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鼻疽菌血清分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类鼻疽假单胞菌根据不耐热抗原的有无分为血清I型和II型。在没有标准血清情况下,用吸收试验,选出产不耐热抗原较好的菌株,用scphadex G—200纯化抗原制备I型血清,用该血清对我国分离的68株及引进6株菌以琼脂扩散法,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表明:68株为血清I型,3株为血清II型菌,3株不稳定。上述结果与文献报道的一致。即血清I型菌多存在于亚洲,血清型与菌株来源(环境、动物)无关,但与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2.
一、不同I相百日咳菌株与不同I相百日咳血清的凝集力有所不同,且具有不同疑集力的I相菌的抗原构造亦不同,惟抗原相同的I相菌的凝集力与吸收能也有不同者。 二、I相菌的L抗原至少有a、b、c三种,a抗原是I相菌共同的抗原。B及c抗原在不同I相菌株内有不同。用B及C因子血清可将我国、苏联、美国、英国、日本不同来源的16株I相百日咳菌分为合有L抗原ac…、ab…、abe…。三大类。 三、不同抗原构造的I相菌株I司同其他I相菌的特性一致。用同一菌株(18323)进行攻击时,对小鼠的免疫力无差别。 四、对文献上认为凝集力不同的I相菌的抗原构造是否一致;用I相血清来制定I相菌的可靠性;菌株间不同的特异抗原在免疫方面的作用与制造百日咳菌苗用的菌种的抗原构造的问题;以及不同及相同抗原构造的I相菌株在流行病学方面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通过抽取百日咳杆菌悬液样品,分别用比浊法和光密度法测量其浓度,并进行各种比较,证明在百日咳杆菌培养中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菌悬液光密度值来代替比浊法测定菌悬液浓度的方法是准确可行的,并能建立光密度值与菌悬液浓度的关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控制培养参数。试验数据表明,利用光密度法测定的百日咳杆菌悬液浓度数据稳定,重复性好,可信度高。证明了光密度法在百日咳杆菌悬液的浓度测定中的可行性,初步建立了光密度值与菌悬液浓度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用MCA对K88粘附素扩原结构进行分析表明:在K88ab、K88ac和K88ad三种血清到中,同一种血清型的菌株至少能表达一个共同的型特异抗原决定簇;K 88ad菌林和K88ac菌株都能稳定地表达一个K88ab菌株不县有的共同的抗原决定簇;某些抗原决定簇仅存在于同一种K88血清型的部分菌株中。  相似文献   

5.
2308、M28、S1330、16M四株布鲁氏菌灭活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灭活方法对布鲁氏菌灭活的效果,确定灭活参数,为制备布鲁氏菌灭活抗原提供参考。【方法】将4株布鲁氏菌参考强毒株2308(牛种)、M28(羊种)、S1330(猪种)以及16M(羊种)分别经大豆酶消化蛋白胨(TSA)培养基培养繁殖后,用生理盐水制成(4-8)×1010 CFU/m L的菌悬液,分成等份于80 oC灭活不同时间,另将同样浓度的菌悬液分别用不同浓度甲醛于37 oC灭活不同时间,通过灭活检验,确定灭活效果。取经甲醛和热灭活的16M抗原,分别以1×1010 CFU/只剂量皮下注射1.5-2.0 kg家兔2只,免疫6周内,每周采血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测定抗体效价。【结果】80 oC、5 min可灭活2308、S1330和16M三种菌株,80 oC、10 min可灭活全部4种菌株。0.2%甲醛灭活7 d,4种试验菌株均不能被彻底灭活;0.4%甲醛在12 h内只能灭活16M,72 h可灭活M28;0.4%甲醛灭活2308和S1330两次试验结果差异较大。0.6%甲醛可在72 h内灭活4种试验菌。不同方法灭活的16M抗原免疫家兔后,其血清抗体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效价消长趋势基本一致,甲醛灭活的抗原免疫原性略高于热灭活抗原。【结论】80 oC热灭活和0.6%甲醛灭活均可用于对布鲁氏菌的灭活,且不影响布鲁氏菌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凝集试验和免疫电泳的方法对不同来源的七株绿僵菌属真菌进行了免疫学对比研究。抗原是孢子悬液和菌丝体清液,通过对家兔接种抗原而获得抗血清。每一种抗原与其同源抗血清和异源抗血清进行交叉试验,并对凝集试验的结果以及免疫电泳反应产生的沉淀弧数目和免疫电泳图谱加以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着明显的抗原类似性,同时各菌株间也表现出一定的抗原专一性。根据试验数据对供试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的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绿僵菌属血清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凝集试验和免疫电泳的方法对不同来源的七株绿僵菌属真菌进行了免疫学对比研究。抗原是孢子悬液和菌丝体清液,通过对角兔接种抗原而获得抗血清。每一种抗原与其同源抗血清和异源抗血清进行交叉试验,并对凝集试验的结果以及免疫电泳反应产生的沉淀弧数目和免疫电泳图谱加以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抗原类似性,同时各菌株间也表现出一定的抗原专一性。根据试验数据对供试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的结果与形  相似文献   

8.
用人工重组的白介素1受体拮抗蛋白(I1ra)免疫新西兰兔,获取高效价特异的IL1ra抗体。用氯氨T氧化法制备125I标记IL1ra,经SephadexG25纯化,竞争性抗原抗体反应采用非平衡法,标准品和待测样品同抗体反应37℃6小时后加入125I标记抗原继续反应4℃24小时。经PR试剂分离结合和分离的标记抗原。该法标准曲线范围3~96ngml,最低检出量为(90±14ngml,n=89),类风湿因子阳性的病人血清含量为(3906±1523ngml,n=14)。肠缺血再灌损伤后6小时大鼠血清中IL1ra较伤前自身对照明显增加(P<0001,n=82)。肺灌洗液中损伤前后没有明显差异。该法特异、灵敏、简便,可用于人血清和大鼠血清及肺灌注液中IL1ra的分析 。  相似文献   

9.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Ⅰ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Ⅰ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试验还明确了从貉分离的5株、水貂分离的4株、犬分离的2株阴道加德纳氏菌也属于血清Ⅰ型。将3个血清型代表菌株制成超声抗原,经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证实,各型抗原与同型或异型免疫血清均可形成一条明显的融合沉淀线,表明各型菌间有共同抗原成分。同型菌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表明,各株菌形成的沉淀线完全融合,从而证实了血清分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鼠疫菌F1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和鼠疫菌F1抗原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采用双抗原/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3种方法的诊断试剂对比检测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中心实验室保藏的和现场采集的血清样品和脏器样品,对血清样品做鼠疫菌F1抗体检测,对脏器样品做鼠疫菌F1抗原检测。结果在358份血清样品中,ELISA试剂检出F1抗体阳性52份(14.52%),IHA试剂检出阳性37份(10.34%),GICA试剂检出阳性45份(12.57%)。ELISA与IHA试剂的符合率为95.23%,与GICA试剂的符合率为96.92%。经统计学χ2检验,ELISA试剂检出F1抗体阳性率高于IHA试剂(χ2=11.53,P=0.000 7),与GICA试剂检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7,P=0.070 4)。进一步分析滴度差值频数,ELISA试剂检测人血清的敏感性高于IHA试剂的样品占87.5%。在117份脏器样品中,3种试剂均检出F1抗原阳性15份(12.82%),符合率100%。滴度差值频数比较,ELISA试剂检测敏感性高于反向间接血球凝集试验(RIHA)试剂的样品为78.57%。结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鼠疫菌F1抗体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和鼠疫菌F1抗原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性质特异,其敏感性优于IHA试剂盒和GICA试剂条,值得在鼠疫的监测和快速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Ⅰ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Ⅰ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试验还明确了从貉分离的5株、水貂分离的4株、犬分离的2株阴道加德纳氏菌也属于血清Ⅰ型。将3个血清型代表菌株制成超声抗原,经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证实,各型抗原与同型或异型免疫血清均可形成一条明显的融合沉淀线,表明各型菌间有共同抗原成分。同型菌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表明,各株菌形成的沉淀线完全融合,从而证实了血清分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分泌抗布鲁氏菌弱毒疫苗M5(或M5—90)菌株的株系特异的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株(IC—11)。以其分泌的IC—11McAb的酶结合物,M5菌株特异抗原(P_2)和受检血清建立的免疫班点试验(DB),具有特异地识别出动物出动物接种M5或M5—90疫苗血清抗体能力,其DB反应阴性的血清,再作凝集试验呈阳性为自然感染动物,本法适(?)用布氏菌M5或M5—90疫苗免疫予防地区布病的发病与疫苗接种动物的鉴别,经若干(?),对2573份动物检测,证实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标准快速血清学试验的比较中使用了65个临床诊断为布氏病的病人的血清。孟加拉红试验与标准试管凝集试验所到结果的相关性很好,而快速平板凝集试验和Coombs (抗球蛋白)试验则较差。用特异的抗——人免疫球蛋白血清吸收病人的血清表明IgM在孟加拉红试验中是有作用的而在Coombs试验中则没有作用。IgG和IgA在这两个试和Co验中都起作用。在凝集试验、孟加拉红试验、Coombs试验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的A和M抗原之外,用沉淀试验还检出了布氏其他的抗原部份。在对流——免疫电泳中有一种蛋白质抗原与94%的血清起反应。根据两组血清所得的结果,孟加拉红试验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对于诊断临床布氏病是最有希望的方法。由于使用布氏抗原不同试验的性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正> OI群霍乱弧菌根据耐热菌体抗原(或O抗原)可分成小川和稻叶两个主要血清型。虽然都具群菌体抗原A,但可被所属的型特异菌体表面抗原B(小川因子)和C(稻叶因子)分开。1962年,大阪检疫处从港湾海水中分离到一株海洋弧菌,此菌与OI霍乱弧菌抗血清及小川因子血清产生凝集;称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用巨细胞病毒(CMV,AD_(169)株)感染的人胚肺细胞(HL)制备CMV抗原片。在这种抗原片上进行的间接免疫酶组化法(IPA)初步应用于CMV的快速诊断,并与补体结合试验(CFT)和免疫荧光技术(IFA)进行了比较。检测103份血清中抗CMV IgG抗体和18例双份血清中抗CMV IgG和IgM抗体的结果表明,本方法是特异的,其结果与CFT和IFA的结果一致。这种方法简便、快速、灵敏,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可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是一种重要的禽病病原,分为21个血清型。但一直缺乏一种针对多种血清型广泛适用的抗体检测方法。前期的研究表明,外膜蛋白A (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广泛存在于多种血清型的RA菌株中,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原性蛋白,并且其基因序列在RA血清型之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提示其可以作为RA感染血清抗体检测的靶点分子。以重组蛋白OmpA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A的抗体。【方法】通过诱导表达条件的摸索及蛋白纯化,获得适用于ELISA包被的重组OmpA抗原。通过Western-blot证明重组蛋白OmpA是否与RA多种血清型发生免疫学反应。进行方阵试验以确定ELISA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被检测血清的反应浓度。重复性、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检查该方法的实用性。【结果】实验证实加入1%乙醇的诱导培养基有利于重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Western-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OmpA可以与1、2、6、10、11、13、14和17型多种RA主要流行血清型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经方阵试验确定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8 mg/L,待检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160。所建立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实验建立的鸭疫里氏杆菌多种血清型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以用于免疫后抗体消长以及感染性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1.根据吸收试验的结果,证明了福氏痢疾桿菌第4型的菌株在型抗原上可以有不同的结,并在所研究的菌株中鑑别出三獯型抗原成分。按其型抗原桔棒可以将福氏痢疾捍菌第4型分为三类:即型抗原祜耩合IVA成分者,型抗原秸棒含IVA及IVC成分者和型抗原结耩含IVB和IVC成分者。 2.41佃在北京分雕的福氏痢疾棹菌第4型菌株中型抗‘原霜IVA者有28株,其中27株没有用凝集反应可榆出的族抗原,1株的族抗原为4……;型抗原秸棒为IVB IVC者有13株,其中10株具有族抗原6,2株具有族抗原4,1株没有用凝集反臆可榆出的族抗原。4株由圆内其它地区送来的福氏痢疾桿菌第4型中有3株的型抗原是IVB IVC,它们的族抗原都是4……,1株的型抗原是IVA IVC,用族因子血清没有查出族抗原。 3.福氏痢疾桿菌第4型的分型血清中至少应含有对抗型抗原IVA和IVC成分的抗體。 4.发现了雨株福氏痢疾桦菌箭4型菌在实验室传代培养后喪失了原有的型抗原而变成了只有族抗原的菌。  相似文献   

18.
1985年我们研制了流行性出血热(EHF)抗体致敏的诊断血球,建立了检测EHF抗原的R-PHA方法。用此法检测本所分离的EHF病毒株感染的VeroE_6细胞培养上清液,以及人工感染EHFV的小白鼠乳鼠脑悬液等,均获得良好结果。以后又应用此法检测了EHF早期病人血清、白细胞冻融液及人工感染EHFV的小白鼠乳鼠血清等,并作了特异的EHF抗体阻断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杨正时 《微生物学报》1991,31(6):466-472
对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所存,1935年国外分离,国内检定结果不一的一株志贺氏菌51331进行了详细的抗原分析,确定为福氏志贺氏菌X变种。 该菌能与国内外出品的福氏3型特异血清发生交叉凝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上述诊断用血清中交叉反应性抗体尚未吸收纯净,至少没用类似51331这样的菌株参与成品血清检定的缘故。因此,建议在生产福氏3型特异血清时,应用本菌种参与检定以提高制品质量。本菌种作为诊断血清检定时用的菌种是十分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在痢疾桿菌的分型鑑定中骚现福氏痢疾捍菌第5型中有33%的菌株在福氏痢疾桿菌型因子V血清内及族因子3,4的血清中凝集,但不在族因子7,8,9血清内凝集。用吸收试验封其中1750菌株的晃疫血清作了抗原分析,得出该型菌株的抗原筒式为V:4(7)…。今建议将福氏痢疾桿菌第5型分为二个亚型,Va的抗原棒造为V:4(7)…,Vb者则为V: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