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薤白叶片和鳞茎为材料,测定了一年生、二年生和三年生总皂苷不同浓度下(50、100、200、400、800μg·mL-1)的还原力和抗亚油酸脂质体氧化能力,以及对DPPH(二苯代苦味酰基)、O2-、·OH的清除力,综合评价薤白总皂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薤白叶片和鳞茎中的总皂苷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能力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对DPPH、O2-和·OH的清除作用分别达77.30%、95.95%和91.96%,相同浓度下对O2-的清除能力要强于抗坏血酸,但还原能力低于抗坏血酸,在浓度为800μg·mL-172 h时,叶片和鳞茎总皂苷的抗亚油酸脂质体氧化能力均达到最大;薤白叶片的总皂苷在一定浓度下抗氧化能力要强于鳞茎。薤白叶片和鳞茎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毛竹对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生理响应,探索竹子应对气候变化的经营策略,运用开顶式同化箱(OTCs)开展了5个O3浓度梯度(过滤大气CF、环境大气NF、50nl·L-1、100nl·L-1、150nl·L-1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O3浓度升高,毛竹叶片Chl和Car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MDA和O2-含量呈升高趋势。与CF相比,100nl·L-1和150nl·L-1O3,浓度处理毛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极显著降低,叶片可溶性蛋白、MDA和O2-含量极显著升高;随O3浓度升高,SOD活性呈降低趋势,100nl·L-1和150nl·L-1O3浓度处理较CF极显著下降。POD活性呈升高趋势,100nl·L-1和150nl·L-1O3浓度处理较CF极显著提高;长时间高O3浓度(100nl·L-1及以上)胁迫条件下,会导致毛竹叶片光合色素降解或合成受阻,叶片老化加快,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膜结构和抗氧化系统功能遭到破坏,影响毛竹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
以海鲜菇、香菇、茶树菇、杏鲍菇、平菇及金针菇6种食用菌为试验材料,比较各食用菌的抗氧化及抗细胞增殖活性。通过测定总抗氧化、总还原能力,以及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各食用菌体外抗氧化活性,Alamar blue法检测各提取物的抗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各食用菌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在155.76 mg/L-283.54 mg/L和5.19 mg/L-49.79 mg/L之间。其中,金针菇、茶树菇和香菇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较高,海鲜菇和平菇含量最低。茶树菇和香菇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力(分别是22.94 U/L和20.10 U/L,0.26和0.233)优于其他几种食用菌。金针菇对DPPH·、·OH清除能力高于其他食用菌(分别是48.8%和75.12%),各食用菌对O2-·清除能力没有明显差别。6种食用菌提取物对HepG2、SGC-7901、NCI-H460、MDA-MB-231、LO2细胞均具有一定的增殖抑制作用,其中茶树菇对HepG2和NCI-H460细胞抑制作用最高(IC50=4.62±2.13,4.96±1.84 mL/L),而金针菇对SGC-7901和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最强(IC50=5.01±1.03,6.95±1.03 mL/L),而各提取物对LO2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都最低。各食用菌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制肿瘤增殖能力,其中茶树菇、香菇、金针菇的抗氧化和抑制肿瘤增殖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铜藻多糖(Sargassum horneri polysaccharides, SHP)对H2O2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测定了SHP对总抗氧化能力(T-AOC)、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以评价SHP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建立H2O2诱导HaCaT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通过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活性氧以及酶活,评价SHP对HaCaT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当SHP为1 mg/mL时,DPPH的清除率为68%、·OH清除能力65.48 U/mL;在SHP为3 mg/mL时,O2·-清除能力为84.86 U/mL,T-AOC为33.55。SHP能显著提高H2O2诱导氧化损伤的HaCaT细胞活力,其中经100μg/mL SHP处理后,HaCaT细胞存活率由56.85%提高到80.57...  相似文献   

5.
新鲜玫瑰花经25℃和4℃贮藏后发现,其花瓣粗提液对DPPH·、.OH的清除能力以及花瓣中多酚和黄酮含量在贮藏3d或4d内上升、随后开始下降;对O2·的清除能力以及Vc含量的变化呈持续上升趋势。相关分析表明,花瓣粗提液对DPPH·的清除活性与花瓣多酚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对O2·的清除活性与花瓣Vc含量变化亦存在显著正相关。4℃贮藏更有利于保持玫瑰花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文冠果种仁总皂苷的抗氧化及抗肝癌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文冠果种仁总皂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为后续文冠果种仁皂苷单体活性研究提供依据。首先通过定性试验证明了所提取的种仁总皂苷为三萜皂苷类物质,浓度为520±19.1 mg/g。其次以Vc作阳性对照,研究文冠果种仁总皂苷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证明其还原能力强于Vc,而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比Vc要弱。最后采用MTT试验评价皂苷的抗癌活性,结果发现皂苷处理时间为24 h的IC50是9.7±0.39 mg/L;细胞形态学和荧光染色证明了其对HepG2细胞具有凋亡诱导作用,流式细胞仪试验表明癌细胞的晚期凋亡作用可能集中于细胞周期的S期。该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索文冠果种仁皂苷的生物活性机理提供理论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国际常用的ABTS和DPPH方法评价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和罗勒(Ocimum basilicum)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选用HepG2细胞,通过乙醇诱导损伤,构建体外酒精性肝损伤细胞模型,以细胞存活率评价薄荷和罗勒提取物的保肝效果。结果表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依次为薄荷醇提物、薄荷水提物、罗勒醇提物、罗勒水提物,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70.42 μg·mL-1、75.77 μg·mL-1、354.87 μg·mL-1、451.53 μg·mL-1。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依次为薄荷醇提物、罗勒醇提物、薄荷水提物、罗勒水提物,EC50值分别为9.04 μg·mL-1、18.03 μg·mL-1、22.18 μg·mL-1、36.88 μg·mL-1。薄荷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整体优于罗勒提取物,醇提物抗氧化能力优于水提物。酒精性肝损伤细胞活性检测表明,5、10、20、50 μg·mL-1薄荷水提物、薄荷醇提物和罗勒水提物能剂量依赖性地提高乙醇诱导损伤的细胞存活率,具有一定的保肝活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55%的乙醇分别回流提取凤仙花的茎、叶、花中的活性物质,采用比色法测定各部位的多酚及总黄酮含量,测定各提取物对DPPH、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等抗氧化活性指标。结果表明,凤仙花各部位的多酚(以没食子酸计)、总黄酮(以芦丁计)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凤仙花的叶、花、茎,多酚含量分别为72.81、66.07、33.07 mg/m L,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2.13、108.06、30.62 mg/m L。各种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提取物浓度存在量效关系,其中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以及还原力均最高,本研究为凤仙花作为低毒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长期注水开发促进了渤海湾海域油藏中硫酸盐还原菌(SRP)的生长繁殖,产生了大量H2S,引起油藏酸化(souring)等问题. 本文首先以改进的API RP 38培养基富集了渤海湾海域某油藏采出井井口采出液中的SRP,再通过批次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O3-和NO2-对SRP富集培养物SO42-还原活性的抑制效应. 结果表明: 渤海湾海域油藏中的SRP富集培养物SO42-还原活性较强,SO42-还原速率为10.4 mmol SO42-·d-1·g-1 dry cell;加入浓度为0.4、0.8、1.8、4.2 mmol·L-1NO3-时,SRP富集培养物的SO42-还原活性均可被抑制,维持时间分别为5、9、20和大于35 d;加入浓度为0.6、0.9、1.4、2.6或4.6 mmol·L-1的NO2-时,SO42-还原活性也被抑制,维持时间分别为3、12、22和大于39 d. SRP富集培养物具有异化NO3-还原成NH4+的代谢途径.当环境中同时存在SO42-、NO3-、NO2-时,SRP富集培养物优先利用NO3-和NO2-. SRP富集培养物对电子受体的优先利用及NO2-的毒性效应是NO3-/NO2-抑制渤海湾海域油藏中SO42-还原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长期注水开发促进了渤海湾海域油藏中硫酸盐还原菌(SRP)的生长繁殖,产生了大量H2S,引起油藏酸化(souring)等问题. 本文首先以改进的API RP 38培养基富集了渤海湾海域某油藏采出井井口采出液中的SRP,再通过批次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O3-和NO2-对SRP富集培养物SO42-还原活性的抑制效应. 结果表明: 渤海湾海域油藏中的SRP富集培养物SO42-还原活性较强,SO42-还原速率为10.4 mmol SO42-·d-1·g-1 dry cell;加入浓度为0.4、0.8、1.8、4.2 mmol·L-1NO3-时,SRP富集培养物的SO42-还原活性均可被抑制,维持时间分别为5、9、20和大于35 d;加入浓度为0.6、0.9、1.4、2.6或4.6 mmol·L-1的NO2-时,SO42-还原活性也被抑制,维持时间分别为3、12、22和大于39 d. SRP富集培养物具有异化NO3-还原成NH4+的代谢途径.当环境中同时存在SO42-、NO3-、NO2-时,SRP富集培养物优先利用NO3-和NO2-. SRP富集培养物对电子受体的优先利用及NO2-的毒性效应是NO3-/NO2-抑制渤海湾海域油藏中SO42-还原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岳鑫  陈贵林 《植物研究》2020,40(6):846-854
专性寄生植物锁阳以干燥肉质茎入药,为常用中药材。在锁阳的生活史中,需要经历种子萌发、芽管状器管伸长、初生吸器形成、次生吸器形成等过程,其中种子萌发和初生吸器形成是锁阳完成生活史的最基本条件。目前,触发锁阳种子萌发、初生吸器形成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阈值和种类并不清楚,导致人工调控锁阳生活史困难及栽培收益不高。本论文运用组织培养方法,研究赤霉素、生长素和细胞分类素等多种激素交互作用对锁阳种子萌发和吸器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多种激素的共同作用促进锁阳球形原胚的发育。(2)B5培养基添加1.0 mg·L-1 2,4-D,0.5 mg·L-1 KT,1.0 mg·L-1 GA3可以高效诱导锁阳种子愈伤组织形成,愈伤诱导率达13.7%±3.1%。(3)B5培养基添加0.5 mg·L-1 2,4-D,0.25 mg·L-1 KT可以高效诱导锁阳愈伤组织分化初生吸器,一些初生吸器继续分化成芽管状气管,延伸3~4 cm后,顶端膨大,形成新的初生吸器。本论文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锁阳种子萌发、初生吸器形成的内源激素变化规律及发生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气体信号硫化氢(H2S)对盐碱胁迫下裸燕麦(Avena nuda)活性氧(ROS)代谢的调节效应,筛选和确定H2S最佳的施用时期和适宜浓度。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在裸燕麦不同时期(幼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喷施0、25、50、100、200、400 μmol·L-1 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对3.0 g·kg-1盐碱混合 (NaCl∶Na2SO4∶NaHCO3∶Na2CO3摩尔比为12∶8∶9∶1)胁迫下裸燕麦叶片H2S含量、H2S生成关键酶L-半胱氨酸脱巯基酶(LCD)活性和ROS代谢相关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时期和NaHS浓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盐碱胁迫下裸燕麦叶片中H2S、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及LC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存在显著影响。与喷施0 μmol?L-1 NaHS相比,喷施一定浓度NaHS能够提高H2S、AsA、GSH含量和LCD、SOD、CAT、POD、APX和GR活性,减少、H2O2和MDA积累,但以上各指标最佳的喷施时期和NaHS浓度存在差异。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显示,在幼苗期和拔节期喷施25~200 μmol?L-1 NaHS的综合评价值(D)最高,表明在幼苗—拔节期喷施25~200 μmol?L-1 NaHS能更好提高ROS清除能力,从而缓解盐碱胁迫诱导ROS对裸燕麦的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13.
NaCl处理下两种引进红树的光合及抗氧化防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长期盐胁迫(28天, NaCl浓度从100 mmol·L-1升至400 mmol·L-1)下, 比较研究了引进的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和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幼苗叶片的气体交换、叶绿素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O2-· 产生速率以及抗氧化酶的活性, 探讨了两种红树幼苗光合、抗氧化防御能力的差异与耐盐性的关系。结果显示: NaCl处理没有明显地影响两种红树幼苗的生长, 表明盐生植物对盐环境的适应性, 但两种红树的生理反应对NaCl处理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验的第28天(苗木的NaCl累计处理浓度递增到400 mmol·L-1)时, 与对照相比, 无瓣海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增加, 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大气CO2浓度(Ci/Ca)相应降低; 然而, 拉关木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回落到对照的水平, 而气孔导度和Ci/Ca均增加, 表明同样的NaCl浓度处理对拉关木叶的净光合速率影响大于无瓣海桑。在NaCl处理期间, 无瓣海桑Fv/Fm一直保持在0.8以上, 而拉关木的Fv/Fm为0.75以下, 说明无瓣海桑具有高于拉关木的潜在最大光合能力。在实验的第7天(NaCl浓度为100 mmol·L-1)和14天(苗木的NaCl累计处理浓度递增到200 mmol·L-1)时, 两种红树O2-· 产生速率迅速增加, 在实验的第28天(苗木的NaCl累计处理浓度递增到400 mmol·L-1)时, 无瓣海桑O2-· 产生速率是对照的5.3倍, 差异极显著, 此时, 拉关木叶中O2-· 产生速率已降低到低于对照的水平。盐处理诱导了两种红树叶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 但拉关木增加的幅度大于无瓣海桑, 表明拉关木能响应盐胁迫并上调抗氧化酶活性, 降低盐诱导的膜脂过氧化, 提高耐盐的能力, 无瓣海桑通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保持体内的水分, 同时, 保持PSII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 使得无瓣海桑在高盐处理时仍能保持高于对照水平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高浓度镉(0.1 mmol·L-1 Cd2+)、锌(0.15 mmol·L-1 Zn2+)及其复合作用(0.1 mmol·L-1 Cd2++0.15 mmol·L-1Zn2+)对烟草种子的萌发率、幼苗叶片活性氧(ROS)水平、抗氧化物浓度、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单因子条件下,与对照相比,高浓度镉、锌处理烟草种子萌发率降低;叶片超氧自由基(O2 )产生速率与过氧化氢(H2O2)含量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化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升高;谷胱甘肽(GSH)含量及其与氧化型谷胱甘肽比值(GSH/GSSG)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升高.与镉、锌单因子处理相比,镉、锌复合处理的烟草种子萌发率显著升高;O2 产生速率、H2O2和MDA含量降低;CAT、APX、MDAR活性在处理末期升高.镉、锌胁迫对烟草可造成生理水平上的损伤,且毒性效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镉、锌复合作用可缓解镉、锌单因子胁迫对烟草幼苗的毒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常规CO2(350μl·L-1)和CO2倍增(700μl·L-1)环境中生长的春小麦幼苗,渗透胁迫时叶片中活性氧含量的变化和质膜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生长在CO2倍增环境中的春小麦幼苗,渗透胁迫时O2·-及H2O2的增长幅度均小于常规CO2浓度下生长的春小麦幼苗.质膜透性的增长幅度也是前者小于后者.据此认为,CO2浓度倍增可以减轻渗透胁迫对质膜的氧化伤害,提高植物的抗旱力.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脱甲河溶存CH4关键产生途径,明晰水系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分布特征,为小流域CH4排放估算和减排提供数据支撑.利用双层扩散模型法估算了CH4浓度和传输通量,研究了周年内脱甲河4级河段(S1~S4)水体CH4通量的时空分布及其主控环境因子;运用稳定同位素方法探究了溶存CH4关键产生途径,分析了溶解CH4、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质δ13C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水体pH均值为(7.27±0.03),各河段四季差异均显著;溶解氧(DO)在0.43~13.99 mg·L-1内变化,S1河段DO浓度最高且夏、秋季差异显著,其他河段均为冬与春、夏、秋季差异显著;可溶性有机碳(DOC)变化范围是0.34~8.32 mg·L-1,由S1至S4河段总体呈递增趋势;水体电导率(EC)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变化范围分别是17~436 μS·cm-1和-52.30~674.10 mV,各河段差异明显;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浓度分别在0.30~1.35(平均0.90±0.10) mg·L-1和0.82~2.45 (平均1.62±0.16) mg·L-1内变化.溶存CH4浓度和传输通量变化范围分别是0~5.28 (平均0.46±0.06) μmol·L-1和-0.34~619.72 (平均53.88±7.15) μg C·m-2·h-1;均存在时空变化且变异规律相似,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S2>S3>S4>S1.通量与水体铵态氮和DOC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各级河段均以乙酸发酵产甲烷途径为主导,但不同河段差异明显,乙酸发酵途径产CH4贡献率以S1河段最高(87%),其次为S4(81%),S2、S3分别达到78%和76%.溶存CH4、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质的δ13C均值分别为-41.64‰±1.91‰、-14.07‰±1.06‰和-26.20‰±1.02‰,溶存甲烷δ13C与沉积物有机质的δ13C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传输通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津研四号’黄瓜为试材,分别用0、2.5、5、7.5、10、12.5、15、17.5、20 mmol·L-1浓度的对羟基苯甲酸(PHBA)溶液对黄瓜种子处理72 h,选出胁迫作用较明显的10 mmol·L-1浓度;再分别用0、1、10、25、50、75、100 μmol·L-1的褪黑素(MT)溶液对10 mmol·L-1 PHBA下的黄瓜种子预处理24 h,72 h后观察MT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 缓解PHBA胁迫效果最明显的MT浓度为75 μmol·L-1.随着PHBA浓度的升高,黄瓜种子胚根伸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加;用10、25、50、75、100 μmol·L-1的MT预处理PHBA胁迫下的黄瓜种子均能不同程度缓解PHBA胁迫对胚根的抑制作用,其中以75 μmol·L-1的MT缓解效果最好.用MT预处理黄瓜种子可显著提高PHBA胁迫下黄瓜种子中淀粉酶活性及胚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并降低胚根中O2的产生速率及H2O2和丙二醛含量.外源MT能够通过降低氧化胁迫和促进淀粉的分解转化来降低PHBA对黄瓜发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沙培条件下,以16 mmol NO3-·L-1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NO3-(64、112 和160 mmol·L-1)对草莓幼苗光合特性和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处理8 d后,随NO3-浓度的增加,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降低,当NO3-浓度达到160 mmol·L-1时,较对照分别降低67.7%、68.4%、35.7%、23.2%、26.9%;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逐渐升高,64、112 和160 mmol NO3-·L-1处理较对照分别升高4.4%、10.9%、75.8%;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气孔限制值(Ls)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随NO3-浓度增加,草莓叶片及根系中硝态氮、铵态氮、全氮和凯氏氮含量逐渐增加,蛋白氮含量减少.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随NO3-浓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随NO3-处理浓度增加草莓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PSⅡ电子传递受阻,氮素积累,高浓度下氮代谢酶活性降低,营养液中NO3-浓度为64 mmol·L-1时开始产生胁迫,不利于草莓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沙培条件下,以16 mmol NO3-·L-1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NO3-(64、112 和160 mmol·L-1)对草莓幼苗光合特性和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处理8 d后,随NO3-浓度的增加,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降低,当NO3-浓度达到160 mmol·L-1时,较对照分别降低67.7%、68.4%、35.7%、23.2%、26.9%;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逐渐升高,64、112 和160 mmol NO3-·L-1处理较对照分别升高4.4%、10.9%、75.8%;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气孔限制值(Ls)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随NO3-浓度增加,草莓叶片及根系中硝态氮、铵态氮、全氮和凯氏氮含量逐渐增加,蛋白氮含量减少.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随NO3-浓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随NO3-处理浓度增加草莓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PSⅡ电子传递受阻,氮素积累,高浓度下氮代谢酶活性降低,营养液中NO3-浓度为64 mmol·L-1时开始产生胁迫,不利于草莓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采用开顶式气室熏蒸法,设置自然条件下臭氧(O3)浓度(对照,约40 nmol·mol-1)、80、160及200 nmol·mol-14个臭氧浓度,观测了不同浓度臭氧条件下银杏叶片可见伤害、活性氧生成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情况,分析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160和200 nmol·mol-1 O3熏蒸明显伤害银杏叶片,80 nmol·mol-1与对照无差异,无可见伤害.O3处理20 d后,160和200 nmol·mol-1条件下银杏叶片的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显著高于80 nmol·mol-1和对照,而80 nmol·mol-1与对照无差异;O3处理40 d后,160和200 nmol·mol-1熏蒸下叶片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高于80 nmol·mol-1和对照,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80 nmol·mol-1和对照,各臭氧处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低于对照.熏蒸40 d后,CAT、APX基因的转录表达持续加强;防御素(GbD)的表达强度则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及熏蒸时间的延长而呈显著加强.高浓度臭氧胁迫可使银杏叶片活性氧生成量增加、抗氧化酶活性下降、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上调,有明显可见叶片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