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 1)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尤其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45例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组)、39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的TGF-β1的含量,并检测肝纤维化指标.结果:乙肝组和肝硬化组的血清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乙肝组血清TGF-β水平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5).乙肝组和肝硬化组的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肝硬化组肝纤维化指标均高于乙肝组(P<0.05).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均呈正相关(r=0.537、0.653、0.756,P<0.05).结论:TGF-β1水平与乙肝患者肝纤维密切相关,降低TGF-β1的水平,可能是防治乙肝患者后期肝纤维化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210、β2微球蛋白(β2-MG)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特点,分析其诊断DCM以及预测DCM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05例DCM患者(DCM组),同期6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心源性死亡将DCM患者分为生存组(76例)与死亡组(29例)。检测血清miR-210、β2-MG、TGF-β1表达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其它实验室指标水平,Pearson分析DCM患者血清miR-210,β2-MG及TGF-β1与超声心动图和其它实验室指标之间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210、β2-MG及TGF-β1诊断DCM以及预测DCM预后的价值。结果:DCM组血清miR-210、β2-MG、TGF-β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B型脑钠肽(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E峰至室间隔距离(EPSS)、收缩末期容积(LVESV)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血清miR-210、β2-MG及TGF-β1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DCM患者血清miR-210、β2-MG及TGF-β1水平与CK-MB、cTnI、BNP、LVEDD、LVEDV、EPSS、LVESV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TGF-β1与hs-CRP呈正相关(P<0.05)。miR-210、β2-MG及TGF-β1诊断DCM、预测DCM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0、0.639、0.615;0.628、0.632、0.634,联合三项指标诊断DCM、预测DCM预后的AUC为0.885、0.863。结论:DCM患者血清miR-210、β2-MG、TGF-β1水平均增高,且与左心重构、心肌损伤以及预后不良有关,可作为DCM诊断以及预后预测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辅助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0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治的13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以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增加鳖甲煎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肝脾B超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肝纤维化指标、外周血TGF-β1/smad信号通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74.24%(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门厚度均小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直接胆红素(D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Ⅲ型前胶原(PC III)、IV型胶原(IV-C)、透明质酸酶(HAase)、层粘连蛋白(L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Smad同源物7(Smad7)水平高于对照组,TGF-β1、Smad同源物3(Sma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鳖甲煎丸结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损伤状态,其疗效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炎患者关节置换术后细菌感染严重程度与IL-1β、TNF-α、IL-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膝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细菌感染患者作为试验组,参照Michel Lequesen推荐的膝关节炎严重性判断标准将膝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细菌感染患者分为极严重组、非常严重组、严重组、中度组和轻度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极严重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非常严重组、严重组、中度组和轻度组(均P<0.05)。非常严重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严重组、中度组和轻度组(均P<0.05)。严重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均P<0.05)。IL-1β、TNF-α、IL-6水平与膝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细菌感染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膝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细菌感染患者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并且病情越严重,IL-1β、TNF-α、IL-6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胆道闭锁(BA)患儿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转化生子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肝硬度值和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月3月-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Kasai手术治疗的62例BA患儿作为研究对象(BA组),并根据总胆红素水平分为黄疸患儿(总胆红素≥34.2μmol/L)、无黄疸患儿(总胆红素<34.2μmol/L);另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BA组患儿术后2个月、对照组儿童体检时的血清GPC3、TGF-β1、VEGF及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水平及肝硬度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GPC3、TGF-β1和VEGF水平与肝硬度值和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BA组患儿的血清GPC3、TGF-β1、VEGF、ALT、AST、GGT水平及肝硬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AL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A组中黄疸患儿的血清GPC3、TGF-β1、VEGF、ALT、AST、GGT水平及肝硬度值均明显高于无黄疸患儿,血清ALB水平明显低于无黄疸患儿(P<0.05);BA组中血清GPC3、TGF-β1、VEGF水平与血清ALT、AST、GGT水平及肝硬度值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ALB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BA患儿术后GPC3、TGF-β1和VEGF的升高与肝纤维化进程、肝功能破坏有关,未来可能成为研究BA术后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A1(IgA1)与紫癜性肾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5月收治的57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29例普通过敏性紫癜患儿,28例紫癜性肾炎,同期选择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患儿血清IL-21,TGF-β1,TNF-α,IgA1,免疫球蛋白A(IgA),补体C3及C4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肾炎组IL-21,TGF-β1,TNF-α,IgA1及IgA高于普通过敏性紫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过敏性紫癜组IL-21,TGF-β1,TNF-α,IgA1及IgA高于对照组(P0.05);过敏性紫癜组IL-21,TGF-β1,TNF-α,IgA1及IgA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儿补体C3及C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1,TGF-β1,TNF-α及IgA1均参与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因子及肾组织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mRNA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将其以随机抽签法分为Rg1组、模型组以及对照组,各20只。其中Rg1组与模型组大鼠均选择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建立DN大鼠模型,Rg1组予以人参皂苷Rg1治疗,模型组与对照组则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干预。比较干预12周后各组肾功能相关指标、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炎性因子及肾组织TGF-β1、MCP-1 mRNA表达情况。结果:Rg1组、模型组大鼠干预12周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Rg1组大鼠干预12周后Scr、BUN、CysC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Rg1组、模型组大鼠干预12周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Rg1组大鼠干预12周后血清SOD、GSH水平均高于模型组,MDA水平低于模型组(均P0.05)。Rg1组、模型组大鼠干预12周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Rg1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模型组(均P0.05)。Rg1组、模型组大鼠干预12周后肾组织TGF-β1、MCP-1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Rg1组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可显著改善DN大鼠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下调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以及肾组织TGF-β1、MCP-1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白细胞分化抗原3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34)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验证血清TGF-β1浓度对该病患儿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患儿66例作为研究组、胆管扩张症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肝组织中TGF-β1及CD34因子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以及研究组不同肝纤维化分级患儿的TGF-β1及CD34因子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比较两组血清TGF-β1浓度,以及研究组不同肝纤维化分级患儿血清TGF-β1浓度情况及其与肝纤维化分级的相关性,最后绘制ROC曲线检测血清TGF-β1浓度对该病患儿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肝组织TGF-β1 IOD值及CD34因子表达面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研究组患儿的肝纤维化程度不断加重,TGF-β1及CD34因子的阳性表达率均不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别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ρ=0.594,P<0.05;ρ=0.616,P<0.05)。研究组血清TGF-β1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研究组患儿肝纤维化程度不断加重,血清TGF-β1浓度不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ρ=0.944,P<0.05)。血清TGF-β1对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有诊断意义(AUC=0.917,P<0.001),诊断的最佳界值为436.4 ng/L(敏感度为0.879,特异度为0.867)。结论:TGF-β1及CD34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的表达显著升高,提示可能通过抑制患儿TGF-β1及CD34表达进而阻止或延缓胆道闭锁所致肝纤维化进展;血清TGF-β1可用于诊断患儿胆道闭锁所致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肝组织TGF-β1、TIMP-1及MMP-2表达与纤维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免疫性肝纤维化肝组织TGF-β1、TIMP-1及MMP-2表达与肝纤维化间的关系.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白蛋白建立实验性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检测血清HA、ALT、AST、ALB,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肝组织TGF-β1、TIMP-1、MMP-2和α-SMA基因表达量,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肝组织Pollak三重染色和Gomori银染色、苦味酸-天狼红染色、Ⅳ型胶原免疫组化、α-SMA免疫组化、肝匀浆Hyp测定.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HA、ALT、AST、肝组织匀浆Hyp的浓度和TGF-β1、TIMP-1及α-SMA基因表达量均增加, MMP-2于肝纤维化早期明显升高,晚期明显降低.结论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TGF-β1、TIMP-1促进肝纤维化的进展,MMP-2抑制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肝纤维化的病理学和血清标志物方面,探讨肝心宁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肝心宁干预纤维化组。采用改良式复合因素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正常对照组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灌胃,肝心宁干预纤维化组给予10g/kg治疗。6周后,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检测比较不同组大鼠血清中肝纤维化指示物血小板生长因子-BB(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基质蛋白酶-1(MMP-1)的含量。结果:肝组织病理学:与肝纤维化模型组相比,干预组炎症坏程度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血清PDGF-BB、TGF-β1含量显著下降,而MMP-1含量显著升高。结论:肝心宁能有效改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和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DAI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并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重度组(42例)、中度组(30例)、轻度组(18例)。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MBP、IL-1β、IL-8及TNF-α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不同严重程度、伤后不同时间血清MBP、IL-1β、IL-8及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MBP、IL-1β、IL-8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MBP、IL-1β、IL-8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伤后不同时间观察组患者血清MBP、IL-1β、IL-8及TNF-α水平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BP水平在伤后前期到伤后3d持续升高(P0.05);IL-1β、IL-8、TNF-α水平在伤后前期到伤后2d持续升高,在伤后3d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DAI患者血清MBP、IL-1β、IL-8及TNF-α水平偏高,临床通过检测这四种血清指标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动态表达,探讨TGF-β1在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腹腔内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4天、1周、2周、4周、6周、8周分别检测血清ALT、AST、ALB的变化,同时取肝组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采用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均数间的比较.结果 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ALT、AST明显升高,ALB明显下降.TGF-β1 mRNA在对照组大鼠和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模型组4天~1周时,TGF-β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周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4周时达高峰.6~8周较4周时显著下降(P均<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8周较6周时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 mRNA表达与肝纤维化病程呈正相关(P<0.01).结论 TGF-β1 mRNA在正常SD大鼠肝脏中有表达,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表达增加,与大鼠肝脏病理分期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D大鼠肝纤维化后肝组织及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Smad3的表达和变化,以及三七皂苷R1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二甲基亚硝胺(NDMA)组和三七皂苷R1组,再按不同时间点分为1、2、4周,3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动物。NDMA组采用NDMA 2 m L/kg腹腔注射,三七皂苷R1组同时静脉注射三七皂苷R1,剂量为100 mg/kg体重,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各组的不同时间点采用RT-PCR及ELISA技术检测肝组织及血清中TGF-β1、Smad3的表达及变化。结果:1、TGF-β1、Smad3 m RNA及蛋白在各组中均有表达。2、对照组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DMA组中,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TGF-β1、Smad3 m RNA及蛋白的表达逐渐上调,且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七皂苷R1组TGF-β1、Smad3 m RNA及蛋白在各时间点均较NDMA组表达下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TGF-β1/Smad3信号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且随损伤的逐渐加重,表达越高。2、三七皂苷R1可降低肝组织中TGF-β1/Smad3信号的表达,减轻肝细胞的纤维化,发挥保护肝组织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晚期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殖、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Ⅰ)表达的改变及护肝片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12.5%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mg/kg)或溶媒,每日一次,直至8或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TGF-β1及TβRⅠmRNA的表达;并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计数-αSMA阳性细胞数,对NF-κB p65蛋白、TGF-β1及TβRⅠmRNA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2.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活化的HSC(即-αSMA阳性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NF-κB p65蛋白、TGF-β1及TβRⅠmRNA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3.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HSC的活化与增殖和NF-κB p65蛋白、TGF-β1及TβRⅠmRNA的表达(P<0.01)。结论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和NF-κB p65蛋白与TGF-β1及TβRⅠmRNA的表达可能是护肝片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机制。方法: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4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04例,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例数各为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接受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比两组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指标和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24周后,两组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24周后,两组TGF-β1mRNA、Smad2mRNA、Smad3mRNA水平下降, Smad7mRNA水平升高,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24周后,两组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可改善肝功能,对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长沙市第三医院口腔科接受诊治的3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慢性牙周炎严重程度分成轻度组169例、中度组92例、重度组39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Pg检测,同时检测血清HMGB1、IL-1β、IL-6水平和牙周临床指标水平。比较各组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Pg感染与血清HMGB1、IL-1β、IL-6水平以及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重度组和中度组的Pg感染阳性率、Pg感染浓度均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上述指标高于中度组(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的血清HMGB1、IL-1β、IL-6水平均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上述指标高于中度组(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的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以及附着丧失(AL)均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上述指标高于中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牙周炎患者的Pg感染浓度与血清HMGB1、IL-1β、IL-6水平以及PD、SBI、AL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的Pg感染浓度与血清HMGB1、IL-1β、IL-6水平及牙周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早期明确Pg感染浓度以及检测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可能对抑制病程进展以及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患者临床特点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PF分为COPD合并PF组(n=35)和COPD组(n=45),分析临床表现、肺功能、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胸部CT及高分辨CT(HRCT)结果,检测血清TGF-β1、CTGF、TNF-α水平,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TGF-β1、CTGF、TNF-α水平对COPD合并PF的预测效能。结果:COPD合并PF患者的临床症状位于两种单病之间,肺功检查表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DIco弥散量多表现为中重度减低,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较明显,胸部X线片和胸部CT具有两病的特点。COPD合并PF组血清TGF-β1、CTGF、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COPD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TGF-β1、CTGF、TNF-α水平联合诊断COPD合并PF的敏感度为96.00%,AUC为0.894,均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COPD合并PF患者具有COPD和PF临床表现融合的特点,使得原来单一的疾病表现不典型而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了依据,且其血清TGF-β1、CTGF、TNF-α水平呈高表达,对COPD合并PF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连蛋白(zonuli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l(MCP -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克罗恩病(CD)患者疾病活动度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分析zonulin、MCP-1、HIF-1α鉴别重度C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2例CD患者,根据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将CD患者分为重度组、中度组和轻度组,分别为42例、69例和51例,另选同期151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CD患者和对照组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zonulin、MCP-1、HIF-1α与CDAI评分、肠道菌群相对丰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zonulin、MCP-1、HIF-1α鉴别重度CD的价值。结果: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大肠杆菌、沃氏嗜胆菌、Atopobium parvulum相对丰度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普拉梭菌相对丰度轻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重度组(P<0.05)。CD患者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与CDAI评分、大肠杆菌、沃氏嗜胆菌、Atopobium parvulum相对丰度呈正相关,与普拉梭菌相对丰度呈负相关(P<0.05)。联合zonulin、MCP-1、HIF-1α鉴别重度CD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高于单独zonulin、MCP-1、HIF-1α的0.706、0.693、0.747。结论:CD患者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均升高,且与CD疾病活动度增加和肠道菌群紊乱有关,可能是重度CD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肝癌的放射治疗可导致放射性肝损伤(RILD)、甚至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寻找较佳的血清标记物对放射性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及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建立放射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动态表达,从而探讨其与放射性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作为血清标记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除对照组外,模型组大鼠右半肝均接受单次6MV X线25Gy照射,于照射2月、4月、6月后,随机抽取10只,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GF-β1的表达,同时将大鼠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及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将后者与血清TGF-β1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照射第2月、4月、6月后,模型组大鼠血清TGF-β1值(分别为551.03±69.00 ng/L、645.31±109.29 ng/L、737.89±118.11 ng/L)逐渐升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51.71±51.12 ng/L,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鼠血清TGF-β1值与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r=0.82,P<0.01)。结论:在放射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TGF-β1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增加,其表达亦升高。本研究为放射性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操作简单的手段,为后续TGF-β1作为血清标记物应用于放射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胃百合汤辅助治疗高原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82例高原消化性溃疡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作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选用肝胃百合汤治疗。比较两组胃镜及症候疗效,治疗前后症候积分、NO、TGF-β1、Smad4水平的变化,再生粘膜成熟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胃镜及症候总有效率、再生粘膜成熟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NO,TGF-β1,Smad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胃百合汤辅助治疗高原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可有效促进创面修复并提高治疗安全性,可能与其提高患者的血清NO、TGF-β1、Smad4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