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自然情况下, 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ZSV)和马铃薯Y病毒(PVY)通常复合侵染同一植株。该文首次报道了TZSV和PVY复合侵染烟草(Nicotiana sp.)植株的细胞病理特征, 并与单独侵染进行了比较分析。复合侵染的烟草植株细胞中, TZSV病毒颗粒明显增多, 并聚集于囊膜内形成包涵体, 与PVY的风轮状及片层状内含体和病毒颗粒聚集体交叉分布于细胞质(内含线粒体明显增多)中, 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结构较完整; 两种病毒的颗粒、包涵体和内含体数量均较单一侵染增多, 且对寄主亚细胞结构的破坏较单一侵染为轻, TZSV和PVY及其与寄主的互作可能存在协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继对芝麻矮化坏死病源研究之后,又对普遍发生的芝麻黄花叶病害分离物(YMo—I)进行了系统鉴定。该分离物普遍存在于各芝麻主产区,普通年份发病率为1~5%。YMo—I侵染芝麻引起叶片褪绿及黄绿相间花叶。摩擦接种能够侵染4科12种(品种)植物。局部侵染苋色藜、昆诺藜;系统侵染大豆、花生、望江南、克氏烟等。该病毒能够由桃蚜、花生蚜、大豆蚜以非持久性方式进行传播。ELISA检测其病株种子带毒率为0.5%,但尚未发现种生病苗。病毒在组织汁液中存活期3天;钝化温度55~60℃,稀释限点4×10~(-3)。提纯病毒为弯曲线状粒体,大小约为13×730nm。并有极易凝聚的趋势。病组织中诱导大量典型PVY第一亚组的风轮形和卷筒状细胞质内含体和少数多边形结晶核内含体。血清学上该病毒与花生条纹病毒(PStV)、西瓜花叶病毒—2(MMV—2)密切相关,与花生斑驳病毒、大豆花叶病毒弱相关;与芜菁花叶病毒不相关。但它不侵染WMV—2的寄主—黄瓜,并且该病害田间的发生流行与芝麻、花生的间作方式以及PStV在花生田间的流行密切相关。根据上述结果,YMo—I分离株被鉴定为花生条纹病毒的一芝麻分离株。  相似文献   

3.
从血清学、内含体、病毒形态及理化性质等方面,确证了自新疆十字花科蔬菜上分离到的63-3毒源(称为新疆分离物)是属于含 DNA 的花椰菜花叶病毒。新疆分离物与已知为花椰菜花叶病毒的 Campbell 毒株的抗血清发生沉淀反应。对感染了新疆分离物的油菜叶片超薄切片进行电镜观察,发现有多种内含体存在,其中直径15—18毫微米的小颗粒呈晶格排列。此情况,在花椰菜花叶病毒组(Caulimovirus)中尚未发现。新疆分离物纯化制剂的病毒颗粒为直径50毫微米的球状颗粒。病毒沉降系数 s20,w为200—220S,用二苯胺方法测定出病毒中 DNA 含量为16—18%,其侵染性能为 DNase 所破坏。这些特性都与国外报道的花椰菜花叶病毒的理化性质相一致。根据传毒媒介和在蔓陀萝上形成枯斑反应,新疆分离物可能是类似于 New York 8153这一类的一个毒株。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粉纹夜蛾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 (TnSNPV)在同源细胞连续传代及测定病毒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TnSNPV病毒的分子量为 115.8kbp。感染细胞 8小时后病毒开始复制 ,4 0h达到最大量。在整个传代期间 ,芽生病毒 (BV)对Tn 5B1 4细胞一直有很强的侵染力 ,大约可保持在 5.0logT CID50 /mL的侵染力。但随着传递代数的增加 ,多角体产量及对幼虫的侵染力明显下降 ;电镜观察结果发现 ,来自传代早期 (10代前 )的病毒克隆产生正常的多角体 ,内含大量的病毒粒子 ,而来自传代后期(15代以后 )的病毒克隆多为无粒子的多角体 ;内切酶分析和DNA杂交结果表明 ,分离的病毒克隆株与野生型病毒的基因组同源 ,通过连续传代后 ,发生某些DNA片段的缺失。因此 ,这些特性的改变是导致对幼虫毒力下降和产量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植物病毒病的风轮状内含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公认的34个植物病毒组中,有25个病毒组的病毒能在寄主植物中产生内含体。能否产生内含体及内含体的形态结构是病毒组的主要特征之一。植物病毒内含体最早由steere williams于1953年在感染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烟草叶片中观察到,呈晶板状(Crystalline plates)。以后人们渐渐认识到内含体与病毒病害密切相关,但从发现至今近40年内,对内含体的产生及其功能仍不很清楚。  相似文献   

6.
1987年从泰安表现系统花叶的扁豆上分离到一个分离物B_2,汁液摩擦接种9科38种植物,它可侵染5科10种植物,在扁豆和昆诺藜上引起系统花叶,在苋色藜上引起局部枯斑。该分离物钝化温度为60—65℃,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存活期为3—5天。可由桃蚜传播;病毒粒体线条状,大小为700—760×12nm病叶细胞内有风轮状内含体,该分离物与三叶草黄脉病毒的抗血清有明显的-阳性反应。根据这些特性,该病毒属于马铃薯丫病毒组的三叶草黄脉病毒。  相似文献   

7.
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秀玉 《昆虫学报》1965,(6):534-544
根据两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Walk.)仅有一种病毒即核型多角体。在自然界有局部流行的现象。利用相差显微镜,并辅以涂片证明多角体病毒能侵染5种类型的粘虫血细胞。它们是:珠血胞,浆血胞,类降血胞,原血胞及囊血胞。核型多角体能侵染所有粘虫的器官组织细胞并引起病变。在不同温度(0°—40℃)影响下多角体病毒对不同龄期的粘虫侵染力是有差别的,而6龄幼虫几乎难于染病。利用夜蛾科的6种病毒侵染粘虫均不致病。同时用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5种昆虫的幼虫除了烟夜蛾 Heliothis assulta G.被侵染外,其他则不被侵染。  相似文献   

8.
芝麻病毒病病原研究——Ⅰ.芝麻矮化坏死病害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北武昌芝麻上分离到的矮化坏死分离物(DNe-I)侵染芝麻引起严重矮化,叶片皱缩坏死。它能够摩擦接种侵染7科14种植物。在苋色藜、千日红上引起局部坏死斑,侵染油菜和百日菊引起系统花叶和黄化。DNe-I能够被桃蚜、花生蚜以非持久性方式进行传播。病毒体外稳定性状:存活期4天,钝化温度60~65℃,稀释限点4×10~(-4)。提纯病毒为线状粒体,长度为770nm。病毒外壳蛋自为单一亚基组成,分子量为30,700±600D。制备抗血清微量沉淀法测定其效价为1:256。在油菜病组织中,观察到风轮状及长直片层叠聚体类型的胞质内含体。在血清学性质上,该分离物与芜菁花叶病毒密切相关,与花生轻斑驳病毒和花生斑驳病毒弱相关,与大豆花叶病毒和西瓜花叶病毒不相关。基于上述性质,DNe-I被鉴定为芜菁花叶病毒。这是国内芜菁花叶病毒自然侵染芝麻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从伊犁地区采集的蚕豆花叶病和三叶草花叶病植株获得的病毒分离物,经接种子鉴别寄主,可系统侵染蚕豆、三叶草、豌豆,局部侵染苋色藜和菜豆。可通过蚕豆蚜进行非持久性传播,不通过种子传播。电镜下,病毒粒体呈线条状,平均长度为756nm。在汁液中的热钝化温度是55℃。体外存活期3天。在感病蚕豆叶超簿切片中,可观察到风轮状内含体。血清反应结果证明,该病毒与马铃薯Y病毒、菜豆黄色花叶病毒和菜豆普通花叶病毒有一定相关性。根据上述特性认为,从伊黎地区蚕豆花叶和三叶草花叶植株得到的病毒分离物,为豌豆花叶病毒(PMV)。  相似文献   

10.
通过病虫组织和提纯病毒包含体的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研究了新疆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 Agrotis segetum granulosis virus (简称AsGV—XJ),在组织细胞中的超徽结构以及它的装配过程。从被AsGV矗J侵染的脂肪体和皮层中,观察到大量的颗粒体病毒。在前肠、中肠、后肠、马氏管、气管的组织切片中未观察到颗粒体病毒o AsG'v一xJ的装配是在脂肪体细胞的胞质中进行的,从病毒粒子的核髓开始,形成病毒粒子,然后由包含体蛋白以类晶体方式包被,构成一个完整的颗粒体o AsGV—xJ的装配过程证明了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在其增殖中的重要作用,AsGV—xJ的基本形态与国外报道的AsGV大致相同。观察到包含体外围有一层透明膜,以及各种不同排列方式的双粒子所构成的包含体,这是AsGv—xJ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不同抗性的榨菜在芜菁花叶病毒感染后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超薄切片观察表明,在三种感染芜菁花叶病毒的榨菜叶肉细胞内均发现有各种形状的内含体和病毒粒子的存在。内含体形状有风轮状、束状、管状、环状和板状聚集体,且不同抗性的榨菜品种细胞内所含的内含体数量、种类及所占的比例亦不同,抗性较弱的90-149榨菜品种叶肉细胞内内含体数量较多,以管状及环状内含体所占比例为多,束状及风轮状内含体所占比例较少;抗性较强的90-139榨菜品种叶肉细胞内内含体数量较少,且以束状及风轮状内含体所占比例较多,环状及管状内含体所占比例较少。而抗性中等的90-146榨菜品种叶肉细胞内内含体数量及所占比例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病毒粒子也以易感病的90-149榨菜叶肉细胞内含量最多,均以束状或拟晶格状存在。此外感病初期细胞内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多,且以易感病的品种叶肉细胞内这些细胞器增加明显,但健康植株内以抗性较强的品种含这些细胞器较多。随着病毒症状的发展,叶绿体畸形,肿大,基质消失,外膜破裂直至解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了大丽菊花叶病毒(DaMV)感染大丽菊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受侵细胞内形成切面直径约1.6—3.1μm的球状或卵球状缅胞贡内含体。病株细胞内过氧物酶体的数量显著增加。内含体周围较细胞其它部位有较多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及微泡。叶绿体,线粒体正常。  相似文献   

13.
引起马蹄莲花叶病的芋花叶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采自杭州、北京、上海等地的表现花叶和扭曲症状的马蹄莲(Zanledeschia aethiopica)上检测到一种线状病毒。经测定,其平均粒子长度为745nm,病毒粒子最大分布范围为720—750nm。该病毒经免疫电镜观察与芋花叶病毒(DMV)有紧密的血清学关系,且与3个PVY抗血清也有一定的反应。在病叶细胞中观察到紧密聚集。松散聚集和分散的线状病毒粒子和典型的风轮状内含体。作者认为:感染马蹄莲的该种病毒符合芋花叶病毒的特征。本文对该病毒的血清学关系和组织病变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茶毛虫核多角体病毒侵染后宿主细胞学的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超薄切片、冰冻断裂、扫描电镜等技术,对茶毛虫核多角体病毒侵染后宿主细胞病理超微结构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侵染72—120小时后,宿主中肠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板层小体、溶酶体等均有明显的病变。同时,在中肠细胞表面有病毒粒子吸附外,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亦有倒塌肿胀等病症表现。  相似文献   

15.
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表明,在感染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的大麦(品种“早熟3号”)叶肉细胞中,液泡周围偶而可看到病毒颗粒束,在发病后期黄化或坏死的叶肉细胞中,可见到散布的病毒颗粒。在所有表现症状的病叶叶肉细胞,表皮细胞和木质部薄壁细胞中均可观察到风轮体、束状体、板状集结体以及膜状体等细胞质内含体,未见 卷简体和细胞核内含体。感病初期细胞中,细胞质丰富,核糖体数量增加,内质网肥大,随着病毒症状发喂,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逐渐肿大,外膜破裂直至解体。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广西饲养蓖麻蚕,流行血型脓病,已查明是由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所致。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本病毒棒状,大小为160—280×30一40毫微米。病原通过蚕的肠胃及血液侵染,存在于向细胞、脂肪细胞、生殖腺膜细胞和皮肤上、气管大核细胞层。先在细胞核内繁殖,以后形成多角体(包含体)。病毒在多角体内,全都具有发育膜。其分布方问、间隔和数目,都没有规则。在病蚕的血清内,有不具发育膜的游离病  相似文献   

17.
从沈阳地区分离到侵染大白菜(Brassicapekinensis)及萝卜(Raphanussativus)的芜菁花叶病毒(TurnipMosaicVirus,TuMV)纯化繁殖于大白菜(小白口)及萝卜(长白品种)上。经约25天采收纯化繁殖的毒原材料,进行病毒粗提纯,并做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看到病毒粒体较为疏散清晰,丝状,长度多分布在720nm之间。另将接种TuMV的感病寄主有关部位,切成小块经固定、系列脱水、环氮树脂包埋后,制作超薄切片并用电镜观察,看到病叶、病茎和病根韧皮部细胞内,均有清晰的风轮状、环状及带状的内含体,这是马铃薯Y病毒组(Potyvirus)成员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8.
应用梯度离心和超速离心浓缩获得部分提纯的病毒制剂,产量约为7.45g/kg病叶提纯的病毒制剂的紫外吸收曲线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OD260/OD242和OD260/OD280的比值分别为1.24和1.38。病毒粒子呈线状,宽13—14nm,长度主要分布于250—300nm和550—700nm之间,1000nm以上的粒子也有检到。病毒外壳蛋白仅由一个分子量约为30Kd的亚基组成。在免疫电镜试验中、病毒粒子与日本WYMV抗血清发生强烈的血清学反应。新鲜病叶的超薄切片中可看到大量风轮体和膜状体。  相似文献   

19.
广东大蒜花叶病原病毒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的开平金山火蒜、信宜木蒜、怀集绵蒜、怀集火蒜、高州火蒜、台山大蒜及河南大蒜等七个栽培品种看来都已100%感染了大蒜花叶病毒。典型的症状为花叶、扭曲、黄色条斑及矮缩等。病毒可由汁液传播,除大蒜外,人工接种的35种寄主植物全部不发病。电镜观察到开平金山火蒜等七个品种的病株汁液均含有二种线状病毒粒体,大小分别为12—13×500—700nm和12×900—2000nm,和一种大小为14×200—300nm的棒状病毒粒体。对开平金山火蒜病毒粗提纯液进行了病毒粒体在葡聚糖凝胶洗脱检测和蛋白外壳分子量测定,结果也都表明存在有三种病毒粒体。病叶切片电镜观察到细胞质内有环状和风轮状内含体。开平金山火蒜病毒抗血清与其它六个品种的抗原病毒具有同一血清反应,与水仙花叶病毒、TMV、马铃薯病毒X、Y和S、西瓜花叶病毒株系2和番木瓜环斑病毒均无反应。金山火蒜病毒中长度为500—700nm的粒体与加拿大大蒜花叶病毒粒体大小相同,其交互血清反应均为阳性,表明它们属同一种病毒,同为马铃薯Y组的大蒜花叶病毒(GMV)。其他两种病毒的归属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20.
黄地老虎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有两种类型:多角形和四边形,大小分别为0.6—2.7μ和0.7—2.8μ。病毒粒子近球形,外壳上有管状物,病毒粒子大小为50—70nm。黄地老虎质型多角体的毒力较高,用1×108多角体/ml的浓度感染3龄幼虫,死亡率达93.9%。石腊切片观察感染6和10天的黄地老虎幼虫,中肠柱状细胞和围食膜内都含有大量多角体。超薄切片观察感染2、4、7天的柱状细胞内形成病毒粒子和多角体。杯状细胞感染较柱状细胞晚。感染4天的围食膜内发现有带毛的游离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