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博物教学法”杂志里曾经刊载过一系列的文章,都是演示动物实验的,其中有些是学生预先准备好了的条件反射。考虑到这一点,我在这篇文章里仅只是讨论“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一题的课堂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方法。在这一课题里,将综述并加深学生关於反射的一系列的观念,这些都是他们早在动物课程及人体解剖生理前些课中获得的。如在“有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课题中,我演示过青蛙的防禦反射及放映过“反射”的影片,以丰富学生关於反射的概念。在研究骨骼肌肉系统、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器官、新陈代谢及教学大纲中其他课题时,曾极力地注意到各种器官活动的神经调节作用;顺便摆一些具体的实例上分析了人类的非条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生理课中,講到条件反射的实例时是非常生动的,尤其是当提到酸味的食物时,学生就会随着发生唾液分泌增多的反射活动,但这种活动只能自己来体会,如果装置唾液瘘管,作一次实际地观察,則更会提高兴趣,加深印象,对第一及第二信号系統活动的理解和記忆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制作唾液瘘使学生能够看到这方面的实驗,补上这个教学中的漏洞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或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神经活动又分为低级神经活动和高级神经活动。低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非条件反射,而高级神经活动的方式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又分为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这里,就有一个学生较难掌握的问题,即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有哪些区别? 现行生理卫生课本作了这样的简单阐述:高级神经活动是大脑皮层的活动,低级神经活动是大脑皮层以下(脑干、脊髓)的活动;非条件反射是先天性的反射,条件反射则是  相似文献   

4.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阐明了动物和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他的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学说又具体地说明了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特征,并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提供了严格的自然科学基础。巴甫洛夫在他的经典著作“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的第23讲,也就是最后的一讲内,当讨论“动物实验资料对于人类的应用”时,第一次指出语词的条件刺激作用,对于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以及它们相互联系的概念已经有了一个轮廓。他说:“当然,语词之对于人类,正像人类与动物所共有的其他条件刺激一样,乃是现实的刺激。但是语词的刺激却是那样广阔丰富,无论是在质的方面或是在量的方面,都不  相似文献   

5.
分析与综合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特别在大脑两半球皮层内同时而经常地进行着复杂的分析与综合活动。动物机体的全部行为都包括在这种分析与综合之中。只有当机体对内外环境的经常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起来时,才能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系统而生存着,才有可能精确地使自己适应於其生存条件。在第六讲内我们研究了大脑皮层的分析活动,在本讲内我们将研究大脑皮层的综合活动。综合是作用於机体的各种刺激藉反射机制与机体某些机能的联系,是诸刺激之间的种种复杂的相互联合。如果说分化的形成是分析活动的最重要因素,则条件反射的形成或暂时联系的建立是综合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外界环境刺激必须与机体的一定机能相结合才能获得特定的生理意义。当在大脑皮层中同时出现两个兴奋灶时,其一为条件信号作用所引起的,另一为非条件强化所引起的,在这两个兴奋灶之间的暂时  相似文献   

6.
在动物学课程临了的“结论”一题中,教师面临著解决一连串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概括成这样: (1)综合关於研究过的动物群的知识,用这一步做基础,使学生得到关於动物界的历史发展的初步概念,用脊椎动物的例子更充分地阐明这种发展。  相似文献   

7.
植物根营养的范围是极其广阔的。它包括着有关於吸收和同化土壤中礦物物质和有机物质的问题,有关於水分的吸收和用水分供应地上器官的问题,有关於根系活动的和根系同周围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许多其他表现的问题。在本概述中,我们只谈论属於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和同化的问题以及属於阐明各个器官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的问题。同时,我们将用主要的注意来阐明根系在同化营养物质中的作用。植物同化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是极其复杂的过  相似文献   

8.
在人体解剖生理学中,讲到条件反射一节时,我曾用狗演示了关于条件反射的几个基本现象,一方面说明了条件反射对于动物生活的意义,另一方面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现在,我把这个实验的准备过程和讲解方法分别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9.
条件反射正如巴甫洛夫所指示的那样是探究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法,因为条件反射是大脑皮质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动物体维持内部和外界环境统一性的最完善的适应方法。动物体对环境的适应,仅靠那些数量不多而恒定的反射,那只有在绝对固定的外界环境中才能生存;但是外界环境却是那样复什而变化无常,因此必须有条件反射——暂时性的神经联系来补充,这样才能保证动物体在相应环境中生存的可能性。因此在教学中不仅在文字上能使大家熟悉条件反射的学说,同时必须直观地利用活的动物来作适当的演示,这样不但能使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内容形象化,而且也能使大家熟悉了解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研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生产的主宰者都是人,他在创造着物质财富,这些财富又是为满足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所必需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人体解剖生理时,除了一般性的卫生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之外,还应该取得为社会主义生产所必需的、最低限度劳动卫生与劳动保护的知识。这一点完全符合人体解剖生理综合技术教育的各项任务,完全符合根据巴甫洛夫学说改革人体解剖生理教学的各项任务;因为巴甫洛夫学说的最主要的一项原则便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校中所获得的这些知识,学生应能运用於以后的实际生产活动中。虽然在教学大纲、教学法文件和教学法指示书中,关於向学生介绍生产劳动卫生与劳动保护的各个问题缺乏对教师的具体的指导,但是先进的教师们却成功的把这一问题纳入於人体解剖生理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人类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的结果。乍看起来,人类的复杂而多样性的心理活动与低等动物的原始反射性反应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可是,这些反射性反应正好就是由於长期进化过程的结果而发展出高级神经活动的一切复杂形式的基础,这个过程是怎样进行的呢? 高级神经活动的比较生理学研究,对於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研究者在对不同历史发展水平的动物进行工作时,才有可能逐步地追踪神经活动的复杂化过程。谢切诺夫当年就已指出过这一问题之探讨的重要性。可是,很久以後,等到巴甫洛夫和他的学生们创立了关於高级神经活动的唯物论学说,才为这一问题的实验研究展开了广濶的前瞻。大家知道,巴甫洛夫的主要工作是用狗来进行的。他用它们来发现并研究了许多作为大脑半球皮质机能之基础的生理学规律。可是,远在1923年内,伟大的生理学家就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所发现的规律是否对其他各种动物也都合用呢?例如,鱼、龟、昆虫  相似文献   

12.
小脑皮层在兔瞬膜条件反射过程中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伯仪  魏顺光 《生理学报》1991,43(2):103-112
以音调结合气流刺激兔角膜的训练建立瞬膜条件反射,在条件反射率刚达90%,连续出现三组的学习初始阶段,电解损毁小脑半球第六小叶皮层使 D-I 核的学习相关性电活动和瞬膜条件反射消除,但不影响“非条件”反射,而在经一周巩固训练的动物,损毁小脑皮层上述区域不发生影响。D-I 核的细胞自发电活动在学习初期和记忆巩固时期也有所不同。在学习后期,D-I 核的细胞自发电活动频率减低,和在学习初期与损毁小脑皮层后的频率变化相似。实验结果表明:在瞬膜条件反射过程中,以小脑皮层为主导,对瞬膜条件反射的产生和D-I 核的学习相关性电活动具有调制作用。随着记忆巩固过程,D-I 核脱离皮层的控制而发展成为这一学习模式的记忆痕迹基础部位。  相似文献   

13.
陆玲  黄稼跃 《生态科学》2001,20(Z1):159-161
巴甫洛夫关于动物高级神经活动“两个信号系统”的学说,使人们认识到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以其神经系统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为标志的。但先天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却仍被忽视。通过分析儿童先天性条件反射的存在形式、形成机制和表达条件,从广义生态学的理论角度,发现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先天性条件反射是后天性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后天性条件反射是先天性条件反射表达的条件,它们互为因果复合一体。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先天性条件反射和后天性条件反射综合作用、世代演替、不断累进的结果。据此,本研究把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条件反射称为“复合性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14.
陆玲  黄稼跃 《生态科学》2001,20(1):159-161
巴甫洛夫关于动物高级神经活动“两个信号系统”的学说,使人们认识到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以其神经系统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为标志的。但先天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却仍被忽视。通过分析儿童先天性条件反射的存在形式、形成机制和表达条件,从广义生态学的理论角度,发现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先天性条件反射是后天性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后天性条件反射是先天性条件反射表达的条件,它们互为因果复合一体。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先天性条件反射和后天性条件反射综合作用、世代演替、不断累进的结果。据此,本研究把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条件反射称为“复合性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15.
巴甫洛夫关于动物高级神经活动“两个信号系统”的学说,使人们认识到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以其神经系统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为标志的。但先天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却仍被忽视。通过分析儿童先天性条件反射的存在形式、形成机制和表达条件,从广义生态学的理论角度,发现其与后天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先天性条件反射是后天性条件反射建立的基础,后天性条件反射是先天性条件反射表达的条件,它们互为因果复合一体。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先天性条件反射和后天性条件反射综合作用、世代演替、不断累进的结果。据此,本研究把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条件反射称为“复合性条件反射”。  相似文献   

16.
一直到现在,“米丘林关于物种及物种形成的学说”课题的教学法还未拟定出来过。固然,在“博物教学法”杂志上,关於这个问题是曾经刊载过两篇文章:A.M.柯山斯基的“研究李森科‘科学上关於生物物种的新观念’一文”(1951年第2期)和K.H.塔拉康诺夫“关於‘米丘林物种及物球形成学说’一课题的教学法”(1952年第2期)。但是,这两篇文章都不能使生物学教师十分满意,因为里边有许多值的争论的地方。在中学里来研究未打算给九年级学生介绍的李森科的文章是否必要与合适,正如A.M.柯山斯基所介绍的,是值得讨论的,  相似文献   

17.
关於地球上生命发生的问题,关於各种植物和动物出现的问题,从最古的时候起就为人们所注意。各种宗教从古代开始,就说生物正如地球本身一样,是由於神的创造活动产生出来的。神似乎“赋予”死的物质以某种精神原基,而这种原基就是生命的本质。认为神创造地球上一切现存植物种和动物种、并认为这些种从当时起就一直保持到现在的神话,在很长一个时期占据统治地位。这种宗教的教条现在还为某些资产阶级的科学家,以非常隐秘的方式保留着。他们说生物有一种特别的精神“生命力”,说有机体有一种使它的构造和机能合理化的意图等等。但是,先进人们爱好研究的智慧,在古代就已经不满足宗教对於世界和生命起源问题的解释。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企图唯物地解释生命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在以前诸讲内我们讨论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研究了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巴南洛夫是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高级神经活动病理生理学的创立者。早在二十世纪的初年当巴甫洛夫第一次提出要研究动物实验心理学时,同时也提出了要研究精神病理学的任务。他说:对条件反射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与系统整理之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就是系统地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并检查早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有什么变化。这样,对於条件反射的研究可以进行形态学的分析。巴甫洛夫相信,这种研究将构成实验精神病理学的远景。  相似文献   

19.
近代的3次科技革命促进了实验动物学由原始的、简单的动物实验向现代实验动物学的质的转变,最终使实验动物学形成一门独立的系统科学。科技革命可以看作是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源动力。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必须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不断地创新。这不仅是对科技发展的被动反应,更对科技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动物学中讲到貓头鹰的时候,学生们总会提出很多问题来问我们,其中关於它为什么特别適於夜晚活动,也就是它的眼睛在白天不好用反而在夜晚很好用的问题很感奇怪。我自己认为,把这个问题稍微解释一下是必要的,因为不懂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存在着疑问,就是不少的农村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