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为筛查慢性高血压孕妇合并子痫前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高血压妊娠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合并子痫前期分为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组(NHDP组)和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组(HDP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孕期的血压、尿蛋白水平以及血液生化检测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年龄、孕次、孕前尿蛋白水平、孕早期及孕中期的平均动脉压、尿蛋白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DP组孕前体质指数、孕晚期的平均动脉压、尿蛋白水平、Hb、UA、LDH、FDP均较NHPD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Pl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b、UA及FDP是慢性高血压妊娠患者并发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结论:凝血状况、血清尿酸水平及肾功能变化是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者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叶酸(FA)、内皮素(ET-1)、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0例,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即A组(40例)以及子痫前期、子痫组即B组(40例),60例正常晚期孕妇为C组,60例正常非孕妇为D组,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浆FA、ET-1、Hcy和VEGF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四组间血浆FA、ET-1和Hcy水平相比,B组的血浆FA和VEGF水平最低(P0.05),ET-1和Hcy水平最高(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妇女血浆FA和VEGF水平均低于正常晚期孕妇,ET-1和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晚期孕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A、ET-1、Hcy、VEGF水平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期FA缺乏引起血浆Hcy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VEGF可能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袁承泰  肖梅 《蛇志》1992,4(1):19-22
研究临产孕妇血液流变性的11项指标的改变,并与健康育龄妇女进行对照.结果表明临产孕妇体外血栓形成的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及血沉方程K 值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全血比粘度与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P<0.05),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内粘度和 TK 值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认为在妊娠后期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其主要原因是红细胞聚集性增高及血浆粘度增高,与红细胞变形能力及红细胞压积关系不明显.文中还探讨了各因素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大鼠炎症反应、肝功能及胎盘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孕期大鼠以随机数表法分成正常孕组、子痫前期组、治疗组,每组30只。其中子痫前期组和治疗组大鼠于妊娠第13 d开始皮下注射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建立子痫前期大鼠模型,注射剂量为200 mg/(kg·d),正常孕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干预。治疗组予以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干预,注射剂量为40μL/(kg·d),子痫前期组以及正常孕组大鼠予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处理。比较三组大鼠的血压、24 h蛋白尿,肝功能指标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胎盘组织中Bcl-2及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子痫前期组及治疗组大鼠妊娠第15 d、21 d时的血压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孕组,且妊娠第21 d时的24 h蛋白尿高于正常孕组,治疗组大鼠妊娠第21 d的血压及24 h蛋白尿均低于子痫前期组(均P<0.05)。妊娠第21 d时子痫前期组、治疗组大鼠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孕组,且治疗组低于子痫前期组(均P<0.05)。子痫前期组、治疗组大鼠胎盘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孕组,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孕组,且治疗组大鼠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子痫前期组,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子痫前期组(均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大鼠中具有明显的降血压效果,有利于改善大鼠肝功能,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Th1/Th2的平衡朝Th2方向发展,调节Bcl-2/Bax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同病程老年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LEADDP)的临床价值及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T2DM合并LEADDP患者为观察组,根据不同病程分为3组,<10年组30例,10~20年组33例,>20年组17例,另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50名老年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ET、NO水平。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足背动脉狭窄发生率,对比不同病程患者LEADDP检出率,对比不同病程患者及对照组的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及血清ET、NO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与血清ET和NO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足背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程患者LEADDP检出率随着病程延长而增加(P<0.05);不同病程患者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NO水平随着病程的的延长而降低,ET水平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与血清ET水平呈负相关,与NO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LEADDP患者存在明显的下肢动脉管径狭窄和血流量缓慢,病变程度随着病程延长而增加,与血清ET、NO水平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有效评价其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6.
李曼  王春  姜敏  郑闻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4):6699-6701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1 (Endothelin-1,ET-1)含量变化和血小板功能异常在原发性高血压疾病进程中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择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组和3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又根据高血压分级标准分为轻度高血压组(L组),中度高血压组(M组)和重度高血压组(S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浆ET-1含量和血小板各项参数值.结果:实验组血浆ET-1含量、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和血小板压积(platelet hematocri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组、M组和S组ET-1含量、MPV和PDW值呈进行性升高(P<0.05),PLT和PCT值呈进行性降低(P<0.05).结论:血浆ET-1含量和血小板各项参数变化与疾病的进展和危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Shen WY  Ren G  Zhu YR 《动物学研究》2012,33(3):298-303
该实验分析饥饿和恢复投喂对异育银鲫血液IGF-1和IGFBP-1水平和肝脏IGF-1、白肌IGF-1R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饥饿期(14d)血液中IGF-1和IGFBP-1水平逐渐下降,在饥饿第14天均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恢复投喂后第1天IGF-1迅速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IGFBP-1水平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后逐渐升高,直至于恢复投喂第14天后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饥饿期肝脏IGF-1mRNA表达量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投喂初期(第1、3天),IGF-1mRNA表达量仍继续下降(P<0.05),对营养条件的变化反应滞后,至第7天,表达水平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白肌IGF-1RmRNA表达水平在饥饿第3天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继续饥饿其水平出现补偿性升高;恢复投喂后第14天IGF-1R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该结果揭示恢复投喂期高水平的IGFBP-1含量和IGF-1RmRNA表达量可能通过提高IGF-1的促生长作用参与异育银鲫的补偿生长调节。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功能、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内皮素1(ET-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急诊PCI的AMI患者136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水平将患者分为非OSAHS组(48例)、轻度OSAHS组(31例)、中度OSAHS组(29例)和重度OSAHS组(28例)。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功能指标[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血清NT-proBNP、ET-1、GDF-15、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VFS、LVEF、NT-proBNP、ET-1、GDF-15与AHI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合并OSAHS的影响因素。结果:(1)四组患者LVFS、LVEF比较,重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轻度OSAHS组<非OSAHS组(P<0.05);(2)四组患者NT-proBNP、ET-1、GDF-15水平比较,重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轻度OSAHS组>非OSAHS组(P<0.05);(3)四组患者CK、CK-MB、LDH、α-HBDH水平比较,重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轻度OSAHS组>非OSAHS组(P<0.05)。(4)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MI患者LVFS、LVEF与AHI均呈负相关(r=-0.632、-0.573,P<0.05),NT-proBNP、ET-1、GDF-15水平与AHI均呈正相关(r=0.596、0.542、0.517,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FS(OR=6.379,95%CI:3.215~9.543)、LVEF(OR=3.016,95%CI:1.364~4.668)、NT-proBNP(OR=5.171,95%CI:2.316~8.025)、ET-1(OR=2.751,95%CI:1.334~4.168)、GDF-15(OR=2.447,95%CI:1.143~3.752)、CK(OR=4.108,95%CI:1.615~6.602)、CK-MB(OR=4.500,95%CI:1.860~7.139)、LDH(OR=3.435,95%CI:1.407~5.463)是影响AMI合并OSAH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随着OSAHS病情进展可能加重AMI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损伤程度,血清NT-proBNP、ET-1、GDF-15水平升高可能是影响AMI患者并发OSAH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铁蛋白(SF)、血管内皮素(ET-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泰山医学院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神经缺损程度将研究组分为轻度组28例、中度组43例和重度组25例,根据预后结果将研究组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和预后不良组34例。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不同神经缺损程度及不同预后患者血清HMGB-1、SF、ET-1水平,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HMGB-1、SF、ET-1水平与美国国立研究院急性脑卒中量表(NIHSS)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HMGB-1、SF、ET-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血清HMGB-1、SF、ET-1水平越高(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HMGB-1、SF、ET-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HMGB-1、SF、ET-1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HMGB-1、SF、ET-1水平与神经缺损程度、预后密切相关,三指标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且预后越差,检测上述指标对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46眼)及对照组46例(46眼)。对照组患者实施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注射康柏西普1周后再进行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厚度(CM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69.57%,P0.05);两组患者的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CMT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观察组BCVA较对照组更高(P0.05);CMT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EGF、IGF-1、EPO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VEGF、IGF-1、EP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激光治疗,并可有效改善VEGF、IGF-1、EPO水平,这可能对抑制血管新生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联合检测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参与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总胆红素水平(TBIL)、直接胆红素水平(DBIL)、NO、ET-1、VEGF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计算间接胆红素水平(IBIL),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比较血清胆红素、VEGF、ET-1和NO单独和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IBIL、DBIL、TBIL、VEGF和NO检测结果均显著降低,ET-1检测结果显著升高(P<0.05)。血清胆红素、VEGF、ET-1和NO对冠心病联合检测的AUC值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值(P<0.05)。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血清胆红素、VEGF、ET-1和NO均可作为评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其中血清检测指标的关联强度依次为ET-1、VEGF、NO、胆红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代谢异常,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紊乱,是导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血清胆红素、NO、ET-1、VEGF水平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单个指标,且可作为冠心病发病风险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亲环素A(CyPA)、丛生蛋白(sCLU)、血红素氧化酶-1(HO-1)与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3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收治的172例窒息新生儿,根据复苏后是否发生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80例)和无脑损伤组(92例),复苏治疗前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CyPA、sCLU、HO-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yPA、sCLU、HO-1预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价值。结果:脑损伤组血清CyPA、sCLU、HO-1水平高于无脑损伤组(P<0.05)。胎盘早剥、母体妊娠高血压疾病、重度窒息、高水平CyPA、高水平sCLU、高水平HO-1是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CyPA、sCLU、HO-1预测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797、0.832、0.779,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41,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胎盘早剥、母体妊娠高血压疾病、重度窒息、CyPA升高、sCLU升高、HO-1升高,联合检测血清CyPA、sCLU和HO-1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发生脑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复方血栓通用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VEGF、IGF-1、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复方血栓通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复方血栓通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复方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出血斑面积、视野灰度值、黄斑厚度以及血管瘤体积情况、血清VEGF、IGF-1、NSE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复方血栓通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斑面积、视野灰度值、黄斑厚度、血管瘤体积以及血清VEGF、IGF-1、NSE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复方血栓通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血栓通可有效降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VEGF、IGF-1、NSE水平,减少复发,延缓血管增殖,改善患者视网膜状况,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变化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39例,根据Sepsis 3.0定义,将脓毒症患者分成一般脓毒症组(n=73)及脓毒症休克组(n=66),根据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28d后的转归资料,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不同预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脓毒症患者血清IGF-1、HMGB1水平、急性病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HMGB1、IGF-1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一般脓毒症组CD3~+、CD4~+、CD4~+/CD8~+高于脓毒症休克组,CD8~+低于脓毒症休克组(P0.05)。脓毒症休克组血清HMGB1水平、APACHEⅡ评分均高于一般脓毒症组,血清IGF-1水平则低于一般脓毒症组(P0.05)。存活组CD8~+低于死亡组,CD3~+、CD4~+、CD4~+/CD8~+高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血清HMGB1水平、APACHEⅡ评分低于死亡组,血清IGF-1水平高于死亡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CD8~+、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与CD3~+、CD4~+、CD4~+/CD8~+呈负相关(P0.05);血清IGF-1水平与CD8~+、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与CD3~+、CD4~+、CD4~+/CD8~+呈正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血清HMGB1、T淋巴细胞亚群、IGF-1均存在异常变化,可用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研究特发性矮小症(ISS)儿童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p21 waf/cip1以及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特发性矮小症儿童60例(ISS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检测并比较两组儿童血清Ghrelin、p21 waf/cip1以及IGF-1水平。分析ISS儿童血清Ghrelin、p21 waf/cip1以及IGF-1水平与生长指标的相关性,同时分析治疗对其影响。结果:(1)ISS组患儿性别、年龄和体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身高、体重以及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2)ISS组患儿血清Ghrelin和p21 waf/cip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GF-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ISS组患儿血清Ghrelin和p21 waf/cip1均与身高、体重和生长速度呈负相关,而血清IGF-1与身高、体重和生长速度呈正相关(P<0.05);(4)治疗显著提高ISS组患儿身高、体重、生长速度以及血清IGF-1水平,而显著降低ISS组患儿血清Ghrelin和p21 waf/cip1水平(P<0.05)。结论:Ghrelin、p21 waf/cip1和IGF-1在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中表达异常,共同调控儿童生长发育,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亚低温联合手术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抛硬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组则在术后进行亚低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ET-1、Ang-1、G-CSF水平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第1、3、7、14天的颅内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血清ET-1、Ang-1、G-CSF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血清各指标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脑梗死、脑积水、癫痫、肺部感染、切口脑脊液瘘以及应激性溃疡出血等并发症,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达到4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56%;而治疗组的死亡率(5.08%)则明显低于对照组(13.56%),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手术治疗较单纯手术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血清ET-1、Ang-1以及G-CSF水平,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低,从而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内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螺内酯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1和血栓素(Thromboxane,TX)-B2含量、白介素(Interleukin,IL)-6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 ICAM-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8%,显著高于对照组(85.9%,P0.05)。两组治疗后24 h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pressure,DBP)、血清ET-1、TX-B2、IL-6与s ICAM-1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硝苯地平治疗,可能与其明显抑制血清与ET-1、TX-B2、IL-6与s ICAM-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