自然种群处于不断衰退中。本文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授粉实验等方法,对裸果木的花部特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对于揭示该物种生活史特征并探讨影响其生殖成功的因素及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裸果木为两性花,花小,无花瓣,雄蕊10枚,外轮5枚雄蕊败育,胚珠1枚,开花盛期有少量花蜜并散发浓烈难闻气味,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之间存在46 h的重叠期,且不完全雌性先熟,柱头和花药在多数花的单花花期结束时并未接触,因此,裸果木花主要表现为适应异花传粉的雌雄异位特征;花粉/胚珠比(P/O)为1371.67±236.21,异交系数(OCI)为3;不同花粉来源(自然授粉、自花授粉、同株异花和异株异花授粉)的花粉在柱头上均能萌发,但花粉管生长速度存在差异,同株异花授粉和异株异花授粉的花粉管生长速度较快,自花授粉的花粉管生长速度最慢且部分花粉管(43%)在到达子房时停止生长,并未到达胚珠;人工套袋实验的结果表明,裸果木不存在无融合生殖,自然结种子数低,自然授粉花的种子数远远低于人工异株异花授粉花,说明存在由于异花传粉者不足造成的传粉限制。裸果木部分雌性先熟和雌雄异位是两性花为避免雌雄功能重叠,促进异交而采取的一种花部机制,其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类型且需要传粉者,部分自交不亲和和传粉限制是影响该物种有性生殖成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杨昌友 《植物研究》1986,6(1):173-174
鳞茎白色,近球形,直径1-1.5厘米,具6枚肉质鳞片。茎长约20厘米,纤细,无毛,下部无叶,上部生叶。叶片4-5枚,排成一轮,披针形,长6-7厘米、宽1厘米,顶端急尖,基部收缩,无毛;叶状苞片1枚,短于叶。  相似文献   

6.
多年生草本, 高17~40cm;根状茎褐色, 具褐色细弱的细根。茎丛生, 直立, 圆柱形, 直径0.7~1.4mm, 表面有纵条纹。叶基生和茎生;低出叶1~2枚, 鞘状褐色, 长0.5~1.5cm, 顶端尖;基生叶(1~)2(~4)枚;叶鞘长1.3~8cm, 边缘膜质, 叶耳卵形, 长1~3mm, 顶端渐尖;叶片线形, 下面圆, 上面具沟槽, 长8~26cm, 宽1~1.7mm, 顶端钝;茎生叶2~3枚;叶鞘长1~5cm, 边缘膜质;叶耳明显, 卵形, 膜质, 长1~3mm, 顶端钝, 叶片线形, 上面具沟槽, 下面圆, 长2.5~27cm, 宽0.8~1.5mm, 顶端钝。  相似文献   

7.
《西北植物学报》2020,(2):209-209
印度蛇菰[Balanophora indica(Arn.)Griff.]隶属于蛇菰科蛇菰属,是一种寄生植物。根状茎黄橙色到棕色,表面粗糙并具有星状疣;分枝近球形,直径0.5~5.6 cm,很少圆筒状。雄花序红色,卵球形椭圆形,(5~10)cm×(2~6)cm。雄花:略带红色,辐射对称,每朵被一个粗壮的截形苞片包围。花被裂片4~6,椭圆形披针形,(3~7)mm×(1~2.5)mm,聚药雄蕊椭圆形卵形,长2.5~5 mm,具柄;花药4或5,U形,纵向开裂。雌花序球状,直径3~5 cm。附属体棍棒状,长约2 mm,顶端1/2~1/3椭圆状倒卵球形。雌花生于花序基部和主轴上。花期10~12月。  相似文献   

8.
宁夏枸杞属(茄科)一新种和一新变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了宁夏茄科枸杞属一新种小叶黄果枸杞和一新变种密枝枸杞。小叶黄果枸杞与宁夏枸杞相接近,但前者枝条成"之"字形曲折,叶片较小,条形、条状披针形、条状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花1~2朵与叶一起簇生于短枝顶端,花萼杯状或筒状,常2浅裂,裂片边缘无毛;花冠筒部与冠檐近等长,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喉部,花丝连同花冠无毛或在基部仅被稀疏短柔毛,浆果扁球形或椭圆球形,常为淡黄色,近透明,长6~10mm,直径6~8mm,种子5~8枚而与后者明显不同。在外部形态上,小叶黄果枸杞与新疆枸杞和土库曼枸杞也比较接近,但新疆枸杞和土库曼枸杞的枝条不成"之"字形曲折,花常2~3朵或更多与叶一起簇生于短枝顶端,花冠筒部长约为檐部裂片长的2倍,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近中部,浆果红色。尤其是土库曼枸杞的花萼为宽钟形,常4~5裂,花冠裂片边缘有短而稀疏的缘毛而明显有异于小叶黄果枸杞。宁夏枸杞的变种密枝枸杞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前者植株分枝多而密,叶片小,狭长椭圆形、倒披针形或匙形,长1~1.8cm,宽1.5~2.5mm;雄蕊着生于花冠喉部,长短不等,其中两枚较短,其余3枚较长,花丝连同花冠无毛或在基部仅被稀疏短柔毛;浆果卵球形或椭圆形,长5~8mm,直径3~6mm,淡紫色,近透明,多汁,味甜,种子2~4粒。  相似文献   

9.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7,37(6):675-684
描述了毛茛科唐松草属六新种:(1)大关唐松草,发现自云南东北部,与多枝唐松草甚为近缘,区别为其小叶较厚,较大,多呈卵形或宽卵形,心皮花柱较短,稍向后弯曲,瘦果呈新月形。(2)宽柱唐松草,发现自甘肃南部,其特征为心皮花柱扁平,近长圆形,腹面无柱头或柱头组织,据此特征可与此属中国其他种区别。(3)六脉萼唐松草,发现自四川中部,与白茎唐松草近缘,区别为其茎和小叶有毛,萼片具六条脉,一些雄蕊的花药败育,子房被短柔毛,柱头无翅。(4)吉隆唐松草,发现自西藏南部,与白茎唐松草甚为近缘,区别为小托叶卵形、急尖,复单歧聚伞花序一条顶生,无侧生者,雄蕊花药呈狭长圆形,顶端钝,无短尖头。(5)螺柱唐松草,发现自云南西北部,可能与白茎唐松草有亲缘关系,区别为其萼片具1条脉,花有4~5枚雄蕊,心皮花柱顶部螺旋状弯曲,柱头不明显。(6)札达唐松草,发现自西藏西南部,与多叶唐松草近缘,区别为其小叶顶端急尖,边缘具尖牙齿,聚伞圆锥花序具少数分枝和少数花,萼片狭卵形,花药狭长圆形。  相似文献   

10.
黄花蔺的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花蔺Limnocharis flava(Linn.)Buch.的蝎尾状聚伞花序上通常产生两性花2∽13朵,单花花期5~13h。自然居群中观察到,花开放后有两种甲虫访花,但外围数轮无花药的退化雄蕊限制了花粉向外散布,内轮雄蕊上花药开裂后花粉直接落在自花的柱头上。花被片闭合后内轮花被片萎蔫成液体,促进了花粉在柱头上萌发。花粉与胚珠的比值为930±180(650∽1120),属于较经济的自花传粉类型。果实成熟后花序倒伏,其顶端产生的营养芽萌发形成新的营养苗。一个基株一年内可产生6∽20个营养苗。黄花蔺自花传粉结实率达80%,每果实产生种子470~640枚。黄花蔺近距离扩散以营养繁殖形成的新植株完成,长距离扩散或占领新生境以及抵抗干旱则依靠种子。人工去雄、套袋及授粉实验表明,黄花蔺的繁育系统是以自交为主的混合交配类型,并可能是由异交向自交演化的。  相似文献   

11.
<正>秦岭石蝴蝶(Petrocosmea qinlingensis W.T.Wang),隶属于苦苣苔科,石蝴蝶属,是本属分布最北缘的种,为多年生宿根草本。叶7~12枚,具长或短柄;叶片草质,宽卵形、菱状卵形或近圆形,长0.7~3cm,宽0.7~2.8cm,顶端圆形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浅波状或有不明显圆齿,两面疏被贴服短柔毛。花序2~6,顶生1花。花萼5裂达基部,外面疏被短柔毛;花冠淡紫色,外面疏被贴服短柔毛,内面在上唇被白色柔毛;花冠筒长约2.8mm,上唇长约4.8mm,2深裂,下唇与上唇近等长,3深裂,所有裂片近长圆形,顶端圆形。  相似文献   

12.
秦岭石蝴蝶(Petrocosmea qinlingensis W.T.Wang),隶属于苦苣苔科,石蝴蝶属,是本属分布最北缘的种,为多年生宿根草本。叶7~12枚,具长或短柄;叶片草质,宽卵形、菱状卵形或近圆形,长0.7~3cm,宽0.7~2.8cm,顶端圆形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浅波状或有不明显圆齿,两面疏被贴服短柔毛。花序2~6,顶生1花。花萼5裂达基部,外面疏被短柔毛;花冠淡紫色,外面疏被贴服短柔毛,内面在上唇被白色柔毛;花冠筒长约2.8mm,上唇长约4.8mm,2深裂,下唇与上唇近等长,3深裂,所有裂片近长圆形,顶端圆形。  相似文献   

13.
庙台槭(Acer miaotaienseTsoong)属槭树科槭属,是我国植物学家钟补求先生1954年发现并命名的,模式产地在陕西省留坝县庙台子,故命名为庙台槭.该种为落叶乔木,高10~20(25)m;树皮深灰色,纵裂或片状剥落;幼枝红褐色或紫褐色,老枝灰色,深纵裂.叶对生,纸质,常3~5裂;轮廓近阔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4~)7~9cm,宽6~8cm;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被褐色短柔毛,沿脉较密;叶柄长6~7cm.圆锥状聚伞花序长4~5cm,生于枝顶,由1顶花及6~9枚侧花枝和14~25朵花组成;含两性花、雄花和中性花,同株.花黄绿色,直径约1cm;萼片5枚,长4.5~6.5cm,矩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上、下表面均被短纤毛,下面较多;花瓣5枚,长3.5~4.5mm,倒披针形,较萼片窄短,上、下表面均有短纤毛,下面稍多;雄蕊8枚,花药黄色,近球形,花丝着生在花盘上;花盘近圆形,边缘波状5浅裂;雌蕊2心皮,扁平,柱头2裂,向外反卷.小坚果扁平,近圆形,直径约8毫米,密被淡褐色或黄色绒毛;翅长圆形,宽0.8~0.9cm,连同小坚果长约2~2.5(3)cm,两翅水平开展,呈180&#176;平角,或有的大于180&#176;....  相似文献   

14.
紫玉盘     
正紫玉盘(Uvaria macrophylla Roxb.)为番荔枝科(Annonaceae)紫玉盘属植物,直立或攀缘灌木。幼枝、幼叶、花序轴或果序轴均被星状柔毛。叶革质,长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0~23 cm,宽5~11 cm,顶端急尖或钝,基部近心形或圆形。花1~2朵与叶对生,红色,直径2.5~3.5 cm;花瓣6片,2轮,内外轮花瓣相似,卵形,长约2 cm,宽约1.3 cm;雄蕊线形,长约9 mm,药隔卵形,无毛,最外面的雄蕊常退化;心皮长圆形,长约5 mm,每枚心皮有胚珠6~8颗,2列。成熟心皮卵状,长  相似文献   

15.
树干圆柱形,高可达4m,叶痕宿存,密被红棕色绒毛;羽状长65~150cm,叶柄长14~20cm,两侧具3~17对长约1~3mm的短刺,羽片80~105对,条形,成“V”字形开展,厚革质,长8~23cm,宽4~7mm,边缘平或微反卷,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侧不对称,中脉显著隆起,背面无毛。雄球花纺锤状圆状形,常微弯,长25~45cm,径6~10cm,黄褐色;小孢子叶长4~6cm,宽1.8~2.8cm,顶端具3~5mm长的短尖头,密被锈褐色绒毛。大孢子叶密被黄褐色至锈褐色绒毛,顶片宽卵形或菱状卵形,篦齿状分裂,侧 裂片钻形,柄部长5~10cm,着生4~5枚胚珠,胚珠近方状圆形,光滑,金黄色。种子近…  相似文献   

16.
朱华 《植物研究》2000,20(2):129-130
小乔木,高约6m。枝圆形,无毛,有明显疤痕。叶革质,互生,通常在小枝顶部密集或近对生,卵状披针形至卵状椭圆形,长8~13.5cm,宽3~5.5cm,顶端短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边缘全缘,干时反卷;侧脉每边6~8条,无间侧脉,中脉和侧脉在上面微凹,在背面隆起,小脉在背面明显;叶柄长1~2cm,无毛。聚伞圆锥花序顶生,约8cm长;花序分枝纤细,近无毛;聚伞花序的梗被贴伏柔毛;苞片最下部的线形,长5mm,上部的三角形,长约1mm。花无梗或有极短梗;花蕾近成熟时直径约1mm,被贴伏柔毛;花4基数,花萼裂片4,三角形,长与宽近相等,近无毛;花瓣4,外面被贴伏柔毛;雄蕊4。果未见。花期二月。  相似文献   

17.
对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栽培植株进行观察,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花部形态和开花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叶相思开花期为8~12月,穗状花序由114.9±11.9朵花组成,每朵花含124.1±16.5枚雄蕊,每雄蕊含有8粒16合花粉,单花花粉量为15885粒;雌蕊1枚,具14.4±1.8个胚珠,柱头凹陷,属于湿柱头类型。P/O值为1103.1;大叶相思花在夜间开放,开花可分为5个阶段。开花期间观察到雌蕊先于雄蕊伸出花冠和雄蕊先于雌蕊伸出花冠并存的现象,推测雌雄基本同熟。SEM观察花药在开花的第2阶段形成开裂线,第4阶段完全开裂并开始散粉。雄蕊于开花第1天的9: 00~12: 00大量散粉;雌蕊柱头在开花第1天上午出现分泌物,随后逐渐减少。开花后3~4 d柱头开始凋零,柱头可授期约为3 d,以开花第1天10: 00之后的可授性最佳。  相似文献   

18.
铁线莲属绣球藤组修订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笔者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和欧、美一些著名植物标本馆研究了铁线莲属植物标本之后,完成了此属绣球藤组的修订,确定此组含有22种和23变种。本文还提供了组下分类群的检索表、各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并附有多幅插图。笔者曾在2000年根据此组的重要形态特征的演化趋势制定出一个新分类系统,此系统在本修订中继续得到应用。此组重要形态特征的演化趋势的原始状态是:萼片平展,呈倒卵形,顶端圆形或钝,外面边缘无狭短绒毛带;雄蕊花药呈长圆形或狭长圆形,药隔顶端不突出;花组成具花序梗和2枚分生苞片的聚伞花序,生于当年生枝叶腋。衍生状态是:萼片斜上展或近直立,变狭呈长圆形、长椭圆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顶端急尖、渐尖或渐狭,外面边缘出现狭短绒毛带(仅文山铁线莲一种);雄蕊花药呈条形,药隔顶端有小突起;花组成具花序梗和2苞片合生形成总苞的聚伞花序,或花单生,只具花梗,而无花序梗和苞片,自老枝的腋芽中生出。在铁线莲属近300种植物中,具有上述原始特征的只有6种:短梗铁线莲C.brevipes、美花铁线莲C.potaninii、绣球藤C.montana、薄叶铁线莲C.gracilifolia、丽叶铁线莲C.venusta和金毛钱线莲C.chrysocoma。这6种中有5种特产我国西南部横断山区一带,只1种(绣球藤)分布较广,东自我国台湾省向西经过我国亚热带山区分布到喜马拉雅西部。此外,简要回顾了本组的分类历史,绘出本组分布区图,以及讨论了铁线莲属中具花序梗和二苞片的聚伞花序在此属各演化路线中出现的简化成仅具花梗单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西北植物学报》2020,(3):381-381
印度蛇菰[Balanophora indica(Arn.)Griff.]隶属于蛇菰科蛇菰属,是一种寄生植物。根状茎黄橙色到棕色,表面粗糙并具有星状疣;分枝近球形,直径0.5~5.6 cm,很少圆筒状。雄花序红色,卵球形椭圆形,(5~10)cm×(2~6)cm。雄花:略带红色,辐射对称,每朵被一个粗壮的截形苞片包围。花被裂片4~6,椭圆形披针形,(3~7)mm×(1~2.5)mm,聚药雄蕊椭圆形卵形,长2.5~5 mm,具柄;花药4或5,U形,纵向开裂。雌花序球状,直径3~5 cm。花期10~12月。  相似文献   

20.
曹瑞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214-214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Maxi m.)又称四翅、油柴,隶属于蒺藜科四合木属,仅1种.为落叶小灌木,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老枝叶近簇生,当年枝叶对生;小叶2,倒披针形,近无柄,长5~7 mm,宽2~3 mm,先端锐尖,两面密被伏生叉状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4,卵形;花瓣4,白色或淡黄色;雄蕊8,2轮,外轮较短,花丝近基部有白色膜质附属物,具花盘;子房上位,4裂,被毛.蒴果4瓣裂,果瓣长卵形或新月形,两侧扁,花柱宿存.种子距圆状卵形,表面被小疣状突起,无胚乳.花期5~6月,果期8~9月.四合木为强旱生落叶小灌木,是中国特有的孑遗单种属植物.见于草原化荒漠带,常形成以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