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紫甘蓝色素的提取及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紫甘蓝中提取色素并研究色素的主要成分。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紫甘蓝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60%的乙醇溶液、料液比1∶50、pH=1、提取时间60min;经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对紫甘蓝色素的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甘蓝色素主要有七种组分,是矢车菊花青素的一系列糖苷及其酰化物。  相似文献   

2.
正交设计优化紫甘蓝色素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昌勇 《生物技术》2010,20(3):73-75
目的:优化紫甘蓝色素提取工艺,测定色素的抗氧化能力。方法:以紫甘蓝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超声波辅助优化紫甘蓝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利用DPPH法来检测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超声波辅助紫甘蓝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浸提液pH为1,液固比为25:1(mL,g),温度在50℃,时间为50min,清除DPPH·能力,最高可达95%。结论:利用最佳工艺提取到色素,色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黑暗(对照)、红光、绿光、蓝光、黄光和白光条件下,对来源于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Linn.)Des.Moul.]头状花序乙醚提取物的色素溶液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色价和色差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色价和色差与贮藏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颜色光照条件下,随贮藏时间(0—50d)的延长,溶液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及412、436和468nm特征波长下溶液的色价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溶液的色彩参数(L*、n*和b*)则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贮藏前后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且与贮藏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在贮藏至50d时,在红光、蓝光、白光、黄光、绿光和黑暗条件下类胡萝卜素含量降幅依次为98.97%、98.33%、95.10%、92.30%、80.38%和17.02%。贮藏10—50d溶液色价均显著小于起始色价(P〈0.05),其中,在黑暗条件下色价的变化均最小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而在红光照射下色价降幅最大。在黑暗条件下,溶液亮度增加、色彩变化不明显;而在其他颜色光照条件下,色素溶液均由绿转红、由黄向蓝转变,且与对照相比a*值显著增大、b*值显著降低(P〈0.05),但溶液亮度总体上无显著差异(P〉O.05)。在0—50d的贮藏期内,溶液的色价和色差与储藏时间均呈线形关系,溶液的褪色规律均符合一次降解曲线。研究结果显示:野菊花所含的类胡萝卜素类色素对红光、绿光、蓝光、黄光和白光均较敏感,光照时间越长分解越激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类色素应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4.
木瓜果实贮藏期间香气成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同步蒸馏萃取(SDE)法提取不同贮藏期木瓜果实的香气成分,通过GC-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瓜果实成熟后随着贮藏期延长,香气成分总体呈现出醇类、酮类、醛类相对含量下降,酯类、烯烃及萜烯类上升趋势。贮藏初期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包括4-甲基-5-(1,3-二戊烯基)-四氢呋喃-2-酮、二氢-β-紫罗兰醇、(Z)-3-己烯醇等。当8℃贮藏40 d时,香气物质主要以萜烯类、酯类和醇类为主,相对含量分别为21.07%、18.73%和16.34%。当贮藏90 d时脂肪酸乙酯类相对含量明显增加,达到34.86%,其中3-壬烯酸乙酯相对含量最高(21.67%),成为构成木瓜香气的关键物质。α-金合欢烯相对含量在整个贮藏期间不断上升,由贮藏初期的3.63%上升到贮藏40 d时的19.00%,当贮藏90 d时达到35.22%。  相似文献   

5.
采收成熟度对油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秦光2号'油桃为材料,研究了5个采收成熟度油桃果实在冷藏过程中呼吸速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可滴定酸含量(TA)的变化.结果表明:(1)冷藏过程中,完熟果实(第V成熟度)在贮藏15 d后最先到达呼吸高峰,未成熟果实(第Ⅰ、Ⅱ、Ⅲ、Ⅳ成熟度)则成熟度越低呼吸高峰出现的越早,且峰值越高.(2)冷藏过程中,果实硬度和TA逐渐下降,不同成熟度果实硬度变化除第Ⅲ成熟度和第Ⅳ成熟度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成熟度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成熟度果实在贮藏前期TA差异显著,但后期差异不显著;SSC在贮藏过程中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3)在冷藏条件下,成熟度越低的果实对低温的敏感性越高,越易发生冷害.(4)第Ⅳ成熟度果实(果实底色呈乳白色,SSC 11.4%,硬度7.3 kg·cm^-2)在冷藏期间呼吸高峰出现时间晚,能保持相对较高的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贮藏后货架期好果率高,贮藏效果佳,为最适宜的采收成熟度.  相似文献   

6.
绿色巴夫藻在UV-B胁迫后的生长补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娟  段舜山  李爱芬 《生态学报》2006,26(6):1763-1771
以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为试验材料,设置了4、6、8、10μW.cm-2和12μW.cm-25个UV-B辐射强度,以无紫外辐射为对照,UV-B分别胁迫处理10min(a组)和15min(b组)。解除胁迫后,处理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接种密度和相同条件下培养12d,测定了生长过程中的吸光值、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胞内多糖含量。结果表明,P.viridis在UV-B胁迫下,藻细胞生长受到显著抑制,a组和b组辐射处理的细胞相对增长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17.70%~51.54%和26.16%~60.01%(p<0.05)。但是,当胁迫解除后,各处理的藻细胞生长速率,在恢复阶段前期(1~4d)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在恢复阶段的中后期(6~12d)则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证明P.viridis在胁迫后的恢复生长中表现超补偿生长现象,恢复培养第12d的最大光密度值比对照提高了26.55%,最大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质和胞内多糖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9.17%、29.93%、15.34%和34.37%。当然,在各处理中,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和辐射强度的增大,超补偿生长发生的时间也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脱臭工艺对玉米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内对玉米油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脱臭处理,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处理后玉米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结果: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均对玉米油中反式油酸的产生影响不显著。脱臭温度对玉米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脱臭时间对玉米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在一定的脱臭时间,不同脱臭温度下,玉米油中总反式脂肪酸最多含量为最少含量的80倍以上;在一定的脱臭温度,而不同脱臭时间下,玉米油中总反式脂肪酸最多含量约为最少含量的1.5倍,且在255℃以下时,随脱臭时间延长,玉米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速度缓慢、相对含量低。结论:玉米油精炼脱臭时,对脱臭工艺装备和工艺条件中的脱臭温度进行优化选择可有效减少玉米油反式脂肪酸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周丛  吴海智  林源  唐吉旺  钟文涛  黄欣 《生物磁学》2011,(20):3864-3867
目的:研究脱臭工艺对玉米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内对玉米油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脱臭处理,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处理后玉米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结果:脱臭温度和脱臭时间均对玉米油中反式油酸的产生影响不显著。脱臭温度对玉米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显著,脱臭时间对玉米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在一定的脱臭时间,不同脱臭温度下,玉米油中总反式脂肪酸最多含量为最少含量的80倍以上;在一定的脱臭温度,而不同脱臭时间下,玉米油中总反式脂肪酸最多含量约为最少含量的1.5倍,且在255℃以下时,随脱臭时间延长,玉米油中总反式脂肪酸的形成速度缓慢、相对含量低。结论:玉米油精炼脱臭时,对脱臭工艺装备和工艺条件中的脱臭温度进行优化选择可有效减少玉米油反式脂肪酸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黄肉红心新品种‘东红’为材料,对其果实在常温和低温贮藏方式下的生理及品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实硬度在2种贮藏方式下均呈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等4个品质指标均表现为先快速上升后维持在较高水平(低温贮藏下)或继续小幅上升(常温贮藏下)的趋势。总酸含量整体上均呈现逐渐下降之势,至果实软熟时稳定在0.9%的水平。维生素C含量却在常温贮藏下基本呈逐渐上升之势,而在低温贮藏下大致表现为先上升后轻微下降。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常温贮藏时上升较快,而在低温贮藏时上升非常缓慢。总体而言,‘东红’果实主要的生理和品质指标在常温贮藏2~3周后或低温贮藏9周后发生明显转变,果实进入可食用阶段;并且继续低温贮藏15周内还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品质,耐贮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漳州栽培的‘红心’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Hongxin’)为材料,探究不同采收期对其果实采后耐贮性和品质的影响。实验分盛花期后95 d (采收期Ⅰ)、105 d (采收期Ⅱ)和115 d (采收期Ⅲ) 3个时段进行采收,采后果实在常温(25±1℃) 和相对湿度85%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测定番石榴果实商品率、失重率、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色调角、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红心’番石榴果实采后软化迅速,颜色由绿转黄较快;随着采后贮藏时间的延长,番石榴果实的商品率、硬度、色调角、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的含量降低,而果实失重率、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加;采收期Ⅰ较采收期Ⅱ、Ⅲ的耐贮性强。因此,对于‘红心’番石榴果实,考虑贮运期长,适宜在采收期Ⅰ采收;其他两个采收期可在产地销售。  相似文献   

11.
以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e)种子为材料,分别设置4个贮藏时间(0、30、60和90d),以及2m水淹(FSW)、低温沙藏(CSS)、低温干藏(CDS)、室温沙藏(RSS)、室温干藏(RDS)和低温层积(CSF)6个贮藏方式对种子进行贮藏实验,并测定分析各处理种子的萌发特性及其幼苗生长状况,明确不同储藏方式和时间对中华蚊母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CSF处理30d后,中华蚊母树的种子有65.37%发生霉烂,最后萌发种子数为贮藏种子的30.93%;FSW处理90d的种子的萌发率为35.67%。(2)室内贮藏90d后,CSS、CDS、RSS和RDS处理的种子萌发率较新鲜种子萌发率(26.37%)显著增大,并以4℃下CDS处理90d的种子萌发率最大(70.65%),萌发速率系数为1 956.97。(3)CDS处理90d的种子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较新鲜种子分别降低了38.75%和20.16%,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31.47%;FSW处理后的种子淀粉、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均较新鲜种子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48.75%、62.62%和6.29%。(4)不同贮藏方式贮藏90d后,各处理间中华蚊母树幼苗的生长活力表现出显著差异,并以CDS处理的幼苗活力最高,而FSW处理的种子萌发后幼苗的活力显著低于其他贮藏方式。研究表明,低温条件下中华蚊母树种子萌发率及幼苗活力显著高于室温贮藏,可能是在低温贮藏条件下种子的贮藏物质由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更利于种子吸收并为种子萌发提供了能量,从而加快了破除种子生理休眠的进程,而且中华蚊母树种子对水淹有一定的耐受性,故中华蚊母树可以作为三峡水库消落带高海拔区域植被恢复与重建优先考虑的物种。  相似文献   

12.
用10、50、100、150和200mg·L-15种浓度赤霉素(GA3)溶液处理于10℃冰箱中贮藏5年的花椰菜老化种子。结果表明,100mg·L-1GA3浸种22h的效果最佳,老化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根长均有提高,畸形苗率下降;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脱氢酶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也提高,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则下降。另外,100mg·L-1GA3处理后的种子在温度为25℃条件下贮藏时间不宜超过25d。  相似文献   

13.
以温度弱敏感性棉花品种(科棉1号)和温度敏感性棉花品种(苏棉15)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模拟自然温周期设置高温(34 ℃\[38/30 ℃\],HT)和对照(26 ℃\[30/22 ℃\],CK)2个温度处理,研究了花铃期不同时段进行高温胁迫后纤维发育重要相关物质的变化及其与纤维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花后不同时间开始高温胁迫持续处理5 d,苏棉15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马克隆值响应高温胁迫的关键时间窗口分别为花后0~18.3 d,花后10.9~26.1 d和花后10.5~34.0 d.因此,花后11~18 d左右是棉花综合纤维品质形成响应高温胁迫的关键时间窗口.在关键时间窗口对棉花进行高温处理5 d后,苏棉15纤维中的蔗糖含量相对常温条件下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胼胝质含量上升,纤维素含量下降4.2%,纤维长度变短(最大变幅为23.3%),纤维比强度上升(最大变幅为4.3%),马克隆值下降(最大变幅为10.5%)并偏离最适范围,纤维品质变差.科棉1号的上述纤维发育主要相关物质含量及纤维品质与苏棉15变化趋势一致、最敏感时间相近,仅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海州常山花粉低温贮藏及其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州常山花粉为研究材料,探究了贮藏方式、贮藏时间、贮藏温度及预冻方式、低温解冻方式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以及-80 ℃及4 ℃低温贮藏过程中海州常山花粉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以筛选海州常山花粉的培养方法及贮藏条件,为其杂交育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进行低温贮藏时,花药和散粉两种贮藏效果差异不显著;不同的预冷方式对花粉低温贮藏影响并不显著;-80 ℃贮藏条件下,37 ℃水浴解冻效果显著优于室温解冻。(2)海州常山花粉在-80 ℃低温下贮藏90 d后仍具有7.99%的萌发率,更有效的保持了花粉萌发率。(3)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续,4 ℃及-80 ℃两种低温条件下贮藏的海州常山花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4)4 ℃及-80 ℃两种低温贮藏的海州常山花粉可溶性糖含量及-80 ℃低温贮藏的海州常山花粉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续,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4 ℃低温贮藏条件下的海州常山花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研究认为,海州常山花粉更适宜于在-80 ℃低温下长期贮藏,它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SOD、POD活性,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累积来增强抗寒性,维持自身活力。  相似文献   

15.
以采后'宁杞3号'枸杞鲜果为试材,研究其在(4±1)℃和(10±1)℃贮藏过程中果实褐变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枸杞果实褐变指数在两种贮藏温度下的贮藏初期(0~10 d)增加幅度均较小(分别为17.6%和5.1%),(10±1)℃下的果实从第15天显著增大(64.1%),而(4±1)℃下从第20天显著增大(67.9%).(4±1)℃贮藏果实的超氧歧化酶(SOD)活性和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在采后贮藏的前10 d增大,之后降低,贮藏后期又增大;超氧阴离子(O2-)产量在采后0~5 d降低,而后逐渐增大;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在采后0~5 d增大.之后前者降低又缓慢升高.与(10±1)℃贮藏果实相比,(4±1)℃下贮藏果实O2-产量显著降低,H2O2含量在贮藏第5天和第25天也显著降低,MDA含量在贮藏5~20 d显著降低;SOD活性在贮藏5~10 d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AsA含量明显提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贮藏15~25 d显著下降,总酚含量在贮藏5~20 d显著增加.研究发现,枸杞果实褐变可能是细胞活性氧代谢失调,使PPO与酚类物质接触,导致酚类物质氧化的结果;(4±1)℃低温贮藏能通过调整鲜果活性氧代谢来有效延缓褐变进程.  相似文献   

16.
摘要: 光周期在昆虫滞育中起重要作用, 而昆虫光敏感性差异导致了光在昆虫滞育解除过程中作用机制的多样性。为明确光周期在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 (Tjeder)滞育解除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本研究测定了长光周期(15L∶9D)和短光周期(9L∶15D)条件下, 中华通草蛉自然越冬种群成虫在滞育解除过程中的干重、 含水量、 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 SCP)、 结冰点(freezing point, FP)及蛋白质和糖原含量变化。结果表明: 雌成虫干重在长光照下处理30 d低于短光照下, 其他处理时间的干重均高于短光照下, 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 雄成虫在长光照下处理5 d的干重高于短光照下, 其余处理时间的干重均低于短光照下, 其中处理30 d 时差异显著(P<0.05)。雌、 雄成虫含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长光照下上升显著(P<0.05), 短光照下上升不显著(P>0.05)。雌、 雄成虫的SCP、 FP在短光照下处理不同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而长光照下表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成虫蛋白含量在短光照条件下雄虫处理10 d以及雌虫处理15 d均显著低于长光照(P<0.05), 其他处理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短光照处理成虫体内糖原含量均高于长光照, 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光周期对中华通草蛉成虫滞育解除过程中的SCP、 FP、 糖原变化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 而对干重、 含水量及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性别只对成虫FP与糖原有显著影响(P<0.05); 处理时间对干重、 含水量、 SCP、 FP、 蛋白及糖原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1)。3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SCP、 FP、 蛋白及糖原含量均有显著影响, 对干重及含水量影响不显著。初产卵成虫体内物质含量变化测定发现, 长光照(处理10 d)下雌、 雄成虫体内蛋白和糖原含量极显著低于短光照(处理25 d)下(P<0.01), 雄成虫体内含水量显著高于短光照下(P<0.05)。结果说明, 中华通草蛉自然越冬成虫在长、 短两种光周期下均逐渐解除滞育, 但在滞育解除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生理生化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发高效的食用菌绿色保鲜剂,以新鲜的白色金针菇为供试材料,以花椒精油和丁香精油为供试熏蒸剂,分别在常温(25±1)℃和低温(4±1)℃条件下开展了适用于金针菇保鲜的精油种类和浓度的筛选试验,并对金针菇贮藏期内的感官评价、失重率、呼吸强度、褐变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丙二醛(MDA)以及总酚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常温(25±1)℃条件下用0.1 mL·kg-1花椒精油和0.5 mL·kg-1丁香精油保鲜效果优于其他处理,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0.1 mL·kg-1花椒精油和0.5 mL·kg-1丁香精油处理组感官评分分别高于对照组23.4%和27.8%,二者均能够抑制金针菇褐变、减轻腐败变质,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温(4±1)℃贮藏试验中发现,0.1 mL·kg-1花椒精油和0.5 mL·kg-1丁香精油均能有效抑制呼吸强度和PPO活性的升高(P<0.05),其呼吸高峰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8.3%和39.6%;贮藏15 d后,精油处理组PPO活性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8.2%和16.6%;精油处理有效降低了MDA含量的产生,保持着较高的总酚含量、减轻腐烂褐变的程度。第15天时,对照组MDA含量为1.75 μmol·g-1,而花椒精油和丁香精油处理组MDA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低0.15、0.40 μmol·g-1,丁香精油处理组显著低于花椒精油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0.1 mL·kg-1花椒精油和0.5 mL·kg-1丁香精油均对金针菇采后贮藏保鲜效果显著,其中,0.5 mL·kg-1丁香精油的保鲜效果最明显,在15d的贮藏期内,金针菇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品质,而对照组已经轻微褐变,部分开始腐烂。研究结果为花椒精油和丁香精油应用于金针菇采后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保鲜处理对黄果柑果实在低温储藏期间香气成分的变化情况,采用浓度为1.5%乳酸钙溶液、2%壳聚糖溶液涂膜处理,在8℃下贮藏60 d期间通过GC-MS技术分析其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两个处理组对烃类物质的产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减缓了已生成烃类物质的散失,其中壳聚糖对烃类的抑制效果最佳;对照组和乳酸钙组醇类相对含量先减后增,而壳聚糖组持续增加,两种处理都对松油醇有较好保持作用;壳聚糖组较乳酸钙组对酯类产生具有更强的抑制效果;两种处理对抑制醛类生成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开花后不同水分处理研究了两个不同筋型冬小麦品种(‘豫麦34’和‘洛阳8716’)(Triticum aestivum cv. `Yumai 34' and `Luoyang 8716')的品质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时间推迟,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和拉伸面积有提高的趋势,但是千粒重和产量下降;随着开花后灌水量的增加,上述品质数值又有减少,产量及千粒重增加;多次灌水处理与开花后灌1次水处理、开花后不灌水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开花后21 d和28 d灌水处理的多项品质指标都大于不灌水处理。两品种面团稳定时间(45%和15%)、沉降值(20%和12%)在不同水分处理下变异系数较大,吸水率、湿面筋、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10%和 <5%)较小。  相似文献   

20.
以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s)的‘Black Magic’为试材,研究其块茎经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处理后,块茎内源激素的变化及对块茎萌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随贮藏时间的延长,GA,和IAA含量水平均呈上升的趋势,并且贮藏温度越高,GA,含量水平越高。脱落酸ABA含量与GA3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相同贮藏天数均为15℃处理ABA含量水平最低,6℃处理ABA含量水平最高。随着贮藏时间延长,GA3/ABA、IAA/ABA质量分数比值越大。GA3/ABA、IAA/ABA质量分数比值与块茎萌芽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