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一个设立海洋保护区的捕鱼模型.从生物学和经济学两个角度研究海洋保护区的作用.给出所研究系统的生物和经济平衡点以及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不稳定性,全局稳定性的条件.研究结果说明设立海洋保护区对于保护海洋资源是一种有效途径,保护区内的鱼群即使在对非保护区进行连续捕捞的情形下也能够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一步研究了最优收获策略,并对所得结果的生物经济解释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陕西牛背梁     
《人与生物圈》2011,(3):112-112
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在各级主管部门支持下.批准启动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申报工作。该保护区位于陕西省秦岭山脉东段的长安、宁陕和柞水三区(县)交界区域.总面积168平方公里,是我国唯一以保护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三个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及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7-9月,分别调查了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米亚罗自然保护区和泗耳自然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在这三个保护区共采集鱼类16种。其中,大风顶保护区6种,米亚罗保护区8种,泗耳保护区7种。分析了各保护区鱼类的资源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及区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年4月-2003年6月对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鸟类222种,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占保护区鸟类总数的86.48%。对保护区繁殖鸟类的区系分析表明:古北界种类占繁殖鸟总数的33.85%,东洋界种类占55.21%,广布种占10.94%,可见东洋界种类占优势。保护区内有国家Ⅰ、Ⅱ级保护动物27种,我国特有种17种,占我国特有种的24.6%。列入CITES名录的有20种。对保护区鸟类的垂直区系分析发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东洋界成分所占比例增加,主要是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的比例增加,在海拔3000m以上,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占绝对优势,所占比例超过50%;其它东洋界成分,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所占比例减少。  相似文献   

5.
《人与生物圈》2008,(1):86-89
1986年,在兴凯湖这块湿地上,同时成立了两个保护区.而且都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批件,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是在这种矛盾下建立起来的。这两个保护区最初建立时的保护对象各不相同,密山县政府成立的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湖岗的森林植被,兴凯湖农场成立的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6.
经过调查研究,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有菊科野生食用植物22属、30种,分别占该保护区菊科野生植物总属数的50.00%、总种数的38.46%。该保护区菊科野生食用植物均为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且都兼有药用功效,食用部位以嫩茎叶为主。并对该保护区菊科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2年8月和9月,对四川雪宝顶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兽类90种,分属7目27科。区系分析表明:该保护区的兽类属东洋界的有66种,占73.3%;属古北界的有21种,占23.3%;广布种有3种,占3.4%。该保护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7种,国家Ⅱ级保护兽类17种。  相似文献   

8.
广东鼎湖山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郊,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以保护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又称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1979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车路线: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肇庆。  相似文献   

9.
广东鼎湖山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郊,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以保护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又称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主。1979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车路线: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肇庆。  相似文献   

10.
佛坪自然保护区羚牛的种群数量与结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曾治高  巩会生 《兽类学报》1998,18(4):241-246
1996年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内的羚牛种群进行了数量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羚牛的数量为435~527只,种群密度达到1.29~1.56只/km2。羚牛种群的成体雌雄个体之比约为1∶0.5,明显地偏向雌性。在羚牛种群中幼仔占12.24%,亚成体占35.03%,成年雄性个体占17.33%,成年雌性个体占35.40%。该羚牛种群在1991年至1996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8.48%,明显高于1984至1991年间羚牛种群的年均增长率。保护区周边地区的生境不断丧失,迫使羚牛向保护区境内迁移,是保护区内羚牛种群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锡林郭勒生物圈保护区,是以保护欧亚大陆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为目的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锡林河流域的生态功能.在成立保护区时将锡林浩特城市以及白音锡勒城镇等规划在内。但是,锡林郭勒生物圈保护区成立15a来。长期存在着保护与发展的尖锐矛盾,保护区基本上无核心区、草地类型的生态系统出现大规模的退化、城市(镇)与保护区的发展基本脱节、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处于非常原始的掠夺性利用状态。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应充分考虑到社区的发展问题,解决人的生存出路并提高他们的生活员量。即以锡林郭勒生物圈保护区为例,探讨了城市(镇)的作用及其与保护区的相互关系,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多样性现状,探讨保护区蛇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对策。方法采用访问调查和野外样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该保护区现已纪录蛇类有5科45种,占中国已纪录蛇类物种数的22.0%,占广东省已纪录蛇类物种数的46.4%,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为主,占82.2%。保护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蚺双带亚种(蟒蛇)(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以及舟山眼镜蛇(Najaatra)、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灰鼠蛇(Ptyas korros)和滑鼠蛇(Ptyas mucosus)等15种重要经济蛇类。结论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蛇类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但长期过度猎捕和栖息地遭破坏导致保护区一些蛇类种群数量明显减少,需加强保护。本文针对保护区蛇类保护问题提出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栾福臣 《植物杂志》2011,(11):74-83
和自然保护区一起守护车八岭这片森林的还有一个村庄——车八岭瑶族生态村,生态村有1200人.其中瑶族居民占800多人,汉族入口约400人。建立保护区之前,这里的村民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直到保护区建立之后很多人才知道他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兴凯湖生物圈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总面积2225平方公里.以保护珍稀濒危鸟类和兴凯湖松等野生动植物以及内陆水域湿地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主。2007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驾车路线: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七台河→密山→兴凯湖。  相似文献   

15.
用PC-ORD4.0软件对保护区内31个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样方进行聚类分析,把毛竹林划分成9类。利用保护区1980年航空相片、1998年和2000年Lnndsat TM卫星影像,并结合保护区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绘制武夷山保护区毛竹林分布图。利用保护区1:50000的地形图数字化100m等高距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并从中获取海拔、坡向、坡度等地形参数,对毛竹林分布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毛竹纯林和毛竹一甜槠(Gastanopsis eyrei)林面积最大,分别占毛竹林总面积的40.6%和20.3%。分析毛竹林与海拔的关系时得出,海拔500-700m范围内毛竹林面积最大;随着海拔升高,毛竹林面积逐渐减少,Shannon-Wiener指数(H‘)增加;毛竹最大胸径减小。毛竹在东南坡和西北坡分布的面积比例最大。随着坡度的增加,毛竹分布的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16.
科尔沁沙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91,自引:9,他引:82  
常学礼  邬建国 《生态学报》1998,18(3):225-232
用修改分维数,分维数和景观多样性指数方法,对科尔沁沙地没沙漠化土地景观空间格局2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划分的人工固沙区,围封保护区和流动沙丘区三种沙地景观类型中,人工固沙区景观空间格局最复杂,修改分维数Dm为1.5476;其次为围封保护区Dm为1.4975;流动沙丘景观格局最简单Dm为1.4205。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由于生态破坏和自然栖息地的丧失,造成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破碎化.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孤立的生境岛屿,目前以单个、孤立保护区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应在广泛的时空尺度上保护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各组成成份,建立一个整体的保护网络.根据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概念,它是综合考虑了生态、社会、经济的一种协调设计战略,首先从区域层次研究保护区网络的优化设计;其次,在网络的每个节点(保护区),研究保护区的面积、形状和内部功能分区;最后,研究网络与节点的连接(廊道).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应维持生态系统的地域完整性和生态过程完整性,采用迭代法、整数规划方法和地理途径方法,为一个或多个保护目标勾画出多种保护规划蓝图。  相似文献   

18.
贵州大沙河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刚  徐宁  张国防  谭杨梅 《四川动物》2007,26(2):347-350
对贵州道真县大沙河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3次调查研究。共采获两栖动物2目8科15属27种(亚种),占贵州省两栖动物总种数62种(亚种)的43.5%;爬行动物3目10科(亚科)28属34种(亚种),占贵州省爬行动物总种数104种的32.7%。从物种组成和区系分析,本保护区的两栖动物以无尾目的蛙科为主,共12种,占保护区内总种数27种的44.4%;主要区系成分为东洋界的华中区种,共11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40.74%;其物种的组成与中国及贵州的两栖动物区系特点一致。爬行动物以游蛇科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共有17种,占该保护区爬行动物种数的50.0%;这一特征与我国以及贵州爬行动物的组成特征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大沙河地区爬行动物组成中,蝮亚科有2属5种,居第2位,与我国以及贵州的爬行动物组成特点不同,故蝮亚科为构成该区爬行动物区系的主要特征成分之一。本文还运用G-F指数对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科属间的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爬行动物的科内和科间的多样性较高,属内和属间的多样性较低,G-F指数为正值;两栖动物的科内和科间的多样性较低,属内和属间的多样性较高,G—F指数为负值。  相似文献   

19.
北京四座楼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及植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样地法对北京市四座楼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了调查,在本底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座楼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的区系成分和植被分布规律:该保护区有北京新记录种1个:麦李(Prunus glandulosa Thunb.);国家三级保护植物3种,即: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和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并分布有较大面积的天然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inn.)Franco]林。该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约869种,分别属于127科431属,其中蕨类植物共有16科19属33种,裸子植物共有3科4属4种,被子植物共有108科408属832种,其中野生植物有772种,占北京所具有的野生植物种类的1/3以上。四座楼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共有15个分布区类型,其中北温带分布类型最多,表明本保护区的植物分布具有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20.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地处山西吕梁山中部的关帝山,位于山西交城、方山两县交界,南北长15km,东西宽145km,总面积10466ha,核心保护区为3066ha,海拔1500—2830m。区内峰峦叠嶂,林木葱郁,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系。该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植物区系为泛北极植物区,种类丰富,森林主要建群种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白桦Bemla platyphylla Suk.,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落叶松Larix spp.,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等高等植物共计60余科,500余种。土壤类型为棕色森林土、淋溶褐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