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广泛的药理价值,其产品受到国内外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食用菌脆片类休闲食品加工技术是目前食用菌休闲食品研究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要领域。本文就食用菌脆片食品加工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加工工序对食用菌产品产生的品质影响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并对食用菌脆片类食品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学报》2006,46(5):855-855
本书分二十三章,90余万字,概括介绍了食品科学研究领域,主要内容有食品科学及冥发展、食物成分与营养、食品与健康、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加工技术、果品蔬菜贮藏保鲜、食品微生物与发酵、食品腐败与保藏、食品卫生与安全、食品添加剂、食用菌生产与加工、食品感官评价与伪劣食品鉴别、食品包装、食品科学研究方法、食品加工高新技术、食品标准与法规。本书收集了大量的文稿、图片和资料,内容基本涵盖了食品科学与技术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食(药)用菌中的食品天然防腐剂产生菌筛选初报常继东(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美国食品及农业组织称,每年大约占世界食物产量的20%成了食品废物。食品废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污染,被昆虫、鼠、兽等偷食,食品本身的腐败和无效率的利用等四...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调味料具有食用方便、天然、健康等优势,越来越被人们追逐和喜爱,食用菌调味料开发是目前食用菌食品研究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要领域。本文综述了食用菌调味料的开发研究现状,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2012年食用菌“平菇甲醛”事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12年4月媒体报道的青岛平菇中检测发现甲醛所引发的争论进行了剖析。综合分析国内外对食用菌和其他天然食品中甲醛含量的研究结果,以及甲醛自身的理化特性,作者认为食用菌中含有微量甲醛是食用菌自身新陈代谢的产物,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是安全的。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对部分食用菌中甲醛含量的测定、代谢机理和风险评估情况,其中食用菌甲醛的代谢机理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富硒食用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富硒食用菌是一类有价值的药用/功能性食品.从食用菌的富硒特性、富硒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及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食品生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食品发酵工程技术不断升级,在传统发酵食品的菌种、发酵过程、产品品质得到改善的同时,生物制造的功能食品组分、未来食品等新型产品也应运而生。首先概述了由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的食品发酵研究手段与生产方式的多层面变革,并重点阐释了利用食品合成生物学设计构建细胞工厂的思路和方法,以及食品生物工程在微生物分析、过程工程和分离工程方面的智能化进程。其次,介绍了现代食品生物工程技术在改善传统发酵食品品质及安全性、生产功能食品组分、添加剂和酶制剂、创制未来食品和开发新型益生食品方面的应用进展。最后,对全球和我国食品发酵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食品发酵的技术革新和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查明沈阳市场食用菌残留有害物质的污染状况,采集了沈阳部分超市销售的食用菌产品,测定农药残余量。依据WHO食品添加剂相关标准来评估食用菌对当地人群的重金属暴露风险。所检食用菌样品中均未检出农药DDT、六六六、敌敌畏、多菌灵和百菌清的残留;重金属含量符合绿色食品食用菌的要求。表明沈阳市场大型超市和食用菌生产基地的食用菌总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各国间经济贸易的往来日益频繁以及新型食品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有关食品安全的事件层出不穷,转基因食品作为新型的食品,其安全问题自然也越来越受到当前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文章概述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以及当前转基因食品对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所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并对有关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  相似文献   

10.
侧耳多糖是从侧耳属食用菌子实体、菌丝体、发酵液或菌糠中提取的一种活性代谢产物。从侧耳多糖的提取方法、结构以及生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侧耳属食用菌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扩大其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军用脱水食品在军用食品体系中的保障作用。同时,以蔬菜和米饭为研究对象,对拟采用的组合干燥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渗透脱水为基础的组合干燥技术是一种工业化生产军用脱水食品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的安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转基因食品存在的潜在危害进行了全面分析,概述了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方面及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态度和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许喜林  石英  吴晖  黎锡流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2):121-122
食品微生物学在理论上属于微生物学范畴,但它又是一fi广泛地涉及生物学领域和食品工程学范畴的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的应用科学,尊重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物学特性。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对食品加工和食品的质量控制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如何搞好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从事食品工程研究和生产的技术人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就食品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的教学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微生物的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培养学生对食品微生物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  相似文献   

14.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食品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食品微生物发酵过程和机制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食品微生物生理功能、代谢能力和进化的研究以及食品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响应机制等方面。另外,通过对食品微生物基因组和元基因组进行数据分析,也对食品发酵过程优化、微生物功能改造、食源性微生物疾病预防和控制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食品微生物基因组和元基因组进行测序的研究,并探讨了测序技术的发展对食品微生物研究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食品是可调节身体机能的特殊食品,是人们对普通食品的深层次需求,其研制和开发已成为21世纪世界食品工业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世界功能性食品发展回顾,从功能性食品研制和开发的基础理论、功能素材、工艺技术、检测评价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中国功能性食品的未来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综述基因工程技术在改善食品原料品质、改良食品工业用菌种和食品加工性能、生产酶制剂和保健食品方面的应用,同时对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最后对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食品工程包括食品研发、食品生产加工和食品检测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比较复杂,如何利用现代科技优势强化食品工程成果,确保食品安全、开发出更多优质食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当前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对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旨在将生物技术灵活应用于食品工程之中,充分满足研发、加工与检测等环节的需求,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简要阐述了食品工程以及其中的现代生物技术,然后分别从多个现代生物技术角度入手对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美国的食品日期标注体系及相关立法问题,指出美国联邦和州之间碎片化的食品日期标注一定程度上阻碍食品工业发展,但美国的日期标注精细化程度高,考虑食品风险品类做不同的标注要求,并建立食品银行等社会化捐赠等机制对临近保质期食品进行合理处置。文章指出中国中央集权体制有统一立法的优势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美国食品日期标注分散和碎片化带来的不利因素,但美国也有很多有益机制可供中国借鉴。建议中国可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一方面根据食品特点及风险分类,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更精细化的保质期体系;另一方面,民政部门可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协作,逐步推动和建立食品的安全、合理和综合利用,拓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是鲜美的食品,又是重要的药物。本文综术了食用菌栽培在我国的起源、栽培技术及其发展史等知识。  相似文献   

20.
随着食品安全领域的不断发展,对食品检验要求也不断提高。在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对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提高食品及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以进一步保障食品的安全卫生。本文从微生物检验过程的特殊性和食品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